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干旱土石山区集雨水窖是一种行之有效、分散、小型的集雨工程。以白河县的集雨水窖为例,追索了干旱土石山区集雨水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介绍了水窖的推广价值,研究了水窖的结构、配置方式、窖址选择原则,并着重探讨了最优窖容、最优集雨面积、沉沙池的配置方法.最后对干旱土石山区水窖建设中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1 发展历程 宣威缺水地区利用水窖收集夏、秋雨水储蓄,解决枯水季节人饮和灌溉用水困难,有着悠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在高寒山区的宝山乡,农民们就有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挖水窖,在屋檐下架设木制笕水槽,将屋面水收集于笕槽中笕入水窖,加盖保存,待枯水季节取出来解决人畜饮用的历史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大量的森林资源遭到人为的砍伐和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十分频繁,水源枯竭的现象更加突出,人饮和灌溉越来越困难。为了解决无水源地区人饮困难和灌溉问题,宣威市决定采用建水窖集蓄雨水解决缺水地区的人饮和灌溉用水困难,并作为基础产业来抓。 宣威的水窖建设70年代初在部分乡镇推广,主要是社区村民自筹、自建、自受益,解决人饮困难。80年代随着生产责任制的改革,建造水窖解决人饮和灌溉的热潮逐渐升高。在各级政府给予部分水利物资和资金的补助下,缺水地区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挖水窖,收集屋面雨水解决人饮困难。在山沟、路旁、地角修建水窖,拦集地面径流进窖储蓄解决灌溉用水。如1983年冬到1985年春的两个冬春里,宝山乡的背古村修建了420个水窖,不但解决了全村1 100多人的饮水困难,还解决了部分农业灌溉用水,发展了庭院经济。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坡面径流集散工程系统优化配置方法的现实,依托陕南地区坡面径流利用技术项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坡面径流集散工程系统优化配置的指导思想--使整个系统中降水量及其径流量、集蓄量、用水量达到最优的组合,实现整个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益最大的目标;构建了含有2个决策变量、5个约束条件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采用了逆时序法确定蓄水设施的总容积.最后以该项目区中的马利沟小流域为实例,计算出现有人口5 420人的马利沟小流域建设362 hm2灌溉农田需配置集雨区面积825.37 hm2、储水体总容积29 889.59 m3、单窖容积100 m3,需建水窖299个,可实现农业年纯增收114.539 8万元,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集雨面及水窖形式下的窖水水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集雨面及水窖形式下的水窖水质状况开展系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由机瓦屋顶为集雨面、地下形式的蓄水水窖条件下,窖水水质最优.该结论为农村地区开展以生活用水为目的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形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水窖建设质量,节约投资,方便农户建造,就装配式水窖的结构形式、设计参数、施工要点、预制块的构造与预制及突出优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装配式水窖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在当前的集雨节水工程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临挑地区的降雨量稀少,修建混凝土薄壳水窖集着雨水进行灌溉是保证旱地农作物生长的有效措施之一。1水害的结构和位置选择临挑县在雨水集蓄灌溉工程中采用的水窖结构及尺寸见图1和表1。这种水窖可全在地下,也可以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地上部分要用土夯实筑好。这种窖具有受力好,造价低,易施工,技术要求不高,群众易掌握,水不易损失的诸多特点。据测算,容积40m’的水窖,仅需水泥2t左右,混合砂8m’左右,用120个,造价仅800~1000元(不计投工)。较适用推广和建设。l—200号混凝土;2—300cm厚75号砂浆卵石;3—30cm厚3:…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区日光温室集雨灌溉系统的配置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半干旱区发展日光温室集雨灌溉系统,基于当地降雨和日光温室自身,环境条件,总结与研究了日光温室集雨灌溉系统的协调配置方法。主要叙述了日光温室集雨灌溉系统的配置原则,灌溉用水量的确定,集流面规模的设计,贮水设施总容的确定,并对日光温室田间灌溉系统的布置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应用水窖蓄水技术解决缺水山区人畜饮水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中德合作山东粮援项目》在鲁中南沂蒙山区采用水窖蓄水技术解决人畜饮水的实施效果,分析了水窖的结构形式、蓄水方法、适用条件及其优缺点;指出水窖蓄水技术是解决贫困水山区人畜饮水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宁南山区典型饮水型集雨系统的水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南山区典型饮水型集雨系统窖水的水质特征研究薄弱的问题,通过对水窖进行实地监测,对比研究了不同集雨系统水窖在贮存雨水约180 d后水质基本达到稳定状态时的水质特征。结果表明,(1)在集雨面同为庭院的条件下,混合窖(水泥砂浆抹面,窖底铺胶泥)的水质总体优于水泥窖;以混凝土公路面为集雨面的胶泥窖水质较差。(2)3种集雨系统中窖水的总磷(TP)量均超标,其中公路面与胶泥窖组合形式下的总磷(TP)量超标较严重,达到66.7%。(3)3种典型集雨系统窖水中的细菌总数均严重超标,且只有公路集雨形式下的胶泥窖水中的大肠杆菌超标。集雨面污染对窖水水质的影响较大,公路收集的雨水水质较差;地区水窖应因地制宜,采用混合窖要优于纯水泥窖。  相似文献   

10.
