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效地控制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危害及保护自然天敌,研究了利用单一波长的太阳能灯诱捕舞毒蛾的方法。采用林间放置320 nm至585 nm不同波长的太阳能灯、不同颜色诱捕容器、长波与短波灯不同距离组合、太阳能灯与频振式杀虫灯对非靶标昆虫诱虫效果的比较等方法,确定灯光诱捕舞毒蛾的最佳技术。结果表明,340 nm太阳能灯诱捕舞毒蛾总量和雄虫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对照灯的相应诱捕量;380 nm太阳能灯诱捕雌虫量最大。诱捕舞毒蛾的最适时间为19∶30—21∶30。银色容器诱捕到的舞毒蛾最多。长波灯与短波灯相距50 m时,短波(340 nm)诱虫灯的诱捕量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距离和短波对照灯的诱捕量,在此距离条件下,长波(520 nm)诱虫灯的诱捕量最小。单一波长的太阳能灯对非靶标昆虫的杀灭作用显著小于频振式杀虫灯。340nm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捕舞毒蛾的首选灯具,通过与筛选出的最适时间、敏感容器颜色和距离组合,能够在林间达到较好的诱捕效果。还可以通过长短波长的组合,在港口提供长波照明和短波诱虫,实现既减少舞毒蛾成虫和卵块随船迁移又兼顾亮化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2.
灯光诱杀具有延缓害虫抗药性、不污染环境、针对性强、对天敌影响小等优点,通过滤光灯、LED灯、单波长太阳能对舞毒蛾的室内外诱杀测试,筛选出了高效诱杀舞毒蛾的灯具,明确了可见光521 nm、585 nm、603 nm为舞毒蛾不敏感的波长;利用筛选出的单波长太阳能灯,明确了诱杀鳞翅目害虫舞毒蛾、杨毒蛾、赤松毛虫、微红梢斑螟、核桃楸大蚕蛾与鞘翅目害虫栗山天牛、铜绿丽金龟等的最佳波长范围为330~400 nm、上灯最佳时间(诱虫量最高时段中值与日落时间间隔1 h 27 min至1 h 56 min)、诱捕装置颜色、置盆高度、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等参数,探索了经改良的LED灯对纵坑切梢小蠹的影响,建立了灯光诱杀害虫的技术体系,该项研究为推动绿色防控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单波长太阳能灯诱杀杨毒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杨毒蛾的方法,利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19盏开展林间诱杀研究。结果表明,365 nm太阳能灯对杨毒蛾总量和雄蛾诱杀量最大,368 nm太阳能灯对杨毒蛾雌蛾的诱杀量最大,以19:30-20:30时段诱杀效果最好。供试诱虫灯诱杀杨毒蛾总量的雌雄比2.1:1;18:30-19:30雌雄比最高,为7.5:1;21:30-22:30雌雄比最低,为0.7:1;4个时段诱杀杨毒蛾雌雄性比差异显著。蓝色容器的诱杀量较大,白色容器诱杀量较小;将装水容器放于距地面1.2 m高度比放在地面上对杨毒蛾有更好的诱杀效果。365 nm太阳能灯可作为诱杀杨毒蛾的最佳灯具,通过与筛选的最适时间、敏感容器颜色和容器高度组合,能够达到较好的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4.
不同波长诱虫灯对蜀柏毒蛾成虫的诱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波长分别为300 nm、340 nm、380 nm、420 nm、460 nm、500 nm、540 nm和580 nm、功率8W的诱虫灯进行了蜀柏毒蛾成虫的诱集研究.结果表明:8种波长的诱虫灯诱集效果有差异,波长340nm、功率8W的诱集效果最好.波长340 nm、功率8W诱虫灯在60 min时间内对距离在180 m范围内的蜀柏毒蛾成虫具有诱集效果,但诱集率达87.1%以上的距离在120 m以内.  相似文献   

5.
赤松毛虫成虫灯光诱杀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波长的灯具对阜新市赤松毛虫成虫开展灯诱筛选试验,结果表明,21:30时所有供试诱虫灯诱杀到的松毛虫雌虫数量和雌雄成虫总量最多,22:30时诱杀到的赤松毛虫雄虫数量最多。诱集总量由多至少的波长序号为:2号>19号>4号=5号>7号。灯诱赤松毛虫成虫的最佳上灯时间为21:00~23:00时,从而为生产防治提供了最佳波长和上灯时段。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压电网灭虫器诱杀舞毒蛾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布灯方式,不同灯具,以及不同时间和不同天气诱杀舞毒蛾的效果也不同。多灯组诱蛾量大于少灯组,黑光灯比汞灯效果好,每天20点至翌日1点诱杀率最高,晴天且无风诱蛾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7.
