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通过对甘肃陇东地区白瓜籽全生育期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和积分回归分析,得出以6-7月降水量、6-8月空气相对湿度和9月气温日较差为适生气候种植区划指标,将陇东白瓜籽种植划分为5个生态气候种植区,提出白瓜籽种植的气候资源有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根据兰州百合适宜生长的环境和原产地、适生地分布,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在兰州市区范围内对兰州百合种植分布及分布区气候、土壤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兰州百合在兰州市区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七里河区的西果园镇、魏岭乡、黄峪镇、阿干镇以及西固区的金沟乡、河口乡。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处于甘肃省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中的四级水平,为较低等级水平,土壤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胡麻生育气候条件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析研究得出影响该地区胡麻生育状况及产量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是5-6月各旬的平均气温和7月下旬-8月下旬的旬平均气温;其次为降水,光照的影响最小。关键期是胡麻苗期和蒴果形成阶段。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河西地区胡麻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分区。提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段余 《南方农业》2010,4(2):70-72
非洲菊作为主要的鲜切花,在国际切花销售排行榜上名列第五。我国云南省的非洲菊种植面积仅次于玫瑰、康乃馨和百合,达333余hm^2,产量1亿多枝,其非洲菊种植面积超过荷兰。近几年来,江苏省东海县花卉产业发展迅猛,鲜切花特别是非洲菊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非洲菊种植面积达到46.67hm^2。由于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东海县种植的非洲菊品种以高产为主,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气候条件对甘草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种植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2~2002年田间人工甘草种植试验,研究了气候条件对甘草生长发育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地区影响甘草生长发育的主要是热量条件,日平均气温10℃时甘草开始萌芽,≥10℃积温达250℃·d左右时开始返青,返青期至种籽成熟始期要求≥15℃积温在2200~2300℃·d。据此确定了河西走廊不同海拔高度的甘草适生种植区,为建设人工种植甘草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油菜生态气候适应性分析与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甘肃省甘蓝型春油菜及白菜型冬、春油菜的生理特性和要求的生态气候条件,确定了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体系,将甘肃省油菜种植区划分为五级.并针对各地资源特点和油菜生育特性提出了提高生态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州种植太子参的气候生态适宜性分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减少黔东南州种植生产太子参在选址时的盲目性,本文根据在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镇种植基地观测的太子参生育特性资料,分析得到当地种植太子参的适宜性气候指标;利用黔东南州16个县市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利用经度、纬度以及海拔高度构建了各气候指标的地理分布模型,计算黔东南州204个乡镇与太子参生产密切相关的6个气候指标值;选用欧几里德(Euc lid)贴近度法实现模糊多目标最优选择,计算黔东南州204个乡镇的贴近度,进行黔东南州太子参气候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黔东南州中部以西、以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大都适宜种植太子参,可实现太子参的规模化、集约型生产;黔东南州中部以东、以南地区由于受高温和积涝的影响,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适当种植,不宜大规模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春播两年生紫花苜蓿生长状况和相应气象观测资料的分析,探讨了陇东黄土高原地区春播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与平均气温、积温及降水量等生态气侯条件的定量关系,据此得出陇东地区紫花苜蓿的适生种植区划和气侯风险区划。综合区划结果提出开发利用气侯资源的途径和生产紫花苜蓿的对策,为陇东地区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华北区域近50年气候态类型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61-2009年近50a华北区域均一化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并结合柯本气候分类法,研究该地区气候态类型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9年,华北区域平均增温幅度为0.44℃/10a,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9.3mm/10a。空间变化趋势表明,华北区域全区均呈增温趋势,其中,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河北南部的部分地区升温最为明显,超过0.6℃/10a。华北区域年均温0℃和5℃等值线在2000-2009年较20世纪60年代有较明显的北移现象,尤其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更为明显。近50a华北区域250mm降水分界线有较大波动,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东北部锡林郭勒至呼伦贝尔地区,近10a等值线东移最为明显,表明降水明显减少。柯本气候分类法分析表明,1961-2009年,华北区域气候呈现了暖干的变化趋势,部分站点从非干旱-干旱气候类型变化到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主要集中在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部地区,但华北区域整体的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云烟优质适产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39  
