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中香68是河北平泉市香菇反季节高棚层架栽培的品种之一,广温偏高型菌株,菌龄90~120 d;子实体单生,大叶型,外形美观,质地致密,耐储运;出菇潮次明显,出菇均匀,出菇数量适中。现将中香68反季节高棚层架栽培的关键技术加以总结。1栽培设施1.1发菌棚发菌棚南北向口建造,东西长60 m,棚间距3 m。拱架构造:拱架跨度11 m,边高1.5 m,矢高3.8 m;上弦是直径25.4 mm镀锌钢管,下弦是直径12 mm螺纹  相似文献   

2.
金福菇是近几年新开发的珍稀高温型食用菌,其子实体硕大、质地硬、口感好,鲜品货架时间长;适宜夏季栽培,解决了目前北方菇棚周年栽培和夏季鲜菇市场需求的问题.传统金福菇栽培多采用地栽模式,该栽培模式占地多、用工多、污染连片不可控;而袋栽模式可单层或层架栽培,节约用地,污染可控,省工省时.笔者通过对袋栽各因子调查、栽培示范,总结出金福菇袋栽高产栽培技术,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养菌与刺孔:养菌恒温好,避光防温差;菌穴将连窝,手工刺小孔;菌棒发满菌,刺孔好时机;刺孔五六十,增氧促菌瘤。防出自由菇:防止自由菇,养菌要恒温;二三至二五,不出自由菇;挤压控生长①,高温不出菇;转色出菇好,白棒②菇形差。白棒子出菇:白棒要出菇,防止出菇密;脱袋选晴天,促使菌皮干;手摸柔光滑,温差促出菇;幼小出菇期,尽快剔畸形。转色与脱袋:转色控温度,二十上下三③;发现出菇多,尽快脱外袋;脱袋菇全剔,防止畸形菇;湿度低九十④,利于出菇稀。  相似文献   

4.
根据秀珍菇经低温刺激,可有效促进原基分化,子实体形成后能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特点,通过多年实践,探索总结出了利用制冷设施和搭建专用菇棚进行反季节栽培秀珍菇的生产管理技术:包括制作菌袋时间应安排在3~4月,搭建适宜的菇棚,选择中高温型品种,选择适宜的培养配方,制作适宜的菌袋,分潮做好发菌管理,防控菇蚊菇蝇等。  相似文献   

5.
根据南方气候特点,结合黑木耳生长特性,采用全日光、间歇弥雾长袋栽培模式栽培黑木耳.以福建省尤溪县海拔250 m的气候为例,黑木耳8月中旬制袋接种,10月中旬下地摆场,11月~翌年3月出菇.从出菇场地选择、发菌棚搭建、菌棒制作、接种发菌、刺孔晒筒、出菇喷水、清洁化干制、病虫害防控等环节,总结集成出一套适合南方长袋栽培黑木...  相似文献   

6.
《食用菌》2021,(5)
长根菇属偏高温型珍稀高档食用菌,发菌与出菇期较长,以覆土栽培为主,其菌棒和菇体极易感染霉菌。在分析近年来导致长根菇霉菌重度污染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棚地栽和控温菇棚层架立体周年生产条件下针对霉菌污染的绿色有效防控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灰树花的绿色高效栽培,首先对适栽优良品种进行筛选,随后开展温度对菌丝生理成熟度的影响、刺孔对出菇的影响、菌袋摆放对出菇的影响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2个灰树花优良菌株HSH3和HSH4具有易现原基、朵型好、产量高的优点;发菌满袋后在22℃~25℃暗光条件下培养12 d~18 d,菌丝即可达到生理成熟,大量形成原基;通过定位刺孔管理可实现定向出菇,达到出菇整齐、菇质优的效果。相较于单层地面摆放,层架式栽培管理的空间利用率提高近3倍。采用的灰树花层架式栽培模式,具有清洁、绿色、高效的特点,对灰树花栽培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金枝  郭仲朴  刘瑾 《食用菌》2009,31(5):55-56
1 栽培季节及栽培菌株 茶薪菇在天津地区一般都是春秋两季制菌袋,春季在3—4月、秋季在9-10月,每袋装干料0.3-0.35kg,含水量60%~65%,发菌期40-50d,后熟期10d左右,栽培期为1~2个年度。立式出菇,每棚(面积为667m2)摆放出菇袋5万袋,一般每袋可产鲜菇200-250g,生物学转化率60%-70%。  相似文献   

