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秸秆青贮机械化技术,就是将腊熟期玉米通过青贮机械,在完成摘穗后(或不摘穗保留全株)进行秸秆切碎加工,然后将切碎的秸秆即刻入窖,通过盐化或氨化处理后进行密封发酵,保持玉米秸秆长期青绿多汁,带有酒糟香味。黄牛等大牲畜特别喜爱食用,容易消化。保证牲畜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青绿多汁的饲草。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玉米在种子腊熟期具有最高产量(依据干物质,饲料单位和可消化蛋白质的收获量)。这是由籽粒和茎叶量比例变化所决定的。随着玉米的成熟,种子部分增加,并且在腊熟期达到最高值。种子部分应占干物质产量的34—40%,这 相似文献
3.
1 青贮 青贮是将腊熟期完成秸秆切碎、收集或人工收获后,将青玉米秸秆铡碎至1-2厘米长,使其含水量为67%~75%,装贮于窖、缸、塔、池及塑料袋中压实密封贮藏。人为造就厌氧的环境,利用乳酸菌厌氧发酵,产生乳酸,使大部分微生物停止繁殖。而乳酸菌由于乳酸的不断积累,最后被自身产生的乳酸所控制而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4.
1适时收割种植青贮玉米在乳熟(灌浆)末期和腊熟(定浆)初期收割,要求青贮玉米含水率在65% ̄75%之间。无论是机械收割还是人工收割都要求及时进行青贮,尽量减少秸秆中水分和养分的损失。2机械作业准备(青贮窑修建方法,参见本刊2005年7期第21页刊登的文章《全株玉米青贮技术要点》——编者)。机具应靠近贮窖安装,安装要固定牢靠使切碎的秸秆直接抛送入窖,同时要考虑作业时风力与风向的影响。在条件和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原料应尽量靠近切碎作业场地堆放。堆放要整齐,以便于拿取。从田间割倒到切碎入窑,时间不应超过36小时。作业时应分工明确,相互…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已形成三大玉米生产区,北方玉米区,包括东北三省、内蒙、河北、山西及津京地区等,播种面积约占全国40%;黄淮平原玉米区,包括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区,播种面积约占全国25%;西南丘陵玉米区,包括云南、贵州地区等地区,播种面积约占 相似文献
6.
7.
为探讨不同收获时间对粤西地区青贮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及不同比例青贮玉米与青贮菠萝渣组合对体外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3个小区,在青贮玉米生长前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做标记,于雄蕊开花后第25天开始,每隔4 d每个小区随机选取6株植株,连续8次,分别记为D1(开花后第25天)、D2(开花后第30天)、D3(开花后第35天)、D4(开花后第40天)、D5(开花后第45天)、D6(开花后第50天)、D7(开花后第55天)、D8(开花后第60天)组,测定各组农艺性状后,用真空袋密封,青贮90 d,青贮结束后测定各组发酵品质与营养成分;选择农艺性状和青贮品质相对较好的3组青贮玉米,等比例混匀后与青贮菠萝渣按照不同比例(0∶100,25∶75,50∶50,75∶25,100∶0)混合,添加发酵液后进行体外发酵,每种比例设置4个发酵时间(3,12,24,48 h),每种比例每个发酵时间设置3个重复,发酵结束后,测定体外发酵pH值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收获时间的延长,青贮玉米的株高和籽粒重均大体呈现升高趋势,茎重和穗重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绿叶数和总叶面积均呈现降低... 相似文献
8.
9.
10.
1 收割和运输种植青贮玉米在乳熟(灌浆)末期和腊熟(定浆)初期收割,要求青贮玉米含水率在65%~75%之间.玉米黄贮在掰棒后马上进行,含水率在50%以上,封窑时再加水至70%左右.无论是机械收割还是人工收割都要求收割后迅速运回,及时青贮入窑,尽量减少秸秆中水分和养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规模养牛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安徽省颍上县积极推广玉米秸秆青贮养牛技术。介绍了玉米秸秆的青贮技术及青贮料饲喂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青贮玉米的特点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畜牧业、尤其是奶牛业的迅猛发展 ,饲料玉米生产在辽宁、山西、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畜牧农场 ,以及饲养奶牛较集中的各省、大中城市郊区均有不少种植。但在乌鲁木齐、石河子等郊区只有小面积种植 ,在我区还只是刚刚起步 ,这主要是对青贮玉米的特点、栽培技术和青贮技术的了解不够 ,更缺乏相应的适宜品种。1 青贮玉米特点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高产作物 ,青贮玉米与普通籽实玉米的主要特点是 :①青贮玉米茎叶茂盛植株高大 ,在 2 5~ 3 5m ,最高可达 4m ,以生产鲜秸秆、鲜叶片、鲜果穗为主 ;而籽实玉米则要求植株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3.
