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古树名木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留住乡愁的重要实践、植物进化历程研究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威胁。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监测、测定相结合的办法,结合多年养护管理经验,对大兴区128株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势进行逐一调查,在充分掌握大兴区古树名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汇总分析,科学评价大兴区古树名木健康状况,确定古树名木生长衰弱、濒危的程度及分析衰弱原因。针对性的提出日常养护管理对策,并对生长环境差,生长势衰弱、严重衰弱的古树名木,结合树木自身问题及周边生长环境,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增强古树生长势,改善古树生长环境,延长古树寿命,提高安全系数,实现古树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对山西古树名木生长衰弱原因及其环境状况进行的调查发现,是人为活动导致古树名木生存条件恶化,引起古树名木衰弱和死亡。为保护现有古树名木资源,在借鉴其他地区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文中提出应从土壤环境改良、地上树体保护、树体支撑加固、修补树洞等方面入手进行古树保护,定期进行理化性质营养成份的测定,以掌握和分析古树生长的各项环境指标。    相似文献   

3.
古树名木保护及复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树名木是我国的活文物,比一般的观赏树木价值高,为一般树木所不可比拟。但由于树龄大、树体生长势逐渐衰弱、根生长力减退、死枝数目增多、抗逆性差、极易遭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或遭受人为破坏直至死亡,导致古树名木数量急剧减少。因此,保护古树名木是当前一项不可拖延的重要任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黄山区把保护古树名木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古树名木的管理工作认真细致,为古树名木创造良好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4.
华山古树名木衰败死亡原因及保护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华山古树名木的调查,特别是对死亡古树名木的调查分析,阐明了影响华山古树名木衰弱死亡的原因是干旱、雷击及病虫危害,并提出了加强华山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古树名木由于生长年龄、环境的限制,树势普遍衰弱,亟待加以保护。以永济市虞乡镇张家窑村麻栎古树为例,介绍了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  相似文献   

6.
古树名木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树名木既是不可再生的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在科研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古树名木衰弱及死亡的原因、古树名木的日常养护、古树名木抢救复壮技术、表征古树衰老生理指标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古树名木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是具有生命的活的文物,也是风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的进步,古树名木所具有的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然而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兴起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使为数不多的古树名木生存环境受到了威胁,除古树自身生理因素变化外,人为和自然条件的不利影响致使一些古树生长衰弱,甚至于濒临死亡。因此,保护古树名木使遭受严重机械损伤和自然灾害破坏的的古树恢复生机,最大限度的延长现存古树名木的生存期和观赏期,已是各地绿化工作者一项重…  相似文献   

8.
结合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及复壮技术,分析古树名木衰弱的原因,提出了地上地下综合抢救保护复壮技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东省粤东西北(汕头市、肇庆市、韶关市)和珠三角(东莞市)古树名木进行调查,分析了这4个地区古树名木的树种分布以及数量性状特征,并对危害古树生长的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地市古树名木的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50 a,树高主要分布于10~20 m,胸径在200~400 cm范围内相对集中,而冠幅则集中于10~25 m。粤北的韶关市古树名木最多,高达7 300株,占全省的10.03%,其次依次为东莞、肇庆和汕头。粤北以樟树分布最多,而粤东、西和珠三角以榕树分布最多。东莞市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差的数量最多,高达824株,约占全市古树名木的21.01%,此外,衰弱株和濒危株分别为744株和85株,均超过其余三个地市的总和。病虫害和人为因素是古树名木长势衰弱的重要原因,其中白蚁危害最为严重,而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水泥铺装导致树池太小是古树名木衰弱的重要人为原因之一。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复壮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江西省古树名木主要树种资源进行评价,构建古树名木生态价值、景观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综合价值进行评价,为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社会价值(0.4966)>景观价值(0.2876)>生态价值(0.1396)>经济价值(0.0762),其中,科研科普指标权重最高,而林产价值权重最低.江西省古树名木资源在宜春分布最多,在南昌、萍乡、鹰潭、景德镇的分布数量最少,且Ⅰ级和Ⅱ级古树名木在江西省内各城市均占有数量优势.综上所述,江西省内古树名木资源总体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当前古树名木面临树龄较高、树势衰老、生理机能下降等问题。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及市民爱绿护绿意识的增强,对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济南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内分布着345株古树名木,其中部分树木长势较弱,景区在研究了树木生长衰弱的原因并借鉴了国内先进的古树名木复壮经验后,对景区内的唐槐实施了复壮措施,复壮的主要内容是树体修补、消除虫害及改善树木生长环境。景区寄希望此次复壮工作能为今后的古树名木保护探保护工作索道路。  相似文献   

