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诱发籼稻早熟突变频率和早熟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3.
水稻的生育期和抽穗期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农艺性状,前人已经分别作了综述。以抽穗期为指标,从水稻的早熟性出发概述了水稻早熟性的诱变、早熟性的遗传及基因定位。介绍了影响水稻早熟的因素,并指出早熟性与丰产性不矛盾,同时展望了早熟性的利用前景,为水稻早熟高产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1282和1287水稻矮秆突变体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于2011年11月—2012年4月在海南三亚对两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282和1287突变体的株高分别为40.39cm和37.58cm,具有生长整齐、植株挺拔,叶色浓绿,叶鞘紫色,穗形一般,无包颈,粒型细长,颖淡黄色,稃尖紫色,有效分蘖数多,颖花开颖角度较小,结实率较高等特性。1282和1287水稻矮秆突变体的利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标8S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基因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与其野生型培矮64S相比,主要农艺性状基本相近,但生育期缩短了2 d,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得到了改善,配合力有所提高。因此,标8S可以作为一种形态标记性状应用于两系杂交水稻育种中。  相似文献   

6.
对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标8S进行遗传分析和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基因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与其野生型相比,主要农艺性状基本相近,但生育期缩短了2天,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得到了改善,配合力有所提高,因此可以作为一种形态标记性状应用于两系杂交水稻育种中。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两系优良杂交稻培两优288在福建推广的可行性,于1998年早,晚两委在漳州市进行示范试种。结果显示,该组合生育期早季128d左右,晚季113-115d,早晚两季产量7500-8000kg/hm^2,主要农艺性状优良,抗较强,米质佳,值得福建省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了解优质籼稻不育系万金A的特征特性和开花习性,以期更好地在生产上利用该不育系,进行了本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万金A的播始历期与博ⅡA相似,柱头外露率比博A高10.76%;日开花较博ⅡA早,日开花高峰出现时间与博ⅡA相近;在生产上利用该不育系繁制种时只要合理安排播种期,注意田间管理,培育健壮植株,繁制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对水稻淡白叶突变体及其他3份彩色稻在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及全生育期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成熟后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对淡白叶突变体的应用推广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早熟夏玉米性状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对早熟夏玉米品种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筛选早熟、丰产、适应性广泛的玉米杂交种,应重点对千粒重和穗行数进行正向直接选择,对穗位和秃尖进行负向直接选择,同时要协调好各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关系。对其他性状如出籽率、穗长和株高宜进行间接选择,选择不宜过严。  相似文献   

11.
诱发籼稻早、晚双向熟期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同一品种的辐射M_2代中,一般可同时出现早、晚双向熟期的突变,且后者的突变率高于前者分别为1.39%和2.67%。突变体提早和延迟的天数两者基本接近(11.5d对10.3d)。早晚双向突变体,由于其熟期发生了相反方向的改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株高、每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也发生了双向变异,且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的建立及抗赤霉病突变体的诱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小麦鄂恩1号和K6两个品种的胚轴、胚芽鞘作外植体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获得了可用于突变体诱导与筛选的胚性愈伤组织细胞。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外植体在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生长状态以及愈伤组织分化上均有差异,且均匀激素的调控。赤霉菌粗毒素处理后,胚性愈伤组织在培养过程中随毒素浓度升高其生长受抑加剧,褐变增加,有的出现死亡。诱变后的愈伤组织的分化力比对照降低。诱变的再生植株经赤霉菌液感染后在培  相似文献   

13.
灌浆成熟期气候条件对早籼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7个早籼品种在屯溪、芜湖、安庆、合肥各分四期播种.其中,4月6、16、26日播种的早籼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米率变化小;6月26日或7月6日播种的加工品质有显著改善.结果表明,影响早籼加工品质的主要气候因素是灌浆成熟期的温度.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在1987、1989年期间系统研究了播期对直播水稻产量的影响,获得=804.82+33.31x-1.41x~2(R=0.9398~(**))抛物线相关关系,其回归高产最佳播期为6月9日,适宜播期为6月4~12日。同时研究了播期对群体建成的影响。从每亩苗数、叶面积发展、比叶重、光合势、净光合生产率及全田干物质累积等方面.阐明了适期播种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结果对提高直播水稻产量,促进市郊粮食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旋转回归设计,进行氮磷钾施用量的田间试验.建立了早稻施肥数学模型,利用模型分析了主因子效应和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认为肥料三要素要相互配合才有利高产,并通过微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筛选出每公顷产6 750 kg 以上的施肥方案为,生产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在武汉地区春播和分期夏播早籼稻,发现在6月23日至7月12日四期夏播的较其春播的生殖生长期稍长,营养生长期稍短,全生期天数缩短20%左右;种子粒重增大;种子的营养成分和食用品质都有所改善。这些变化反映了温、光对早籼稻植株及其种子的生态功能。在双季稻区选用合适的早籼品种作双晚栽培,并用秋收种子作种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杂交早稻威优49亩产450千克左右,每亩平均吸收氧化钾7.880千克,其中79.16%为土壤供钾。杂交早稻一生中前期吸钾量占38.60%,中期占42.29%,后期占19.11%.群体总吸钾量与总吸氮量呈1∶1的关系.肥料钾的利用率为28.12%.施钾明显促进抽穗前茎鞘醣的积累和抽穗后茎叶醣向谷粒的转运.施钾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总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在本试验中等供钾土壤条件下,杂交早稻亩施5千克氧化钾的增产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9.
汕优63生长后期及其再生稻的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杂交中稻汕优63生长后期及其再生稻光俣产物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头季后期的光合产物一半以上运往头季穗部,8.2%-10.1%分配到再生稻穗部。分配到再生节位的光合物以倒2,3节位最多,主要运往茎和鞘中。再生稻的光合物主要输往穗部,并以倒2,3,4节位再生穗的分配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20.
氨化秸秆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研究的利用秸秆作为反刍动物粗饲料的新技术。研究氨化秸秆的活体外消化率、消化速度与蛋白质降解率,对于科学地评定其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法和化学分析法,测定了氨化与未氨化小麦秸的24h 产气量与粗蛋白含量,根据 Menke 等(1979)提出的复回归公式计算其有机物质消化率(IVO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