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耕地是我们种植农作物的基本保障,我国制定的动态平衡耕地总量的方针需要我们以实际工作来进行落实,为了确定全省耕地保有量指标,保持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两者之间的平衡,统筹规划补充耕地的区域性平衡,需要制定相应的方案来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山区耕地资源受高程及其潜在控制的自然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基于Arc GIS平台,运用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 ,探究泸水县耕地随高程变化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在整个泸水县境内耕地保有量457148.80亩,高程在740-2108米范围内为耕地主要分布区,耕地数量随高程升高逐渐增加,在高程2108米时耕地数量达到峰值,成为耕地分布转折点,整个区间耕地达404382.12亩,占全县耕地总量的88.46%;高程超过2180米时耕地面积保有量逐渐减少,当高程超过2792米,耕地数量微乎其微,总量仅为1173.39亩,占比为0.26%。研究结果为区域耕地资源保护以及农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核心内容就是保护耕地,是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用地制定的保护耕地的系列土地管理制度。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占用耕地越来越多,保护耕地的要求越来越高,与建设用地的强烈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找到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变动的规律,提出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的相应措施,坚持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进而实现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山南地区耕地保护工作现状,分析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明确了耕地保护的现实意义,提出了适用于山南地区耕地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耕地集约度的大小反映了耕地利用程度的高低。本文以浙江省各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GIS手段,定量分析了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分异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重点分析了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各地耕地利用效益水平空间分异性较大,耕地利用集约度呈现北高南低的的态势,影响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异的驱动力主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素、自然因素、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及人口因素。  相似文献   

6.
城镇的发展必定要占用一部分土地。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找到城镇化发展与耕地变动的规律,提出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的相应措施,坚持在保护中发展、以发展促保护,进而实现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7.
基于“3S”技术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是为掌握实时实地的耕地质量状况,快速提取耕地质量变化信息.该研究采用持续定期地科学而合理的空间取样方法,调查了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指标或属性,结合其他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耕地质量的变化也作出评价.笔者对遥感动态监测耕地质量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耕地质量监测信息系统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采用科学、合理的土地管理机制对耕地进行保护,耕地生产能力才能得到提升,粮食产量也才能随之得到增加。本文主要对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耕地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机制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9.
运用人均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的基础,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耕地潜力评价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的潜力大小,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潜力模型。并以四川省夹江县为例,运用模型测算得出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可达601.10hm2,依据各乡镇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全县划分为三个潜力等级区。  相似文献   

10.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从福建省耕地的数量及压力这一角度出发,分析福建省耕地占用现状及趋势,此外,还包括具体的原因分析等。并且,通过各方的数据来源,制作出有关福建省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等的表格。通过此研究,引起人们的反思以及对今后该如何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出建议,让耕地有保证,粮食安全也有保证,让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生活幸福指数并进。  相似文献   

