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十个粳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和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10个粳稻品种,在3~4叶期和抽德初期于温室内,用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即ZA1,ZB13,ZC13,ZD1,ZE1,ZF1和ZG1进行人工接种,结果表明:苗叶瘟和穗瘟的抗性85.70%反应一致,呈正相关。10个品种与广谱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的杂交组合,根据F1,F2,B1F1分析结果:F195%抗性呈显性、不完全显性和隐性各占2%;该10个品种对多个测试小种的抗性,多受两对或1对显性基因控制,少数受1对隐性基因或3对显性基因控制。基因分析表明:这10个抗源品种至少各含有两对不尽相同的抗瘟性基因,在抗瘟性遗传上属不同抗源。根据6个杂交组合的正、反交分析结果,稻瘟病抗性属细胞核遗传,但也有的受细胞质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课题于1986年在稻瘟病生理小种和抗性测定的基础上,选用89个水稻品种与广谱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在温室内用我国和日本的多个菌株对85个组合288套F2系统及13个组合52套F3系统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除少数陆稻品种对所测试菌株的抗性受3对基因控制外,其余品种对所测试菌株的抗性分别受1对或2对显性基因控制。且在2对以上基因控制情况中,还存在着基因问的互补、重叠、抑制、上位作用;同时对7个组合进行了单基因鉴定。本研究对稻瘟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一些探讨,这对选育抗病品种、品种合理布局、制定防治措施和筛选1套单基因鉴别品种均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ZA1、ZB13、ZC13、ZD1、ZE1、ZF1、ZG1 7个菌系对云南26个粳稻品种进行抗性基因分析。结果表明,F2代抗性2.2%受3对显性基因控制,58.1%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39.7%受2对互作基因控制。受2对基因控制的,其基因间有重迭、抑制、互补等作用。16个组合的F1代回交表明,B1F1的抗感表现与F2代结果基本相同。正反交F1、F2代表现一致,说明抗性遗传是细胞核遗传,不受细胞质影响。  相似文献   

4.
 1991年测定了昌宁县的21个单孢菌株,分别为B13,C13,E1,E3,F1,G15群6个小种.与1984年测定结果相比,小种种群有所变化,其优势小种除原有的G1外,又增加了E1和E3两个.同时还测定了昌宁县水稻栽培品种对当地21个单孢菌株的感染百分率,以便客观地评定品种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抗黄萎病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陆地棉不同种质(品种)的各世代群体(P1,P2,F1,F2,BC2,BC1)的抗性遗传研究表明,以中等致病力黄萎病菌系川V8接种,中棉所12及Mo-3的黄萎病抗性表现为一对显性基因控制,而川2802的抗性则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以强毒力落叶型菌系苏Vl3接种,川2802的抗性同样能有效遗传,且呈显性,其抗性表现明显异于中棉所12。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抗性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选用了经抗性鉴定的14个地方品种和生产品种作父本,与广谱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用对父本非致病的代表菌株在温室对14个组合38套F2糸统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4个品种中,除毫薅中杂对所接种菌株的抗性受三对基因控制外,其余品种对所接种的菌株的抗性分别受两对或一对基因控制。并且发现,在两对基因控制的情况中,存在着基因间的互补、重叠和上位作用;在一对基因控制的情况中,有个别基因呈不完全显性。利用日本一套鉴别菌株测定并推断了我省39个品种的抗性类型,结果有8个品种相似城堡一号型(Pi-zt),6个品种相似Pi-NO4型(Pi-ta2),相似社糯型(Pi-ta)和爱知旭型(Pi-a)的品种各有2个,类似加贺光型(Pi-i,Pi-k)和关东51型(Pi-k)的品种各有7个,4个品种相似石狩白毛型(Pi-i),其余3个品种相似新2号型(Pi—ks)。本文研究结果对选育抗病良种及筛选单基因鉴别品种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抗性机制和遗传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一九八三年起,利用水稻广谱感病品种和抗性较差的生产品种与抗病品种杂交,进行抗性基因分析.结果有丽江新团黑谷×黑节谷等十二个组合F2代的抗感分离比为3:1,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丽江黑谷×南56等两个组合的分离比为15:1,抗性是由两对同义基因控制;丽江新团黑谷×小白谷等7个组合的分离比为9:7,抗性是由两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利用日本七个鉴别菌系测定了云南36个品种,其中24个属Pi——Zt型,5个属于Pi——K、Pi——a型,3个属于Pi——ta型,另外属于Pi——KS、Pi——i、Pi——K、Pi——a的各一个.利用日本13个单基因鉴别品种测定了云南稻瘟病菌株46个,结果摸清了各菌株所具有的致病基因和非致病基因,为筛选我们的一套鉴别菌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自1986至1990年对云南西南175、滇榆1号及滇型杂交粳稻恢复系之一的南25三个丰产而抗瘟性差的品种,用能抗云南优势小种和潜在危险性小种的16个抗病品种作抗源,与它们杂交,共配制19个杂交组合,进行生产品种改造.通过对F4、F5和5个高代材料的抗性研究表明,对于抗病亲本为单基因的,其杂交后代宜采用抗病亲本的非致病小种进行混合接种,严格淘汰感病植株,在第5代转入以农艺性状为主并继续用混合接种法淘汰感病植株进行选育;对于抗病亲本为二基因或二基因以上的,F2、F3可采用抗病亲本的非致病小种混合接种淘汰感病植株,在F3根据农艺性状优劣,筛选优良单株,在F4用抗病亲本的非致病小种分别接种这些单株后代,把反应型相同的归属一类,以后用对应抗病反应的非致病小种混合接种这一类单株后代,定向选育,这样有可能从一个优良组合后代中选育出多个丰产抗病的优良品种.