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甘薯瘟的2个不同毒性菌株和2种接种方法,探讨改进甘薯品种抗瘟鉴定的方法.10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盆苗与田间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对Ⅰ群菌系抗性,两者问相关极显著,而对Ⅱ群菌系抗性,两者间相关不显著.因此,对参试1030个品种资源,先做盆苗测定,从中选取较抗Ⅰ群的品种104个;以及南方主栽和育成品种(系)28个,尔后对132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田间鉴定.结果将品种抗性分为3类,感病型:对两个菌群皆表现中感一高感,有17个.专化抗性型:高抗-中抗Ⅰ群,中感-高感Ⅱ群,有68个;以及抗-中抗Ⅱ群,中感-高感Ⅰ群,8个.抗病型:高抗Ⅰ群,抗耐Ⅱ群,有35个;以及对两菌群皆表现抗-中抗,4个.田间抗谱测定指出,参试5个品种对Ⅰ群4个菌株皆表现高抗,但对Ⅱ群5个菌株显示不同程度的数量抗性差异.田间病情观察结果看出,不同品种对Ⅱ群菌系的抗病性表现为地上部枯萎率及其增长速率,地下部烂茎及维管束变褐条纹扩展长度之间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甘薯品种对薯瘟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甘薯瘟的2个不同毒性菌株和2种接种方法,探讨改进甘薯品种抗瘟鉴定的方法。10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盆苗与田间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对I群菌系抗性,两者间相关极显著,而对Ⅱ群菌系抗性,两者间相关不显著。因此,对参试1030个品种资源,先做盆苗测定,从中选取较抗I群的品种104个;以及南方主栽和育成品种(系)28个,尔后对132个品种分菌系进行田鉴定。结果将品种抗性分为3类,感病型:对两个菌群皆表现中感-  相似文献   

3.
用华南、长江流域和华北的6个白叶枯病菌系测试32个籼稻和42个粳稻主栽品种的抗性。籼稻中有78%全感6个菌系。其中青华矮、二九丰、910、929、威优6号及对照IR20高抗全部菌株。粳稻品种中,40%抗6个菌株,约占56%抗其中的3-5个菌系。秀水48、城特232、邳早15、垦系2号、早生爱国3号及对照品种银河表现突出。本文试分析其系谱渊源,这些籼稻品种的亲缘大多不抗白叶枯病,而这些粳稻品种的培育计划中有意或无意地广泛采用了抗病亲本。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抗瘟病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不同菌系群的薯瘟病菌对780份南方甘薯品种资源进行室内抗瘟性鉴定,并在此基础上选取抗瘟性较强的品种,再在不同菌系群的类型田中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室内和田间鉴定论一致,但不同品种对不同菌系群的薯瘟抗性差异显。  相似文献   

5.
研究并鉴定了我所新育成的238个甘薯品种(系)对甘薯瘟病的抗性,结果对薯瘟Ⅰ和Ⅱ型菌表现中抗以上的品种(系)分别有153(占64.29%)和37(占15.55%)份,其中24(7.74%)个对两类病害表现兼抗。进一步鉴定了抗病品种(系)薯块产量、品质等性状,筛选出泉薯647,23,932,721,848,052,145,153,922等综合表现较好的抗病品种(系)。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小麦品种(系)抗锈性鉴定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5年度共鉴定河南省60个小麦品种(系)。结果表明,抗条锈、秆锈性较强的分别占鉴定品种(系)的58.3%、50%;抗叶锈较好的占鉴定品种的35%。另外筛选出不少兼抗三锈病的品种(系),占鉴定品种(系)的15%。一、材料与方法品种(系)来源: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所、植保所,内乡县农科所,荥阳县农科所,百泉农专,郑州市原种场。田间接种病菌:条锈病菌、有条中22、23、25、26、27、28;叶锈病菌有叶中1、2、3号,植17、19、20、21、23;秆锈病  相似文献   

7.
南方籼稻品种抗白叶枯病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0个国内外水稻白叶枯病代表菌系测定我国南方稻区28个品种(组合)的抗性,其中抗谱最广的是八桂早、八桂香、培杂山青3个品种,对60%的供试菌系表现出抗性.抗谱在30%以下的品种有13个,占供试品种数的57%,其中特优63、广优4号则对10个供试菌系表现全感.籼稻品种(组合)对菲律宾菌系P1和中国代表菌系浙173具有很好的抗性,而对菲律宾菌系P2、P3的抗性频率很低,对菲律宾菌系P6和中国菌系1358则是全部表现感病.建议在育种计划中注意引进能够抗P2、P3、P6和1358等菌系的抗源.  相似文献   

8.
