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筛选出一株具有微生物源植物调节剂功能的细菌,并探讨其潜在的生物功能,利用平板涂布法以及16S rRNA鉴定技术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同时使用该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的种子和幼苗分别进行浸种和灌根处理,并进行农艺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经鉴定该菌株为烟草肠杆菌,其发酵液对番茄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发酵液浓度为1×10~4cfu·mL~(-1)时促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根长、株高、干质量和鲜质量分别增加63.42%、46.17%、150.00%和144.83%。研究结果可为该菌株开发为微生物肥料或微生物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从大棚蔬菜根际土中分离到一株嗜铁素高产菌株A3,铬天青(CAS)法定量检测其嗜铁素相对含量达93.40%,Shenkers实验确定为羧酸型嗜铁素。在不同底物诱导下,该菌株可不同程度地产生吲哚乙酸(IAA)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并具有一定的溶磷能力。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API系统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A3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在缺铁Hoagland营养液中添加难溶性铁及菌株A3嗜铁素发酵滤液的处理组,能够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株高、根长、叶长、鲜重及叶绿素含量,表明菌株A3产生的嗜铁素在低铁条件下对黄瓜幼苗具有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岷山红三叶根际分离的109株促生菌,鉴定、筛选了具有生防能力的菌种资源并研究其生防特性,为生产应用提供服务。 【方法】 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优良生防菌株,对其产铁载体能力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 【结果】 平板对峙试验显示,109株促生菌中有8株促生菌对3种病原真菌 (立枯丝核菌、黄瓜枯萎菌、西瓜尖镰孢菌) 具有拮抗效果,分别是菌株MHS3、MHS7、MHS9、MHS27、MHS31、MHS38、MHS39和MHS48。其中,菌株MHS27、MHS31发酵液对立枯丝核菌抑菌率分别为40.1%、47.1%;菌株MHS7和MHS48发酵液对黄瓜枯萎菌抑菌率分别为26.1%、22.8%;菌株MHS27和MHS31发酵液对西瓜尖镰孢菌抑制率分别为34.0%、30.5%;产嗜铁素是生防菌 (MHS7、MHS27、MHS31、MHS48) 拮抗3种病原真菌的主要途径之一。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MHS7为特基拉芽孢杆菌 (Bacillus tequilensis),菌株MHS27为溶蛋白芽孢杆菌 (Bacillus proteolyticus),菌株MHS31为Pseudomonas paralactis,菌株MHS48为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 oxytoca)。 【结论】 从岷山红三叶根际分离筛选出4株具有优良生防作用的PGPR菌株,为今后生物菌肥应用推广提供了菌种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保护地土壤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秋  吴元华  于基成 《土壤》2004,36(5):573-575
利用稀释分离法从东北蔬菜保护地37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到各种放线菌菌株543株,采用活体对峙培养法共获得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19株,将其中抑菌圈直径超过15mm的菌株进行液体发酵试验,以叶霉病菌作为指示菌,采用杯碟法测定各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其中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超过15mm的菌株有5株。对编号为MY02、MY04的菌株,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试验,测得其对叶霉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 mm、23 mm。同时进行了这两个菌株的抑菌谱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其活体还是其发酵液对番茄叶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强烈的抑菌效果。菌株MY02除茄子黄萎病菌外,对试验的其他10种病原真菌抑制率均接近或超过90%。同时菌株MY02、MY04对植物病原细菌也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对番茄溃疡病菌、水稻白叶枯病菌、大白菜软腐病菌、果树根癌病菌、烟草野火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可达20mm、16mm以上。  相似文献   

5.
