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病害1 1 炭疽病 主要为害当年新梢和果实。新梢一般在 6月上旬开始发病 ,持续时间长达 60天以上 ,果实在 6月下旬至 7月上中旬发病。发病初期新梢和果面出现小黑点 ,逐渐扩大呈圆形和椭圆形 ,被害枝条表皮呈黑褐色 ,病斑凹陷开裂 ,根部营养和果实发育受阻 ,造成病斑上部枝条枯死 ,被害果实容易硬化脱落。1 2 黑星病 主要为害柿树幼叶、幼枝及幼果。一般 4~ 5月份开始 ,5~ 6月份停止。发病时在叶片上形成深黑色星点病斑 ,四周有黄色晕圈 ,后期病斑硬化成疮痂状 ,感病植株生长不良 ,树势变弱 ,容易落叶 ,病果提前脱落 ,苗木发病较成…  相似文献   

2.
<正>葡萄病害主要包括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黑痘病、白粉病、灰霉病、穗轴褐枯病、褐斑病、蔓枯病、根癌病、扇叶病毒病等,其中前四种病害是葡萄的主要病害,发生最为广泛,为害最为严重,被称为葡萄的"四大病害"。一、霜霉病(一)为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新梢、叶柄、卷须、幼果、果梗及花序等幼嫩组织。1.叶片:叶片被害,初生细小、淡黄色、水渍状、边缘不清晰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病斑,数斑相连变成不规则形大斑。天气  相似文献   

3.
1 症状 梨锈病又名赤星病 ,俗称“羊胡子” ,是梨树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叶片、新梢、幼果和果梗。受害叶片正面长有黑色斑点 ,背面隆起长出丛生的黄褐色毛状物 ;新梢受害后病部呈橙色 ,膨大呈纺锤状 ,后期凹陷龟裂易断 ;幼果多在萼洼处产生圆形黄色斑点 ,后期变为褐色斑块 ,受害严重的导致果实产量及品质下降。2 发病规律 病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发病组织上越冬。通常 1月中、下旬开始出现冬孢子角 ,2月下旬春雨期间吸水膨胀成橙黄色舌状胶质块 ,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飞散落在嫩叶、新梢和幼果上 ,在适宜条件下 ,萌发…  相似文献   

4.
2012年至2013年在甘肃省各当归主产区发现的一种疑似当归炭疽病的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植株茎秆。发病初期先在植株外部茎秆上出现浅褐色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深褐色长条形病斑,叶片变黄枯死,茎秆从外向内逐渐干枯死亡,后期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颗粒(分生孢子盘),最后整株枯死。通过病菌形态学鉴定、ITS 基因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已确定该病害是由束状炭疽菌危害引起的当归炭疽病。本研究系首次报道。经过室内盆栽接种试验表明,针刺、灌根和喷雾接种均能发病,以针刺发病最重,其次为灌根处理,喷雾接种最轻,表明病菌通过伤口、根部以及地上部分均可侵入;此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下旬到9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田间发病率、病情指数与气温和相对湿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即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且湿度的影响大于温度影响。本研究为当归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2年至2013年在甘肃省各当归主产区发现的一种疑似当归炭疽病的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植株茎秆。发病初期先在植株外部茎秆上出现浅褐色病斑,随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深褐色长条形病斑,叶片变黄枯死,茎秆从外向内逐渐干枯死亡,后期在病斑上出现黑色小颗粒(分生孢子盘),最后整株枯死。通过病菌形态学鉴定、ITS基因序列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已确定该病害是由束状炭疽菌危害引起的当归炭疽病。本研究系首次报道。经过室内盆栽接种试验表明,针刺、灌根和喷雾接种均能发病,以针刺发病最重,其次为灌根处理,喷雾接种最轻,表明病菌通过伤口、根部以及地上部分均可侵入;此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下旬到9月上旬达到发病高峰,田间发病率、病情指数与气温和相对湿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即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且湿度的影响大于温度影响。本研究为当归炭疽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桑树细菌性疫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细菌性疫病即桑疫病有缩叶、黑枯两种病型,是桑树的主要病害。缩叶型:发生在桑树的枝叶上。病菌从气孔侵入叶片时,常引起点发性圆型病斑,病斑中央裂开,呈穿孔状;病菌从叶柄叶脉的维管束侵入时,引起叶脉变褐,叶子向背面卷曲皱缩呈缩叶状,严重时病叶脱落。病菌侵染到新梢时往  相似文献   

