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为了提高氟苯尼考在水中的溶解度,探讨氟苯尼考包合物批量生产工艺,采用胶体磨和喷雾干燥技术制备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参数,以包合率和得率为判断指标,得到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氟苯尼考与羟丙基-β-环糊精摩尔投料比是1∶1,包合时间为1 h,氟苯尼考在整个溶液体系中的药物浓度为6 mg/mL。所得包合物经红外光谱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进行分析鉴定,表明氟苯尼考与羟丙基-β-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其包合率可达到83.74%,得率达98.48%,氟苯尼考溶解度由原来的1.25 mg/mL提高到了40.76 mg/mL。表明该工艺能够用于氟苯尼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批量制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种制备氟苯尼考与β-环糊精包合物的可溶性粉研制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多重结晶技术,第一次母液用于第二次重结晶,第二次制得的母液应用于第三次重结晶,来提高结晶包合率,并对产物包合率进行考察。结论:多重结晶技术可显著提高氟苯尼考与β-环糊精的包合率,方法稳定,氟苯尼考与β-环糊精的包合产物可在2000ppm下完全溶解,可显著氟苯尼考的溶解性。 相似文献
3.
4.
5.
6.
针对连翘酯苷稳定性较差,限制了药物制剂制备及临床应用的问题,采用环糊精包合技术研制连翘酯苷注射剂,利用研磨法制备连翘酯苷-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表征分析表明包合物光谱和熔点发生变化,对光稳定性和热加速实验稳定性明显增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鸡静脉注射给药血药浓度,表明连翘酯苷包合物与连翘酯苷药物动力学差异较小,血液中包合态药物能较快发生脱包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采取正交试验以包合物收得率、含药量和包合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工艺,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优选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甲砜霉素的最佳工艺。确定最佳条件为: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1h,羟丙基-β-环糊精与甲砜霉素摩尔比为1:1。 相似文献
10.
为增加芬尼卡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采用共沉淀法以折光率控制包合工艺,制备芬尼卡的β-环糊精包合物,并考察其性质。经紫外光谱法及相溶解度图法鉴定,表明芬尼卡与β-环糊精能形成中物,芬尼卡β-环糊精包合物 提高芬尼卡的溶解度2.84倍,30min的溶出度由7.37%提高到35.02%。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HP-β-CD)作为递送剂对皂苷类免疫佐剂Quil A的递送效果和佐剂活性的影响,试验将25只6~8周龄健康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HP-β-CD+Q组、免疫刺激复合物(immunostimulatory complexes, ISCOMs)组、Quil A组、卵清蛋白(OVA)组及PBS组,其中HP-β-CD+Q组、ISCOMs组、Quil A组、OVA组均通过后肢肌肉注射免疫OVA抗原,HP-β-CD+Q组、ISCOMs组、Quil A组分别免疫HP-β-CD+Quil A、ISCOMs、Quil A,免疫时间为第0,21,42天,并于第14,35,56天分别进行采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gG、IgG1和IgG2a抗体水平,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后脾脏CD4+、CD19+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第三次免疫后,HP-β-CD+Q组血清中OVA特异性抗体IgG质量浓度极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及包合比,试验分别采用相溶解度法、等摩尔系列法、摩尔比率法测定了TMP与HP-β-CD的包合表观常数、包合过程的熵变、焓变、自由能变化及包合比。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TMP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均可形成1∶1摩尔比的包合物,相溶解度图呈AL型;TMP与HP-β-CD的包合过程可自发进行(△G<0),且为放热反应(△H<0),同时也是熵值增大的过程(△S>0);说明TMP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均可自发形成1∶1摩尔比的包合物,从而增加其溶解度。选择适宜的包合温度将有利于包合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研究氟苯尼考环糊精包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将健康白羽肉鸡24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只,分别以20 mg/kg的剂量单次灌服20%普通氟苯尼考粉(A组)和20%氟苯尼考环糊精包合物(B组),并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从翅下静脉采血,采用已建立的UPLC-MS/MS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用WinNonlin 5.2.1药动学分析软件的非房室模型拟合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结果显示:A组达峰时间(Tmax)和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1.563±0.755 h、1043.15±391.42 ng/mL,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λz)约为4.814±3.058 h,平均曲线下面积(AUClast)为4283.53±2406.81 h·ng/mL;B组Tmax、Cmax分别为1.417±1.683 h、4691.95±1597.28 ng/mL,T1/2λz约为2.106±1.476 h,AUClast为14911.7... 相似文献
16.
通过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对难溶性药物阿苯达唑(ABZ)的包合,提高ABZ在水中的溶解度。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ABZ-HP-β-CD包合物,测定其溶解度和溶出度,用差热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FIR)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物相鉴别证明ABZ和HP-β-CD已形成包合物,包合物溶解度较原料药提高12.8倍,溶出度提高90%。结果表明HP-β-CD能大幅度地提高ABZ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17.
青蒿素是我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于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蒿叶中提取分离到的一种含过氧基团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化物,其分子式为C15H22O5。国内外大量理化实验、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不仅是抗疟有效成分,而且在其他疾病的治疗中也有诱人的前景,但其水溶性差,几乎不溶于水,且在光、氧的作用下易氧化、变质,影响了青蒿素在临床上的使用。环糊精是由6~12个葡萄糖基构成的环状化合物,具有亲水的外围和疏水的内腔,可与多种物质形成包合物而改变物质的理化性质,现将青蒿素制成β-环糊精(β-CD)包合物,以期提高其水溶性,从而改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共沉淀工艺制备了布洛芬(Ibuprofen,BF) β 环糊精(β Cyclodextrin,β CD)包合物(简称包合物),经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鉴定,BF与β CD确已形成包合物;溶解度试验结果证明,BF经β CD包合后溶解度是BF原药的9 38倍;BF β CD包合物及BF的溶出度参数t50分别是2min和15min;包合物的平均含药量为11 98%±0 35%( x±SD,n=3),平均产率为79 83%±0 43%( x±SD,n=3)。 相似文献
19.
健康白羽肉鸡20只,随机分为A、B两组,以20mg/kg的剂量单次灌服两种工艺的20%氟苯尼考粉。并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从翅下静脉采血,采用已建立的UPLC-MS/MS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采用 WinNonlin 5. 2. 1 药动学分析软件的非房室模型拟合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结果显示:A组达峰时间(Tmax)和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1.675±0.782 h、1073.20±425.72 ng/mL,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λz约为4.729±3.347 h,平均曲线下面积 (AUClast) 为 4498.76±2596.16 h?ng/mL;B组达峰时间(Tmax)和达峰浓度(Cmax)分别为1.523±1.723 h、4654.64±1669.75 ng/mL,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λz约为2.193±1.515 h,平均曲线下面积 (AUClast)为15392.84±2586.10 ng/mL;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342.16%。结果表明,采用环糊精包合工艺的氟苯尼考粉的生物利用度显著高于普通工艺的氟苯尼考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