9.
1催蕾
  1.1“再生法”出菇
  将发满菌的金针菇栽培袋移至培养架的顶层或搬入栽培室进行搔菌,可直接诱导原基分化。催蕾阶段,菇房温度最好能控制在13~14益,给予弱光照和通风。当鱼籽般菇蕾布满料面时,将棉塞、套环拔除,打开袋口,把塑料袋口向外折起卷至离料面2~3厘米处,袋口不能盖湿布或报纸,开袋后加强通风,使针尖菇逐渐失水枯萎变深黄色或浅褐色,然后再从干枯的菌柄上形成新的菇蕾丛。枯萎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在原来的培养室内进行栽培的,把翻折后的栽培袋直接置于培养架的顶层;二是在室内放置旋转式电风扇,采用机械吹风的方法加快菌柄枯萎速度;三是放在通风较好的房间,把门窗打开,让之形成对流,逐渐使其枯萎。开袋后,机械吹风或风量大的地方枯萎速度快,1~2天后,原有的纤细菇柄就干枯变色,但要注意风量不可太大,针尖菇若剧烈枯萎的话,容易枯死,再生效果差。最好是微风吹干,一般2天就能逐渐枯萎,气温低的地区需3~4天。要注意这个阶段栽培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不可太高,若超过90%,仅仅针尖菇的尖端部分萎缩,一旦停止吹风,又开始继续恢复生长,无法提高产量。原基枯萎的空气相对湿度以75%~80%为宜。同时要掌握好原基枯萎的程度,这是再生法成功与否的关键。适宜枯萎程度的简单判断方法是:菌柄没有完全发软,用手触摸菌柄,有轻微的硬实感即可。菇蕾枯萎后,将置于床架顶层的栽培袋搬回最底层床架,在底层的地面上洒水,利用底层、地面相对湿度较高的条件,让枯萎后的菌柄上再生出密集的菇蕾丛,或者在栽培袋上面覆盖上湿布,让栽培用培养基表面菌柄与布块之间形成一个较高的空气相对湿度小气候,使接近枯萎的菌柄吸湿恢复,利用菌柄具有再生侧枝能力的特性,诱导长出第二次菇蕾。一般经过2天后,在栽培袋的原枯萎菌柄上又重新形成新的、整齐、密集的菇蕾。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2016,(6)
正在平菇栽培过程中,有的菌袋发满菌后不出菇或头潮菇采完后,迟迟见不到第2潮出菇。以上两种情况,只要发菌正常,菌种温型合适,采取以下催菇方法则可顺利出菇。1温差催菇白天升高菇棚温度,夜间通风降温,人为拉大温差可刺激出菇。2光照催菇菌丝长满袋后,每天卷起菇棚草帘,让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光强时不要直射)。日照不方便的地沟或菇房,可用电灯光照射。3搔菌催菇对于培养料中过多添加麸皮、米糠或尿素等  相似文献   

11.
三步栽培法,即冬季室内培菌,春季大棚(温室)出菇,夏季露地再出菇。实践证明,此栽培法具有产品上市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 (一)菌丝培养 原料为王米芯、豆秸、木屑等任选,采用生、熟、半熟、发酵料,袋、箱(筐)、模块栽培均可,菌丝生长对光线和空气要求不严,可大密度集中生产,充分利用厂房容积。 (二)大棚出菇 春季将发菌好的菌袋、菌箱(筐)、菌块与大棚蔬菜间作,采用菌墙、床架或单块摆放,按常规管理出菇。  相似文献   

12.
茯苓棚室代料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松木屑、松枝碎块、棉籽壳为主要培养料,采用“鲜菌核”作为“诱引”,进行菇棚层架菌袋覆土和大田坑穴菌袋覆土两种栽培方式的茯苓栽培实验。其中,以松木屑和松枝碎块为主要原料的栽培料配方栽培效果优于以棉籽壳和松枝碎块为主要原料的配方;菇棚层架栽培和自然露地栽培的产量均低于大田低矮简易棚栽培,在大田搭置低矮简易棚栽培方式获得最好成活率达92.85%,平均生物学效率达18.25%,这一栽培结果与对照的段木茯苓栽培结果接近。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栽培技术讲座(一)——金针菇秋冬季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出菇管理1.1栽培场地金针菇栽培一般在室内进行,也可以采用野外大棚栽培。菇场事先应作消毒处理,使其清洁、通风、遮光、平整且近水源,四周50米内无污染源。大棚应南北朝向,高2.5米,宽6米,长30~40米,棚顶覆盖草帘,间隔3~5米,离地面50厘米处设30×40(厘米)通风窗,窗外挂草帘。叠放方式采用12~14袋一行,单层平面排列。为了充分利用菇房,室内可摆放栽培架。架子宽度为1米,层与层之间相距55~60厘米,4~5层较为合适。1.2搔菌当菌丝长至栽培袋的2/3以上,气温在5~18℃时开袋。拉直栽培袋的袋口后,在料面上方3~4厘米或于袋口1/2处向下翻折,袋口要平,袋直立。用匙形工具轻轻刮去气生菌丝和老菌种块,随即盖上塑料薄膜保湿,保持2~3天,期间每天早、晚各掀膜一次。注意不可把培养料刮去,否则菌丝难以愈合,会推迟出菇时间。为了防止杂菌侵染,搔菌工具使用前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消毒。搔菌过程中,如发现染上杂菌的栽培袋,搔菌工具必须重新清洗并消毒后再使用。1.3催蕾催蕾是金针菇栽培管理中最关键的一项技术,它关系到金针菇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催蕾成功的关键是必须有适当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以利于产生大量的菇蕾。金针...  相似文献   