7.
杨梅炭疽病,以抱子和菌丝在被害树的嫩梢上越冬,次年传播为害。杨梅叶片被害初期,两面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病斑,扩大后呈黑色小粒点,晴天病斑易破裂穿孔;嫩梢被害,则布满点点病斑,逐渐变成秃枝。一般在5月上中旬开始发病,8月上中旬进入发病高峰期,常造成大量烂果、落果。根据该病发生规律,可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1增施有机肥杨梅树对肥料三要素很敏感,多施氮肥则会使杨梅枝叶徒长,诱发病害。宜于抽梢前和采果后分两次施肥,每次每666.7m~2施草木灰、腐熟堆肥和人畜肥等有机肥 1000~1500kg,以利杨梅…  相似文献   

8.
1病虫害主要种类及发生特点 江汉平原地区,梨新梢抽生与开花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新梢生长至第二次生理落果期为4月中旬至4月底。这两个物候期的主要病虫害分别有梨黑星病、梨锈病;梨瘿蚊、梨蚜、梨木虱、梨茎蜂、梨大食心虫、叶螨、梨星毛虫等。梨锈病、黑星病、黑斑病、轮纹病;梨瘿蚊、梨蚜、梨大食心虫、叶螨等;冰雹击伤幼果及缺素性生理病害。这两个阶段是各种病虫从越冬场所转向树体各个部位为害。腐烂病病菌侵入树体为害。梨黑星病病梢、病花丛开始出现。梨轮纹病开始侵染幼果。梨锈病在春雨多时展叶后20天内最易感染,…  相似文献   

9.
1 病害发生情况1 1 黑痘病 :从新梢抽出、开花到着果后 ,直至 6月中下旬的梅雨期都能发生。主要为害新梢、幼叶、花穗和幼果等。1 2 灰霉病 :主要为害花序 ,严重时可使整个花序烂掉。藤稔葡萄对灰霉病抗性较弱。1 3 霜霉病 :6月中下旬梅雨季的低温 ( 2 0~ 2 5℃ )高湿极易引发霜霉病 ,“白露”前后多台风秋雨 ,也常导致霜霉病发生。1 4 炭疽病和白腐病 :是果实着色、成熟期的重要病害 ,尤其是炭疽病 ,近年有蔓延之势。2 综合防治技术2 1 杀灭病原菌 :冬季认真清园 ,结合冬剪整枝 ,清除落叶、残枝残果及果袋等 ,再用五氯酚钠 60~ 8…  相似文献   

10.
1 发病症状厚皮甜瓜细菌性叶斑病是大棚栽培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该病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甜瓜致病变种细菌引起。主要为害叶片 ,也为害叶柄、茎蔓和果实。叶片有 3种症状 :一是病菌由叶缘水孔侵入 ,初期在叶片的边缘上形成水浸状病斑 ,沿叶缘逐渐干枯 ,最后导致整张叶片干枯 ,似火烧状 ;二是由叶缘向叶片内呈“V”字形水浸状病斑或沿叶缘变成坏死斑 ;三是在叶片上形成多角形或近似圆形的黄褐色大斑 ,逐渐焦枯 ,干燥时破裂 ,潮湿时病斑常有菌液溢出。茎蔓、叶柄和果实上的病斑为水浸状圆斑 ,有黄白色粘液 ,病斑扩大 ,高湿时病菌向果肉扩…  相似文献   