沈阳地区舞毒蛾成虫发生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舞毒蛾性诱剂对舞毒蛾成虫的诱集作用,对沈阳地区舞毒蛾成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舞毒蛾成虫于6月下旬出现,7月中、下旬为盛发期,8月份成虫数量开始减少,9月初为成虫发生末期。研究结果为该虫的防治及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灯诱栗山天牛成虫更加经济有效的方法,利用太阳能灯诱灭虫器装上诱集效果最好波长的灯管和食物源引诱剂,对栗山天牛成虫进行了林间诱杀试验。结果表明:2017年栗山天牛成虫在辽宁省宽甸县出现的高峰期是7月21日,每日单灯平均诱集量最高达212.7头。7月12日的雌性比率均值最低(0.50),栗山天牛发生前期诱集雄虫较多;而7月16日至8月9日的雌性比率均值都大于0.50,诱集雌虫较多;7月26日以后诱虫数量开始下降;诱杀成虫的最佳时间是7月16-26日。采用太阳能灯诱灭虫器并结合使用食物源引诱剂能自动淹杀诱来的天牛成虫,诱杀效率高,值得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铜绿丽金龟是金龟甲类害虫中发生量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种类之一,其分布范围广,危害植物种类多。为了有效控制铜绿丽金龟的危害,使用太阳能板作为电源和303~580nm波段内的18种波长诱虫灯及全光谱对照灯林间诱杀成虫。筛选出诱杀铜绿丽金龟的最佳波长为400nm,最适灯诱时间为20:30-21:30,装水容器颜色应首选绿色。使用筛选出的最佳波长、灯诱时间和装水容器颜色组合开展林间诱杀,可以达到无公害手段压低虫口数量,以及安全有效、绿色环保地控制铜绿丽金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栗山天牛Massicus raddei方法,采用303~580 nm中18个单波长太阳能灯于19:30-23:30,分4个时段,在林间开展诱杀研究,筛选诱杀栗山天牛的最佳波长、最适时间、诱杀容器的颜色,比较不同时段诱杀栗山天牛的雌雄性比和对非靶标昆虫的诱杀作用。结果表明:330 nm太阳能灯诱杀栗山天牛的总量(126.7头)和雄虫量(105.3头)最大,340 nm太阳能灯对雌虫的诱杀量(32.7头)最大;20:30-22:30时段诱杀数量最多;诱杀到的栗山天牛在4个时段雌雄性比逐渐增加,整体比为0.37∶1;红色容器的诱杀量最大。330 nm诱虫灯可作为诱杀栗山天牛雄虫的最佳灯具,340 nm灯可作为诱杀栗山天牛雌虫的最佳灯具。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寻舞毒蛾无公害防治技术,生产中应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舞毒蛾成虫进行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诱杀成虫可达靶标害虫的73.4%,卵块数量大幅度下降,防治成本降低135~330元/hm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合舞毒蛾标本的保存和DNA提取方法,分析舞毒蛾标本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方式对基因序列扩增的影响。[方法]利用SDS法、磁珠法以及E.Z.N.A.TM昆虫DNA提取试剂盒3种方法对舞毒蛾新鲜样本、干燥成虫标本和福尔马幼虫林标本进行DNA提取,并对3种方法提取DNA的浓度和纯度进行分析比较。利用1956年至1996年收集的舞毒蛾干燥成虫标本和福尔马林幼虫标本分析并比较保存时间和保存方式对15对COI基因(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引物(目的片段长度为216 bp^977 bp)扩增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DS法和磁珠法相比,E.Z.N.A.TM昆虫DNA提取试剂盒对舞毒蛾3种标本的DNA提取效果最好,提取过程中未对标本DNA产生额外损伤。标本保存时间越久扩增长序列目的片段的成功率越低,福尔马林幼虫标本总体扩增成功率比干燥成虫标本的略高。[结论]E.Z.N.A.TM昆虫DNA提取试剂盒更适合舞毒蛾新鲜样本、干燥成虫标本和福尔马林幼虫标本的DNA提取。舞毒蛾标本的保存时间和保存方式均会对基因序列扩增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纵坑切梢小蠹是我国严重危害松树的蛀干害虫。采用波长365~375 nm、380~385 nm、405~408 nm、521~524 nm、603~605 nm及全光谱的6种改装的LED灯,19:30开灯,21:00关灯,对饵木上的纵坑切梢小蠹进行室内诱杀测定。