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VB_2和6BA对香菇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真菌和其它绿色植物一样,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依赖于某些环境条件的变化。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液体和琼脂培养基中,不同浓度VB_2和6BA(6-苄基氨基嘌呤)对香菇子实体形成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一)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酒石酸铵0.2%、KH_2PO_40.1%、MgSO_4·7H_2O0.05%、Na_2CO_30.11%、微量元素(FeSO_4·7H_2O9.9mg/l、CuSO_4·5H_2O0.16mg/l、MgSO_4·5H_2O8.8mg/l、H_3BO_310.0mg/l、ZnSO_4·7H_2O8.8mg/l、Co(NO_3)_2·6H_2O 0.10mg/l和Na_2MoO_4·2H_2O 0.05mg/1)、VB_1 1ppm和VC0.125%。培养基分为液体培养基和琼脂培养  相似文献   

2.
研究成功分离出野生牛肝菌菌丝,同时在培养基中已有组织分化。菌丝经ITS鉴定为美网柄牛肝菌(Boletus reticulatus Schaeff.),也即同物异名的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subsp.reticulatus(Schaeff)Konr.];最适培养基:黄豆粉培养基(葡萄糖20g,KH_2PO_4 1g,酵母膏7g,黄豆粉3g,MgSO_4·7H_2O 0.5g,MnSO_4·H_2O 0.5g,琼脂20g,H_2O 1000mL)。最适培养温度28℃。  相似文献   

3.
于清伟 《食用菌》2016,(5):14-15
对秀珍菇菌丝原生质体再生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秀珍菇原生质体适宜的再生培养基为:马铃薯200 g,蔗糖20 g,KH_2PO_4 3.0 g,MgSO_4·7H_2O1.5 g,维生素B_1 0.1 g,0.6 mol/L甘露醇。采用上述培养基,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0.85%。  相似文献   

4.
以真姬菇为试材,采用固体平板菌落十字相交法,研究了KH2PO4、MgSO4、ZnSO4·7H2O、FeSO4·7H2O 4种矿质元素对真姬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ZnSO4·7H2O浓度高于0.2g/L对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KH2PO4适宜的浓度为1.5~3.0g/L;MgSO4的浓度小于1.5g/L,高于7.5g/L时,对真姬菇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FeSO4·7H2O对真姬菇菌丝生长作用不明显,但大于0.8g/L时,具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明显。适宜真姬菇菌丝生长的矿质元素的最优组合为0.25g/L ZnSO4·7H2O、0.25g/L FeSO4·7H2O、1.5g/L MgSO4、1.0g/L KH2PO4。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优化褐黄木耳母种培养基配方,以菌丝日均长速为测量指标,菌丝长势为参考项,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母种培养基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并运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配方。结果表明,褐黄木耳母种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蔗糖2%,酵母浸膏0.5%,KH_2PO_4 0.3%,MgSO_4·7H_2O 0.15%,琼脂2%,pH自然。利用该配方培养,褐黄木耳菌丝色白、密实,平均生长速度3.82 mm/d,高于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维生素以及p H对茶树菇菌丝生物量(干)、硒含量和富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菇富硒液体发酵的最优培养基为:乳糖20g,蛋白胨2g,KH_2PO_4 3g,MgSO_4·7H_2O 1.5g,VB_1 0.01g,pH5,水1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培养基大量元素组分和配比对苹果矮化砧木‘SH6’组培继代的影响,为提高组培快繁效率、建立快繁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1/2实施)方法,以MS培养基大量元素KNO_3、NH_4NO_3、MgSO_4·7H_2O、KH_2PO_4与CaCl_2·2H_2O为自变量,接种后35 d的组培苗继代系数和幼苗高度为因变量。【结果】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大量元素影响苹果矮化砧木‘SH6’继代系数的主次顺序是KNO_3> NH_4NO_3> MgSO_4·7H_2O>KH_2PO_4> CaCl_2·2H_2O,影响幼苗高度的主次顺序是KNO_3> NH_4NO_3> CaCl_2·2H_2O> MgSO_4·7H_2O> KH_2PO_4。因子交互效应表明,继代系数受NH_4NO_3与CaCl_2·2H_2O交互效应的影响;幼苗高度受KNO_3与NH_4NO_3、KNO_3与KH_2PO_4、KNO_3与CaCl_2·2H_2O交互效应的影响。配方优化的研究表明,理论预测与实验验证的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MS培养基的大量元素影响苹果矮化砧木‘SH6’的继代系数和幼苗高度,KNO_3与NH_4NO_3是主要影响因素。大量元素优化配方为:KNO_31 535 mg·L~(-1)、NH_4NO_31 430 mg·L~(-1)、MgSO_4·7H_2O 310 mg·L~(-1)、KH_2PO_4172 mg·L~(-1)与CaCl_2·2H_2O 445 mg·L~(-1),培养35 d继代系数4.2,幼苗高度2.6 cm。  相似文献   

