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加快贵州茶产业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政  陈晓 《贵州茶叶》2005,33(1):1-3,21
贵州是茶的故乡,明清以来,茶业是我省的一大产业。建国50多年来,茶叶产业已稳步发展,但茶业大省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我省茶业优势和潜力,实施茶业品牌战略,加快茶业产业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贵州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经济举措。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黔北茶业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及区位优势,茶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提出了依托科技支撑,做强做大黔北茶产业的构想:首先做好茶业发展规划布局,通过技术攻关构建核心技术体系,通过政府支持构建荼产业发展平台。其次在加快黔北茶叶产业化进程中,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思想。通过提高茶农的比较效益,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产业体系,实现茶业产“化经营。第三是通过技术进步抑制土地与劳动的边际效益递减,提高茶农的生产技能,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西部的特点,结合茶业的发展规律,提出了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构想。构想共分几部分。从西部地区生态、民族、区域经济、科技创新等来分析,得到文中的观点,以期促进西部地区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胡国强 《贵州茶叶》2002,30(3):28-30
探讨了我国在新世纪茶业的发展之路,从我国茶业发展现状看,在国际竞争中还处于劣势,加入WTO后茶业面临的挑战是:国外实力雄厚的大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将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入世带来的机遇,是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的新起点,对我国扩大出口创汇是有利的,同时,我国的茶业企业必须加强联合,走集约化大生产之路。并且要走出国门面向国际市场,主动出击,直接进入进口国或尚未开发茶叶市场的国家进行销售,打造有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牌。这迫切需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多元化开发茶饮料及深加工产品,急需整合,组建茶业“航母”,使我国的茶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抓住西部开发机遇发展新疆种子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大物博,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有发展大农业的巨大潜力.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英明决策,给新疆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O,新疆农业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迎接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捕捉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深化改革,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新疆种业,要尽快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化发展规律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新疆现代化种子产业.为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论入世后中国茶业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茶业生产现状,我国茶业与世界差距分析入手,探讨了入世后我国茶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茶业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遵义茶业在自然资源、茶业科技、群众基础、市场及文化,尤其是在茶叶内在品质方面都具有相当的优势。但是,遵义市的茶业发展必须以实施百万亩茶叶工程建设为起点,立足于全省全国茶业发展的高度,而且只有在转变观念,加大茶园基础建设步伐的同时,才能做大做强黔北茶产业。对如何把遵义市的这些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中国茶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南宋茶业经济是宋代茶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茶业管理中心、茶叶市场中心、茶叶消费中心的临安对南宋茶业经济发展影响巨大,因而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9.
许乃新  王士槐 《茶业通报》2004,26(4):149-151
安徽是农业大省,茶业在全省的经济和农业中具有一定地位,但近些年来,安徽茶业实力下降,面对入世后的巨大挑战,安徽茶业出路何在?本文通过自身优势分析和解剖与产茶大国及兄弟产茶省间的差距,力求寻找一条适合省情的安徽茶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焦丰宝 《茶业通报》2013,(3):137-139
安徽名茶众多,茶业是安徽省最具影响力的特色农业产业。2012年,安徽茶业发展迎来了政策的春天。省政府《关于加强茶叶品牌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把茶产业发展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对加快茶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省委书记张宝顺深入岳西县走访,进茶叶加工车间,住茶乡农户家中,到茶园修剪茶树,对岳西茶业发展倍加关心。如何抓住机遇,做大做强茶产业,是茶区面临的重要任务。现就岳西实际,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加快贵州茶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研究经济学服务于茶产业出发,阐述贵州茶业发展的栽培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从技术、市场、茶叶需求、发展战略方面进行认识,分析了贵州茶产业出现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为贵州茶业今后几年拟进行的跨越式发展,寻求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一是需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二是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茶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形成开放系统加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五是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六是依靠科技。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许乃新 《茶业通报》2002,24(3):14-16
茶业是黄山市财政收入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全市现有茶园56667hm2,年产干茶1.62万t,年创产值2.5亿元。其中名优茶4200t,占茶叶总产量的26%,产值1.5亿元,占总产值的60%。黄山市有上百万人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以及相关的第三产业,其中直接得益于茶业的茶农就有70多万人。由此可见,茶业对黄山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持续地发展黄山茶业,牵涉到方方面面。其中,解决茶业结构性失衡问题,是个关键。1黄山茶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黄山茶业在发展进程中,多年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全面启动,作为开发主战场的种业也丰在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竞争挑战,试从渭南种业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认识,谈一些粗浅看法,愿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4.
茶叶作为当代最好的绿色饮料 ,将成为新世纪的饮料之王 ,茶叶祖国的传统产业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然而 ,持续多年产大于销的世界茶业 ,以质量为主导的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茶叶产品不仅要求品质优良、形式多样 ,而且必须卫生、保健、无污染 ,这对于无性系良种普及率低 ,部分茶区生态环境质量不高、茶叶总体品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我国茶业来说 ,无疑又是相当严峻的挑战。安徽是全国产茶大省之一 ,如何提高皖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笔者认为在茶叶生产中实施无性系良种 +生态型茶业为基本模式的新的绿色革命 ,把茶业建成优质高产高效、持续…  相似文献   

15.
江平 《茶业通报》1995,17(4):1-2
池州茶业发展战略刍议江平(池州地区茶业经济技术研究中心)茶叶是池州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是开发性农业的重点,是出口创汇的拳头商品。所以,池州行署十分重视茶业的发展,集注着茶业深层开发和综合发展之战略。一、池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徐永成 《茶业通报》1998,20(4):23-25
1997年是茶业经济经过几年低迷后出现转机的一年,茶业经济形势好转同茶叶出口密切相关。这年,我国茶叶出LI202900t,出口金额3.33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出口量和出口金额分别增长19.63%和18.08%,几家大的公司茶叶出口增幅在20%以上。茶叶出口在茶业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叶对外贸易是确保茶业经济稳定增长的主力军。1茶叶出回所起的M个作用基本不变,但随着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其原有地位已发生变化。茶叶出口历来有二个作用,一是创汇,二是带动生产发展。茶叶是传统商品,出口历史悠久,一直承担出口创汇任务。在农副…  相似文献   

17.
茶叶是我县农村的重要经济支柱,近年来随着市场变化、产量、质量、收益呈滞步不前趋势。笔者就本县茶业现状优势与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与浅析,并依据县情提出应对入世与西部开发的五项发展措施,确保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茶业发展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是因三峡大坝的兴建蓄水而形成的三峡水库及周边的一定区域。对库区的环境和经济会带来深刻影响,也给库区茶业发展带来百年难逢的机遇。如何顺应库区经济发展规律,抢抓机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1三峡库区茶业发展的机遇1·1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为库区兴办各种高起点,高标准的茶叶基地和茶业企业提供有利条件。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水库将淹没陆地面积约632Km',规划迁移人口为113·18万人。百万移民,是三峡工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做好移民工作,是关系三峡工程进展和成功的关键,要坚持开发性移…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后 ,国际竞争、国内竞争、同行竞争日益加剧 ,西部乡镇企业发展缓慢 ,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 ,重新调整发展方向 ,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以带动农村奔小康是值得西部乡镇企业深思的问题。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急剧转移的过程中 ,西部乡镇企业发展重心应向农业  相似文献   

20.
建立茶业科学体系,必须发展茶业教育;发展茶业教育,必须有茶业科学体系的基础。全国八所高等院校巳设置茶树栽培专业和机械制茶专业;发展茶业教育,必须再设立茶业经济专业和茶业机械专业,以促进建立茶业科学体系。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