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晚粳稻浙粳22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浙粳22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选育而成的大穗密穗型晚粳稻新品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推广种植。总结了浙粳2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晚粳稻新品种浙粳22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浙江省2007年-2009年推广的晚粳稻主导品种浙粳22为材料,开展了不同施氮量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每亩施氮肥15kg以下常规用量范围内,施氮越多产量越高。适量增施氮肥可以增加浙粳22的分蘖力,提高生育后期叶片、茎鞘和穗部的含氮量,延长光合组织的寿命,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处理对白菜和甘蓝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白菜、甘蓝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粪肥、菜饼肥及蔬菜专用肥分别与化肥配施处理的白菜和甘蓝的产量高于纯化肥处理.白菜以蔬菜专用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产量最高,比纯化肥处理提高了25.30%;对N、P养分的利用率最高的处理分别是菜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蔬菜专用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白菜产量比纯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21.65%、10.77%;甘蓝以菜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产量较高,比纯化肥处理提高了9.90%,对N和P养分的利用率最高的处理均为菜饼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甘蓝产量较纯化肥处理分别提高了29.23%、14.9%.  相似文献   

4.
晚粳稻浙粳99不同育秧、移栽方式试验结果表明,穴盘育秧人工移栽类型田,秧苗基部明显增宽,茎叶增重,根系增多,为大穗增粒增重,夺取水稻高产打下了基础。返青快,从移栽到有效分蘖终止期比秧盘育秧机械移栽短3 d。有效穗增加,每穗实粒数增多,结实率提高,千粒重增重,增产增效明显。穴盘育秧人工移栽类型田搁田时遇连续阴雨天,分蘖高峰推迟,无效分蘖增多,成穗率和产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为材料,进行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行株距分别为30 cm×30 cm、27 cm×27 cm、30 cm×20 cm、27 cm×20 cm、23 cm×20 cm和20 cm×20 cm 6个处理对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的产量有显著影响;种植行距...  相似文献   

6.
不合理施肥对水稻生物产量、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湖南省醴陵市的健康稻田土壤——河沙泥和红黄泥为供试土壤,以常规早稻品种湘早籼17号、杂交晚稻品种金优207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不合理施肥处理对水稻生物产量、养分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提高生物产量,偏施或不施肥则明显影响水稻的生长,降低生物产量;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都主要集中在生育中期,水稻生育后期有体内氮素、磷素、钾素的淋失现象;高产土壤条件下,不合理施肥对第一季水稻产量的影响较小,但对第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7.
为加速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2021年对晚粳稻新品种浙湖粳26种子生产田采用不同育秧、移栽的生产方式,研究不同生产方式对产量及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穴播(手插密植)类型田,秧苗基部明显增宽,茎叶增重,根系增多,实现大穗增粒增重,有望夺取水稻高产;返青快,盘播(机插)成穗率高,相比穴播(手插)实际产量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对种植在海宁杨渡基地、松阳斋坛乡大路村和松阳四都乡庄河村3个不同地区的浙粳86、浙粳96、浙粳99和浙粳100共4个常规晚粳稻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浙粳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稻米品质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表现更好, 因此, 浙江范围内北粳南移适宜在浙南高海拔地区种植;浙粳99在各试验点表现高产稳产, 浙粳96和浙粳100可在浙南高海拔地区作为优质稻米种植。  相似文献   

9.
水稻不同施肥方式对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科学的养分供求管理是水稻生产获得高产高效的关键。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的定位试验,研究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对蓖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蓖麻氮磷钾养分吸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5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低,处理7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其施肥量和施肥技术为:尿素(46%N)30kg,过磷酸钙(12%P)30kg,硫酸钾(50%K)30kg,40%作基肥施入;30%在6月20日施入;30%在8月20日施入。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推荐选用处理7的施肥量和施肥技术,蓖麻种植能得到高产和高效。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湘杂油763氮磷钾养分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高施肥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低施肥处理,且4个施肥水平间产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高施肥而种植密度小和低施肥而种植密度大的处理产量相对较高.所设的24个处理中,产量最高为2 696.15 kg/hm...  相似文献   

12.
以杂交稻新品种泰丰优676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施氮量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施氮量对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有极显著影响。每667 m2施N 12 kg处理的水稻每667 m2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衡协调,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缓控释肥搭配脲铵在水稻减氮和节本增效方面的应用效果,特开展田间试验,以嘉兴地区常规施肥(N 225 kg·hm-2)为对照(CK),研究了分别基于木质素类缓控释肥好乐耕(HL)、脲甲醛类缓控释肥永笑(YX)、硝化抑制剂类缓控释肥开擂喽(KL)与脲铵搭配的一基一追模式,在较CK减氮0、20%、35%和50...  相似文献   

