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用10株NDV疫苗、10株NDV/IBV联苗,察接种2周龄雏鸡后对头部相关淋巴组织(HALT)的影响。通过对接种鸡进行一系列体内试验,检测了哈德氏腺(GH)对布氏杆菌灭活抗原滴眼的反应情况。根据这一结果,对HALT的几个部位和支气管进行组织学检查,并见到有微观变化。本研究表明:3种NDV/IBV联苗(1株B1/Mass&Conn、2株LaSota/Mass&Conn)可干扰GH对布氏抗原的反  相似文献   

2.
采用ELISA、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手术切除结膜相关淋巴组织(Conjunctiv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CALT)法对结膜相关淋巴组织和哈氏腺(Harderian Gland,HG)在点眼免疫应答过程中的相互协同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采用外科手术于1日龄切除结 膜相关淋巴组织后切除组点眼免疫后泪液中NDV-特异性IgA、IgM型抗体滴度及哈氏腺中IgA、IgM  相似文献   

3.
鸟类褪黑激素及其受体研究进展S.F.Pang(香港)等著王娜摘译贾志海校1引言褪黑激素(Melatonin,MLT),即N-乙酰-5-甲氧基色胺,最初是从牛松果体中分离出来的(Lerner等,1958)。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松果体都分泌这种激素。在大鼠的...  相似文献   

4.
仔猪大肠菌腹泻基因工程活菌苗质量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仔猪大肠菌腹泻基因工程活菌苗质量检测张群伟,王叙甫,于公义,冯尔玲,周艳荣,凌辉英(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100850)预防仔猪大肠菌腹泻K_(88)-LTB基因工程活菌苗(简称MM活菌苗)是用生物高技术研制成功的新型菌苗,通过免疫母猪哺...  相似文献   

5.
人工埋植褪黑激素(Melatonin,简称MLT)可以引起水貂的秋施换毛提前。本文对秋季换毛提前的水貂皮进行了组织学研究。我们将毛被脱换与皮肤的组织学化联系起来,使用光学显徽镜对这些变化进行了定检验。检验指标如下:表皮与真皮厚度,毛囊长度,绒毛数量及及毛的活性等。这些指标发生相关变化。褪黑激素处理可使上述所有组织学指标较对照组提前5-6周。促进提前换毛的褪黑激素剂量为:雄性5mg以上,雌性2.5m  相似文献   

6.
应用复合引物扩增大肠杆菌肠毒素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对合成的不同寡核苷酸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基因;两对引物从ETECLT和ST基因中分别扩增出314bp,237bp的DNA片段,均能与相应的LT和ST基因探针杂交。LT扩增产物(314bp)和ST扩增产物(237bp)分别和SmaⅠ和HincⅡ酶切后,产生190bp和124bp,147bp和90bp的DNA片段。同一扩增反应中应用LT和ST复合引物进行扩增,3种基因型LT、ST和LTSTETEC从样品中鉴定出。109份动物腹泻粪样分别用PCR,核酸杂交和ELIS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CR是最为灵敏和快速的测定ETEC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有尾两栖动物皮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我国特产的有尾两栖动物黑斑肥螈( Pachytriton brevipes) ,中国瘰螈( Para me sotriton c .chiensis) 和东方蝾螈( Cynopus orientalis) 的皮肤及其颗粒腺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3 种动物皮肤的结构和厚度有一定的差异,东方蝾螈和中国瘰螈的皮肤角化程度高,皮肤表面粗糙,有小疣粒和窿突;而肥螈的皮肤较光滑,颗粒腺聚集形成背嵴和耳后腺,尾部颗粒腺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防御天敌功能,也是可持续利用的药用资源。  相似文献   

8.
聚合酶链反应扩地大肠杆菌志贺样毒素基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两对寡核苷酸经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大肠杆菌志贺样毒素Ⅰ(SLTⅠ)和志贺样毒素Ⅱ(SLT Ⅱ)基因,在单一反应中,两对引物分别扩增出130bp(SLTⅠ)和346bp(SLTⅡ)的DNA片段,扩增片段经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证实了SLTⅠ和SLTⅡ基因产物。  相似文献   

9.
大肠杆菌肠毒素ST1—LTB融合基因的构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BamHI和HindⅢ双酶切含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B)基因的质粒pXLT1-1,回收505bp的LTB基因片段,再用BamHI和HindⅢ双酶切含大肠杆菌耐热肠毒素(ST1)基因的质粒pXST1,与上述回收的LTB基因片段连接,转化至受体菌JM109中。经EcoRI、BamHI、HindⅢ酶切反应鉴定重组子质粒,得到了理想重组子质粒pXSLT1。ELISA检测到了ST1-LTB融合蛋白,而且该融合蛋白无天然ST1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并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染色,对牛蛙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组织学观察;利用图像处理软件Image J 4.21测量皮肤厚度,运用SPSS 17.0软件对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镜下观察组织切片可见,牛蛙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由外向内可分为3层:角质层、颗粒层和生发层,真皮由疏松层和致密层组成。疏松层主要由网状结缔组织构成,也包括一些色素、颗粒腺和黏液腺。色素主要分布于表皮下的结缔组织中,颗粒腺和黏液腺的间隙的结缔组织中也有少量色素。鼓膜皮肤厚度显著小于其他部位皮肤厚度(P〈0.05),前肢、后肢、泄殖孔的皮肤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部位皮肤分布的色素细胞、颗粒腺、黏液腺数量也不同,内侧的黏液腺多于外部,而颗粒腺在表皮分布多,在深层分布少。  相似文献   

