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繁玉米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论述了玉米锈病在南繁玉米育种基地海南省的发生和危害;对南繁玉米锈病的病原、病症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病害流行的特点及流行因素,提出了对南繁玉米锈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南方型玉米锈病对南繁玉米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才  赵文媛 《杂粮作物》2007,27(2):133-134
根据2005年冬在海南崖城玉米锈病对14个不同地块相同品种产量影响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对南繁南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方玉米锈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南方玉米锈病P[ucciniapolysoraunderw.]是近几年我国玉米主产区暴发流行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在重病区已上升为像大小斑病及弯孢菌叶斑病一样的新的主要病害。对锈病的发生情况、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发病条件、危害损失、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以抗病育种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玉米锈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充 《杂粮作物》2008,28(6):387-388
阐述了玉米锈病的病原、病症、发病规律和发病条件,根据病害传播特点,对玉米锈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以抗病育种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玉米南方锈病在我国玉米生产上的危害日益加剧,培育抗病玉米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有效途径,培育抗病品种关键在于多生态区抗源种质的筛选、育种亲本抗病性快速改良纯化及鉴定。本文分析玉米南方锈病在国内外的发生与危害、侵染源及传播特性、病菌侵染玉米后的病症特点,阐述玉米抗南方锈病种质资源的挖掘与筛选,探讨玉米抗南方锈病基因研究,提出抗病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6.
大豆锈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99年在中国的吉林首次报道了由豆薯层锈菌(Phakopsora pachyrhizi Syd)引起的大豆锈病。20世纪60年代大豆锈病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豆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进入本世纪后,大豆锈病成为世界性病害。对大豆锈病较为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对大豆锈病的病原菌分类、分布及其寄主、病原夏孢子生物学特性、病害流行、抗锈资源鉴定、抗锈遗传都有较为详细的研究,但对冬孢子的作用、生理小种的分化和鉴定、锈菌的交替寄主、锈病的初侵染源都还缺乏深入的研究,至今尚未发现对锈菌免疫的抗源,限制了锈病的防治和抗锈遗传育种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王桂清  马迪 《玉米科学》2016,24(5):152-156
2015年采取田间自然诱发鉴定方法,分析44个主栽玉米品种对玉米锈病的抗性,明确聊城地区主栽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感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玉米锈病抗性差异明显,易感病品种偏多,为54.54%(高感品种占40.91%,感病品种占13.63%);较抗病品种占36.37%(高抗品种占22.73%,抗病品种占13.64%)。大量易感品种的推广是造成玉米锈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大力推广聊玉23、诺达1号、德单5号、登海605、鲁宁184等高抗品种。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玉米锈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玉米锈病田间症状和病原菌形态,鉴定确认辽宁省玉米锈病是由玉米柄锈菌(Pucciniasorghi Schw.)所致。病原菌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夏孢子萌发温度为5℃~35℃,最适温度为25℃;最适湿度为100%;萌发pH为4~10,最适pH值为7。供试碳源对夏孢子萌发均有不同程度促进作用,最适碳源为蔗糖。供试氮源对夏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酪氨酸的抑制作用最大。夏孢子致死温度为47℃、10min;冬孢子致死温度为49℃、10min。冬孢子室内常温下越冬最多存活75d。  相似文献   

9.
不同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田间自然病圃对19个河南省主栽玉米品种进行了抗南方锈病比较。结果表明:玉米品种间对南方锈病抗性差异明显,其中鲁单981、蠡玉16、DH601抗性较强;郑单958、鲁单9002、粟玉2号对锈病抗性较差;其余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水平居中间类型。  相似文献   

10.
玉米抗锈病自交系种质的发掘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遗传育种上较为常用的184份玉米自交系(包括121份普通玉米和63份糯玉米),在两个环境下对锈病抗性进行鉴定,共筛选出K22、齐319、T2等18份高抗系和农大1145、中128、R-8等18份抗病系,普通玉米自交系中高抗和抗病的占26%,糯玉米自交系中只占6%。基于SNP标记基因频率的系统聚类将184份自交系划分为9个类群,从血缘类群上来看,普通玉米自交系中P类群最抗,塘四平头类群锈病抗性最差;糯玉米自交系中热带类群抗性稍好,所有类群间病情指数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玉米维管束性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回顾玉米叶片、果穗、茎秆中维管束的生长发育、解剖结构、功能及其对环境条件响应的研究进展,探讨维管束特性与光合效率、子粒形成、逆境生理等方面的关系,并对玉米维管束研究未来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玉米子粒淀粉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玉米淀粉生物合成途径和子粒胚乳遗传变异研究进展,阐述了发展高淀粉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并探讨了利用淀粉修饰型胚乳突变体进行淀粉品质育种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玉米锈病发病规律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吉林省玉米锈病发生规律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研究,明确了以下问题:玉米植株在生育后期对锈菌的侵染抵抗能力要明显强于生育前期;玉米不同叶位的叶片抗侵染能力有明显差异,老叶抗病性强于新叶;增施N肥和P肥,可削弱玉米对锈病的抵抗能力,但增施K肥可增强玉米对锈病的抵抗能力;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差异显著,自交系2L637、2L725、单交种铁15、辽单33、丹玉3、铁12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玉米对南方锈病抗性的生化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个对南方锈病表现不同抗性水平的玉米自交系为材料,5叶期接种后,测定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分析其与抗南方锈病的关系。结果表明,自交系抗性水平与苗期发病率呈负相关;除脯氨酸含量外,其他生化指标均在自交系间、处理间和不同检测时间点间存在显著差异。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接菌后明显提高,抗病自交系酶活高峰出现早,酶活性升高幅度大于感病自交系;在抗病自交系中,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在接种后早期上升快,活性高;在感病自交系中,超氧化歧化酶活性在接种后期表现明显升高。叶片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感病程度相关,南方锈病属高糖病害;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抗病自交系中含量降低速度和幅度都大于感病自交系。运用最优曲线回归拟合,接菌后1 d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量、可溶性糖含量变化量等指标与玉米苗期的发病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玉米遮荫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钟雪梅  史振声 《玉米科学》2012,20(1):138-141
遮荫是对玉米生长期间持续阴天寡照的一种模拟,可明显改变玉米的生长环境,限制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发育。遮荫造成叶片出生速度延缓,比叶面积增加,光合性能变差,光合生产能力降低,使雌穗数目减少,雄花退化,雌雄间隔期拉长,结实性下降甚至出现空株。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玉米遮荫的研究成果,分析遮荫胁迫对玉米形态、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探讨玉米遮荫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跟踪调查和离体接种方法测定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分析近年来山东省主推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及变化情况,探寻建立一种实用、快速检测寄主抗锈性和锈病菌致病性变异的鉴定技术。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多为感病或高感南方锈病品种,2014~2016年山东省主推玉米品种尤其是骨干品种都是连续多年种植的品种,每年更新的品种数量少于2~3个,而且与黄淮海地区主推玉米品种重复率较高,这可能是导致近年来本地区玉米南方锈病逐年加重甚至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