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蚕桑生产的制约性因素,从蚕桑生产规模布局、人才、管理体制和科技水平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北碚区蚕桑生产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制约因素,建议从争取政策扶持、发展生态桑、稳定桑园面积、以期为北碚区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5.
该文分析了铜梁县蚕桑生产规模下滑的主要原因,阐述了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继续加强对蚕桑生产的重视、加大蚕桑产业扶持力度、加快蚕桑生产多元化、狠抓典型示范等对策,以确保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1 广东蚕桑优越地理环境及其特点广东蚕区位于北回归线,大部分地区属于华南热带亚热带气候,高温多湿,光、热、水资源充足,常年高于10℃、积温6,500℃以上,无霜期超过320天,年降水量高于1,200mm,年日照时数超过1,500h。广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发  相似文献   

7.
山区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差,物资投入严重不足,科学技术推广难度大,农用工业落后等因素制约,发展山区粮食生产,必须从耕地入手,抓好稳产高产当家田的建设;建立农业发展基金,保证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健全农业科技体系,依靠科技发展,坚持“五为主”;建立山区农用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8.
盐城市蚕桑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城地处苏北平原中部,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适宜栽桑养蚕,农民具有栽桑养蚕习惯。盐城市近三年蚕桑生产平稳发展,每年以10万张蚕种的速度递增,目前桑园达1.85万公顷,饲养蚕种90万张,生产蚕茧3万吨,呈恢复性态势(  相似文献   

9.
论制约生猪生产的因素和对策浙江省农业厅畜牧管理局陆建定,袁国华生猪是我省畜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畜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猪生产的稳定与否会直接影响整个畜牧业的稳定和发展。近几年,由于生猪市场机制不健全,生产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猪肉供给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张丘陵 《中国蚕业》2008,29(1):60-62,65
通过分析重庆市南川区在发展蚕桑生产中基地建设、基础设施、蚕桑生产技术、蚕桑产业优势和土地资源等现状和目前存在的思想认识不足、思想观念陈旧、劳动力不足、桑园管理不善等问题;提出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做好试点示范、普及养蚕技术、建立专业合作社、延长产业链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便仓镇是盐城市蚕桑重点乡镇之一,该镇养蚕布局优化调整之早、茧质之优、张单产之高、亩桑发种之多、亩效益之好,均居全市前列,而在2005年养蚕伊始,却出现了毁桑、减桑、减种的异常现象。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多次深入该镇走访调查技术部门和村组干部及蚕农,初步摸清了原因,找到了制约该镇蚕桑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调查扬州市蚕桑生产近几年缩减速度较快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稳定桑园面积、促进蚕桑生产的举措。认为蚕桑生产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经济产业,政府部门要有得力的措施加以保护和提高,促进蚕桑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蚕桑生产在大别山区具有悠久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别山区各级政府将其作为脱贫致富的首选产业大力发展,使该区成为安徽省蚕茧重点产区,1995年据金寨、岳西、霍山、潜山、六安等5个主产县统计,桑园面积达到2.46万hm2,产茧1.57万t,占全省蚕茧产量的36.90%,占鄂、豫、皖三省大别山区蚕茧生产总量的44.50%.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相继建成了一批相当规模的相关加工工业,消化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维护山区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提高农民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朱树桢  杨建设 《中国蚕业》2011,32(3):55-56,59
云南省蚕桑产业迎来了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劳动力大量转移、成本上涨,劳动力投入多、风险大,基础设施较差、劳动效率低,产业竞争力不强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利于现代蚕业发展,只有打破传统模式、加大投入,提高养蚕集约化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产业发展条件;加强对蚕桑产业的领导、壮大技术服务队伍,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增强企业带动能力,走集约高效化生产经营的路子,才能实现云南省蚕桑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家德 《广西蚕业》1999,36(1):37-39
90年代以来,我县蚕桑生产大起大落,经历了从低谷到高峰又落低谷的过程。年产鲜茧量1990年为160吨,最高的1992年为456吨,以后逐年减少,到1997年仅有97吨。1990年至1997年的8年间,蚕茧年增减幅度在55.3%以上的有4年,最大的1991年达75%。我县蚕桑生产为什么这样不?..  相似文献   

16.
蚕桑生产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栽桑养蚕与传统农业相比,投入少、见效快,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巩固和发展蚕桑生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当前存在着一系列制约蚕桑业发展的因素,如:农村劳动力外流、桑田布局不合理、重蚕轻桑、桑田软抛荒、生产与收购及加工环节脱节、市场行情不稳等等,严重影响着蚕桑生产的稳定和发展。笔者依据生产实际,就当前农村蚕桑生产如何适应形势、提高应变能办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正>栽桑养蚕是如东县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拥有桑田7万余亩,年饲养蚕20万张,平均亩产值达2600余元,年蚕茧收入约1.5亿元,是如东县种值业中一项见效快、风险小、收入较高的项目。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国际贸易中纺织品配额的取消,其效益和前景将越来越好。自去年以来,生丝、干茧及丝绸服装等价格持续坚挺,这种势头可望在较长时间内得以保持。因此栽桑养蚕业不失为如东  相似文献   

18.
1东阳蚕桑历史回顾 东阳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南朝宋元嘉21年(公元444年),文帝诏“凡诸州郡,皆令尽勤地利,蚕桑、麻务尽其方”。此后东阳山区盛植桑树,以致当时“觳巾取于邱岭”。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东阳知州力主抑权豪,劝农桑。唐李肇国史补中有东阳产丝绸之记载。宋代蚕桑生产较为发达,缫丝织绸盛行:东阳有“孤城秋枕水,千室夜鸣机”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李碧琴 《中国蚕业》2011,32(4):59-61
简述了泽州县蚕桑产业的现状,并在分析了泽州县蚕桑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振兴泽州县蚕桑产业所面临的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优质丰产桑园园区建设,提升蚕桑产业水平;深入调查研究,扶持一批专业大户;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蚕桑经济效益;发挥整体优势,实施产业化战略;加强领导,正确行使政府职能等发展泽州县蚕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阳城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阳城县蚕桑产业发展的简况及现状,通过对阳城县蚕桑产业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改革陈旧体制,创新发展模式;转变服务观念,优化发展环境;壮大技术团队,夯实产业基础;建设蚕桑基地,拓展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后劲等加快阳城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