11.
谢风  水清 《广西蚕业》2006,43(2):51-52
桑树烂头病又称桑树细菌性黑枯病、桑疫病,是桑树重要病害之一.病斑有两种类型:一种由叶片气孔侵染引起,发病初期呈油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半透明斑点,后扩大转变为黄色至黄褐色病斑,周围叶色稍褪绿,气候干燥时中央会串孔;另一种是通过叶柄、叶脉从维管束感染引起的,病叶叶脉变褐,由叶脉限制形成多数细小的多角形病斑,在叶脉、叶柄上产生暗黑色稍凹陷的细长条斑,严重时叶片皱缩,大部分发黄脱落.病菌侵入嫩梢时,嫩梢和芽叶变黑腐烂,形成烂头.病害蔓延到枝条时,病枝上出现粗细不等的点线状棕褐色斑,斑点上常溢出淡黄色的珠状菌脓,严重时病斑可深入枝条深层组织.  相似文献   

12.
苹果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 ,近年来 ,该病发展趋势越来越严重。病菌主要为害新梢、芽、花、叶及幼果。受害严重的果树 ,叶片提前脱落 ,新梢干枯死亡 ,不仅影响苹果的产量和质量 ,对果树的生长发育也影响极大。1 主要病状 病芽春季萌发较晚 ,新梢和嫩叶上覆盖白粉。病梢节间缩短 ,叶片狭长 ,叶缘向上 ,质硬而脆 ,渐变褐色 ,病梢多不能抽出二次枝 ,受害重的顶端枯萎。花器受害 ,花萼、花梗畸形 ,花瓣细长 ,受害严重时不着果。幼果受害 ,多在萼洼或梗洼产生白色粉斑 ,然后形成网状锈斑 ,表皮硬化呈锈皮状 ,后期成裂口或裂纹 ,严重者幼果萎缩早…  相似文献   

13.
1 细菌性穿孔病1 1 症状与发病规律 桃穿孔病是桃树上的常见病害 ,在叶片、新梢和果实上均能发病 ,以叶片受害最重。叶片发病初期为水渍状小圆斑 ,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斑直径 2~ 5mm ,褐色 ,边缘有黄绿色晕环 ,以后病斑干枯、脱落、穿孔 ,故称“穿孔病”。严重时整个病斑相连 ,造成叶片脱落。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 ,稍凹陷 ,以后病斑稍扩大 ,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 ,果实失去商品价值。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梢上越冬 ,当桃树展叶抽梢时 ,从溃疡斑内溢出菌脓 ,经叶片气孔和枝梢皮孔侵染。温度高、湿度大时有利于该病的发…  相似文献   

14.
1 发病症状 柑桔苗疫病是柑桔苗期的重要病害之一 ,在生产上易被误认为柑桔炭疽病或苗木立枯病。该病主要为害柑桔苗的嫩叶、顶芽和新抽的嫩梢 ,有时也可侵染已老熟的叶片和枝梢。叶片受害初期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点 ,随后迅速扩展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病斑 ,如开水烫伤状 ,颜色逐渐变为灰绿色至黑褐色。阴雨潮湿时 ,病斑扩展极快 ,病斑一般占到全叶 1/3~ 1/2 ,最后造成全叶腐烂并脱落 ;天气干燥时则病斑缓慢扩展或停止扩展 ,病斑边缘明显 ,呈暗绿色 ,中部浅绿或灰褐色 ,干枯后极易脆裂。苗木顶芽或嫩梢感病后 ,最初出现水渍状小斑点 ,而…  相似文献   

15.
桑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玲  薛松 《中国蚕业》2006,27(4):33
桑疫病又称桑细菌性黑枯病、烂头病,是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其主要表现为2种症状:一是黑枯型,病斑初期呈现出油渍状半透明斑,逐渐转为黄色、黄褐色,病斑周围叶肉退绿,病菌从叶片气孔侵入则表现出点状褐斑;病菌从叶柄叶脉的伤口侵入,叶片则表现出多角型褐斑,叶片变黄而脱落;从嫩梢侵入嫩梢和嫩叶则变黑腐烂表现为烂头症状。二是缩叶型,感病初期叶片出现近圆形褐色斑点,后期穿孔,叶缘边褐色而腐烂,叶脉受害。叶片向背面卷曲呈缩叶状容易脱落。这种病害传染迅速且不易控制和根治,严重影响了桑树全年的产叶数量和质量。1原因分析1.1品种差异桑树…  相似文献   

