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侧深施肥插秧机施肥量对水稻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生产满足人们对稻米的需求,应合理使用化肥,归还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的作用,因此试验研究了侧深施肥插秧机的施肥量对水稻栽培的影响。试验于2016年在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阿城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以龙粳46为试验品种,试验处理共分为常量侧深施肥、减10%侧深施肥、减20%侧深施肥、减30%侧深施肥和全量侧深施肥5个水平,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进行试验,探讨了水稻侧深平衡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特性、光合作用、产量和水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水稻合理施肥、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的安全生产及节本增效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水稻施肥知识图谱自动化构建,为后续构建水稻施肥决策系统提供基础,定义了水稻施肥体系数据结构并制作水稻施肥数据集,结合水稻施肥数据特点,添加单位标注器,并改进CASREL解码加入隐藏层,提出了基于RoBERTa-wwm编码+改进CASREL解码的信息抽取模型,同时针对编码与解码环节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的F1值达到91.86%,与对比模型相比有较为显著的提升。基于改进RoBERTa-wwm-CASREL的信息抽取模型能有效提高水稻施肥信息抽取效果,为水稻施肥知识图谱构建以及施肥决策系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垦集团公司以大力发展机插秧为突破口,全面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2004年,全垦区推广水稻机插面积8万亩,累计节本增效1300万元,对减轻种稻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职工收入、促进垦区发展粮食生产和推动水稻生产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云南省曲靖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现状,针对关键薄弱技术: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水稻机插秧侧深位施肥技术、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关键薄弱设备:机械化生产设备、集中育秧设施、产地烘干设备使用情况和问题。从政策、生产模式、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农艺结合、宣传培训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年“3414”等田间肥效试验数据,建立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和施肥技术模型,掌握不同地力等级水稻施肥参数,构建水稻施肥技术指标体系,提出施肥方案,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水稻生产,产生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试验及合理作业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快速普及的今天,与之配套的施肥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水稻秧苗的生长发育情况,在传统的人工撒施和机械化撒施的基础上,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作为更合理的机械化插秧配套施肥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应用。通过对侧深施肥的生产特点、肥料选择、施肥方式选择进行实际对比试验与数据统计,说明了侧深施肥的合理性及科学作业方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掌握辽宁省水稻种植与养分管理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控制施肥用量、简化施肥程序为目的,在水稻主产区开展控量简化施肥技术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提高具有良好促进效果,同时在稳产条件下可以实现肥料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8.
1试验目的水稻侧深施肥技术,是利用插秧机配套施肥设备,将基肥定位、定量、均匀地施于距稻苗根系侧5cm、深4~6cm的土壤中。它改变了水稻种植常规施肥方式,有效提高了水稻肥料利用率,并且减少了劳动成本。本次试验,以不同田块、不同机型、不同肥料品种和不同肥料用量,进行了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对比,寻求适合富阳水稻生长的最佳机型、肥料品种及肥料用量,从而达到最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马建军 《农业机械》2012,(26):132-133
江苏农垦拥有耕地7.52万hm2(112.8万亩),以稻麦两季生产为主,其中年种植水稻在6万hm2(90万亩)左右,2011年水稻机插面积为3.89万hm2(58.31万亩),占种植面积的66%。截至2011年12月,垦区农机总动力为464108.43kW,其中拖拉机4956台,配套农具10184台(套),联合收割机2144台,插秧机1820台,育秧播种机192台。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3%,其中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水稻生产机械化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如下。机械化育秧→机械化整地→机械化插秧→机械化田间管理(施肥、治虫、化除)→机械化收割→机械化烘干。  相似文献   

