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运用养蟹塘种植沉水植物,构建原位生态修复塘,对蟹塘周边养殖废水进行水质净化处理,建立“蟹塘-鱼塘”循环水系统,削减养殖废水排放,循环再利用.结果表明:蟹塘水质整年较稳定,主要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指标优于周围鱼塘和河道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Ⅱ~Ⅲ类;蟹塘对鱼塘与鱼苗塘废水处理效果明显,经20d处理,鱼塘的高锰酸盐指数、铵态氮、总磷、总氮、叶绿素a削减率分别为58%、55%、75%、65%、60%;鱼苗塘的高锰酸盐指数、铵态氮、总磷、总氮、叶绿素a削减率均超过45%,水质总体达到Ⅲ类标准,其中鱼塘铵态氮达到Ⅱ类标准.同时,蟹塘整体水力负荷较大,HRT为30~ 40 d,处理6 336 m3养殖废水时,水力负荷为0.02~0.03 m3/(m2·d),有效改善水质,能将劣V类的养殖废水净化处理为Ⅲ类,并保持相对稳定,体现该养殖污染生态控制集成技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实现“零废水”排放.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利用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水量特点,提出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自然生态处理系统是农村生活污水主要的处理模式.分析了土地处理系统及稳定塘处理系统净化机理、污水处理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传统湿地技术的创新改进,建立了"生态塘+生态沟渠+人工湿地"为核心的农村污水湿地生态净化处理模式,经检测,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具有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佳、出水水质稳定及景观效果好等优势,可广泛推广应用于"秀美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 5 种投饲率黄颡鱼养殖塘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投饲率的黄颡鱼养殖塘水质动态变化,探索不同外源饲料输入量对黄颡鱼养殖 塘水质的影响,为黄颡鱼规模化养殖塘生境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 5 种投饲率(1.0%、1.5%、2.0%、 2.5% 和 3.0% )对黄颡鱼进行池塘养殖,定期监测各组塘主要环境因子,以主成分分析(PCA)结合灰色关联 分析法评价各塘水质健康状况。通过水质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提出基于良水质的黄颡鱼养殖塘饲料输入模式。 【结果】 CODMn、DO、TN、TP 及 NH3-N 是黄颡鱼养殖塘主要环境因子;pH 值与其他环境因子均存在极高相 关性,TN 与 TP、NH3-N 均呈显著相关性;5 个试验处理中,A 组塘(投饲率 1.0%)、B 组塘(投饲率 1.5%)、 C 组塘(投饲率 2.0%)、E 组塘(投饲率 3.0%)各阶段水质均达Ⅲ类,符合水产品养殖水质标准,而 D 组塘(投 饲率 2.5%)在养殖中期水质级别达到Ⅳ类水,且水体中的 TN、TP 等因子含量超标,水质污染较严重,同时 A、 B、C 组塘主成分综合得分较低,分别为 1.2704536、1.2704664、1.2704642,水质状况良好。【结论】投饲率 为 1.0% ~ 2.0% 的处理组养殖水体的水质状况最好,过高的投饲率会降低养殖水体的水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立体式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源水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煜权  左倬  郭萧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18-14921
[方法]探讨立体式人工湿地在微污染源水体处理中的应用。[方法]提出了一种立体式人工湿地模式,重点分析了运用该模式的嘉兴石臼漾水厂引水河道新塍塘的水质生态净化中试工程,并从水质水量、季节气候、物种配置以及管理维护4个方面,探讨了该项技术净化水质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夏秋两季,3种不同水力负荷的工况下,中试工程能够改善水体透明度及溶氧环境,有效降低了微污染源水中的SS、CODCr、NH3-N、TN、TP等水质指标,出水基本能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结论]该立体式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源水的净化处理是可行的,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5,(9):102-106
农村饮水问题历来是民生大事,调查天津市农村集中供水水质及水处理状况,对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非常必要。通过调查天津市农村集中供水水质条件和水处理技术,本文提出了适宜天津市农村集中供水不同水质条件的水处理技术。结果显示:受天津市特殊地理位置以及水文地质结构影响,农村集中供水地下水源存在4种水质,包括F-超标、苦咸水、色度超标和一般无特殊水质,分别采取反渗透处理技术、一体化净水处理技术以及常规消毒处理技术。依据水质处理效果得出:天津市农村集中供水地下水源高氟、苦咸水宜采用反渗透处理技术;高色度水宜采用一体化净水技术;一般无特殊水质宜采用常规二氧化氯消毒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和污染物,以及农村生活污水的水质特征、水量特征、排放特征,阐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方法和处理工艺,着重比较了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稳定塘处理系统、土地渗滤处理系统、好氧生物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建设费用、主要优点及适用范围。