镰孢菌(Fusarium spp.)、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um)和淡紫拟青霉菌(Paecilomyces lilacinus)在连作大豆田中普遍存在。本研究从大豆田土壤中分离了这3个属的真菌,实验室条件下探讨了3个属12个菌株的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胞囊、卵孵化抑制作用和对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作用。结果显示,3个属12个菌株的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4号小种都具有抑制作用,抑制其胞囊和卵孵化,并对二龄幼虫具有致死作用。12个菌株发酵原液对胞囊孵化抑制率在50. 6%~85. 6%,对卵孵化抑制率在51. 3%~69. 7%,稀释5倍、10倍、20倍和50倍发酵液也对胞囊孵化和卵孵化也具有抑制作用。12个菌株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2龄幼虫均具有致死作用,原液在处理1h就开始出现致死毒性,48 h到72 h致死作用达到高峰。供试菌株中以镰孢菌的F-9菌株、淡紫拟青霉菌的P-E菌株和厚垣轮枝菌V-25菌株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抑制作用显著。该结果可为开发大豆胞囊线虫生防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光合细菌AR12、AR13、AR14菌株复配成复合菌剂PS11,以l06、l07、108、109和1010CFU·mL-15种浓度光合细菌菌剂根灌处理黄瓜幼苗,研究不同浓度的复合菌剂PS11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复合菌剂PS11可使黄瓜幼苗株高增高、茎粗增粗、鲜质量干质量增加、提高黄瓜根系活力、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高浓度的复合菌剂PS11对黄瓜幼苗生长指标促进效果降低,使根系活力、光合色素的含量显著下降;l07CFU·mL-1浓度的复合菌剂PS11对黄瓜幼苗的促生效果最为显著。随菌液浓度的升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在菌液浓度为109CFU·mL-1时达到最高;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呈升高趋势。综合考虑不同浓度PS11对黄瓜生长的影响,以l07CFU·mL-1浓度处理为最佳。本研究初步阐释了复合剂PS11的促生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复合菌剂PS11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处理方式,对产γ-亚麻酸的一株雅致小克银汉霉D5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得到一株高产γ-亚麻酸的菌株D5-89。与出发菌株相比,该菌株γ-亚麻酸含量在油脂中的比例从10.31%提高到19.76%;发酵液中γ-亚麻酸的产量从0.3648 g/L提高到0.6832 g/L,提高了87.28%。该性状经过10次传代仍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微波处理方式,对产γ-亚麻酸的一株雅致小克银汉霉D5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得到一株高产γ-亚麻酸的菌株D5-89.与出发菌株相比,该菌株γ-亚麻酸含量在油脂中的比例从10.31%提高到19.76%;发酵液中γ-亚麻酸的产量从0.3648 g/L提高到0.6832 g/L,提高了87.28%.该性状经过10次传代仍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张琛  陈思博  胡本进  吴晨源  张瑛  滕斌 《核农学报》2019,33(12):2347-2353
为探究化感水稻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来自化感水稻6173中分离得到的12株内生真菌菌株,以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恶苗病菌为指示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研究了内生真菌菌株的抑菌活性,再采用牛津杯扩散法对初筛获得的抗性菌株进行抑菌活性复筛,并对筛选到的抑菌菌株抗菌物质的热稳定性及其对非化感水稻93067相关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REF-04抑菌活性强,其对纹枯病菌抑制率达到50.63%,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抑制效果显著,抑菌圈直径达到18.6 mm;菌株REF-04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抗菌成分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其发酵液能显著提高水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本研究筛选获得的水稻内生真菌REF-04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同时还能促进水稻幼苗保护性酶活性的提高,其作为生物农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苹果发酵液对二价铁的螯合能力,并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var. pingyiensis)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对铁的吸收效应以及发酵液和FeSO4混合施用后,对缺铁平邑甜茶幼苗株高和干粗的增长率、 鲜、 干重根冠比、 全量铁与活性铁含量、 叶绿素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苹果发酵液pH为5.5时,对Fe2+的螯合能力最强,其与FeSO4混合根施后,能促进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对铁的吸收; 发酵液300倍稀释液和FeSO4混合处理对缺铁平邑甜茶幼苗株高和干粗的增长率、 鲜、 干重根冠比、 活性铁含量、 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最为显著。由试验结果推论,苹果发酵液具有较强的Fe2+螯合能力,有利于苹果幼苗对Fe2+的吸收,并能有效地改善缺铁植株叶片的光合效率。  相似文献   

11.