14.
庆科212是香菇短菌龄品种,属中偏高温型,菌丝生长温度为5~30℃,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为16~22℃。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性较强、商品性好,适应性广、菌龄短等优点,适宜进行层架花菇栽培管理和低棚普通菇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发酵料加短时间高温灭菌处理技术,栽培、观测北京地区9个平菇品种的发菌情况、出菇情况、子实体形态及产量。结果表明,灰美2发菌快,子实体颜色好,产量较高,适宜晚秋栽培;8105出菇快,产量高,适宜秋季栽培;平菇009,发菌较慢,产量较低,但韧性好,菌盖厚,适宜早秋栽培。抗3单菇最重,650菌盖直径最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工栽培成功,优质香菇——花菇生产量剧增,发展极快。如何提高花菇的品质和产量,使其产后增值,现对花菇越夏、增氧、管理的关键技术谈点浅见。 1越夏 ①制栽培袋时间,培育花菇的要比培育一般香菇提前3~4个月,从接菌到转色出菇需6~7个月。②菌丝培养适应的温度在28℃以下。③根据花菇菌丝体培养等特性,将其生产时间安排在3~5月,菌丝生长越夏到9~10月出菇(即180~210天)。④选用中温偏高,适应性广的菌株。⑤菌丝培养阶段场地需要阴凉、宽广、通风、微光,菌筒按井字摆放四层,控制温度不超过28℃,高于28℃时采取挂袋凉菌。⑥采用单面接菌3穴,延长菌丝发透菌筒时间,利于菌筒越夏。⑦发菌阶段翻筒次数不能过多,以3次为宜,防止过早转色造成菌皮增厚。  相似文献   

17.
《吉林蔬菜》2019,(2):47-47
1催蕾1.1 "再生法"出菇将发满菌的金针菇栽培袋移至培养架的顶层或搬入栽培室进行搔菌,可直接诱导原基分化。催蕾阶段,菇房温度最好能控制在13~14℃,给予弱光照和通风。当鱼籽般菇蕾布满料面时,将棉塞、套环拔除,打开袋口,把塑料袋口向外折起卷至离料面2~3厘米处,袋口不能盖湿布或报纸,开袋后加强通风,使菇逐渐失水枯萎变深黄色或浅褐色,然后再从干枯的菌柄上形成新的菇蕾丛。  相似文献   

18.
栽培香菇用双棚法催蕾育花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香菇的生长过程中,菇蕾的形成,幼菇的生长和花菇的培育所需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如果在同一个棚内进行管理,会出现以下情况:①菇蕾形成迟缓;②幼菇死亡;③畸形菇较多,且花度较差。为了提高幼菇的成活率,培育出高产优质花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笔者于1996年冬在泌阳大袋立体栽培香菇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双棚催蕾育花菇技术探索,双菇棚催蕾育花菇,即催蕾和育花菇分棚进行,若只有一个菇棚的可在中间隔成两个菇棚。经小区试验和大面积推广栽培,效果甚佳。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1 催蕾 当菌袋经过60~80天的发菌及转色管理,有1/3以上的瘤状物逐渐隆起,转色在1/2以上的菌袋上大量出现黄棕色的分泌物时,说明菌丝生理基本成熟,营养已高度集中,应及时创造一个科学的环境条件,让其变温出菇。 1.1 浸水 菌袋在发菌和转色过程中要消耗一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平菇柱状立体栽培,在发菌期栽培袋内各菌种层发菌速度不一致,发菌期过长,污染率过高,在出菇期菌墙稍高易倒,采收二茬菇后出菇袋失水严重且补水困难等问题,我们和有关直属食用菌推广站一起,摸索出了平菇微孔发菌渗灌出菇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如下: 一、微孔发菌培养料的选择、配料、拌料同常规。根据不同的栽培季节选用低温型晋平、539、广温型佛罗里达平菇菌株。栽培袋选用的薄膜筒规格同常规,不同点在于在薄膜筒上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利用蔬菜中棚进行了周年生产鲜香菇的技术研究,主要思路是利用不同温型、不同菌龄的香菇菌种和不同的栽培设施,采用多种栽培方式,达到周年生产鲜香菇的目的。 一、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香菇菌种 (1)短菌龄型菌种 ①cr—02(浙江引进) 特点是适宜于塑料中棚生产。菌龄80—90天,菇深褐色,出菇密,较小,中温偏低温型,出菇温度为8—22℃。②松香11号 适宜于塑料中棚袋栽。菌龄要求90—100天,菇色浅,出菇密,肉质松,产量较高,出菇温度为8—22℃。③农香一号 适宜于袋栽。菌龄要求90—100天,菇浅褐色,出菇密,菇质好,出菇温度在8—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