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荔波县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天气造成了交通受阻、水电中断、农作物受冻等严重影响,气温、日照持续偏低,尤以1月份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异常的大气环流形势维持是形成此次低温阴雨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拉尼娜事件和北极涛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8年初珠三角地区罕见持续低温阴雨天气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伟芬  唐洁  彭端  何华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064-9066,915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资料等,初步分析2008年1月13日~2月2日珠三角地区罕见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罕见天气过程是发生在严重的"拉尼娜"事件背景下,欧亚地区异常型大气环流稳定维持,冷空气堆积明显,冷高压中心异常偏强,西太平洋副高偏北偏强,中低纬南支槽活跃,850 hPa锋区强盛,华南中低层逆温明显。数值预报产品对珠三角地区低温阴雨结束期的环流形势预报起到了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8年1月12日至2月初,内江市出现了自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低温阴雨雪灾害天气。日平均气温异常偏低、降水量异常偏多,均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小于3℃日平均气温的连续天数、大于0.1mm降水连续日数,均突破历史最长记录;降雪范围、强度、积雪深度为历史罕见。造成2008年1月份大范围低温阴雨雪天气的主要原因是:2007年夏季迅速形成的"拉尼娜事件",致使环流异常,冬季中纬度大气环流经向度加强;乌拉尔山地区位势高度场异常偏高,中亚至蒙古西部高度场偏低,有利于冷空气不断分裂南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偏西,有利于暖湿空气向盆地输送;青藏高原低槽异常活跃,增强了水汽向盆地的输送。此次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天气给内江市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综合评估为大型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4.
袁春  马尚芹  黄建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16-11018
2008年初,新余和我国南方大部地区一起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在此对此次天气气候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冻天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冰冻灾害强度大,表现为过程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创历史新低;持续时间长,表现为连续低温日数和连续冰冻日数均为新余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罕见的;冰冻灾害对电力、交通运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尤其对新余市电力运行造成灾难性影响.2007年8月开始的拉尼娜事件所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我国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就新余而会,超历史低温和长时间的低温、冰冻(雨凇)天气是致灾的主要原因;承灾体的变化、各行各业对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预期低估,也是这次灾害损失巨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1948—201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北亚地区在年际尺度上的冬季气温年际变化特征、大气环流和海温因子。结果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东北亚冬季气温具有一致型变化特征和东北—西南反相的变化特征。东北亚冬季气温一致型变化主要是北极涛动通过东亚大槽来影响的,北极涛动增强(减弱),环流的经向性减弱(加强),东亚大槽减弱(加强),偏北气流也随之削弱(加强),导致冬季气温一致升高(降低)。与气温东北—西南反相型变化有显著联系的因子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主要是通过影响太平洋西部型的强度对东北亚冬季气温产生影响。当发生厄尔尼诺(拉尼娜)时,太平洋西部型处于正(负)位相,中纬度地区西风气流增强(减弱),环流的经向性减弱(增强),东亚冬季风减弱(增强),东北亚的西南地区偏暖(冷);而东北亚的东北地区受到西风(东风)异常的影响,气温偏冷(暖)。  相似文献   

6.
运用我国160站月平均气温、NCEP/NCAR再分析和NOAA海温资料,结合1979-2011年我国1月地面气温年际异常变化可能机理,对比分析了2008与2011年1月气温异常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于2008年1月属典型低温年,2011年表现出相反的北大西洋涛动(或北极涛动)住相异常,但在亚洲中高纬度地区这2年的环流异常均与典型年一致,即高空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地面贝加尔湖南侧气压偏高,冷空气活动偏强.进一步分析发现,中高纬度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区域环流异常是影响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异常的主要环流系统,NAO则是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气温的重要因子;正是由于NAO的反位相异常使得2011年1月我国东北地区气温偏低.2008年1月欧亚中高纬环流异常受平流层扰动的影响,在前期9月就有明显的异常反映,但2011年前期平流层的环流与2008年及典型冷年前期情况相反,表明2011年我国1月气温偏低的主要原因不是来源平流层.前期7月热带西印度洋、西太平洋和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与后期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环流有较好的关系,上述区域海温异常对应后期1月从北大西洋到亚洲中高纬出现与我国气温密切相关的NAO型遥相关环流异常.  相似文献   

7.
