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流行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在吸血昆虫生存活跃的月份。该病传播迅速 ,主要侵害高产奶牛和重胎牛 ,其发病率很高 ,死亡率虽然不高 ,但因该病造成奶牛产奶量急剧下降、消瘦、生长受阻 ,所以对奶牛业的危害很大。现以2 0 0 0年我羊角山奶牛场发生的奶牛流行热为例 ,报告其流行特点与防治情况。1 发病情况我场于 2 0 0 0年 8月 1 7日— 1 1月 5日流行该病 ,8月底至 9月初出现发病高峰 ,在 9月中旬及下旬进行牛流行热灭活油佐剂疫苗预防注射后 ,病情开始出现缓和。后来由于 1 0月 8日对奶牛进…  相似文献   

2.
2002年6月2日至9月17日,我市某公司所属的11个牧场先后发生牛流行热。发病牛2061头,占存栏数8898头的23.16%,死亡229头,病死率11.11%,流产20头,占发病数的0.97%。发病率最高为71.96%,最低为3.27%,病死率最高为32.65%,最低为0,给牧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公司11个牧场发病情况见表1)。现将情况报告如下:表111个牧场牛流行热发病情况头,%1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此次发病时间为6月初至9月中旬,特别在7、8月份天气炎热时发病达到高峰。夏季是蚊虫盛行时期,吸血昆虫(蠓蚊)被认为是流行热重要的传播媒介。有些牧场环境卫生状况不好,蚊蝇孳生,给该病的…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2004年7~10月牛流行热病在本公司的流行、发病及治疗情况。通过采取加强消毒、实行牛流行热疫苗紧急预防接种未发病牛群等措施,控制了本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4.
奶牛流行热病诊治体会喻维雄莆田县梧塘镇畜牧兽医站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笔者把本地几次奶牛流行热病临床症状及本人临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1.1:一般型: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反刍减少、眼结膜肿胀,流涎。呼吸急促...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防治牛流行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7月中旬至8月底,我县许多黄牛相继感染牛流行热病。多以一岁内的犊牛和青壮牛为主,性别之间差异不大。通过大量的临床治疗和总结,已初步掌握了此病的治疗方法,现总结如下:牛流行热又称作暂时热、也有称作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侵入牛体而引起的呈急性发作的热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病的诊治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又称牛流行性感冒,是牛流行性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特征为高热、鼻镜干燥、呼吸迫促,结膜潮红、流泪、流涎、咳嗽、舌质红,粪便干燥及由四肢关节痛而引起的跛行,治疗及时1~2 d内即可恢复正常,且死亡率较低。本文就洋县2011年8月至9月牛流行热病发病、防治及作者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 ,是一种急性、热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在枋洋镇于 1983年 8月间呈地方性流行 ,1988年大流行 ,1992年和 1996年 2次散发性流行 ,现将后 3次流行的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1 流行情况  1.1  1988年 6月中旬 ,由美宫村首先暴发牛流行热 ,7月上旬蔓延到乔美、林溪、江都、科山、演柄村。 7月中旬青阳、内枋、赤岭、枋洋、径仑、尚吉村相继暴发 ,至 9月中旬 ,全镇 13个行政村 ,先后 90 d,发病 337头 ,其中黄牛 375头 ,占发病总数的99.5% ,在 375头黄牛中 ,3岁以内 95头 ,占发病数的 2 5.3% ,3~ 5岁 2 88头 ,占发病数…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Fever,BEF),又称暂时热、三日僵硬病、牛流行性热或牛登革热^[1],是牛的一种非接触传染性疾病。自1876年Schwinfuth首次报道牛流行热病发生于西非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该病流行于非洲的肯尼亚,亚洲的中国、朝鲜、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以及地中海地区。我国1949年以前就有本病在部分地区发生流行的记载,此后我国北起吉林省南至广东、广西等25个省市均多次暴发本病^[2]。  相似文献   

9.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病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急迫,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性炎症和运动障碍。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多发于3~5岁牛,犊牛和9岁以上的老龄牛很少发病。虽然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由于该病传染力强,传播迅速,短期可使很多牛发病,往往呈流行或大流行发生;季节性强,多  相似文献   

10.
1病原,牛流行热病是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经空气传播,同槽、同场牛群相互传播,以发生高热、呼吸促迫,食欲废绝、后躯僵硬,瘫痪或跛行等消化器官炎症和运动障碍为特征的发病季节明显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5岁以下的牛,对半岁以下的犊牛影响不大。患有该病的病牛大部分在3日后体温逐渐正常,在临床上因为高热持续三天,顾名思义该病又被称为三日热(暂时热)。临床上防治及时,都会良性经过,死亡率在1%~4%之间。  相似文献   

