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苏是一代粘虫(Mythimna sparata walker)常发区,常年越冬代3月中旬迁入本区,经繁殖为害后,于6月上旬羽化外迁。为了解一代粘虫自然种群消长情况及影响因子,为粘虫的异地测报和当代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站于1983年以来,进行了粘虫自然种群动态的研究与应用. 一、研究方法:选择有代表性麦田,观察期间不施用化学农药。根据田间发育进度,将  相似文献   

2.
为指导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下称甲维盐)在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防治上的合理使用,测定了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其生化抗性机制。结果表明:粘虫抗甲维盐种群对阿维菌素(抗性倍数RR50=21.80)、毒死蜱(RR50=17.68)和灭多威(RR50=10.85)均具有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与辛硫磷(RR50=6.00)和氟氯氰菊酯(RR50=5.65)之间交互抗性水平较低。酶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BO)、马来酸二乙酯(DEM)、三丁基三硫磷酸酯(DEF)和磷酸三苯酯(TPP)在粘虫敏感种群和抗性种群生物测定中对甲维盐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粘虫抗甲维盐种群细胞色素P450和b5含量及O-脱甲基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分别为敏感种群的3.23、3.65、3.63、1.64和2.66倍。研究表明,体内解毒代谢酶活性提高可能是粘虫对甲维盐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以往粘虫生命表调查中存在的问題,从改进调查方法入手,采用隔离小区分龄期追踪调查死亡过程,试验校正漏查,并辅以天敌捕食作用的实验评价和血清学鉴定,组建麦田一代粘虫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生命表分析得出:影响种群数量年间变动的关键因子为温湿气候因子和中华卵索线虫的寄生;进而摸拟制定出种群数量的最优预测模型。由实验种群研究得出:粘虫具较高的内禀增殖力,在适宜条件下易造成暴发性为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以往粘虫生命表调查中存在的问題,从改进调查方法入手,采用隔离小区分龄期追踪调查死亡过程,试验校正漏查,并辅以天敌捕食作用的实验评价和血清学鉴定,组建麦田一代粘虫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生命表分析得出:影响种群数量年间变动的关键因子为温湿气候因子和中华卵索线虫的寄生;进而摸拟制定出种群数量的最优预测模型。由实验种群研究得出:粘虫具较高的内禀增殖力,在适宜条件下易造成暴发性为害。  相似文献   

5.
2015—2016年,采用嫩绿粘虫板与灯诱、田间拍查等3种方法进行同地对比试验,研究对水稻白背飞虱成虫的监测效果。2015年,嫩绿粘虫板与灯诱、田间拍查3种方法监测的白背飞虱长翅型成虫种群数量动态曲线吻合,且嫩绿粘虫板对水稻生长前期白背飞虱成虫的诱集效果优于灯测。对3种监测方法的同期诱集量进行t测验表明,嫩绿粘虫板、灯诱与田间拍查(施药前)两两之间无显著差异。2016年,嫩绿粘虫板与灯诱监测法所得虫量动态曲线吻合,与田间拍查长翅型成虫种群动态也趋于一致。对3种监测方法的同期诱集量进行t测验表明,无论施药前、后,两两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气象因子、非靶标昆虫等对嫩绿粘虫板的诱测无不利影响。运用嫩绿粘虫板在非灯诱区监测迁飞性白背飞虱成虫,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南阳地处江淮流域,是一代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常发区。主要为害小麦,常年2月下旬至4月中旬华南越冬代成虫迁入该区,经繁殖为害后,其种群数量以数倍甚至数十倍地增加,并于5月底和6月上旬羽化外迁。为了解一代粘虫自然种群消长情况及影响其消长的主要原因,为粘虫的异地测报和当地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作者自1980—1983年对制作麦田粘虫自然种群生命表进行了初步探讨,虽只能代表南阳地区这4年的情况,但作为一个方法,对读者或有参考价值,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不同温度对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种群动态的影响,建立东方粘虫种群动态模型,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种群生命表得到了室内不同温度下东方粘虫种群的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和种群生命表参数,并基于种群生命表参数预测了2个月内东方粘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东方粘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产卵前期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缩短。24℃下,东方粘虫单雌平均产卵量为717.1粒,显著高于其它温度下;成虫寿命也显著高于其它温度下,且雄蛾寿命显著长于雌蛾,分别为15.3 d和13.0 d;卵孵化存活到成虫的概率、幼虫存活率和化蛹率均最高,分别为66.7%、68.9%和96.8%。内禀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平均世代周期则显著降低,18、21、24、27、30℃下分别为0.051、0.077、0.113、0.121、0.156 d-1和77.2、61.3、49.0、40.3、31.5 d;周限增长率也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分别为1.05、1.08、1.12、1.13、1.17 d-1;净增殖率在24℃下为257.1,显著高于其它温度下,其它温度条件下无显著差异。表明东方粘虫在18~30℃范围内都能完成生长发育和生殖,24℃下种群存活率高、繁殖力大、世代周期较短,更适合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粘虫板在甜瓜粉虱和蓟马防治中的适宜布设密度和使用时间,于2018年,研究了黄色和蓝色粘虫板的不同密度组合及不同悬挂时间对粉虱和蓟马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蓝板密度各6张/100m2对粉虱和蓟马的防控效果最佳,越早悬挂粘虫板防治效果越好,建议在甜瓜幼苗期开始悬挂粘虫板,以控制粉虱和蓟马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草间小黑蛛在棉花蕾一铃期的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空间格局的聚集度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棉花蕾、花、铃期草间小黑蛛空间格局的基本成分均是单个个体,个体间相互排斥;种群均呈聚集格局,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增大而不断增强。聚集系由环境因素(如猎物的聚集行为等)所致。根据空间格局的分析结果,计算出其序贯抽样模型为:最适抽样数模型为:种群平果,计算出其序贯抽样模型为:最适抽样数模型为:种群平均密度零频率估计模型为:  相似文献   