根施5-氨基乙酰丙酸对亚适宜温光下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亚适宜温光环境对黄瓜幼苗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以中农2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亚适宜温光下根施不同浓度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适宜温光下,根施5 mg·L-1 ALA可以显著提高黄瓜幼苗的全株干重、壮苗指数和根系活力,与对照相比,黄瓜幼苗全株干重和壮苗指数分别提高了32.5%和47.1%,根系活力提高了95.0%。根施5 mg·L-1 ALA能够显著增加幼苗叶片叶绿素和ALA含量,与对照相比,总叶绿素和ALA的含量分别提高了49.5%和55.7%。根施5 mg·L-1 ALA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2.9%和42.2%。根施5 mg·L-1ALA后,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叶片和根系的丙二醛(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35.3%和18.1%。同时,根施适宜浓度的ALA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输产生有一定影响,但对叶绿素合成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无明显调控作用。本研究为缓解黄瓜幼苗亚适宜温光伤害提供了新方法,也为ALA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氮是植物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氮缺乏会影响黄瓜的生长发育、营养品质及产量。该研究以黄瓜9930为材料,测定缺氮条件下黄瓜幼苗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缺氮处理6 h后黄瓜叶片内过氧化氢含量和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均显著上升,处理6 h时分别增长约100%和37%,丙二醛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断累积,处理48 h时上调约25%,说明植物膜系统遭到破坏;植物抗氧化酶系统中的3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的酶活性在缺氮的黄瓜叶片中均显著上升,处理48h分别上调约37%、24%和26%;这3种抗氧化酶的相关编码基因表达上调,其中SOD2、POD1和CATs上调幅度较大,SOD2上调约5倍,POD1和CATs上调约10倍。因此,该研究发现氮缺乏处理对黄瓜幼苗产生胁迫作用并诱导植株抗氧化酶系统响应,为了解黄瓜在氮胁迫下的抗逆机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亚适温弱光(18/12℃,光照80μmol·m~(-2)·s~(-1))下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以优博1-5为试材,以常温喷施清水为对照,采用叶面喷施EBR的方法,研究其对叶绿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碳同化关键酶活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适温弱光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53.61%和21.73%,丙二醛(MDA)含量增加78.90%,进而导致干物质积累减少。亚适温弱光下喷施0.1μmol·L~(-1)EBR后,比叶重、Pn、SPAD值、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显著增加,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减小,同时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酯酶(SBPase)、转酮醇酶(TK)和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FBA)活性明显升高,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显著增加,膜脂过氧化程度减轻。由此可见,外源EBR可以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光化学效率和碳同化关键酶活性改善亚适温弱光下黄瓜幼苗的光合性能,并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降低膜脂过氧化伤害,从而有效缓解亚适温弱光对黄瓜幼苗的伤害。本研究结果为阐明EBR缓解黄瓜幼苗亚适温弱光胁迫的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设施栽培中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导致植株出现缺镁失绿症状。通过研究硝酸盐胁迫下外源NO供体(硝普钠,SNP)对缺镁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究硝酸盐胁迫下外源NO对缺镁黄瓜幼苗的胁迫缓解效应,为解决设施生产中黄瓜幼苗的缺镁失绿症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水培的方式培养黄瓜幼苗,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进行处理。营养液采用山崎配方,镁离子浓度设两个水平为2 mmol/L(正常浓度)和1 mmol/L(缺镁胁迫);硝酸盐浓度设两个水平为14 mmol/L(正常浓度)和140 mmol/L(硝酸盐胁迫);硝酸盐和镁正常浓度为对照。用0.1mmol/L SNP分别缓解缺镁胁迫、硝酸盐胁迫以及缺镁和硝酸盐双重胁迫,用0.1 mmol/L SF(铁氰化钠)处理,观察SNP反应产物的影响;NO-3由Ca(NO3)2·4H2O和KNO3提供,各占1/2,p H由H2SO4调节,保持在5.5 6.5。【结果】1)缺镁胁迫下,黄瓜幼苗株高和叶面积增加值、干物质增长量较正常处理的黄瓜幼苗显著降低;电解质渗漏率、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正常处理的黄瓜幼苗显著升高。缺镁处理的黄瓜幼苗根茎叶中镁离子含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指标、叶绿素荧光及抗氧化酶活性与正常处理的黄瓜幼苗相比明显降低。2)硝酸盐胁迫下,黄瓜幼苗株高和叶面积增加值、干物质增长量、黄瓜幼苗根茎叶中镁离子含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指标、叶绿素荧光及抗氧化酶活性较正常处理的黄瓜幼苗显著降低;电解质渗漏率、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正常处理的黄瓜幼苗显著升高。3)缺镁和硝酸盐双重胁迫下,黄瓜幼苗的相关生长指标和抗逆指标较正常处理的黄瓜幼苗降低或增大更为显著。4)缺镁胁迫,硝酸盐胁迫以及缺镁和硝酸盐双重胁迫下,外施0.1 mmol/L SNP处理的黄瓜幼苗,株高和叶面积增加值、干物质增长量、幼苗根茎叶中镁离子含量、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指标、叶绿素荧光、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较未添加SNP处理的黄瓜幼苗显著提高,电解质渗漏率和丙二醛含量则明显降低。外施0.1 mmol/L SF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作用。【结论】硝酸盐胁迫下缺镁黄瓜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出现失绿症状,通过添加0.1 mmol/L SNP,黄瓜幼苗的生长抑制得到明显缓解,说明在硝酸盐胁迫下外源NO对缺镁黄瓜幼苗的胁迫有显著缓解作用,增强黄瓜幼苗的耐盐性和对镁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5.