最后从健全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提高认识和加强领导,加大资金投入比重3个方面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沟塘水质与景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以长江下游平原典型沟塘系统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硝氮(NO3--N)浓度分析水质时空变化,再用景观指数法和土地利用动态模型分析沟塘景观特征变化,然后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冗余分析对二者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的沟塘水质对景观特征有不同的响应,景观特征对干季的水质变化解释度能够达到47.3%,相对于湿季水质有较强相关性。沟塘景观结构能够解释15.7%~47.3%的水质变化,沟塘边缘密度在不同时段均对水质有重要影响,与污染物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景观组成中沟塘对水质作用相对较弱,但在景观结构中沟塘类型景观指数相较于其他斑块类型景观指数作用较强。研究表明,沟塘的形态结构特征对不同时段水质有重要影响,聚集的沟塘斑块以及复杂的边界条件对水质有利,沟塘景观特征与干季水质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夏季鱼塘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水质与水位、处理"浮头"和巡塘、投饵与施肥、用药和捕捞等方面总结了夏季鱼塘管理技术,以为鱼塘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雄安新区(协调区)分散村镇污水处理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分析生物处理(厌氧、兼氧、好氧)和生态处理(土地处理、人工湿地、稳定塘)技术及其组合工艺的优缺点,筛选出缺氧+生物接触氧化+潜流人工湿地(稳定塘)工艺、缺氧+MBBR+潜流人工湿地(稳定塘)工艺。同时提出了适合于雄安新区分散村镇污水处理的推荐污水处理技术路线,希望能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机理及其应用方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净化水质的机理。以及利用水生植物营造的净化塘、人工湿地系统、水域浮床技术和根际过滤技术等方式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北方水稻田从泡田开始全生产周期要进行多次退水,污染物随排水进入河道污染水体,采用生态方法消减稻田排水污染,生态塘近年来被用于工程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分析了天津市王稳庄灌区水稻田退水规律及水质变化,比较了单株水水生植物和不同组合对退水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筛选了适合水稻田退水污染物特点的先锋水生植物组合,水葱+美人蕉组合对NH4+-N、TP的稳定去除率最高,NH4+-N去除率达到55%,TP去除率为69%。依据项目区稻田排水的水质、水量进行生态塘设计优选,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状况,设计浅型和深型两种生态塘,并对两种生态塘进行必选,结果表明浅型生态塘水里停留时间短、去除率高作为推荐方案,生态塘总设计面积取786000m2 ,平均系统平均水深 0.5m,水力停留时间约为16.5h,该设计方案可为同类地区水稻田生态塘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稳定塘藻类生长规律及其影响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兰州构建了自然型稳定塘(自然塘)和人工型稳定塘(人工塘)的中试系统,研究了两种稳定塘中藻类生长状况及藻类生长对稳定塘污染物去除功能的影响.相比于自然塘,人工塘增加了折流式导流墙且悬挂了无纺布载体.结果表明,增设导流墙使得人工塘中水流速度比自然塘增加了2.4倍,这抑制了人工塘中藻类的生长繁殖.自然塘中藻类比人工塘中藻类生长更为旺盛,叶绿素a峰值分别出现在3月和4月,为279.44 mg·m-3和115.65 mg·m-3.藻类光合作用使得稳定塘出水DO和pH都明显高于进水,自然塘藻类生长更为旺盛,因此出水与人工塘出水相比具有更高的DO和pH.更高的pH使得自然塘具有更好的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为56%和19%.  相似文献   

14.
稳定塘是一种古老而又不断发展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目前在污水资源化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如果稳定塘系统防渗处理不当,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在中石化两北某市石化公司稳定塘中试工程一年多运行过程中,研究了3种稳定塘工程不同防渗层的防渗效果,连续对取样井中下渗后污水的水质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进而判断稳定塘系统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渗效果优劣顺序是:红粘土机械压实>灰混土压实.污水下渗后水中TDS明显增大,平均浓度由1.2 g·L-1增大到4.3 g·L-1;包气带对COD、氨氮、石油烃、挥发酚、硫化物均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各污染物浓度分别减少了7.8%、24.1%、19.9%、35.3%、37.5%;氰化物浓度几乎不变.由于污水是经过二级生化处理的石化废水出水,其中的有机物大部分是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入含水层中将更难以去除,所以下渗对地下水污染风险最大的是污水中的有机物.此外,下渗使地下水水位上升从而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15.