将玉米秸秆通过生物发酵处理.即利用秸秆自身携带的一些有益微生物,在密封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使其变得酸、甜、软、熟、香。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饲料原有的营养成分,改善适口性,提高饲料消化率。 相似文献
14.
15.
1生产现状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对生产玉米收获机械的研究共出现了3次高潮。第1次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到文革初期被迫中断,期间主要进行了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的引进、吸收和理论研究工作,没有完成定型生产,第2次是从20世纪70年代 相似文献
16.
17.
施磷对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磷肥对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试验以青贮玉米品种东青1号(Zea mays Dongqing No.1)为材料,设4个不同施磷水平,其P2O5施用量分别为P0(不施P2O5,CK)、P1(施P2O5 50 kg/hm2)、P2(施P2O5 100 kg/hm2)和P3(施P2O5 150 kg/hm2)水平,分别于乳熟初期(8月21日)、乳熟中期(8月28日)、乳熟末期(9月4日)、蜡熟初期(9月10日)、蜡熟中期(9月15日)和蜡熟末期(9月20日)收割取样,测定磷肥(P2O5)对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乳熟初期至蜡熟末期,各施磷水平间果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表现为P2>P3>P1>P0,淀粉含量表现为P2>P1>P3>P0,且各施磷水平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各水平蔗糖含量显著增加,P2和P3水平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P0水平NDF和ADF含量最高,P2水平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水平(P<0.05)。施磷(P2O5)可显著提高青贮玉米中果糖、蔗糖、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P<0.05),降低NDF和ADF含量(P<0.05),其中以施磷(P2O5)100 kg/hm2并于蜡熟初期收获时,东青1号青贮玉米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NDF和ADF含量最低,是较适宜的栽培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8.
青贮发酵对玉米秸秆品质及菌群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旨在探讨青贮发酵对玉米秸秆感官指标、发酵品质、营养成分以及门、纲、目、科和属5个水平细菌群落构成及丰度的影响。将去穗后仍青绿的蜡熟期玉米秸秆切短揉搓至1~2 cm,将水分调节至65%~70%后,取青贮前样品(3个重复)和青贮后样品(3个重复)使用聚乙烯袋真空包装,室温贮藏45 d后开启取样,运用实验室检测手段及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青贮前后玉米秸秆品质及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青贮发酵45 d后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呈黄绿色,质地较好,呈酸香味。青贮发酵作用能够使玉米秸秆p H迅速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有下降趋势(P0.05)。2)玉米秸秆经过青贮发酵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菌群数量显著降低(P0.05);青贮发酵能够显著增加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纲(Bacilli)、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菌群数量(P0.05)。综上,青贮发酵改善玉米秸秆感官指标、发酵品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有害细菌的数量,增加有益菌的数量,从而可以降低致病菌对家畜健康存在的潜在风险。通过实验室检测手段及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能够在分析青贮品质的同时,提供青贮前后整个菌落构成及丰度变化的信息,进而为发酵过程的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钾肥对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施钾量对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Zea mays L.)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以青贮玉米东青1号(Z.mays L.cv.Dongqing No.1)为材料,设4个施钾用量,其中K2O施用量分别为0,56,112和168kg·hm-2,分别于乳熟初期(8月21日)、乳熟中期(8月28日)、乳熟末期(9月4日)、蜡熟初期(9月10日)、蜡熟中期(9月15日)和蜡熟末期(9月20日)收割取样,测定其碳水化合物含量和鲜草产量。结果表明:青贮玉米中果糖含量在乳熟初期收获最高(P<0.05),蔗糖含量在乳熟末期收获最高(P<0.05),可溶性总糖含量和鲜草产量在蜡熟初期收获最高(P<0.05),淀粉含量在蜡熟末期收获最高(P<0.05);施用钾肥可显著提高青贮玉米中果糖、蔗糖、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和鲜草产量(P<0.05),其中施钾(K2O)112kg·hm-2效果最佳。综合施钾肥对不同收获时期青贮玉米鲜草产量和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施钾(K2O)112 kg·hm-2并于蜡熟初期收获是青贮玉米东青1号栽培利用的适宜组合。 相似文献
20.
1进口型玉米青贮机
德国产E281青贮机。该机属于20世纪70年代产品(已停产),国内保有量最大。优点是不对行作业,留茬低,对倒伏秸秆适应性强;可反正转,堵塞后可打反转吐出堵塞秸秆;每天80-100亩(每亩667平方米)。缺点是对3米以上高秆玉米收获适应性差;秸秆压扁效果差,尤其对玉米籽粒收获后的秸秆压扁效果更差;饲草率为70%。由于市场上二手机居多,故障发生后维修不便,影响正常作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