明确杀虫剂多次施用后对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对指导黄瓜(Cucumis sativus L.)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室内盆栽的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了几种常用化学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溴氰菊酯及生物杀虫剂玫烟色棒束孢对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及丙二醛MDA、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虫剂对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不同。当供试3种化学杀虫剂胁迫黄瓜幼苗2 d时,其体内SOD、POD、CAT活性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当胁迫时间延长到4 d时,溴氰菊酯和啶虫脒处理的黄瓜幼苗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均明显升高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当胁迫时间延长到6 d时,3种化学杀虫剂均造成黄瓜幼苗体内SOD、POD活性升高且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溴氰菊酯影响较吡虫啉和啶虫咪严重;胁迫8~10 d后,各处理黄瓜幼苗体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开始下降或恢复正常。同时,3种化学杀虫剂胁迫黄瓜幼苗4~8 d时,MDA和脯氨酸含量升高并与对照差异显著;胁迫10 d时,啶虫咪和溴氰菊酯胁迫的黄瓜幼苗MDA含量仍显著高于对照,而脯氨酸含量开始下降并趋于正常。此外,3种化学杀虫剂胁迫黄瓜幼苗2~8 d时均造成其蛋白质含量的降低,而生物杀虫剂玫烟色棒束孢胁迫对黄瓜幼苗SOD、POD、CAT活性及MDA、脯氨酸和蛋白质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可见生物杀虫剂玫烟色棒束孢较3种化学杀虫剂对黄瓜幼苗安全,黄瓜幼苗受化学杀虫剂胁迫后需要一个过程才能修复杀虫剂对其自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氮素形态及水平对黄瓜干物质积累、膨压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氮素水平时,NO3--N处理黄瓜干物质重量、叶片面积、叶片含水量、水势、膨压等均高于NH4+-N处理。低水平NH4+-N(5mmol/L)对黄瓜光合速率影响不大,甚至高于同水平NO3--N处理的,叶片面积稍有减小;高水平NH4+-N不仅显著抑制黄瓜干物质的积累,叶片面积仅是同水平NO3--N处理的12.7%,最小光合速率(Pn)为CO2 1.6mol/(m2·s),仅为同水平NO3--N处理的10%左右。NH4+-N处理引起黄瓜叶片面积的减小与叶片膨压降低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为0.98;膨压与叶片水势直接相关,而渗透势对此影响不大。高水平NO3--N对黄瓜产生了渗透胁迫,抑制黄瓜生长,表现在渗透调节物质的大量积累。不同黄瓜品种对氮素形态及水平响应差异较大,所有处理中新泰密刺长势均好于吉尼罗。低水平的NH4+-N对黄瓜干物质的积累影响不大,高水平则明显抑制其生长。说明高浓度铵态氮对植物产生了毒害,而高浓度的硝态氮则是渗透胁迫。  相似文献   

17.
以黄瓜为材料,以不施生物有机肥为对照(CK),以添加生物有机肥2%、4%、8%、15%(质量比)为处理,研究不同生物有机肥用量对黄瓜幼苗植株形态指标、基质养分和微生物数量、及根系特征参数的影响,并对所有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播种25d后,8%处理促进植株生长效果最显著,15%处理促进植株生长效果次之。所有测试期内基质速效磷、速效钾、铵态氮均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15%处理在播种10、18和25d后显著增加了脲酶活性,且在播种10d和25d后显著增加了蔗糖酶活性;15%处理在播种18d和25d后增加细菌和真菌效果最显著;8%处理在播种25d后增加根系鲜质量和干质量效果最显著,且增加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效果最佳,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播种25d后8%处理综合得分最高。因此8%生物有机肥施用量是显著促进穴盘黄瓜幼苗生长和维持基质质量的最优施用量,为基质穴盘黄瓜育苗中生物有机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固氮芽孢杆菌N3的筛选鉴定及其对二月兰的促生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山东泰安农田土壤中筛选获得1株固氮能力强的菌株N3,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巨大芽孢杆菌属(Bacillus megaterium),该菌株固氮酶活性达C2H428.33 nmol/(h·ml).温室条件下进行二月兰盆栽试验,设置不接菌对照(CK)、接种巨大芽孢杆菌N3、接种...  相似文献   

19.