结果表明:小蠹虫在380~385 nm波长诱集量最大,而其余5个波长的数量不足50头,依次为380~385 nm的351头全光的42头 365~375 nm的36头 521~524 nm的10头 405~408 nm的2头=603~605 nm的2头,为小蠹虫的灯光诱杀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性诱剂预测舞毒蛾的种群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合成的舞毒蛾性诱剂与性诱剂粗提物可以引诱舞毒蛾雄性成虫,并可根据诱虫数量来预测其下一代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黑光灯是一种专供诱集昆虫的灯,发出兰紫色的光,对趋光性的昆虫有强大的诱集能力。松毛虫成虫是一种趋光性昆虫,对黑光灯的反映非常敏感,据有关报导,诱蛾的范围较大,四、五里以外的松毛虫成虫仍能飞来。因此,黑光灯用来诱杀松毛虫成虫和开展预测预报工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工具。一、黑光灯的装设:安装黑光灯比较简单,即在地面埋置一根2—3米高的灯柱,上端装订一根横杆,黑光灯垂直挂在杆上,灯下放一木盆或扮禾桶,盆内盛五分之四深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老鹰窝山自然保护区鳞翅目害虫的方法,该项研究利用太阳能灯比较不同波长诱虫灯诱杀鳞翅目昆虫的数量,不同时期诱杀鳞翅目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每天3个时段的诱虫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340 nm诱虫灯的诱杀总量最大,显著大于380、420、480、545 nm诱虫灯和对照灯的诱杀总量。从7月13日至9月10日,灯诱鳞翅目蛾类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随日期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7月13日至8月8日,20:00-21:00、21:00-22:00时段的诱虫量占比超过总量的81.5%;8月11-18日,19:00-20:00、21:00-22:00两个时段诱虫量占比相对平衡,都为20%左右,20:00-21:00时段的诱虫量占比大于50.0%;8月21日至9月10日,19:00-20:00时段的诱虫量占比超过总量的38.9%,且19:00-20:00、20:00-21:00两个时段诱虫量之和超过总量的75.0%。掌握了保护区内重点监测的10种鳞翅目昆虫的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17.
黑光灯诱杀松墨天牛成虫防治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7年试装250、400W黑光灯各1盏进行诱杀天牛成虫试验。灯下1晚1灯最多诱杀天半成虫230只,6月上半月能诱杀天牛成虫55%~65%,35D诱虫90%以上;去振松树枝条收集天牛成虫,对照区比灯诱区集虫总数高出11倍;调查松林中松树嫩梢被害情况,对照区比灯诱区松树嫩枝被害率高出8倍;解剖灯诱区天牛成虫90%携带松材线虫,其中含1万头以上占50%。故灯诱松墨天牛可以大量降低松林中松墨天半虫口密度,延缓松林线虫病的扩展。  相似文献   

18.
舞毒蛾是一种世界性食叶害虫,被我国列为三级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多种针阔叶树种和果树.通过分析舞毒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提出了昆虫性信息素、植物源引诱剂、遥感监测3种监测方法,从营林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灯光诱杀、微生物防治5方面介绍了舞毒蛾的防控技术,以期为今后山西省舞毒蛾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性诱剂诱杀舞毒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诱剂诱杀舞毒蛾技术赵连吉(公主岭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王福维(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innaeus),别名秋千毛虫,是世界上有名的森林大害虫,分布广、食性杂、为害重。1993年至1994年在公主岭市“三北...  相似文献   

20.
利用云杉梢斑螟成虫的趋光性特点进行诱杀,通过杀虫灯诱虫种类数量、不同杀虫灯诱杀效果和不同灯距诱杀效果的试验表明,杀虫灯平均防效达77.8%,以设灯点为圆心,确定半径为80m范围内杀虫效果显著,因此,灯距安装间隔以160m为妥。试验证明,杀虫灯诱杀害虫是一项安全、高效、无害、经济的林业虫害防治新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