10.
绿盲蝽是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葡萄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为探索葡萄园绿盲蝽种群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本研究比较了绿色、黄色、蓝色及黑色4种颜色粘虫板和0.9、1.2 m及1.6 m悬挂高度对葡萄园绿盲蝽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粘虫板及其不同悬挂高度对葡萄园绿盲蝽均有一定诱集效果。绿色粘虫板对绿盲蝽的诱集效果显著优于其他3种颜色粘虫板,诱虫量占总量的35.94%。悬挂高度为1.6m的粘虫板对绿盲蝽的诱集效果显著优于其它悬挂高度,诱虫量占总量的50.35%。  相似文献   

11.
自五十年代以来,应用于东亚飞蝗蝗区估计蝗蝻种群密度的抽样方法,是样方为10平方尺的筒单随机抽样。本文是以抽样数、抽样消耗、相对精确度为标准,对三种抽样模型、三个抽样单位进行了比较。根据这些结果,我们提出了在当前蝗蝻密度较低的情况下,应采用样方为100平方尺的最适配额分层抽样。这种抽样方法在精确度方面可以高出现用的抽样方法2倍以上。而抽样时间消耗可相对节约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环境和生态研究中的抽样问题,本文给出了确定其最小容量的计算公式。同时还建立了“较松校正样本容量区间”和“较紧校正样本容量区间”的概念,并且设计了求这两种区间的办法。文中用实测数据对上述公式和方法进行了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所介绍的公式与方法,为科研工作者节省人力、物力而压缩样本容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麦散黑穗病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拟合出了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tici(Pers.)Jens。在麦田的空间分布型属负二项分布,部分也符合奈曼分布(A)型。用Iwao、Kuno、Green和Iwao-Kuno方法研究,提出了序贯抽样技术、理论抽样数和随机抽样分布点,以供在测报和防治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水稻粒黑粉病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6块田抽样调查,经频次概率拟合及聚集强度测定,水稻粒黑粉病田间分布以聚集型为主。其中有5块田既符合Neyman分布,也符合负二项式分布,仅有1块符合poisson分布。又经m*-x回归检验和Taylor指数的"b"值计算,前者得出m*=-0.445+1.02*-x,r=0.977。后者为logδ2=log0.3769+1.2245log*=-0.445+1.02*-x。表明随病害密度升高,分布趋向均匀。以5种抽样方法与对照比较,差异均不显著,但以平行线抽样最接近对照且方便易行,可采用。抽样量为:#br#n=t2/D2(((α+1)/*-x)+β-1)=53.302/*-x+1.921依此可进行序贯抽样检索。田间垂直分布表现为穗基部发病重于中、上部,分蘖穗发病重于主穗。  相似文献   

16.
南方刀螂卵块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长银  阎光凡 《昆虫天敌》1991,13(4):167-170
桑园内南方刀螂卵块属聚集分布,在桑树上的分布高度属对数正态分布。用序贯抽样技术探讨了最适抽样数和采收指标。  相似文献   

17.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株的空间分布及其抽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五种聚集度指标测定和Taylor,Iwao法检验,细菌性基腐病株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型,属一般负二项分布。病株空间结构以疏松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群间是聚集的,个体群内是随机的。个体群平均大小为0.1~0.2m2。利用分布型参数K、α、β值,分析了病株聚集的原因;探讨了平均密度与k值的关系;确定了理论抽样数。比较几种顺序抽样方法,以平行线法效果最佳。依X=41.5032Pe1·2603关系可由病丛率来估计病株密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野外考察和1/50,000地形图上等密度取样量测统计,表明研究区内平均沟谷密度为5.5km/km~2,3~7km/km~2的地区占84%。相对高差150~250m的地区占60%以上。区域平均坡度15°~30°的地区占68%。地貌曝露面3.1~6km~2/km~2的地区占64.54%。给出了相对高差、地貌曝露面及土壤侵蚀模数区域分布的趋势面分析模型。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二大类型组合区、八个亚区和十三个小区。论述了区内类型组合、环带镶嵌的地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水稻鼠害田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频次拟合法和Iwao法,对水稻不同生育期鼠害田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稻田鼠害株多属负二项分布,即以个体群为基本成分,呈现聚集分布型。根据田间分布型信息,得到了水稻鼠害田问调查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以及由鼠害丛率(M)估算鼠害株率(Y)和平均密度(X)的回归估值抽样模型(经X~2检验,P>0.05)。最后,应用估值抽样模型计算鼠害防治指标,并以此建立鼠害防治的序贯决策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20.
枸杞烂根病是枸杞栽培中最严重的病害,1993 ̄1994年在新疆枸杞主要栽培区大量采样、分离和致病性测定,查明其主要病原菌是疫霉菌和丝核菌,根据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寄主范围测定,将它们分别鉴定为寄生疫霉和立枯丝核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