施磷对镉胁迫下黄瓜苗期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石灰性土壤中施磷对镉胁迫下黄瓜苗期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合理施用磷肥、缓解镉毒害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盆栽完全组合设计方案,研究了不同土壤镉添加水平(0、1、3和5 mg kg?1土)下施加不同浓度磷(0、50、100、150和200 mg P2O5 kg?1土)对黄瓜苗期生物量、叶片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结果  随着施Cd量的增加,黄瓜生物量先增后降,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Ci)呈上升趋势。施加适量磷(≤ 150 mg P2O5 kg?1)能够显著提高黄瓜生物量、Pn、Gs、Tr、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Car),降低叶片中Ci。对于抗氧化酶系统来说,随着施Cd量的增加黄瓜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施磷后,能够明显增强抗氧化酶系统。施Cd量为1 mg kg?1,施磷量为50和100 mg P2O5 kg?1时,CAT活性增加了1.9% ~ 9.6%。施Cd量为3和5 mg kg?1时,随着施磷量的增加,POD和CAT活性出现不同程度增加,与不施磷相比,POD活性分别增加了149.1% ~ 197.8%和150.4% ~ 252.0%,CAT活性分别增加了5.8% ~ 16.6%和0.55% ~ 19.4%,其中施磷量为100 mg P2O5 kg?1时黄瓜叶片POD和CAT活性达到最大。同时,施P能够降低叶片中MDA含量,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降低。  结论  在石灰性土壤中,施磷量为100和150 mg P2O5 kg?1时,能够明显缓解镉毒害,增强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及抗氧化酶系统,而施磷量达到200 mg P2O5 kg?1时则对黄瓜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穴盘苗自动移栽钵体力学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3,他引:2  
穴盘苗钵体的力学特性,是穴盘苗自动移栽机取苗机构设计的重要依据。以黄瓜为育苗对象,选用镇江培蕾育苗有机土,使用128孔正方形锥体穴盘,在Venlo型玻璃温室培育穴盘苗。试验时,穴盘苗苗龄28d,长出两片子叶和第一片心叶,钵体含水率范围为54.21%~60.47%。对穴盘苗钵体进行了平板压缩、加卸载循环和蠕变试验,试验仪器为TA-XT2i型质地分析仪,测前、测试、测后速度均为1mm/s。钵体压缩试验测试10mm压缩量下的抗压特性,试验重复20次,钵体加卸载循环试验测试2、4、6、8mm压缩量下的加卸载特性,每个压缩量重复10次,钵体蠕变试验试验测试2、4、6、8N不同加载力下的蠕变特性,保持时间为120s,每个测试力重复10次。试验表明穴盘苗钵体的抗压力与变形呈非线性变化,抗压力随着变形的增大先缓慢增大再显著增大。在平板压缩过程中,钵体无明显的屈服破坏点。穴盘苗钵体的压缩破坏是从钵体盘根较少的区域开始,逐渐扩大破碎度。在弹塑性方面,随着压缩量的增大,滞后损失、抗压峰值力均增大,弹性度减小,并且穴盘苗钵体压缩变形越大,其塑变能力越强,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以从两侧或四周夹紧钵体而不破坏其整体性。利用Burgers模型能有效表征穴盘苗钵体的压缩蠕变特性,获得了对应的黏弹性参数。通过钵体不同压力下的蠕变试验,得到随着加载力的增大,瞬时弹性系数、延迟时间均减小,在1s内,加载力为2、4、6、8N时,钵体平均蠕变量分别为0.0244、0.0308、0.0446、0.0549mm,表明其蠕变量比较小,这对快速夹取穴盘钵体的夹紧松弛特性影响不大,即钵体一旦夹紧不会松弛掉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