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柑桔、枇杷、梨和桃为主的宣汉县水果业,已成为宣汉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占宣汉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历届宣汉县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水果产业都十分重视,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将水果产业纳入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几十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涉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宣汉县水果生产无论是产量还是果品质量都有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2.
发展商品养牛业的成效,经验和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 《中国奶牛》1994,(5):12-14
发展商品养牛业的成效、经验和方向四川省宣汉县畜牧局(636150)王忠地处大巴山南麓的四川省宣汉县,在深化改革中,提出“宣汉致富三条路,稳增粮食攻林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口号,并把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放在发展以养牛业为主的草食牲畜上,大力发展商品养牛业...  相似文献   

3.
以柑桔、枇杷、梨和桃为主的宣汉县水果业,已成为宣汉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占宣汉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历届宣汉县县委、县政府对发展水果产业都十分重视,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将水果产业纳入了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几十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涉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宣汉县水果生产无论是产量还是果品质量都有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4.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工业经济吴仕春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宣汉县县委、县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科技兴县”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广新技术,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快技改步伐,使企业逐步走上少投入、多产出、低消耗、高效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巴山南麓的宣汉县,幅员有4271平方公里,这里峰峦重叠,沟壑纵横,素有"七分山一分水二分田"之说,全县平均海拔为780米。宣汉县有人口112万,其中农业人口100万。1986年,全县人口平均收入为191元,全县有建卡贫困户69600户、317157人,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宣汉县  相似文献   

6.
“蜀宣花牛”乳肉兼用牛是四川达州市宣汉县几代畜牧科技人员从1978年开始,引进世界优良乳肉兼用牛西门塔尔对宣汉黄牛进行杂交改良,并导入荷斯坦血液,历经32年不懈努力,培育出的适应南方山地高温、高湿及农区粗放管理条件的乳肉兼用牛新品种。相关专家组一致认为“蜀宣花牛”牛的质量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动物保健》2011,(9):76-76
2011年8月3至4日,由农业部畜牧工作总站遗传资源处于福清副处长,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牛马驼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沅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牛马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许尚忠研究员组成的专家组一行3人,莅临宣汉县调研“蜀宣花牛”培育情况,指导“蜀宣花牛”新品种申报工作。  相似文献   

8.
宣汉县扭转山区奶牛滑坡的措施四川宣汉县云蒙山牧场(636154)赵益元四川省宣汉县结合七山一水三分田的特点,大力发展草食家畜,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5.4%。县上在1982年就创办了以养牛农户为基础的云蒙山牧场,走出了一条发展山区奶牛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书记专员驱寒送暖来四川达川地委书记李隆春行署专员赖宜生樊哙访贫记四川何世勤戴文渠余隆海1997年11月24日,朔风凛冽,寒雨淅沥。四川省达川地委书记李隆春、行署专员赖宜生带领地级11个部门的领导同志,又一次来到素有“大巴山区荒漠地带”之称的宣汉县樊...  相似文献   

10.
从农民到研究所所长四川李传学“大山养育了我,家乡还没有完全脱贫,我要把火红的青春献给家乡人民,让这山沟沟的父老乡亲早日脱贫奔小康”。这就是四川省宣汉县胡家镇青年农民、区科协秘书、县巴蜀名优果树研究所所长冉健在谢绝深圳一农场老板高薪聘请时说的一番话。1...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宣汉县峰城区立足区情,依靠科技,大胆实践,对高榜望天田、高海拔稻田(以下简称“两高田”)主动走旱路攻关玉米生产,探索出了一  相似文献   

12.
狠抓软件建设促进项目实施四川省宣汉县胜乡实施先导工程成交成效显著四川周廉桂学军三胜乡位于四川省宣汉县北部较偏僻的土黄区,是全县最贫困也是秦巴扶贫世行项目规划和重点乡之一,辖57个生产合作社,有2113户,8217人,为尽快改变山区贫困落后面貌,乡党委...  相似文献   

13.
近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组织委员召开专门会议对宣汉县申报的“蜀宣花牛”新品种进行了正式审定,与会委员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予以了表决,“蜀宣花牛”新品种得到了专家委员们的广泛肯定和支持,顺利通过了正式审定,我国牛品种又添新丁。  相似文献   

14.
赵毅 《四川畜牧兽医》2003,30(Z1):92-93
宣汉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是百万人口的山区大县,具有“七山一水两分田”的自然特点。近年来,宣汉县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内在潜力,加快畜牧业发展,已由传统的、自给的、粗放的农村副业发展成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富活力和最具有潜力的第一主导产业,跨入了名符其实的畜牧大县行列。面对入世,有所作为,宣汉畜牧业既有挑战,又有机遇。笔者认为,要向畜牧强县跨越,就必须以“三个代表”为行动指南,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走出一条符合宣汉实际的发展路子,才能实现畜牧经济质飞跃。1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是建设畜牧强县的前…  相似文献   

15.
宣汉县从1978年开始引进西门塔尔良种公牛,改良宣汉黄牛已经二十年,它不仅仅是促进这畜牧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农村经济的振兴注入了活力,使大多数山区农户走上了养牛致富的道路。1宣汉县黄牛改良建立了三个里程碑第一个里程碑是1981年川、陕、鄂三省畜牧...  相似文献   

16.
地处川东北大巴山南麓的宣汉县,幅员面积4271平方公里,具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特征,有着丰富的草山和独具地方特色的宜汉黄牛,早在80年代初,宜汉县就借助这一优势,立足县情,按照“稳增粮食攻林牧”的方针,将全县要交改良的西门塔尔杂交牛集中在胡家云蒙山片区,采取“联合办场,分户饲养,统分结合”的办法,创办了“宜汉县云蒙山合作示范牧场”,兴建了“宜汉县云蒙乳品厂”,到90年代初,为更有效地调动广大养牛户的积极性,。促进全县奶牛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围绕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和分配方式,不断探索和完善“工厂+基地+农户”的奶牛发展经营模式,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合作经营运行机制,形成了以场带户,以户养牛,以销促养的新格局,闯出了一条南方山区以龙头企业带动奶牛发展的新路子,其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17.
为了从根本上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痰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进行兽医体制改革是完全必要的,为此宣汉县做了不懈努力,现将宣汉县兽医体制改革探索之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宣汉县是四川省农区养牛第一大县,培育出的蜀宣花牛填补了中国南方无培育牛品种的空白。进入“十四五”开篇新阶段,宣汉县蜀宣花牛产业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扩大品种优势,壮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条的问题与挑战。为了推动宣汉县蜀宣花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笔者采用SWOT分析方法,围绕产业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与阐述,并进一步从把握政策红利,加强规划支撑,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强化科技支撑,聚焦种源核心,提档升级配套性产业;健全产业链条,坚持绿色发展,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完善利益链条,建立产销联盟,促进产业内生可持续发展;借力新业态,推进农文旅融合,打响南方第一牛品牌5个方面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秸秆微贮饲料加水量的计算方法¥四川省宣汉县畜牧局@郁成忠秸秆微贮饲料加水量的计算方法○四川省宣汉县畜牧局(636150)郁成忠为了开发利用饲料资源,秸秆微贮饲料技术正在各地逐渐推广。仅四川省宣汉县1997年至9月止就已推广微贮秸秆1万多吨。但秸秆微贮时加水...  相似文献   

20.
<正>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是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蜀宣花牛是宣汉县与四川省畜牧科学院、四川省畜牧总站等单位历经30余年共同培育的乳肉兼用牛地方新品种,是建国以来中国第六个、黄河以南第一个培育牛品种。为全面了解宣汉县蜀宣花牛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