胡春丽  王大钧  沈玉敏  林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52-15154
利用辽宁省53个台站1961~2010年4月气温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500hPa高度场及海温资料,分析了2010年4月气温与同期海温及500hPa高度场的特点。结果表明,2010年4月辽宁省气温异常偏低,主要是北极涛动异常引起,从而为短期气候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分析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演变特征,系统研究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主要影响因子,以便为实际气候预测业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以辽宁省53个测站1961-2013年月平均的气温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发生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1961-1986年为第1个阶段,辽宁省冬季低温年连续多次发生;1987-1998年为第2个阶段,无辽宁省冬季低温年出现;1999年以来为第3个阶段,辽宁省冬季低温年和高温年交替发生。1961年以来,辽宁省共出现22个冬季低温年,低温年表现出明显的连续2~3年或以上发生的特点。因子分析表明:北极涛动(AO)、经向型大气环流、东亚冬季风、拉尼娜事件是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主要影响因子,拉尼娜事件和AO负位相是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主导因素,而东亚冬季风偏强是造成辽宁省冬季低温年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杨远芳  杨光明  顾欣 《农技服务》2011,28(7):1051-1052
利用黔东南地区2011年3~4月16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雨量、气温等气象要素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了解黔东南初春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的特征。结果表明:进入春季以来,影响黔东南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出现低温阴雨、寒潮、倒春寒等气象灾害,且气温持续偏低,降雨日数异常偏多,但总降雨量偏少,形成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对黔东南的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SIDC研究中心1870年以来太阳黑子月和年平均相对数、NCEP数据集的Nino3区海温距平和广西玉林市5个站1958—2008年常规气象资料,初步分析了太阳活动变化和拉尼娜事件对桂东南冬季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变化与拉尼娜事件发生发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拉尼娜事件的发生使玉林冬季平均气温偏低,冬季加强型拉尼娜事件还使玉林市冬季出现长时间的低温天气。太阳活动变化对玉林市冬季气温并无直接影响,但可通过拉尼娜事件的发展间接对冬季气温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月至2月初海口市出现3次低温阴雨天气过程,该文利用高空资料和地面常规资料对这3次低温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3次低温阴雨过程的寡照时间长,气温偏低,降水异常偏少。3次低温阴雨的环流形势有相似之处:500 hPa乌山阻高持续时间长,东亚大槽较常年略偏西,强度偏弱,南支槽偏弱,副高偏弱,地面的蒙古冷高压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初,浙西南地区遭受了罕见的低温、冻雨(雨凇)天气,此次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冰冻开始,冰冻加剧,长时间低温冰冻阶段。这次冰冻灾害给浙西南地区的各行各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给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是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丽水也是全省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主要从冻雨形成的3个条件分析了冻雨的成因,指出在较强的拉尼娜背景下,异常海温下垫面和大气环流给这次冻雨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很强的逆温层的存在是冻雨形成的直接原因;另外,浙西南独特的地形为冻雨形成提供了低于0℃的地物接触面,使得这次的冰冻灾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3.
据2014年8月8-19日衢州市区、龙游、江山、常山、开化5个站的日气象观测资料显示,衢州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异常偏低;降水量较常年异常偏多,破历史同期降水记录;日照时数较常年异常偏少,破历史同期日照时数最少记录;期间多发强对流天气,多地出现局地性暴雨。据调查,罕见低温阴雨寡照的气候条件对衢州再生稻生产极为不利,造成较明显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在拉尼娜大气候背景下,长沙2020年秋季出现了持续性阴雨寡照天气。本文分析了此次灾害天气过程特点和成因,对比历史上同期(9月14日—10月8日)平均气温、降水量(雨日)及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与1997年极端寒露风个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低温阴雨寡照日照时数和降水量(雨日)刷新同期历史记录,平均气温位于历史第2低位(仅次于1997年);寒露风范围和等级程度、低温湿冷害、阴雨寡照较1997年更严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现为中稻(含一季稻)不宜收获,倒伏后出现穗上芽现象;晚稻正处抽穗扬花期,导致抽穗速度减慢,抽穗期延长,颖花不能正常开放、散粉、受精,子房延长受阻,从而造成不育,使空壳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基于海口市永庄地面观测站1956—2013年气候整编资料和20个乡镇2008—2013年观测的历史气象资料分析表明:近58年来海口市低温阴雨过程以轻度为主,重度过程具有持续时间偏长的特点。当年12月至次年1月低温阴雨过程以干冷为主,而2月低温阴雨过程以湿冷为主,且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重。总体来说,海口市低温阴雨过程年频数和持续日数呈下降趋势,但变异性增大,过程持续日数在4 d和5 d比例最大。从分布空间来看,低温阴雨过程年均日数和次数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且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冬季,低温阴雨过程偏轻,拉尼娜发生时,低温阴雨过程偏重。综上所述,海口市12月至次年2月低温阴雨过程强度总体减弱,这对减轻低温阴雨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但过程变异性增大,这也增大了异常低温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灾害的风险,最终加剧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和不可持续性。故应重视极端气象事件对农业生产的监测与预警,并及时有效采取相应防灾减灾措施,以增强海口市农业生产的避灾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16.
周永生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289-291,294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江西吉安也是这次低温雨雪冻雨影响的重灾区。为了探索此次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成因,利用2008年1月1日至2月10日各层(地面、850hPa、700hPa、500hPa、300hPa等)天气图资料、有关气象要素场和吉安市边界层内局地气象资料,采取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这次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的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与高空南支环流长波调整有关,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跃对高空南支环流长波调整起到关键作用;中、低层水汽丰富,为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提供了重要水汽条件;贝加尔湖以西地区强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是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形成的主因。吉安边界层内局地气象条件:气温低、相对湿度大、风速小并且维持时间长.是吉安冻雨形成并维持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09年6月黑龙江省低温阴雨天气成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丽  王承伟  矫玲玲  金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75-6777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74项环流指数等资料,对2009年6月黑龙江省连阴雨天其成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与冷空气活动密切相关,是中高纬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鄂霍次克海和乌拉尔山附近地区存在明显的正高度异常,贝加尔湖附近为负高度异常,500hPa位势高度场上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纬向呈"+-+"型,这种高度异常形势为鄂霍次克海阻塞形势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大尺度环流背景,使东北冷涡长时间影响黑龙江省。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度长期出现阻塞形势的背景下,加上低空充足的水汽供应,黑龙江省连续经历了4次冷涡天气造成了此次低温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月至3月上旬,东乡县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日照时数之少、无日照时数之多均为历史同期罕见,此次灾害性天气过程严重影响春播进度和夏收作物的生长发育.应在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分析的同时,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指导农民灾后科学管理,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9.
春季低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江西省2010年4月出现的50年来罕见的强降水及低温阴雨天气,分析了低温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农作物受低温阴雨影响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14年9月,镇原县出现长时间阴雨寡照天气,降水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连续阴雨天气造成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导致全县地质灾害隐患加剧,防汛形势一度严峻。降水持续期间,部分乡镇出现局地洪涝、滑坡、塌方等灾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