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物档案张改生,男,汉族,1951年8月生,陕西省周至县人。1974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学系,留校任教。1993年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生毕业,获农学博士,1995-1997年在西北农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2.
3.
《山东农业科学》2007,(5):I0003-I0003
郭秀焕,女,1954年6月生,山东省冠县人,中共党员。1978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同年分配到山东省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工作,现任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室主任、农业推广研究员。先后获聊城市“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聊城市第四届、五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聊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4.
《甘肃农业科技》2009,(7):F0004-F0004
魏孔梅,女,汉族,1968年12月生,甘肃靖远人,高级农艺师。1992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学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到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2008年被甘肃省农牧厅评为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甘肃农业科技》2005,(8):F0002-F0002
宋建荣,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1963年11月生,山西五台县人。1984年7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天水市农科所中梁试验站站长,天水市农科所小麦抗锈育种中心主任。1999年荣获天水市跨世纪人才称号,2001年入选天水市“222”科技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6.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3):F0002-F0002
何庆才,男,汉族,研究员,1963年8月生,贵州省习水县人,中共党员。1988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农学院(原贵州农学院)农学专业,同年分配到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旱粮研究所工作,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1996年3月至1998年12月,任贵州省镇宁自治县科技副县长。2001年完成贵州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硕士研究生课程,1999年至今任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处长。  相似文献   

7.
8.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1):F0002-F0002
杨昌河男,1953年10月生,贵州省锦屏县人,小麦育种专家,现任贵州大学教学实验场党总支书记、研究员,作物遗传育种、植物病理硕士导师,贵州省农学会理事1976年毕业于贵州农学院农学专业,2004毕业于贵州大学成人教育本科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2004年赴英国米德塞克斯大学(MiddlesexU  相似文献   

9.
许多人知道杂交玉米,更知道杂交水稻,但很少有人听说过杂交小麦。专家认为,如果中国杂交小麦应用面积达到杂交水稻的应用水平,那么将创造一个巨大而崭新的高技术种业市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农村科技开发》2005,(10):44-45
河南省南阳市小麦育种基地的育种专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在我国首次培育成功彩色小麦。据专家介绍,这些黑色、绿色、咖啡色等彩色小麦不仅能吃,而且还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科技》2005,(9):53-53
河南省南阳市小麦育种基地的育种专家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在我国首次培育成功彩色小麦。据专家介绍,这些黑色、绿兰、咖啡色等彩色小麦不仅能吃,而且还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任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所长,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重庆市大田作物生产指导专家,重庆市遗传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农作物品审会麦类专业委员会主任,西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文理学院兼职教授,重庆市"九五"以来小麦研究领域项目主持人、首席专家的余国东研究员,一直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因其在小麦育种领域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问杂交水稻、超级杂交稻产量很高,为什么不推广杂交小麦?答杂交小麦没有获得推广的原因有3个:第一,小麦的祖先已经杂交了两三代了,所以它的亲本已经是杂交的品种了,所以现在的小麦亲本杂交后,优势不像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业》2011,(4):47-50
作为土生土长的涡阳人,我的家人种过“皖麦38”,“刘伟民”这个名字我也听过,但是刘伟民这个人,记者却始终没有见过。对于从这方热土上出来的科技能人,记者一直有一种想见见他、了解他的愿望。日前,记者专程回到家乡涡阳,对刘伟民和他身边的同事、领导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15.
《甘肃农业科技》2009,(12):F0004-F0004
张苹珍,女,汉族,1969年5月生,甘肃会宁人,高级农艺师。1993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学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到白银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粮作室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两系法杂交小麦育种研究的现状,针对限制两系杂交小麦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主要因素,从提高杂种优势幅度、保证制种纯度、降低杂交种生产成本、提高杂交F1的恢复度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并对两系杂种小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山东农业科学》2005,(5):i0001-i0001
黄承彦,男,1958年12月生,山东郓城县人。1985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兼任山东省政府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副团长、山东省旱作农业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8.
《甘肃农业科技》2009,(5):F0003-F0003
周宽基,男,1963年5月生,甘肃省永登县人,研究员。1984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从事小麦育种研究至今。现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杂交小麦育种研究室主任,2000年2-8月,应邀赴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进修学习。2002—2006年在职攻读兰州大学分子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9.
《山东农业科学》2007,(5):I0002-I0002
尹逊利,男,汉族,1958年12月生,山东省平阴县人。1981年7月毕业于济宁农校,后学历大学本科。中共党员,农技推广研究员,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站济宁站站长,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良种实验场场长,中国作物学会会员。2001年荣立济宁市推动科技进步叁等功,2007年7月获济宁市科技功臣奖。  相似文献   

20.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根据9个性状对11个冬小麦F1杂交组合进行了综合评价,定量地评定出综合性状较好的杂交组合预以保留,较差的组合预以淘汰,这样可减少F2及以后各代的工作量,克服了育种工作的盲目性,提高了小麦育种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