11.
利用调查问卷和地理信息系统获得了贵州61个县(区)冬季耕地利用情况,分析了冬季耕地利用率、利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贵州省冬季耕地利用率为46.4%,主要利用方式是种植油菜和其他蔬菜,主要因为它们的种植能够产生较高的直接经济效益。贵州省冬季耕地利用率与务农劳动力投入成正比,务农劳动力的减少,将会造成耕地粗放经营。利用率与温度和降水量等气候因素无关,但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下耕地利用方式的不同,研究区可划分为东北部白菜区、南部油菜区、温度较低的西北部土豆区、降水量较大的东南部养鱼区。未来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家庭劳动力结构和气候条件推广相应的冬季耕地利用方式,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冬季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耕地保护制度是我国最基本、最严格的制度之一,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制度之一。通过文献资料法从政策、法律、经济、技术四个方面构建了实现重庆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保障体系。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大耕地建设的财政投入,建立以3S技术为支撑的土地动态监测系统,以保障重庆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以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关系为对象,研究了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保持必要的耕地面积是我国粮食自给和安全的基本条件;然后采用卡尔多—希克斯改进的视角,勾画了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的基本原理,认为降低耕地压力是粮食可持续生产的关键;提出我国未来粮食安全战略的宏观对策是高度重视耕地数量保持,并改善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发展不断推进,耕地的保护问题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耕地机制,进行创新并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主要对耕地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耕地是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耕地维持着作物生产力、影响着环境的质量和动物、植物甚至人类的健康.自1979-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随着农村经营体制、耕作制度、作物品种、种植结构、产量水平和肥料使用等方面的显著变化,耕地利用状况也发生了明显改变.近年来,虽然对部分耕地实施了地力监测,但至今对区域中低产耕地状况及其障碍因素等缺乏系统性、实用性的调查分析,使耕地利用与改良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因此,开展区域耕地地力调查评价,摸清区域中低产耕地状况及其障碍因素,有的放矢地开展中低产耕地的科学改良利用,挖掘区域耕地的生产潜力,对于蒙阴县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郭彦军  韩建国 《草地学报》2008,16(4):386-391
在北方农牧交错带,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地为对照,研究了退耕地建植多年生人工草地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地种草可提高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增加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人工草地0~10 cm土层有机碳和氮素含量分别较耕地高20.84%和18.21%;退耕地种草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电导率和pH水平无显著影响;耕地与人工草地土壤化学指标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生长季节的影响,选择适宜的采样季节是评价退耕地种草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许旺旺  马倩倩  蔡立群 《草原与草坪》2021,41(1):94-102,112
基于《耕地质量等级》标准,按照黄土高原区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指标体系,利用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耕地质量等级信息系统数据库,运用空间分析、层次分析、模糊数学和综合指数等方法对靖远县耕地质量等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靖远县耕地受地貌、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影响等级高低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分布规律,从北到南,依次为十等地到三等地,面积占比分别为1.51%、23.51%、41.55%、15.92%、10.31%、3.87%、2.34%、0.99%.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7.64等,耕地主要利用类型由旱地和砂田逐渐向菜地和水田过渡.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为11.41 g/kg、16.55 mg/kg、178.03 mg/kg,均属于中等水平.全氮为0.70 g/kg,属于低等水平.该评价较准确地反映了靖远县耕地质量等级现状,可对耕地质量的监测和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耕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维护人类生存的根基。文中采用重庆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1997—2007),运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变化率和土地利用单一动态度的方法,对重庆市近年来耕地变化趋势及特征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耕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识别。结果表明,近年来重庆市耕地数量均呈递减趋势,人地矛盾突出;区域差异显著;经济增长和人口压力、城镇化水平及政策因素是耕地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9.
李建平  陈婧  谢应忠 《草业学报》2016,25(12):44-52
研究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氮动态的影响,对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应对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丘陵区封育草地和弃耕地为对象,分别以放牧草地和农田为参照,对比分析了封育14年草地和弃耕地0~3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和土壤全氮(STN)储量、固持量及固持速率。结果表明,封育草地和弃耕地显著增加SOC储量,并且二者封育14年后SOC储量相同;在0~200 cm土壤中,封育14年草地与弃耕地STN储量相对于对照并无增加,0~300 cm土壤中,封育14年草地STN储量显著高于弃耕地(P<0.05);弃耕地SOC固持及固持速率显著高于封育草地,封育14年弃耕地SOC固持主要发生在0~140 cm表层土壤;0~100 cm土壤弃耕地STN固持及固持速率显著高于封育草地,0~300 cm土壤弃耕地STN固持及固持速率显著低于封育草地。以上结果表明,封育和弃耕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碳储量,并未明显提升土壤氮储量,弃耕地有较高的SOC固持量及固持速率。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法》(以下简称《耕地占用税法》),并于2019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自《耕地占用税法》施行以来,一些地方开始启动对畜禽养殖企业征收耕地占用税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