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甘肃省生态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已是当务之急。但是与此同时,保护区的保护与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分析了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现状,提出社区共管是协调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共管共建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其运行也偶遇惑境。本文辅以吉林省三湖自然保护区共管共建实践,从自然保护区共管共建支持、缺失、运行、氛围等多重角度,佐证其可行,分析其阻碍,把握其关键,论述其参与,客观地对自然保护区共管共建模式进行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3.
“社区共管”将成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先进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与社会》2002,(5):18-18
自1956年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截至2001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 551处,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4.4%,基本上形成了种类比较齐全的自然保护区布局和体系,使得我国85%以上的珍贵稀有野生动植物和80%以上的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生态系统得到了保护。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致,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尤其是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生活着的大多数都是贫困人口。如何解决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周边群众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一直是个难题。 即将于2002年6月结束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是…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区25年来社区共管的历程,分析了实施社区共管过程中存在的冲突和原因,阐述了东洞庭湖保护区实施生态农业型社区、生态旅游型社区、封闭管理型社区以及开放管理型社区共管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实行社区共管,是当今生物多样性保护学家所推崇的发展中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最佳管理机制。文章通过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研究,提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的概念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云南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云南自然保护区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管理策略的转变,社区共管成为实现云南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针对云南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现况、成效和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社区共管实践中存在着对其概念认识不统一、过于强调多方参与而限制了共管主体的识别、责权利难统一制约长效机制的建设、共管对象缺位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角色错位等的共性问题;进而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工作的必要性、实施成效及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工作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禄劝县和东川区,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多样性丰富,动植物资源稀有性、典型性明显,但也很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因保护区这些特点对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保护有更高的要求.保护区周边居民位于比较偏远的乡镇,交通不发达离乡镇和县城距离较远,地处山区土壤贫瘠,畜牧业成为社区主要经济来源,畜牧业多采用传统...  相似文献   

9.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社区资源共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泽斌 《河北林果研究》2003,18(Z1):238-240
论述了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资源共管的具体含义和意义,并通过对保护区和周边社区基本情况的分析,论述了实施保护区社区资源共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针对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后河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笔者介绍了社区共管的概念,对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及管理存在的问题、试点社区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和村民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对社区共管模式的引入、实施步骤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我国今后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筇竹(Qiongzhuea tumidinoda)又称罗汉竹,属于国家三级保护的两个珍稀竹种之一,为西南地区所特有。其笋味鲜嫩,营养丰富,是云南省主要的出口和创汇土特产品之一。目前昭通地区大关县木杆镇银吉村每年打笋期大量打笋,增加其经济收入,导致当地筇竹林生长退化严重。通过对昭通市大关县木杆镇银吉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深入了解当地生活、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初步提出了有利于筇竹林周边社区村民发展生产,又促进筇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区共管对策,为保护和发展筇竹资源,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原则和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不能长期实行完全封闭式的保护管理制度.为了协调自然保护区中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矛盾,宜引入保护区共同管理体制模式,即在林业与环境部门的指导下,设置由代表不同利益的群体包括所组成的林业自然保护区共同管理委员会,并在遵循生态完整性、公平性与科学性三大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实施权力制约、民主协商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国内外有关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经营的研究报道为借鉴,针对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经营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先找到适宜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在数量、面积快速增加的同时质量问题凸显,保护区没有管理好、没有经营好、没有利用好。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投资不足、资金未能统筹利用,因政策倾向、管理体制、权属等问题造成保护和开发矛盾难以协调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将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工作重点从数量增长转移到质量提高上,增大对保护区的财政投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修改有关管理法规,填补政策漏洞,规范自养方式,促进建立社区共管共利机制,并在条件成熟时试点更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生态学理念、人类学理念以及生态人类学理念的比较,尝试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对产生这些冲突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并引发出解决此类问题的相关思路,为今后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区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技术在自然保护区监测、规划和保护研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文中对自然保护区冰川遥感解译、湿地信息提取、植被信息提取及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技术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各技术应用的优缺点,并讨论了遥感技术在自然保护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泸沽湖自然保护区啮齿动物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 年3 月采用样线法对泸沽湖自然保护区的啮齿动物进行调查, 发现泸沽湖保护区有26 种啮齿动物,分属于6 科, 16 属。依据调查资料, 对本区啮齿类种群的出现与植物群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还探讨了啮齿动物在本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于曙明 《贵州林业科技》2007,35(2):23-25,33
旅游开发是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一些保护区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态思想和景观保护意识,造成了景观资源的退化和对保护对象的破坏。在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管理中,导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进行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并加强景观生态管理,能够促进自然保护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达到自然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陆域自然保护区选址与规划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持续增加和人类社会发展对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产生了巨大的威胁。科研人员从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致危原因、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多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工作,事实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文中从自然保护区选址和规划设计2个角度,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格局、岛屿生物地理学和集合种群等相关理论,整理和总结了自然保护区选址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自然保护区选址和规划设计中的前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区选址和建设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Biosphere reserves have been brought into Man and Biosphere (MAB) Programme, which are recognized by the world. Biospherereserves are the representative continent and ocean protected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MAB 2000). As an important type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tected area nam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biosphere reserv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global biodiversity,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u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