12.
古树名木保护的现状与措施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古树名木的定义,指出了古树名木存在的社会价值,结合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对古树名木进行了分类,并根据古树名木的生存现状详细分析了影响古树名木生存、生长和保护的因素,探讨了保护古树名木的积极意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古树名木的研究和保护措施,为各地进行古树名木的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莱芜市古树名木调查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全市范围内古树名木的实地调查,摸清了古树名木的分布、立地条件、病虫危害情况及生长状况,建立健全了古树名木档案;针对多数古树名木树龄大,管理粗放,长势衰弱,濒临死亡的现状,提出了改善立地条件,加强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以及树体加固和修复,复壮树势的科学管理措施,研究出古树名木生长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位于暖温带南部,有着良好的水热条件,其境内地形复杂,形成了许多适于不同树木生长的小环境。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孕育生长着丰富的树种资源。山东省历史上人文活动较早,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人们通过长期的审美活动赋予山东树木以某种特有的品格,使这些阅世数千载的古树名木融入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自然与人文历史的交融,使齐鲁大地上保存了众多的古树名木。古树名木作为一项特殊的林木资源,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科学和社会文化价值,搞清楚古树名木衰弱或死亡的原因,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绿美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充分挖掘古树名木的价值,对促进绿美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古树名木的资源特点,并对北湖村、龙岗村和牛过萌村古树名木保护利用进行案例分析,提出了把古树名木价值应用于绿美乡村建设的思路和途径,为广东省古树名木的可持续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古树名木养护复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树名木是国家的瑰宝,是活着的文物。它对历史文化科学的研究和旅游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造成上海地区古树名木衰弱的原因,并根据古树名木致衰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抢救、养护、复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古树名木的复壮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古树名木是某一方土地上的活历史、活文物,比一般的观赏树木价值高,是一般树木所不可比拟的。但由于树龄大、树体生长势逐渐衰弱、根系生长力减退、坏死枝干数目增多、抗逆性差、极易遭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或遭受人为破坏直至死亡,导致古树名木数量急剧减少。因此,及时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与复壮、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景宁古树名木衰弱原因及复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景宁县古树名木生长衰弱和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古树名木衰弱的主要原因是立地条件恶化、人为破坏、受塌方、泥石流以及雷电破坏、腐朽树洞不及时填补、树冠失修等原因,为此提出了改善立地条件、改善营养条件、有害生物防治、树洞填补及树体修复等复壮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古树树洞修补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树名木,是一种活的文物,是历史和先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它见证了古都北京的兴衰、社会的发展、大自然的变迁,因此保护好古树名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树洞修补处理是古树名木养护复壮措施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延长衰弱古树生命的一项有效措施。树洞处理工程  相似文献   

20.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按照《浙江省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操作细则》要求,采用手持古树名木野外数据采集仪,对青田县全境的古树名木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青田县共有古树名木有9 150株隶属34科68属107种,主要分布在农村,有8 977株,占全县总株数的98.11%;全县古树名木生长正常株数8 321株,衰弱株324株,濒危株89株,死亡株416株,部分古树名木健康状况堪忧,急需采取救治措施;目前青田县古树名木砌树池保护243株,挂牌保护218株,设置护栏保护30株,支撑保护15株,包树箍保护6株,封堵树洞保护6株,对于处于濒危、有严重病虫害的古树名木救治不够到位。对2002年古树名木调查数据与2017年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全县古树名木物种、个体数量变化明显,主要原因是受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影响。提出建立以GIS为基础的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构建青田古树名木地理信息分布图,实现古树名木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