10.
<正>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有关部门获悉,截至10月18日,垦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155.33万hm~2水稻秋收工作,垦区水稻再获丰收。2017年,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抢农时、强管理、防灾害、促早熟等措施,战胜低温、部分地区多雨、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垦区水稻生产再获丰收。为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垦区采取半喂入与全喂入相结合、分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水稻覆纸膜全程缓释底肥增产技术及设备研究项目的工作情况,重点介绍了2MZ-180型纸膜覆盖机及2F-6型缓释肥施肥机的研究、设计、加工和试验。指出了该项目的研究应用是实现绿色有机水稻生产及环境保护的良好措施之一,先进实用的水稻施肥、覆纸膜、插秧作业设备,可为绿色、有机水稻大面积生产作业奠定基础。在节肥、增效、提高水稻品质、减轻污染方面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垦区应用和推广大面积粮食作物机械化喷灌技术已有12年的历史。10多年来,垦区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喷灌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全面的发展。现已拥有大型喷灌机600多台套,可控制面积110多万亩,初步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喷灌作物也由单一的小麦扩展到大豆、玉米、甜菜等,并利用喷灌进行喷药、施肥,提高了喷灌设备利用率。生产实践证  相似文献   

13.
谢克妍  孔祥来 《农业机械》2012,(26):229-231
通过对现阶段八五三农场水稻生产现实情况分析,总结了开展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垦区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垦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耿国森 《农机化研究》2000,(4):29-30,35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高效、优质、高产、低能耗、环保型大农业的重要内容,其实施将促进垦区水稻生产的发展,对实现垦区粮食增产的大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研究现状及关键机械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是我国人民的主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经济收益,也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施肥作业质量对于水稻种植结果影响很大,传统的人工施肥不仅肥料浪费严重,而且利用率低,不利于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研究并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及相关机型,能够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保证水稻的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16.
由于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酸化、板结越来越严重,农作物产量、品质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增施有机肥不仅是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有效方法,而且是改良土壤、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2017年,丹棱县农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在丹棱县杨场镇狮子村6组祝春有的包产田里进行了有机肥种植水稻的对比试验,探索水稻施用纯有机肥与常规施肥时,其产量和品质的区别,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正>水稻机械栽植侧深同步施肥技术是一项起源于日本的具有明显节肥增产效果的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它是利用插秧机配套施肥设备,一次性将基肥、蘖肥定位、定量、均匀地施于距稻苗基部3 cm、深5cm的土壤中,改变了水稻种植先搅浆整地施基肥、插秧后施蘖肥的常规施肥方式,有效地将两次粗放施肥变成一次精准施肥,大大提高了水稻生产所施  相似文献   

18.
水田电动双行深施肥除草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稻分蘖期施肥和除草作业过程中存在作业环节多、环境污染严重、营养分布不均匀等问题,结合水稻分蘖期深施肥和行间除草的农艺特点,设计了一种可同步完成水稻分蘖肥深施和行间除草的水田电动双行深施肥除草机。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对机具启动加速阶段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主动除草轮所需驱动力矩数学模型,得到主动除草轮所需最大驱动力矩理论值为59.05 N·m,完成深施肥装置控制系统与机具行走控制系统设计。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机具前进速度和叶片开口直径为影响因素,以施肥均匀性施肥量均值和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为响应指标,利用JPS-12型排种器检测试验台对深施肥装置的排肥性能进行台架试验,运用Design-Expert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与响应面分析,得到影响因素与响应指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在前进速度0.40 m/s,叶片开口直径16 mm的条件下,施肥均匀性施肥量均值为0.20 g,施肥均匀性变异系数最小值为21.7%。对机具进行田间性能试验,当叶片开口直径16 mm,机具前进速度0.40 m/s,给定施肥量为67.5 kg/hm2时,施肥量偏差控制在3.54%以内,机具在不同前进速度情况下除草率均不小于78.5%,满足水稻分蘖肥深施和行间除草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精准农业设计的水稻施肥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每年在水稻的农业生产上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而肥料是水稻种植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产稳产的保证,长期以来,我国水稻生产上过量施肥和盲目施肥情况普遍存在。为此,开发出一种基于精准农业设计的水稻施肥系统,可减少施肥量,提高水稻的产量,对于中产田能有特别明显的节肥增产的效果,在我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刘欣 《当代农机》2012,(5):78-79
指出了合理进行水田机械装备配置是垦区职工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增加水稻产量、提高经营收入的重要手段,以种植24hm2水田的农机具配置为例,结合近几年的实践,按照水田的生产周期各环节的机具使用配置,对水田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配置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