16.
果梗炭疽病是造成桂北柑、南丰蜜桔和甜橙后期严重落果的主要病害。为害轻的果园落果率在5 %左右 ,为害重的果园落果率达 10 %以上。果梗炭疽病 8月中下旬已开始发生 ,感病始期 ,有叶果在叶片基部叶痕处发生 ,无叶果枝在近果蒂部果柄处发生。起初呈淡黄色病斑 ,后变褐色的枯柄或枯蒂 ,导致采前落果。发病条件是高温多湿 ,土壤板结和果园郁闭。病菌潜伏在树体内 ,条件适合时即发病。防治应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剪去郁闭枝 ,增施有机肥 ,覆盖树盘 ,以保持土壤疏松 ,果园通风 ;二是及早喷药 ,当发现初期病斑即喷药 ,连喷 2~ 3次 ,每次间隔 10…  相似文献   

17.
对贵阳地区枇杷病害种类通过田间系统调查,采集病害标本,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初步明确了枇杷生产中常见的病害14种,其中真菌性病害8种,分别为灰斑病、斑点病、炭疽病、疫病、轮纹病、污叶病、枝干褐腐病、花腐病,细菌性病害2种,分别为癌肿病、细菌性褐斑病,病因未明确的病害2种,分别为皱果病、叶尖焦枯病,生理性病害1种,为裂果病,其它1种,为地衣,其中灰斑病、炭疽病、轮纹病、污叶病、花腐病、叶尖焦枯病、裂果病、地衣8种病害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18.
沙田柚炭疽病以春季发病率最高 ,为害最严重 ,主要为害新抽生的嫩梢、嫩叶和幼果。春梢受害时 ,常在嫩梢顶端 3~ 10cm处突然发病 ,如开水烫伤状 ,呈暗绿色水渍状 ,几天后凋萎变黑 ,嫩梢部出现朱红色小粒点 ,然后自上而下枯死。嫩叶受害 ,先出现青色或暗褐色如开水烫伤的小斑 ,后很快扩大呈油渍状 ,最后病叶腐烂脱落。幼果受害 ,初期出现暗绿色油渍状不规则斑点 ,后扩展至全果变黑腐烂。此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方面 ,冬春季清园时把病枝、病果和病叶集中烧毁 ;搞好灌溉设施 ,做到旱能灌 ,涝能排 ;施有机肥为主 ,结合施用化肥 ,…  相似文献   

19.
1早春喷食盐水结合防治炭疽病、缩叶病、细菌性穿孔病、褐腐病等病害,于3月上旬开花前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加 150倍食盐水混合液1次,防止花芽受冻。4月上旬再喷1次波美0.3度石硫合剂加 150倍食盐水混合液。2应用生长调节剂叶芽萌发伸展后连喷云大-120 3500-4000倍液2-3次,每次间隔 1周。 谢花后喷施广增素 802 2 000-5 000倍液。于上年秋季9月底至10月上旬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土施多效唑有效成分0.25-1g,或在春季新梢长10cm左右时叶面喷多效唑 350× 10-6~ 5…  相似文献   

20.
核桃长足象甲又名核桃果象甲、核桃甲象虫。1997~1998年在湖北省长阳县部分核桃产区暴发成灾,减产50%,局部地方绝收。 核桃长足象甲寄主专一,只为害核桃。成虫、幼虫均能为害,以成虫为害最严重。幼虫只为害果实,取食果仁,造成早期落果。幼虫为害的果实,始终不变形。成虫啃食嫩叶、嫩梢及幼果果皮,不致造成大的为害。 核桃长足象甲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杂草间或表土内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核桃萌芽后开始为害。5月初产卵于幼果上,每果产卵1粒。5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约10天,孵化后幼虫人果为害,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