宁南干旱山区的节水灌溉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宁夏南部干旱区农业产生最突出的矛盾是干旱缺水,近年,发展节水灌溉在宁南山区农业生产与经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效,重点推广集雨节灌(滴灌,喷灌,膜上膜下点灌及窖,井下微灌),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对缓解干旱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沟垄集雨对旱地燕麦前期水热状况及发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个沟垄集雨处理对旱地燕麦前期水热状况及发育期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T3可以显著的提高作物耕作层的水分,显著高于处理T1。处理T1地温的日变幅最大(8.8℃),处理T3最小(5.8℃)。处理T3与T4的出苗率最高,分别为67.88%和65.85%,显著高于处理T1(49.51%)。处理T3到达苗期的发育期最短(22d),显著小于处理T1(29d)。可见,处理T3可以显著地提高作物生育前期的土壤水温条件,提高出苗率及缩短作物的发育期。  相似文献   

12.
针对贵州喀斯特山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蓄水设施缺乏,工程性缺水等问题,研发雨水集蓄利用系统的共性技术,探讨利用集雨装置集蓄雨水解决居民生活及灌溉用水的可行性。通过集雨装置把天然雨水收集、过滤消毒、储存以及利用,实现对水质进一步净化,收集的雨水水质满足生活用水的相关标准,达到喀斯特区在干旱缺水期有水可以用,同时解决了农作物生长发育期缺水的补灌,提高作物产量,形成了低成本、高效益、干净卫生的人畜饮水安全的雨水利用技术系统。雨水集蓄利用是解决喀斯特缺水山区饮水困难和农业补充灌溉,实现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选择,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对喀斯特山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地区集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集成总体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分析准格尔旗示范区生态、经济、社会等条件的基础上,针对以往集雨农业研究缺乏技术综合集成,导致工程布局和各个技术环节相互脱节的问题,抓住半干旱地区缺水制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这个最大的障碍因素,以提高雨水集蓄率、水分利用率和利用转化效率为主线,综合运用3S技术、系统科学思想与实用农艺、水利工程技术,初步构筑起适合黄土高原北部地区集雨补灌条件下的综合技术集成模式,并结合示范区实际分析了雨水收集潜力,构建了三类农户生产应用子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太行山区干旱山地农业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形势和相对落后的农业节水措施,采用工程措施,将太行片麻岩区普遍存在的浅层地下裂隙潜流进行拦截,并通过集水池、蓄水池将其储存起来,以供灌溉之用。同时,为了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及利用效率,在农业发展方向上,必须走节水农业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节水灌溉定义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干旱缺水灌区农田节水灌溉的目标标准和技术标准,并对这些评价标准的运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白玉艳  杨自琼  严伟榆 《农机化研究》2012,34(7):143-145,153
针对农田灌溉水窖的分布特点和定期巡检的要求,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和掌上电脑等技术的农田灌溉水窖巡检系统,实现了地图操作、定位导航、水窖巡检和数据传输等功能。该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巡检员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实现对农田灌溉水窖监测的数字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安徽省发展山区农机化所取得的成绩,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提出了开拓山区农机化新进程的基本思路、发展重点、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指出了安徽省开拓山区农机化新进程应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小流域水土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以本溪市溪湖区三会厂小流域为例,在研究区内开展小流域建设,通过采取营造水土保持林、封育及修建方塘、谷坊等植物保护措施及工程措施,探索适合辽东山区的小流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生姜的安全存储,采用传感器技术、结合GPRS通讯技术,设计了姜窖环境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数据采集平台、监控平台和网络平台三部分组成,可对温度、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实时采集和远程监控。试验数据显示,姜窖温度保持在10-15℃,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氧气浓度保持在20-22 Vol.%,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对姜窖内各环境参数进行实时全方位的监测控制,保证了生姜的正常存储,极大降低了姜农因存储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以亚热带丘岗山区的典型区域——衡阳盆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雨水资源利用的必要性、可行性。提出了衡阳盆地雨水资源化的初步设想:一是强化雨水就地利用,构建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屏障;二是积极推广庭院雨水集蓄,发展庭院经济;三是适当发展雨水集蓄小型灌溉工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分保证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