11.
东北林蛙皮肤及其腺体组织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观察了东北林蛙皮肤及其腺体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东北林蛙体表各部位皮肤薄厚不一,头部背侧皮肤最厚(224.4±5.46μm),后肢腹侧皮肤最薄(135.7±5.06μm),但基本结构相同,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薄,为复层扁平上皮;真皮疏松层有大量腺体分布,主要是粘液腺和颗粒腺。粘液腺广泛分布于全身皮肤,颗粒腺多见于背部皮肤,以躯干背侧褶处体积最大。色素细胞分布于真皮浅层,以背侧皮肤多见。  相似文献   

12.
猪水肿病是由产Ⅱ型变异类志贺氏毒素(SLT-Ⅱv)的埃希氏大肠杆菌所致。基因修饰的SLT-Ⅱ,(E167Q)对猪无毒性,并能使猪产生抗SLT-Ⅱ抗体。在1和2周龄对哺乳仔猪免疫50μgE167Q断奶后(3~4周龄)对免疫猪和非免疫猪口服接SLT-Ⅱ)的埃希氏大肠杆菌,饲喂低蛋白的非免猪表现为亚临床症状,组织学变化为血管损伤,饲喂高蛋白日粮的非免猪出现临床水肿病,表现为明显的血管损伤,增重下降,共  相似文献   

13.
大肠杆菌肠毒素ST1—LTB融合蛋白工程菌株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已构建的能表达大肠杆菌肠毒素ST1LTB融合蛋白的工程菌株BL21(DE3)(pXETSLT1)及其表达产物经动物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用从IPTG诱导的工程菌中提取的包涵体或经甲醛灭活的工程菌制成抗原,免疫小鼠,结果免疫小鼠至少能抵抗15MLD的大肠杆菌强毒株C83902(K88ac,ST+,LT+)的攻击。用提取的包涵体免疫家兔后,采集的血清能够中和天然ST1的毒性。这表明构建的工程菌株BL21(DE3)(pXETSLT1)可以作为预防幼畜大肠杆菌性腹泻基因工程菌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14.
采用鸡胚尿囊腔接种培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的试验王少英,赵丽明,陈任重,赵素霞(广东省生物药厂,广州.510630)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LTV)在鸡胚复制的位置主要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传统的生产方法是采用在鸡胚做人工气室,通过人工气室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在湖南红咀相思、画眉及红点颏的腺胃中检获的两种微四棱线虫——黄鹂微四棱线虫(Micortetrameresoriolusorientalis)和无刺微四棱线虫(M.inermis),并对该两虫的宿主,发现地点及雌、雄虫的形态特征和量度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6.
中药口服液治疗仔猪黄白痢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口服液治疗仔猪黄白痢试验研究朱兆荣刘娟吕国金*吴涛*周洪蓉(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动物医学系,荣昌632460)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常见肠道传染病。由于该病的诱发因素多,病原血清型复杂,变异性大,K88-LTB、MM-3工程等菌苗处于...  相似文献   

17.
两对寡核苷酸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大肠杆菌志贺样毒素I(SLT I)和志贺样毒素Ⅱ(SLTⅡ)基因,在单一反应中,两对引物分别扩增出130bp(SLTⅠ)和346bp(SLT Ⅱ)的DNA 片段,扩增片段经地高辛标记寡核苷酸探针Southern 印迹杂交分析,证实为SLT Ⅰ和SLT Ⅱ基因产物。同一扩增反应中应用SLTⅠ和SLTⅡ复合引物进行扩增,不同基因型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从样品中鉴定出。869份牛、猪腹泻粪样DNA 样品通过PCR进行了测定,其中,3% 检出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与牛出血性腹泻、猪水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用特异的大肠杆菌热敏感毒素(LT)和热稳定毒素(ST)标记的基因探针,以硝酸纤维素薄膜为载体,对从猪、鸡玢离的大肠杆菌进行杂交。结果表明,在从猪分离的48株大肠杆菌中,分离自黄痢的35株、分离自白痢的2株,分离自SPF猪粪便的6株均产LT和ST;分离自长期拉稀的育成小僵猪粪便的5株中,只有4株产LT和ST,1株既不产LT也不产ST。从鸡分离的28株大肠杆菌中,分离自雏鸡的14株LT阳性率为86%,  相似文献   

19.
重组菌株BL21(DE3)(pXETSLT1)经IPTG诱导后,其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ELISA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可以高效表达大肠杆菌肠毒素ST1-LTB 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3.21% ,而且已失去天然ST1肠毒素生物毒性。用从IPTG 诱导的工程菌中提取的包涵体或经甲醛灭活的工程菌制成抗原免疫小鼠,结果免疫小鼠至少能抵抗1.5MLD 的大肠杆菌强毒株C83902(K88ac,ST+ ,LT+ )的攻击。用提取的包涵体免疫家兔后,采集的血清能够中和天然ST1肠毒素的毒性。这表明构建的工程菌株BL21(DE3)(pXETSLT1)可以作为预防幼畜大肠杆菌性腹泻基因工程菌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20.
广西鸡马立克氏病病原学和防制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病,以淋巴组织增生、外周神经麻痹和脏器、肌肉、皮肤肿瘤为特征。是危害世界养禽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第一个能用疫苗来预防的传染性肿瘤病。因此,对该病的研究不仅是兽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同时具有比较医学上的意义。70年代美国学者Witter氏首先从火鸡分离出火鸡疱疹病毒(HVT)并用于预防MD,曾使该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随着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毒力不断增强,出现了超强毒(VVMDV)和超超强毒MDV(VV+MDV),自然疫源不仅存在于鸡、鹌鹑,而且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