采用3种浮植方式水培水蕹菜、羽衣甘蓝、生菜,进行蔬菜种类、浮植方式筛选,并以最佳品种与浮植方式浮植规模化养虾塘,进行水生菜生长状况与净化虾塘水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蕹菜为生长良好、可有效净化养虾水质的蔬菜品种,以绳结式浮植方式培植水蕹菜可获得最佳的生长效果;据此将水蕹菜以绳结式浮植于规模化养虾塘.对虾生态养殖试验探讨了水蕹菜对虾塘水质的净化效果及对虾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水蕹菜虾塘和对照塘中对虾输出的TN、TP分别为36.21%、21.01%和32.03%、17.98%.种植塘收获水蕹菜重量为初始种植重量的32.5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特别是能有效去除塘水中TN、TP,去除率分别为5.86%和3.73%.试验期间,种植塘的TAN、TN、TP、PO43--p及CODMn含量均低于对照塘.种植塘对虾终末体长、体重、饵料系数均优于对照塘,对虾产量(4768.75±111.69 kg/hm2)也高于对照塘(4 120.46±90.00 kg/hm2).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可有效净化水质,减少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空心菜生态浮岛对外塘甲鱼养殖水体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天新  郑洁敏  查燕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1):2096-2099
生态浮床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原位生态修复中。通过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浮岛进行改进,应用于外塘甲鱼养殖水体中,首先进行空心菜人工浮岛系统在静态封闭水体中处理模拟甲鱼养殖水体试验,分别就空心菜浮床系统在幼苗期、成苗中期和后期对水体中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影响进行研究,再在杭州市双浦镇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甲鱼家庭养殖户和生态休闲养殖塘2种不同形式的外塘甲鱼养殖地进行原位试验,从水质指标的改变考察空心菜生态浮岛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投加了空心菜生态浮岛的甲鱼养殖池中的污染物质指标浓度显著低于对照池塘。空心菜生态浮床技术可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减少病害发生率,具有明显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北方池塘养鱼安全越冬管理技术,包括鱼类越冬前安全检查,严格监测水质,保持水体肥度适宜和供氧充足,适时使用药物"封塘",封冰期管理,解冻后池塘处理等内容,以期为北方池塘养鱼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欢欢  王雷 《乡村科技》2023,(10):143-147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但养殖塘会排放大量养殖废水,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针对养殖塘尾水污染物的类型、特点,构建多级复合人工湿地,采用生态化处理的方式降低养殖废水污染指标,可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排放,改善养殖尾水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此,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渔光一体”产业园区尾水处理项目为例,构建“沉淀池+低氧塘+氧化塘+生物净化塘”复合人工湿地净化系统,有效减少尾水污染物,使出水水质达到标准排放要求,从而保障区域内水环境的生态安全,为我国类似地区水产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垃圾渗滤液主要污染物的特征 , 通过工程实例,对三级稳定塘在垃圾渗滤液后续处理系统中的主要作用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了在三级稳定塘的实际运行中需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不同循环饥饿投饲模式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养殖塘水质状况的影响,筛选出基于优良水质的黄颡鱼池塘养殖循环饥饿投饲模式,为其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按间隔3 d(X3组)、5 d(X5组)、7 d(X7组)和10 d(X10组)饥饿1 d等4种循环饥饿投饲模式养殖黄颡鱼,以正常投饲塘(X0组)为参照点,利用浮游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评价各模式塘水体健康状况,比较分析P-IBI评价结果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结果]最终筛选出Y2(浮游植物种类数)、Y14(浮游植物生物量)、Y19(浮游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Y31(硅藻门相对丰度)、Y33(绿藻门相对丰度)和Y35(枝角类和桡足类相对丰度)作为构建P-IBI评价体系的指标.P-IBI分值显示,养殖中、后期各试验塘和参照点的水体健康状况均有所下降,至养殖结束时,X0、X3、X5、X7和X10各组的P-IBI分值比其初始值分别下降57.66%、19.30%、11.10%、30.08%和29.91%;各试验组的P-IBI平均值排序为X70.05).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组试验塘和参照点水质综合判定均为Ⅲ类,其中X3组和X5组水质状况较优,其试验后期均为Ⅲ类,且有1个时期为Ⅱ类.[结论]循环饥饿投饲模式中处于饥饿期的黄颡鱼对饲料利用率较高,减少养殖塘中残饵的富集;同时饥饿期黄颡鱼直接或间接利用养殖塘中的浮游生物,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综合分析水质因子和P-IBI得出,间隔5 d饥饿1 d的投饲模式有助于改善黄颡鱼养殖塘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