 对马铃薯晚疫病菌 [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 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卵孢子菌系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麦A培养基中卵孢子产生的量最多,其次是燕麦培养基,V8培养基最少,在Mira品种上卵孢子产生量最多,而在PB06上只有少量产生,在10℃下产生卵孢子的量最多,15℃最少。用液体培养基产生的卵孢子悬浮液涂于黑麦A抗菌素培养基或直接挑单卵孢子培养于黑麦A抗菌素培养基上,获得单卵孢子菌落,继续培养获得单卵孢子菌系。以A1和A2孢子囊等量混合制成悬浮液,接种于Mira叶片上,获得卵孢子群,经穿薯片培养获得卵孢子群菌系。将获得的单卵孢子菌系和卵孢子群菌系进行交配型、抗药性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测的18个卵孢子菌株中,有17个为A2交配型,1个为A1交配型;占75%的卵孢子菌株对甲霜灵表现为中抗,25%的表现为抗性;对非水平抗性品种表现为较强的致病性,而对水平抗性品种的致病性较弱,不同的卵孢子菌系的致病性表现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deBary]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卵孢子菌系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卵孢子形成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黑麦A培养基中卵孢子产生的量最多,其次是燕麦培养基,V8培养基最少,在Mira品种上卵孢子产生量最多,而在PB06上只有少量产生,在10℃下产生卵孢子的量最多,15℃最少。用液体培养基产生的卵孢子悬浮液涂于黑麦A抗菌素培养基或直接挑单卵孢子培养于黑麦A抗菌素培养基上,获得单卵孢子菌落,继续培养获得单卵孢子菌系。以A1和A2孢子囊等量混合制成悬浮液,接种于Mira叶片上,获得卵孢子群,经穿薯片培养获得卵孢子群菌系。将获得的单卵孢子菌系和卵孢子群菌系进行交配型、抗药性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所测的18个卵孢子菌株中,有17个为A2交配型,1个为A1交配型;占75%的卵孢子菌株对甲霜灵表现为中抗,25%的表现为抗性;对非水平抗性品种表现为较强的致病性,而对水平抗性品种的致病性较弱,不同的卵孢子菌系的致病性表现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40个水稻品种对菲律宾4个菌系的抗性,同时比较了两种接种方法和两种鉴定时间,还观察了成株抗病品种苗期对4个菌系的反应。结果表明,用剪叶接种法和针刺接种法接种4个菌系在40个品种上,两种接种法所引起病害的级别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0.867、0.886和0.685。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级有所增长,但抗性反应无变化。某些品种接种14天后病级属抗病,21天后则发展成感病。用4个菌系分别接种到40个品种上,按其抗性反应将品种分为4群,初步推知其抗性基因。其中有10个品种可能不属于此4群。10个成株抗病品种在苗期对4个菌系的反应均为感病;不同品种对同一菌系的反应有差别,不同菌系对同一品种的致病性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贵州稻种资源双(多)胚材料的筛选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异位胚作为识别标准,对2094份国内外品种进行了双(多)胚或双(多)生苗的筛选鉴定,结果发现双A32、双A33、双A34、双A35和双A40等5个品系双(多)苗频率交高,达10.86%~20.14%,将这5个品系分别与显性遗传标记紫色稻进行正反交测验表明,正交F1其绿苗应是由不定胚形成的,其植株在形态特性、结实率、千粒重等与平本相似,反交F1则均为紫苗;对18个双苗品系在不授粉吓通过化学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云南稻种资源的抗白叶枯病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经多年抗性鉴定和评价,供试的稻种资源中,表现抗水稻白叶枯病的有57个,占供试品种的28.5%, 其中30份对测试的所有菌株均表现为抗和中抗,其余品种仅对部分菌株表现为抗病。在表现抗病的品种中,接种多个属不同致病型的水稻白叶枯病菌株,抗病品种如Yunhui290,Xa22,Xa23等多年抗性结果表现一致,表现为广谱高抗,表明这些品种的抗性表现比较持久、稳定,是今后抗病育种供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广东褐稻虱生物型致害力增强和抗性品种抗性减退的现状,对从国际水稻研究所引进的抗褐稻虱水稻种质资源进行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在174份鉴定材料中,获得5份高抗种质,8份中抗种质.同时还进行抗性单株系筛选,通过抗性鉴定、单株繁育和株系抗性鉴定,获得了对广东高致害力褐稻虱种群具有较高抗性的株系11个,这将为广东的抗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抗黑条矮缩病水稻品种,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育种提供抗源。【方法】对36份1980~2000年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57份2001~2008年江苏省主栽粳稻品种,228份2009年江苏省预试、区试粳稻材料,210份珍汕97B/明恢63家系材料及365份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新育成稳定粳稻品系进行黑条矮缩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参试的896份水稻品种(系)中未发现对黑条矮缩病免疫的品种,其中中感以上的品种占81.1%,抗性品种仅占1.8%。不同年份育成的粳稻品种抗性存在差异, 近10年育成的抗性强于10年前。