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辽宁省85个降水监测点位的监测资料,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2013年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为酸雨污染治理和预防预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13年辽宁省降水pH均值为4.65~7.72,酸雨频率最高为86.4%;夏季污染最轻,冬季较重,春秋季节持平。空间上酸雨污染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区域的丹东和大连。  相似文献   

2.
石敏 《农业与技术》2012,32(4):166-168
基于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2002~2011年的10年间辽宁省酸雨污染特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时间上,辽宁省酸雨污染经历了污染加重和污染持续两个阶段;在空间上,辽宁省酸雨污染空间格局呈现为两条近乎平行的西南—东北走向的带状分布:从西至东贯穿辽宁中部的葫芦岛—锦州—阜新—沈阳—抚顺—铁岭的中西部酸雨带和覆盖大连—丹东地区的东南部酸雨带。中西部酸雨带污染程度呈现从略有加重到明显减轻趋势,东南部酸雨带历经从无到有到污染日趋加重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以辽宁省酸雨污染较重的2007年为例,分析了辽宁省酸雨污染特征。并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分析了其污染成因。结果表明:辽宁省酸雨污染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2条近乎平行的西南—东北走向的带状分布;覆盖大连—丹东地区的东南部酸雨带;从西至东贯穿葫芦岛—锦州—沈阳—抚顺—铁岭中西部酸雨带;东南部酸雨带污染较重,且呈现区域性污染特征;中西部酸雨带污染较轻,且呈现局部污染特征。辽宁省酸雨污染在季节变化上,夏、秋季污染较重,春、冬季较轻,且夏季中的8月份酸雨频率最高。利用遥感监测反演技术,初步分析了辽宁省酸雨污染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4.
统计德州观测站2006~2014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酸雨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4月、10月、12月降水的pH值均大于5.6,而1月、5~9月、11月降水的pH值均小于5.6;2007~2013年pH年平均值均属于弱酸雨等级,2014年pH值属于非酸雨等级,说明2014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季节变化中酸雨污染最严重的是秋季,pH值为5.19,酸雨污染最轻的是春季,pH值为5.59。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收集"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辽宁省范围内62个降水监测点位数据基础上,分析辽宁省2011—2015年酸雨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为辽宁省酸雨污染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辽宁省酸雨频率下降、酸度减弱,总体呈减轻趋势,丹东和大连2个城市是辽宁省酸雨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孙民  王海翔  孙杰  范志军  姜洋  闫研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74-11976
通过对1992~2006年747次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商丘市15年间出现了强酸性降水,酸雨出现频率为10.0%,酸雨量为1248.6mm,酸雨量占总降水量的11.8%。1992、2005和2006年酸雨污染较其他年严重。一年中9、11和12月酸雨污染严重,2、6和7月酸雨污染较轻。秋季和冬季酸雨污染大于春季和夏季。  相似文献   

7.
2008年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酸雨时空分布状况,为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数理统计、GIS技术和概率方法,对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辽宁省2008年酸雨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酸雨区域占全省的57.9%,大连、丹东和阜新地区为主要酸雨区。酸雨集中在6~9月,重酸性雨季节分布不明显。[结论]2008年辽宁省酸雨区域分布十分明显,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7~2013年前郭县酸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07~2013年前郭县降水PH值年变化、季节变化和酸雨频率等,探讨了酸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H值年平均值范围为5.40~6.20,呈波状上升趋势,酸雨频率呈波状下降趋势;前郭县酸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H值以冬季最低,夏季最高,酸雨频率为冬季最高,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9.
大连市是辽宁省酸雨污染相对较重的城市,为研究该地区局地源对酸雨形成的影响,从局地空气质量、降水离子浓度和百分组成以及本地污染源的影响3个方面分析,得出大连市各降水点位酸雨污染差异较大,甘井子点位酸雨污染相对较轻,主要是由于其周边污染源分布较多,本地的碱性离子中和作用较强。而本地源的排放对酸雨的影响不明显,不及远距离输送的贡献大。  相似文献   

10.
莆田市酸雨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莆田市2006-2011年降水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的酸雨污染状况及规律。结果显示莆田市平均酸雨频率为64.3%,为中酸雨区,酸雨污染最严重在冬、春两季。通过相关性分析,相比于本地致酸污染物,周边污染物的输送对酸雨污染状况所产生的影响更大。在此基础上,提出既要防治本地污染源,又要重视广域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2009—2013年辽宁省酸沉降控制指标,得出辽宁省大气湿沉降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总体上酸雨污染并不严重,近5年来呈稳定态势。降水属硫酸型降水,主要离子为Ca2+和SO42-,总体来看,各种离子随时间无显著性变化;SO42-沉降量最大,远高于其他离子,其次是NO3-和Ca2+,各年度湿沉降量有不同程度波动,但总体无显著变化;酸性物质的沉降量高于碱性物质。  相似文献   

12.
临沂市酸雨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临沂市气象观测站2003-2013年11年间617次酸雨观测资料,计算和分析了临沂降水pH值、酸雨频率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研究了酸雨与风向、风速等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临沂市11年间酸雨平均pH值为4.84,酸雨频率为47.0豫,2003-2013年间酸雨频率呈下降趋势。季节变化特征为秋季和冬季酸雨频率较大,春季和夏季酸雨频率较小,表明秋、冬季两季的酸雨污染比春、夏两季严重。当风速≤3.0 m/s时,酸雨发生频率达67.6豫,随着风速的增大,酸雨发生频率越来越小。当风向为偏东北风和偏东南风时,酸雨发生的机会偏大。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临安区酸雨污染近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杭州市临安区近17年(2001—2017年)的降水监测数据,对临安区酸性降水的变化特征、离子化学组成、变化趋势和酸雨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7年降水pH年均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表明酸雨形势有所改善;降水中的水溶性阴离子以SO_4~(2-)和NO_3~-为主,水溶性阳离子以NH_4~+和H~+为主,酸雨污染特征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复合型转变;应用统计学相关方法分析得出降水主要离子来自于人为活动源、地壳源及海洋源。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酸雨污染的措施,如加强酸性废气行业整治、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推进生态修复工程、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工作等。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点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和降水中化学组份构成进行了分析,并从致酸源、大气环境质量、地形特征和气象因素等方面探讨了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重庆市酸雨污染具有典型的局地性,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的根本原因,恶劣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加重了酸雨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5个点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和降水中化学组份构成进行了分析,并从致酸源、大气环境质量、地形特征和气象因素等方面探讨了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重庆市酸雨污染具有典型的局地性,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的根本原因,恶劣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加重了酸雨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东营市国家气象观测站2006年6月~2008年6月2 a的酸雨pH值测量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统计分析东营市酸雨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对酸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1选育过程辽棉29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2006年以特早熟高产兼抗枯黄萎病品系辽7083为母本,以品系辽2258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该杂交种杂种优势强,具备高产、早熟、抗病、优质等优良特性。2008~2010年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11~2012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辽宁省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13年通过辽宁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点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重庆市“十五”期间酸雨污染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和降水中化学组份构成进行了分析,并从致酸源、大气环境质量、地形特征和气象因素等方面探讨了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认为重庆市酸雨污染具有典型的局地性,化石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形成的根本原因,恶劣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加重了酸雨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2010—2018年辽宁省14个地级城市及县级市和县的酸雨频率、降水酸度、降水化学组分等方面,对辽宁省酸雨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为了解辽宁省酸雨状况提供最新的基础资料,为环境管理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东营市国家气象观测站2006年6月~2008年6月2a的酸雨pH值测量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统计分析东营市酸雨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并对酸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