14.
长期定位施肥对水稻、小麦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经连续12年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的定位试验,至第12年对水稻、小麦进行数据监测,结果表明,3个施化肥处理中,施栏肥配施化肥处理的有效穗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86.9万/hm2,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的有效穗比单施化肥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11.65万/hm2;作物(小麦、单季稻)产量2季以施栏肥配施化肥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年平均增产367.5 kg/hm2,增长率为3.4%,秸秆还田配施化肥比单施化肥年增长率提高了5.8%。3个不施化肥处理中,施栏肥的有效穗比秸秆还田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33.3万/hm2,秸秆还田的有效穗比不施肥(对照)作物(小麦、单季稻)2季增加19.95万/hm2。施栏肥比秸秆还田年平均增产277.5 kg/hm2,增长率7.4%,秸秆还田比不施肥(对照)增产15.8%。土壤养分施栏肥和秸秆还田耕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均有提高,施栏肥增幅最大,无机区增幅较小。而全钾、速效钾含量变化程度不同。通过监测结果得出,以栏肥配施化肥的施肥方式对作物增产和改良土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硅肥对蔗地土壤性状、甘蔗叶片营养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棚条件下进行甘蔗硅肥施用量研究,阐明硅肥对甘蔗生长、营养以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方法】以新台糖22号为试验材料,以每桶26gN+1.76gP+20gK为对照,设置T1~T6(20、40、60、80、120 and 150g/桶)6个不同硅肥用量,研究不同施硅水平对甘蔗的影响。【结果】硅肥处理的甘蔗+1叶N、P、Ca、Mg、Si含量较对照有一定提高,其中120旆处理的甘蔗+1叶含硅量比对照增加92%。不同施硅水平对甘蔗土壤理化性状具有显著影响,SOM和有效P较对照显著降低,120g/桶处理的有效Si含量较对照增加137%,150g/桶处理的交换性Ca和Mg分别较对照增加117.9%和86.0%,pH均有一定提高。硅肥处理对甘蔗株高和产量增加有显著影响,对甘蔗干物质和产糖量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结论】硅肥对甘蔗生产以及土壤理化性状具有一定正效应,可结合常规施肥进一步推广从而提高甘蔗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模式对棉田肥料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转基因抗虫棉‘沧198’为材料,研究了2种类型肥料(常规肥料、控释肥料)在不同养分水平(100%、80%)下,采用不同施肥方式(常规肥:基施十追施,控释肥:全部基施)对棉花干物质积累、肥料利用效果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养分水平条件下,一次性基施控释肥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常规施肥模式的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对新两优6号产量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新两优6号产量因子的影响,探索适合广西桂中地区超级稻最佳施氮水平。【方法】2009年,以超级稻新两优6号为材料,进行不施氮(N0)、189kg/ha(N1,比当地施氮水平降低30%)、270kg/ha(N2,当地施氮水平)、351kg/ha(N3,比当地施氮水平提高30%)4个不同施氮处理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施氮处理较不施氮处理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N2较N1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的有效穗、理论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比对照具有极其明显的优势。【结论】施氮量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新两优6号适宜的施氮量为每公顷纯氮270kg。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早稻稻草的高效还田方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早稻稻草还田方式对晚稻产量、钾素农学效应、植株吸钾量和钾素利用率的影响,为南方稻田晚稻生产中如何利用早稻稻草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稻草焚烧(SI)或稻草覆盖(SM)还田提高了钾素农学效应、产值、增产值和产投比,稻草覆盖(SM)还田还提高了吸钾总量和钾素利用率。通过计算农田钾素表观平衡,发现除稻草留高桩(HN)处理外的所有处理都出现了钾素亏缺,稻草全部焚烧(SI)、稻草留高桩部分焚烧(HI)和稻草覆盖(SM)处理钾素亏缺量小于稻草不还田(AK)处理。综合考虑产量、经济效益和钾素利用率等因素,南方双季稻区早稻稻草覆盖还田是最优的还田方式,对减少晚稻化学钾肥投入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成龄红枣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灌溉水平(W1,6 000 m3·hm-2;W2,6 600 m3·hm-2)和3个基肥水平(S1、S2、S3,生物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1 200、1 650、2 100 kg·hm-2),以不施用生物有机肥的作为对照(W1CK,W2CK),共8个处理,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灌溉水平下,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红枣梢长、梢粗、叶绿素相对含量、果实形态,及0~150 cm土壤有效钾、速效磷、铵态氮含量逐渐增加。在相同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下,随灌水量增加,0~150 cm土壤有效钾、速效磷、铵态氮含量减少。与对照(CK)相比,W1和W2灌溉水平下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单株产量分别增加4.65%~19.83%和8.17%~19.08%。施加生物有机肥可提高红枣的总糖、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总酸含量。各处理对比,W1S3处理的果实形态、单株产量和品质指标均不劣于W2CK处理。基于新疆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在6 000 m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