张家智 《中国农业气象》2000,21(2):17-21,39
通过对云南主烟区与省外,国外主要区的气候条件对比分析,揭示烟优质适产的天气气候特点,为烤烟种植与区划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是农业大省,玉米是第一大种植作物,更是全国第一玉米制种大省,加快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甘肃省玉米产业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了甘肃省玉米种业发展现状,找出了制约甘肃玉米种业发展的不足和问题,并就玉米种质资源、育种、制种产业等方面的突破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陇东南葡萄生态气候及种植风险决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通过分析陇东南地区葡萄物候特征及生态气候条件,探讨了该区域气象因子与葡萄产量的关系,评述了葡萄种植的风险程度,并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葡萄产业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鲜切百合株型设计和优化栽培手段不足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和系统模拟对单株百合生长发育过程形态变化进行仿真模拟,构建百合功能结构模型,并利用叶倾角、叶序、出芽方向、出苗时间等关键生育参数在合理范围内的随机发生,实现对鲜切百合群体生长动态的三维重建。通过设置不同种植时间(4月10、20、30日和5月10、20、30日)、种植密度(66.7、33.3、22.2、16.7、13.3、11.1株·m-2)和不同株型(叶倾角分别为20°、30°、40°、50°、60°、70°和80°)的模拟情景,利用三维建模平台GroIMP中的辐射模型对百合群体累积光截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月20日种植有助于百合群体获得最大累积光截获,叶倾角为20°的百合群体能够获得最大累积光截获。百合功能结构模型能够优化栽培管理、设计优势株型,为鲜切百合种质资源评价和株型基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甘肃省中西部大面积耕地不同程度沙化,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和该区农业发展。通过近几年对沙化土壤改良剂配方、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方法等进行多年试验、示范并反复验证,研究提出了甘肃中西部灌区沙化土地改良技术,为了提高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从技术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沙化土地改良技术的选地、整地平地、改良剂施用、施肥翻耕、第1茬作物选择、播种、田间管理、轮作模式、收获和改良效果等方面规范了甘肃中西部灌区沙化土地改良技术,以期为甘肃省及我国西北灌区的沙化地改良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甘肃省乃至全国沙化地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农田土壤蓄水量盈亏值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黑龙江省33个站点近20年的农田土壤水分田间实测资料,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农田土壤蓄水量盈亏值的时空变化规律:整个生长季全省0~50cm各层土壤蓄水量盈亏状况总体呈现东盈西亏规律。春、秋季东部盈余较大,最大盈余与亏缺之差值较大;夏季不仅呈现东盈西亏规律,且亏缺区域面积增大,程度加重,最大盈余与亏缺之差值缩小。土壤深墒相对稳定。土壤蓄水量盈亏值的垂直变化依据土壤质地的不同而呈现不同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为及时掌握小麦条锈菌核心菌源区小麦条锈病年度发生情况,采用随机调查法于2021年4月及6月对甘肃省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开展田间普查。结果发现,2021年为甘肃省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小麦条锈病重度发生年份,4月调查发现陇南麦区田间发病较充分,天水市及平凉市等地田间发病较往年提前10 d左右,病原菌越冬范围及菌量增大,为病害的扩展流行积累了大量初始菌源;适宜的环境条件为病害的充分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6月调查时发现田间小麦条锈病发病充分,甚至出现“双百田”(病叶率及严重度均达100%)。  相似文献   

17.
农用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本文以江苏省某镇为例,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区域农用地土壤进行重金属超标评价,综合三种评价结果提出区域农用地安全利用等级和安全利用综合分区划分方案。基于安全利用综合分区和原有农业区划进行叠置分析后,以精细化管控用地为出发点,提出区域农业种植适宜区划分方案。结果表明:文章针对安全利用区、基本安全利用区、低风险监控区、中风险预警区和高风险限制区这5种安全利用综合分区,定性的提出了分区内涵、主要特征、安全水平提出相应的利用对策。(2)划分出4种区域农业种植适宜区:稻-茶-竹-栗-果适种区、林-竹-茶-果-栗适种区、稻-油-麦-豆-桑-瓜适种区、稻-麦-油-豆-百合、芦苇经济作物适种区。乡镇尺度区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超标评价和种植适宜分区研究可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安全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陇东半干旱地区刺槐水保林合理密度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陇东半干旱地区水保林的调查研究,结合现有资料及有关科技文献,以土壤动力水文学理论为依据,以不同阶段林木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营养面积为基础,根据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平衡方程,分析计算了陇东半干旱地区幼林初植密度和成龄林的合理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甘肃省纹党种植的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纹党生长所需的气候条件,选取≥0℃积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干燥度、年日照时数4项气候要素作为甘肃省纹党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按照气候分区,分别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析模型,对区划指标按照100m×100m的细网格点进行推算。用GIS软件制作完成细网格的甘肃省纹党种植气候区划,划分出最适宜、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区划结果表明,甘肃省陇南山区的文县、武都、宕昌、舟曲的大部分地区,礼县、西和的部分地区,成县、康县的少部分地区,是纹党种植的最适宜或适宜气候区,是发展纹党生产潜力最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