11.
奶牛流行热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流行特征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8—10月最易流行。该病发病快,发病率高,成年牛、育成牛和犊牛都发病,且呈“跳跃式”发病。因这一时期降雨量较多,昼夜温差较大,而奶牛运动场周围杂草丛生,很容易滋生蚊蝇,蚊蝇又是该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2.
一起牛流行热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突发高热、流泪和呼吸迫促,部分牛伴有运动障碍。现将泉州市丰泽区郊区某社区耕牛发生牛流行热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某社区饲养黄牛32头,自2007年6月中旬起,养牛户蔡某饲养的1头耕牛首先发病,随后沿途放牧的18户26头耕牛也于4~8d后陆续出现类似症状,且死亡1头。该病呈明显的流行特点,即陆续发生,直至全群感染,并且经治愈后复发3次以上。发病牛主要为成年牛,半岁内的犊牛很少发病。2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3~7d,患畜突然发热,体温升高到40℃,有时高达…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以来,由于牛流行热病的多次流行,湖南省慈利县养牛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搞好动物疾病的防控,笔者从诊疗实践中梳理出了一套牛流行热病的经典防治方法,文章主要从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辩证治疗、防治措施等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流行情况 牛流行热在平邑县特别是武台镇已发生数次流行。 1 974年 8月发生过 1次大流行 ,发病率达 62 % ,治愈率为 75 %。 1 991年 9月发生1次 ,发病率达 5 0 % ,治愈率为 90 %。 1 996年 6月又一次暴发 ,发病率为 5 2 % ,治愈率为 96%。 2 0 0 0年 7月 ,该镇又暴发 1次 ,发病率为 2 2 % ,治愈率为1 0 0 %。临床症状 牛发病突然 ,来势凶猛 ,通常病前 1d食欲不振 ,次日早发病 ,有的上午一切正常 ,下午突然发病。主要症状为 :高热、体温达 41~ 42℃ ,皮温不整 ,鼻镜干燥 ,但有 30 %的牛体温正常 ;跛行出现较早 ,常于发病的同时或 2~ 3h…  相似文献   

15.
1998年8月上旬,我县某乡中有8个村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牛流行热,发病538头,死亡12头,死亡率为223%。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疫情发生期间,笔者会同当地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对病牛进行了临床诊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治愈率达100%。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这次疫情出现期间,天气闷热、潮湿。发病总头数为538头,其中黄牛386头,占717%;水牛152头,占283%。在笔者出诊前已有10头黄牛、2头水牛发病死亡。病牛多为3—4岁,正在吃乳的犊牛也有发生,5岁以上的牛则少…  相似文献   

16.
牛流行热病又称"三日热"或"麻脚风",是牛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流行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多发于7~10月,发病急,传播广,但多为良性经过。本病发生也有一定周期性,约3~5年流行1次。据记载,我县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发生12次流行(1966年、1970年、1976年、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热又叫三日热、暂时热 ,俗称“撮脚瘟” ,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突然高热、流泪 ,口流泡沫样涎液 ,呼吸迫促 ,后期病牛四肢僵硬或因关节疼痛而引起跛行。其流行特点是发病迅速、传播极快。 2 0 0 2年7月中旬 ,我乡大面积发生了该病 ,经笔者诊治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2 0 0 2年 7月中旬 ,我村几乎在数天之内就大面积发生了一种以突然发病、传播迅速、体温升高 (3 9 5~ 42 5℃ )、跛行为特征的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奶牛及役用青年黄牛 ,水牛未见发病 ,犊牛及老…  相似文献   

18.
罗敏 《动物保健》2014,(9X):47-47
在诸多研究调查和实践中证明,夏季与其它季节相比是牛发生疾病最高的季节,其中牛流行热是弹状病毒所引发造成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并并不是仅仅限与肉牛,还表现在不同品种、不同性别、年龄不限的牛,可以说只要属于牛这个种群,基本都难逃牛流行热的侵害,当然防范措施做好,可以很大程度上减低牛的发病率。牛流行热多发生在夏季,其具体时间表现为7~9月份,例如:在阴沉闷热且空气潮湿或者昼夜温差大,而这正是适合其牛流行热生长的环境,此病表现为发高热、呼吸和消化器官发生严重卡他性炎症。倘若牛流行热在牛群中发生,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传染,给牧民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尽管患病的牛呈良性,3d左右即可康复,如若重病患牛在短时间内没有进行治疗,很容易引起并发症等其它疾病,本文在研究牛流行热病的同时,结合其症状和其它因素,从而找出预防牛流行热病的有效措施,为广大医疗工作者和牧民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诸多研究调查和实践中证明,夏季与其它季节相比是牛发生疾病最高的季节,其中牛流行热是弹状病毒所引发造成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并并不是仅仅限与肉牛,还表现在不同品种、不同性别、年龄不限的牛,可以说只要属于牛这个种群,基本都难逃牛流行热的侵害,当然防范措施做好,可以很大程度上减低牛的发病率。牛流行热多发生在夏季,其具体时间表现为7~9月份,例如:在阴沉闷热且空气潮湿或者昼夜温差大,而这正是适合其牛流行热生长的环境,此病表现为发高热、呼吸和消化器官发生严重卡他性炎症。倘若牛流行热在牛群中发生,其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传染,给牧民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尽管患病的牛呈良性,3d左右即可康复,如若重病患牛在短时间内没有进行治疗,很容易引起并发症等其它疾病,本文在研究牛流行热病的同时,结合其症状和其它因素,从而找出预防牛流行热病的有效措施,为广大医疗工作者和牧民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困难,后肢无力。此病虽然为良性经过,但发病面广,流行快,奶牛感染后产奶量急剧下降,部分奶牛因后肢无力长期卧地不起而被淘汰,故此病对奶牛业带来较大的损失。我新桥街道2004年8月份统计共存栏奶牛567头,从8月8日开始到9月13日持续一个多月,共发生该病326头,发病率为57%。急性死亡12头,因病瘫痪淘汰9头,发病后流产20头。1流行病学调查本病主要侵害牛,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犊牛症状较轻,高产牛、重胎牛症状严重。从8月初起,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