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最古老的油松。在北海的团城承光殿东侧巍然屹立着一棵高大的油松,其高达20米,干周长达3.16米,是金代种植的,距今八百多年,是北京的“古油松之最”。其松的巨冠伞盖遮天,绿荫浓郁.据说清乾隆皇帝经常来此树下乘凉,所以御封它为“遮荫候”。最古老的白皮松。在戒坛院山门前,高*着一棵硕大的白皮松。因其上部有九个大枝干犹如九条银龙腾空而起,向苍天扑展而去,故名:“九龙松”。它郁郁葱葱的绿冠高达18米,鳞片斑驳的白干周长达6.40米,是唐武德年间种植的,距今有1300多年,是北京的“古白皮松之最”。明清两代的文人墨客写了…  相似文献   

2.
江苏古树之最(实照见封三)□方寅江苏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生物资源丰富。千百年来,江苏各地保存有相当数量的古树名木。古树是有生命的文物,记录了当地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在这些具有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的绿色瑰宝中,堪称江苏之最的一批古树,有些已列入...  相似文献   

3.
4.
古树之死     
这是家乡一个古老的小镇,在镇子中心的街场上,有一棵七八人围抱、蔽荫数亩的极其古老的大青树。据说从爷爷的爷爷时候起,这棵大青树就已经是现在的这样粗壮,这般高大了。谁也说不清,它究竟在这个小镇上经历了多少个朝代、生活了多少个春秋。年复一年,这个小镇上的人们,在树荫下乘凉,在树下避雨,也有不少人在树下做各种买卖,大青树下每天都自然形成了一个熙熙攘攘的市场。逢年过节,全镇子的人在树下耍龙、耍狮,开展各种盛大的庆典活动。唐、宋、元、明、清到民国,在漫漫的历史风烟中,大青树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兵燹和雷击,但它仍…  相似文献   

5.
正曾经,湖南长沙的一家五星级宾馆有个老板很引以为自豪的树木园,从全国各地移栽了几百株百年以上的古树,最老的有1500多年的香樟。这些树大多被斩头去尾,身上挂满了吊瓶,有的已经奄奄一息。而宾馆老板每每很得意地向住宿参观的领导和嘉宾们介绍这些古树是怎么怎么来的。此情此景,我看在眼里,心在滴血。真的是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  相似文献   

6.
今年夏季,我们先后跨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区参观了防护林。从北京到乌鲁木齐要飞三个半小时左右,从乌鲁木齐到和田要飞三个多小时。这是离祖国首都最遥远的地区之一,然而我们在这里却看到了一个营造防护林的好典型。  相似文献   

7.
王蓓  杨丹 《森林与人类》2005,25(12):56-58
从空中俯瞰南疆,巍巍昆仑峻岭连绵,塔克拉玛干沙漠广袤无垠。一条绿色的风景线,把沙漠和崇山分隔开来,这就是如翡翠般靓丽的和田绿洲。  相似文献   

8.
近三十年来,和田县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劈沙丘,搬卵石,治盐碱,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终于实现了全县农田林网化。现在一个林茂粮丰、欣欣向荣的新和田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和田的成就给人们以信心,以力量。中央对和田经验非常重视,去年八月在和田召开了“三北”(东北、  相似文献   

9.
在空中俯瞰南疆大地,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尽头,有一串绿色的珍珠,那就是和田绿洲;穿过黄沙莽莽的塔中公路,迎面扑来一片绿色,那就是和田了。一树杏花春意闹,那是农家小院;一片榴花红胜火,那是万亩石榴国。三千里葡萄长廊清风送爽,五百岁“核桃王”子孙满堂,这番美景使得国家主席江泽民也欣然写下“天下奇观”以赞之。每年的植树节,是和田人播绿的好日子,“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门。”盖新房的农民在房前屋后栽下几排杨树,等到儿子娶媳妇盖房子用;城里的市民在街道两边栽下风景树,让绿色表拒风沙,夏挡烈日。最壮观…  相似文献   

10.
如果不是亲临其境,亲眼目睹,我简直难以相信,在塔克拉玛干大漠南缘,竟有这样一处神奇妙境──一条长达1300多公里的绿色拱廊。这就是和田的人工葡萄长廊。夏日,烈日如火,酷热难耐。因工作关系,我有幸陪同省外人士去和田考察,这对于我来说,多少有点狂喜,心想终于可以暂别这喧闹有余、宁静不足的都市c从乌鲁木齐出发,我们开始了翻天山、越沙漠的长途旅行。吉普车在天低野阔、了无它物的沙漠、戈壁中爬行。眼前的景物,仅仅是一片片失去血色的土黄I单调,令人窒息的单调。此景此情,已使我先前的喜乐荡然无存,寂寞之中我无聊地静…  相似文献   

