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10月,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张文宜助理研究员等人发明的"一种青虾池塘生态养殖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620772529.X。该发明为一种青虾池塘生态养殖系统,包括依次排列相互连通的青虾养殖池塘、水生经济植物种植区域和鲢鳙鱼养殖池塘。所述青虾养殖池塘内设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郁蔚文等人发明的"一种养殖池塘水体循环的工艺流程"于2014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项专利涉及一种养殖池塘水体循环的工艺流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现有的养殖池塘通过换水解决池塘内三态氮的积累,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养殖废水的大量排放造成对外水环境的污染。此项专利采用生物毡和生物菌双重过滤的方式解决养殖池塘中三态氮的去除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柳学周研究员等发明的"一种牙鲆工程化池塘高效养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此发明专利利用适宜牙鲆养殖的工程化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了牙鲆工程化池塘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由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宋超、胡庚东等人发明的"用于养殖池塘改善水体环境、降低饵料成本的生物膜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养殖池塘改善水体环境、降低饵料成本的生物膜装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李云峰等发明的"一种适用于刺参池塘养殖可移动式人工礁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本发明通过柴油机、罗氏风机、通气管和吊筐等材料组装成可移动式刺参池塘养殖人工礁装置,在不充气的状态下,吊  相似文献   

6.
科技     
<正>"保温大棚条件下的养殖池塘水循环处理系统及其构建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目前的大棚养殖条件下的养殖池塘,无法按常规养殖方法大量换水,大棚阻隔了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和空气的自然交换,导致养殖水体败坏。此发明对原有的池塘增氧系统进行改造,利用现有的出气终端,设置了进气管,进气管上方设置浮式生  相似文献   

7.
正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顾兆俊等人发明的"一种淡水池塘养殖水处理及多功能复合生态沟渠"2016年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201410298723.4。该发明涉及淡水池塘养殖污水的净化方法,和基于该方法的多功能复合生态沟渠,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目前对排水沟渠生态化构建所采用的均是单一型的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赵志刚等人发明的"一种养殖池塘碳源喷洒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ZL201620571359.9。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殖池塘泼洒装置。在池塘生态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向池塘养殖水体泼洒碳源(糖蜜、淀粉等)来维持水体有  相似文献   

9.
董海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12):42-43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曹煜成、李卓佳、梁伟峰等发明的"一种对虾养殖池塘优良藻相的构建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0810198309.0。本发明完善和丰富了养殖环境调控技术体系。本发明涉及养殖池藻相构建方法,特别是一种对虾养殖池塘藻相的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陈国宝、梁沛文、于杰等发明的"一种池塘成体虾的捕取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410322974.1。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池塘成体虾的捕取方法,含以下步骤:在养殖虾的池塘中心位置设置一台旋转增氧机,在旋转式增氧机周边设置多个浅滩弧形网,浅滩弧形网设于池塘水平面下方2-3cm处,在池塘的边缘位置处还设置有多  相似文献   

11.
<正>基于"工业化"的池塘生态养殖系统又称低碳高效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模式、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在浙江等地又称"跑道鱼"养殖模式,最初由美国奥本大学提出,并于2013年由美国大豆出口协会(USSEC)引进至我国~([1-2])。目前关于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流水槽养殖品种的报道,多集中于淡水养殖草鱼、鲈鱼、鲫鱼、青鱼、乌鳢、鳜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江苏溧阳市又一次向社会公示了"溧阳市埭头黄家荡特种水产养殖场"、"溧阳市社渚镇三塔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等10家水产养殖单位"省级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项目"。这是继江苏省着力实行与积极推广"省级太湖流域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以来,溧阳市第六期入围验收的新10家养殖合作社与养殖单位。"池塘循环水养殖",是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正>天津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淡水资源,具有较长的海淡水池塘水产养殖历史。据统计,2017年天津水产养殖面积为3.3万公顷。其中海水0.3万公顷,均为池塘养殖;淡水3万公顷,池塘养殖为2.7万公顷,兼有水库、河沟、稻田。养殖品种海水以南美白对虾为主,淡水则鱼、虾均有。这些养殖池塘的作业模式仍旧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以"进水+池塘养殖+直排"为主,养殖技术及养殖观念陈旧。在这种养殖模式下,养殖户为了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应用池塘循环流水生态养殖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技术是池塘养殖与流水养鱼的技术集成,它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模式创新为新型的池塘内循环流水"生态圈养"模式,是将池塘养殖、设施渔业与流水养鱼综合集成的一项技术。一、杭州市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瓶颈杭州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水产养殖业是杭州市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据统计:2015年杭州市有淡水养殖总面积近35.6万亩(除水库面积),其中池塘养殖面积27.6万亩;养殖品种有30余种,养殖产量过万吨的有8种(养殖产量近占全年养殖总产量的84.3%)。因此,池塘养殖是杭州市渔业生  相似文献   

15.
正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又称池塘工程化养殖、流水槽养殖等)主要是通过现有池塘改造以及新设施、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创新为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圈养",通过工程化、集中式的养殖设施对养殖的残饵粪便进行收集和资源化利用,从而大幅度减少水体有机物的输入;并利用原有池塘95%左右的水面对养殖尾水进行生态净化处理,循环利用,从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程果锋等人发明的"一种养殖池塘底层水体移动式增氧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授权号为ZL201310571862.5。现有的增氧机主要依靠外接电源和电线,放置在养殖池塘的固定位置,增氧方式均为定点增氧。为了均匀给池塘各个角度增氧,需要间隔配置多种、多台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池塘养殖的国家,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曾创造了"桑基渔业"、"蔗基渔业"和"八字精养法"等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为推动世界水产养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水产养殖产量占水产总量的76. 12%,其中淡水池塘养殖产量最高,占水产养殖总量的43. 26%。虽然我国的池塘养殖规模很大,但在理论技术创新方面一直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目前我国池塘养殖的科技贡献率尚不足60%。由于我国的多数养殖池塘建设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目前普遍存在着养殖设施简陋、机械化程度低、管理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中"高效益、高污染"的模式弊端日趋凸显,而随着"生态优先"的养殖理念的融入,近年来,池塘工程化养殖作为池塘80∶20养殖模式的技术升级是养殖理念的一次革新,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池塘工程化养殖是通过添加气提式增氧、推水和废弃物收集处理等设备,对鱼类排泄物进行收集和再利用,为新型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该技术推广的核心问题在于优选适宜的品种,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海水池塘内放养不同密度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构建"红鳍东方鲀-日本对虾-硬壳蛤"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将养殖尾水排入养殖尾水处理池塘,在尾水处理池塘内采用池塘表面栽种海马齿,池塘中层吊养牡蛎,池塘底层底播硬壳蛤的方式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该养殖模式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生态效益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池塘底质及其修复与管理(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3.养殖期间底部的管理养殖期间池塘底部的管理本质上是氧债的管理。在传统的池塘养殖中,溶解氧是限制因素,因此,保证溶解氧水平是池塘水质管理的重要目的。一些常见的手段本质上是氧的管理,如物理手段——排污:将氧债直接排出池塘;化学手段——"增氧剂"如过氧化钙、过碳酸钠,"消毒剂"如漂白粉、高锰酸钾、过氧硫酸氢钾、高铁酸钾等,本质上是氧化剂,是对池塘底部"氧"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