8.
以大球盖菇母种为试材,采用平板培养法,在完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单盐,筛选出3种无机盐,采用L_9(3~3)正交实验设计,以菌丝生长能力评价值为判断指标,分析不同浓度的单盐及其组合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无机盐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1.000 g·L~(-1) CaSO_4、1.500 g·L~(-1) CaCl_2、1.500 g·L~(-1) K_2SO_4、3.500 g·L~(-1) KH_2PO_4和0.125 g·L~(-1) MgSO_4能显著促进菌丝生长。3种无机盐组合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MgSO_4KH_2PO_4K_2SO_4,最优组合为0.250 g·L~(-1) K_2SO_4+0.500 g·L~(-1) MgSO_4+3.500 g·L~(-1) KH_2PO_4。Ca~(2+)、K~+和Mg~(2+)对菌丝生长存在显著影响,其中K~+作用效果最明显;钙源和钾源不同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促进效果不同;3种无机盐之间存在一定浓度的配比,其中MgSO_4的影响最大,其次为KH_2PO_4。生产中营养配方应注重补充K~+和Mg~+。以期筛选出适合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无机盐种类及其组合,提高菌丝生物量、延迟衰老,达到林下栽培大球盖菇生产实践以及防止菌种退化、老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四川达州当地野生乳菇子实体为试材,采用分离、纯化方式,研究了不同配方对鲜艳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达州地区鲜艳乳菇菌丝生长最适配方是马铃薯200g、琼脂18g、酵母膏4g、蛋白胨5g、葡萄糖20g、MgSO_4·7H_2O 1.5g、KH_2PO_41.5g、维生素B110mg、松针水1 000mL,为达州地区鲜艳乳菇菌种扩繁及人工驯化栽培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利用7 L发酵罐发酵桑黄(Phellinus linteus),研究不同温度对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26℃是菌丝体生长和胞外多糖生产的最适温度,而在发酵后期,23℃是产物积累的最适温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在发酵过程中0~60 h发酵温度为26℃, 60~120 h发酵温度为23℃,得到的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分别为(8.92±0.90) g/L和(95.25±4. 91) mg/L,比23℃恒温培养提高了58.8%和12.7%。根据发酵过程中还原糖的消耗情况,进一步对发酵培养基所含主要成分的比例进行调整,最终发酵培养基组成(g/L):27. 5葡萄糖、10玉米粉、5.0麸皮、2. 5豆饼粉、0.15 MgSO_4·7H_2O、3 KH_2PO_4,并用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发酵桑黄,得到的最大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分别为(9.97±0.71) g/L和(94.03±5.33) mg/L。本实验结果可为工业化生产桑黄菌丝和胞外多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菇属真菌(Mycena sp.)是天麻种植的重要萌发菌,系统研究小菇属真菌的营养生长因子需求,对天麻产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小菇属真菌菌落直径和生物量同时增加作为优化目标,利用均匀设计法对影响真菌生长的14个营养因子进行配比优化,获得的最优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4 g·L~(-1)、蛋白胨4 g·L~(-1)、酵母膏4 g·L~(-1)、甘露醇8 mg·L~(-1)、烟酸4 mg·L~(-1)、 KH_2PO_41.6 g·L~(-1)、 MgSO_4·7H_2O 1.6 g·L~(-1)。在25℃, pH5.5培养21d,菌落直径达到69 cm,生物量为0.2685 g。可溶性淀粉和KH_2PO_4,蛋白胨和酵母膏间的交互作用对菌落直径有显著影响;蛋白胨和MgSO_4·7H_2O,甘露醇和MgSO_4·7H_2O间的交互作用对生物量大小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小菇属真菌生长的营养因子较多,且其多被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凤美  孙勇  蒋继宏 《食用菌》2007,29(6):9-10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深层培养木蹄层孔菌的氮碳源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并采用常规方法对培养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木蹄层孔菌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麦芽浸膏15 g/L,玉米粉15 g/L,豆芽20 g/L,硫酸铵0.3 g/L,MgSO_4 0.05%,KH_2PO_40.1%。木蹄层孔菌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5。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2020,(1)
针对天津七里海野生苇蘑(Hygrophoropsis sp.)菌株继代培养过程中易老化以及采用常规方法菌株保藏难度大的问题,以PDA综合培养基为基础,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其菌株保藏培养基进行系统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继代培养基:葡萄糖10 g/L,马铃薯(浸提液)200 g/L,MgSO_4·7H_2O 1.5 g/L,KH_2PO_43 g/L,琼脂粉20 g/L,VB_10.01 g/L,稻草粉2.5 g/L,稻草(浸提液)25 g/L,芦苇腐殖质5 g/L。菌株29℃培养39 d,菌落直径可达6.33 cm且未见老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探讨泰山赤灵芝液体菌种培养过程中营养成分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灵芝液体菌种培养的碳源为淀粉、玉米粉,氮源为酵母膏、牛肉膏,无机盐为KH_2PO_4、MgSO_4;灵芝液体菌种适宜配方为淀粉3%,玉米粉4%,牛肉膏0.3%,酵母膏0.3%,KH_2PO_4 0.25%,MgSO_4 0.15%,花生油0.05%。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在培养基中添加木质素及其前体(Precursor)能促进香菇营养生长以及子实体形成的研究结果。材料与方法 (二)菌株采用静冈大学植物病理学研究室保存的No.2、No.4、No.22及No.68菌株,除No.68菌株为野生种外,其余均为人工栽培种。 (二)培养基基础培养基为蛋白胨6克,葡萄糖30克,KH_2PO_4 0.5克,MgSO_4·7H_2O 0.5克,CaCl_2·2H_2O 0.1克,FeSO_4·7H_2O 10毫克,MoO_3·H_2O 3毫克,CuSO_4·5H_2O 1毫克,MnCl_2  相似文献   