本研究表明,金刚的抗性基因已导入到西南175,大理1001、福锦、密阳23的抗性基因已导入到滇榆1号,这4个高代材料农艺性状较好,通过继续选育有可能成为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1991年测定了昌宁县的21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分别为B13、C13、E1、E3、F1、G1等5群6个小种,与1984年测定结果相比,小种种群有所变化,其优势小种除原有的G1外,又增加了E1和E3(占总测菌株的81%).用这21个菌株分别接种于昌宁县主要栽培品种51~1,大叶桂朝、212等上,根据对各菌株的抗感反应,计算出各品种对稻瘟病的感染百分率.客观地评价了这些品种的抗瘟性.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遗传规律及其恢复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大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CMS3411-7与其4个恢复源,分别配制了F1、F2及回交一代(BC1),观察了雄性不育的分离.结果表明,CMS3411-7的不育性由不育胞质(S)和隐性核基因(rfrf)共同决定.后代育性的分离有2种情况:(1)F1雄蕊完全可育,F2可育株与不育株按3:1分离,BC1为1:1分离,表明为一对显性恢复基因.(2)F1表现为不育性部分显性,且受环境影响大,F2和BC1雄蕊育性从完全可育到完全不育呈连续变化,方差分析表明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加性效应为主,有效基因对数为2~3对.同时分析讨论了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多型性以及Rf雄配子和Rf雄配子相对受精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已经克隆的部分稻瘟病抗性基因在吉林省主要水稻品种和优良品系的分布,并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稻瘟病抗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已经克隆的10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目前吉林省主要推广的13个水稻品种和15个主要品系进行稻瘟病抗性基因筛选。根据稻瘟病抗性基因筛选结果,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杂交组合配制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共获得24株理想的多基因聚合F4单株,并进行苗期稻瘟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Pi2、Pi36、Pi37、Pikh、Piz-t和Pi-ta等稻瘟病抗性基因在目前吉林省主要推广水稻品种中分布较为广泛,而Pi9、Pib、Pi21和Pi-d2分布较少。同时发现,品种间稻瘟病抗性基因有较好的互补性,可以有效地进行多基因聚合。因此,在吉林省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抗性优良的稻瘟病新品种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1985~1986年分析了Tetep等8个高抗稻瘟病品种对病菌小种ZB_(15)、ZC_3和ZC_(15)的抗性遗传,结果如下:Tetep、矮梅早3号、红阳矮4号、IR_(36)、IR_(9782)对每个小种的抗性都由1对显性抗性基因所控制.其中前4个品种的抗性基因都是等位的,对3个小种的抗性基因分别为基因1,4,9.IR_(9782)分别为基因2,6,12.水源300、矮脚白米仔和国际油占1号对3个小种的抗性由1对或2对显性重复抗性基因所控制.其中水源300对3个小种的抗性基因分别为基因1,4和5,9和10.矮脚白米仔分别为基因1,4和5,19和11.而国际油占1号分别为基因3,7和8,13.各抗病品种对不同小种的抗性基因间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连锁关系.抗性的表达可能受到一些修饰基因的影响,或者在同一基因位点上存在抗性程度不同的复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部分稻种资源稻瘟病抗性评价及基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66份地方品种进行了稻瘟病叶瘟鉴定及评价。结果表明,陆稻地方品种中高抗的品种最多,占36.7%;其次是籼稻地方品种,占6.3%;粳稻最少,仅占2.2%。对16个高抗稻瘟病的陆稻地方品种进行基因分析,发现9个品种对所测试菌株受2对基因控制,7个品种对所测试菌株受3对基因控制。这些陆稻地方品种是发掘和定位新的抗稻瘟病基因以及抗性育种的重要素材和抗源。  相似文献   

14.
水稻抗稻瘟病广谱基因型鉴定及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稻瘟病是世界范围内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掌握水稻广谱抗病基因型及病原菌的致病特征特性,对培育抗病品种、指导品种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抗稻瘟病单基因系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互作,鉴定出Pi19、Pi20、Pi12、Pi9、Piz5、Piz-t为吉林省水稻广谱抗病基因型,筛选出2014-17-1,2014-66-1等可用于抗性评价标准菌株,建立了一套以IRBL9-W(Pi9)、IRBL12-M([Pi12(t)]、IRBLta-CT2(Pib)、IRBLz-Fu(Piz)、IRBL5-M[Pi5(t)]、IRBLkm-Ts(Pik-m)、IRBLta2-Pi(Pita-2)这7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品种组成的生理小种鉴定体系,优势小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云南高原粳稻新品种(品系)抗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八·五”科技攻关重点协作课题“高原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配套技术研究”的稻瘟病抗性鉴定部份,共鉴定水稻品种(品系、材料)479份;其中抗5~6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材料85份,抗6个生理小种的材料13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