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近期育成的稳定粳稻品系中,中抗和中感类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4个群体。在2009年江苏省中试粳稻材料中,中熟中粳类型的发病轻于其他类型。对连云港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的推广种植有一定关系。【结论】获得光身粳等16个抗性较好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源,可供抗黑条矮缩病育种和抗性机制研究及抗性基因发掘上使用。建议今后江苏省水稻育种中同时兼顾抗条纹叶枯和黑条矮缩病选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云南省地方籼稻和粳稻的稻瘟病抗性和农艺性状差异,筛选适宜于种植区环境的优异地方稻种,为稻瘟病的抗性育种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地方籼稻和粳稻品种各23份为材料,利用8个稻瘟病菌株进行室内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及抗瘟基因推导,并结合田间农艺性状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优异地方稻种。【结果】抗性频率为0.0%~25.0%、25.1%~50.0%、50.1%~75.0%和75.1%~100.0%的粳稻品种分别有4、5、6和8个,籼稻品种分别有0、4、7和12个。粳稻和籼稻接种8个稻瘟病标准菌株后,籼稻的稻瘟病抗性整体高于粳稻。46个水稻品种的抗瘟基因组成较复杂,其中,能推导出抗瘟基因的品种共17个,其中粳稻品种7个,籼稻品种10个;抗性基因组成复杂的品种(可能含有的抗瘟基因在6个或6个以上)有23份;含有未知抗瘟基因的品种有6个,均为粳稻;Pik、Piz-t、Pib、Pi1、Pi11和Pita-2基因在籼稻中出现的次数高于粳稻,其中Pita-2基因仅存在于籼稻品种吉强糯和天杂58中;Pik-s、Pita、Pi3、Pi12和Pii基因在粳稻中出现的次数高于籼稻,其中Pi12基因仅存在于粳稻品种日本谷和华街中。农艺性状调查测定结果显示,在株高、穂长、结实率和千粒重方面,粳稻品种间的差异明显大于籼稻品种;在产量方面,籼稻品种间的差异小于粳稻品种。筛选出的高抗稻瘟病品种:镰刀谷(粳稻)、香糯(籼稻)、毫糯早(籼稻)和老品种糯谷(籼稻);高产品种:日本谷(粳稻)和粘珏香(籼稻);矮杆品种:冷水汕优(粳稻)和白壳糯(籼稻);多穗品种:日本谷(粳稻)和老品种糯谷(籼稻)。【结论】籼稻所含的抗瘟基因数量和稻瘟病抗性整体较粳稻高,说明籼稻的抗谱范围更广。筛选出的粳稻品种冷水汕优和日本谷可用于优质高产品种选育,籼稻品种香糯和毫糯早可用于稻瘟病抗性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稻品种(品系)对不同来源稻曲病菌株的抗性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接种技术,探讨了12份水稻材料对11个不同来源的稻曲病病菌抗性反应变化。结果表明:同一供试水稻品种对不同来源菌株的抗性反应存在一定差异,同一供试菌株对不同供试水稻品种的抗性反应也存在一定差异。这说明不同水稻品种与稻曲病菌株之间存在亲和性互作特性。同时,利用水稻头季稻和再生稻连续进行人工接种技术,建立了水稻稻曲病抗性的鉴定和评价体系,可大大缩短抗性鉴定周期。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在不同纬度下持久抗瘟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0~1994年,经在不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稻作生态类型的重病区设立6个持久抗性稻瘟病鉴定圃。从38000份国内外稻种资源中筛选出140份材料,通过多个抗性组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初步表明,Tetep、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 J.S.Presl ex C.B.Presl)湘资3150、天津野生稻、谷梅2号、魔王谷等被认为具有持久抗性品种的特征和性能,其中小粒野生稻为兼具抗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多抗性品种;研究还表明从古老的地方品种及野生稻中发掘持久抗瘟性抗源获得率高。通过对品种多抗性组分主成分分析和品种抗性系统聚类分析,提出了持久抗瘟性鉴定的4个有效组分和品种抗性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利用抗瘟品种控制稻瘟病的大发生,掌握水稻品种的抗瘟性。本研究采用五叶期水稻离体叶片研究了36个水稻品种对22个株系稻瘟病菌的抗性,有21个水稻品种表现抗病,其它15个品种感病。在此基础上对其中有代表性的4个水稻品种进行了抗瘟生化机制的初步研究。生化测定结果表明,接种RB22菌株后,各抗感品种中各种生化因子大部分具有明显差异,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该结果对于培育新的抗瘟水稻品种、布局水稻不同抗瘟基因型品种和治理稻瘟病的流行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选用11个早稻常规品系和2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于乳熟初期放入人工气候箱中进行高温处理,以同期自然温度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各材料处理与对照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系)对高温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高温处理下8个材料单株产量显著低于对照,2个高于对照,10个材料结实率低于对照,11个材料籽粒充实度和千粒质量低于对照,7个材料的收获指数处理高于对照;与常规品系相比,杂交组合受高温的影响更大;常规品系中531和B670表现出强耐热性;对常规品种乳熟初期高温胁迫更钝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