16.
大量元素对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食用菌》88年第4期中,我们报道了金针菇菌丝生长的碳氮营养,本文将讨论大量元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供试金针菇菌株8508,引自桐乡真菌研究所。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5%,酪蛋白酶解物0.2%,KH_2PO_40.5%,MgSO_4·7H_2O0.25%,NaCl0.01%,CaCl_2·2H_2O0.037%,维生素B_1ug/100ml,维生素B_25ug/100ml,pH6,蒸馏水100ml。接种、培养和测定方法见第4期。结果与分析(一)缺某一大量元素对菌丝生长影响在培养液中缺P、缺Mg 或K,金针菇菌丝生长均不良,显著差于完全培养液,说明P、Mg 和K 是菌丝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但P、Mg 和K 不存在显著差异,三者对菌  相似文献   

17.
对一株采自云南省的野生真菌进行菌丝分离,采用形态学与ITS法对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隐孔菌(Cryptoporus volvatus)。采用体外间接酶连免疫荧光法对隐孔菌菌丝提取物进行抗病毒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菌丝提取物具有抗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症(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病毒的作用。采用单因素实验对隐孔菌最适液体培养条件和碳氮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26℃,pH 4~7,装液量为50 mL(250 mL三角瓶);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黄豆饼粉。采用正交实验对隐孔菌最佳营养元素配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组合为80 g/L葡萄糖、45 g/L黄豆饼粉、1 g/L K_2HPO_4·3H_2O、0.25 g/L MgSO_4·7H_2O。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无机盐及其浓度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灵侧耳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20:1;促进菌丝生长的最适KH2PO4、MgSO4浓度分别为0.3%、0.1%;最适NaCl、KCl、CaSO4·2H2O浓度均为0.5%;CaSO4·2H2O对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H3BO3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最小;ZnSO4·7H2O对白灵侧耳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方法,结合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一株黄瓜枯萎病拮抗菌株KC24鉴定为类芽孢杆菌,并对其进行了抑菌谱测试。结果表明:KC24能拮抗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利用响应面法对其产芽孢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发酵液中芽孢数量达13.5×108 cfu·mL~(-1),比优化前提高了107.7%。最优产孢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0g,豆粕5g,KNO_32.0g,KH_2PO_4 2.59g,NaCl 1.0g,(NH_4)_2SO_4 2.04g,Fe_SO_40.009 1g,MgSO_4·7H_2O 1g,H_2O 1L,pH 7.0。  相似文献   

20.
一株木薯渣野生型草菇菌株菌丝生长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株从木薯渣发酵堆上分离的野生型草菇菌株V木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营养因子、培养条件及木薯渣含量对该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生型草菇V木菌丝生长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无机盐为MgSO4·7H2O,最适培养温度为30℃~35℃,最适初始pH值范围为6.0~8.0;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膏4.0g/L,蔗糖10.0g/L,MgSO4·7H2O0.40g/L,马铃薯200.0g/L;利用木薯渣作为主料培养草菇菌丝选用50%~70%木薯渣含量较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