11.
和田加大防沙治沙力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和田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被沙漠戈壁分割成大小不等的203块绿洲。全地区沙漠戈壁占56%,荒山秃岭占40%,绿洲仅占3.96%。从1977年起,和田地区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到目前,共完成造林318.7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0.4%提高到1.01%。1995年6月17日,和田地区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土地退化及荒漠化控制成功业绩奖”,1988年,和田县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500佳”。《防沙治沙法》颁布实施以来,和田地区从实际出发,建成了三大生态防护林体系。一是在绿洲内部实行农田林网化配套和居民区防沙治沙,绿洲森林覆盖率达到32…  相似文献   

12.
和田地区为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农牧业受灾减产,人民生活贫困的被动局面,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积极开展“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结合农村“五好”建设,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截止1989年底,全区规划条田17289块,已建林网17022块,林网有效保护农田234万亩,约为现有耕地的98.5%.农田防护林面积37万亩(含防沙基干林),为耕地总面积(236万亩)12.8%.农田防护林有效地改善了农牧业的生态环境,促进和田地区农牧业连续十一年丰收.粮、棉、油、畜、蚕五大生产创历史最好纪录.  相似文献   

13.
自1991年12月13日国家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以来,和田地区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全党齐动员,全民齐动手掀起了一浪高一浪的全民性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美化和田的群众运动,出现了十年林业大发展,农牧业大丰收的可喜局面.十年来,和田地区林业建设迈了两大步.第一步,1986年全区七县一市实现了农田林网  相似文献   

14.
金秋季节,和田绿洲瓜果飘香,在玲瑯满目的瓜果堆旁,人们往往都挑选一些核桃作为馈赠亲友和调节营养的佳品。这不仅因为和田核桃壳薄、味美、仁饱满,而更重要的是和田核桃营养丰富,历来被人们视作“万岁子”,“长寿果”,保健食品的必备品。据说连宇航员的食谱中也列有核桃饼。  相似文献   

15.
和田红葡萄是和田市的主栽品种,属欧亚种的东方品种群,具有抗寒、抗旱、耐盐碱及抗病性能强等特点。该品种在和田市三乡一镇的栽培面积达304公顷,占全市葡萄栽培面积的90%左右,产值达21.7万元,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但是,近年来葡萄果穗霉烂情况严重,影响了和田红葡萄的生产。为此,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摸清了和田红葡萄果穗霉烂的主要要成因和防止措施,现简介如下,与同行商榷。 和田红葡萄在7月中旬果穗开始着色,这时含糖量增高,含酸  相似文献   

16.
和田灌区为了改善生态系产。般高土地刮用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在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之后.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水土条件,大力发展混农林业。截止1393年底,全区混农林业面积达133.74万亩,其中防护用材两用林37万亩,果林49.14万亩,薪炭牧用林40万亩,特用林7.6万亩和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和田农村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逐年减少。为了克服人多地少的困难,充分发挥葡萄优势,和田人民利用村问道路、田间机耕道和水渠空间发展葡萄,找出了一条少占地、多占天的途径。1984年和田县市扎克乡布扎克村种植了第一条600米长的葡萄长廊,当年栽植,当年挂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继而推广形成规模。截止1993年,和田已建设葡萄长廊1320公里。凡到过和田的人,只要见到这绿色长廊都会叹而止步。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万里、宋平、王恩茂、司马益艾买提等视察后,都对和田人民勤劳…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和田地区大面积高接换代的核桃园内,接连发生腐烂病危害,个别重病园发病率达70-90%,严重者整株死亡,已对核桃生产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为此,我们根据初步调查研究结果,谈谈和田地区核桃腐烂病发生症状、成因及防治措施。一、已烂病发生情况及症状。自玉县二苗圃沙力坤核桃园,1994年高接改化的140亩、1387株核桃,今年3月发现病情,至5月底已有900余株枯死.和田县园艺场去年高接改化的100亩、1010株核桃,今年5月调直时亦发现有754林染病,在其它高接改代核桃园内亦有腐烂病发生。和田核桃腐烂病目前主要发生在主杆和大技…  相似文献   

19.
古时有“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的诗句,今更有人人来植树、绿荫满边陲的佳话,古人称之为“于阗国”,即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偏远的和田地区.从地图上看,它地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多少年来这里长年风沙弥漫、夏旱冬寒,除了小面积的绿州,便是满眼碎石的戈壁滩.真可所谓是“风吹石头跑、无树又无鸟”的荒凉偏僻之地.要想在这样的地方育成成片的树木可想其艰难了.  相似文献   

20.
<正>林业援疆是推动和田林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林业援疆的一项创新举措,对和田林业科学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生态修复是和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自2014年至今,北京市为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共投入援建资金840.85万元用于和田市核桃嫁接改造、墨玉县2016年北京对口援助林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洛浦县2017年核桃提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