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目的】为制定广西茶树病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调查收集茶树病害发生为害情况。【方法】通过在凌云县、昭平县、三江县的茶园进行病害种类及为害程度实地调查,收集整理广西桂林茶科所、横县南山白毛茶场、融水县元宝山茶业公司红水乡基地3个调查区历年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共发现各类病害27种。【结论】主要病害有茶云纹叶枯病、茶煤病、茶树苔藓病、茶树地衣病、茶炭疽等,其中茶煤病每年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行广西田七病害调查,为今后广西田七病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4~2015年于田七病害发生高峰期,采用平行线取样法在广西百色市不同海拔、不同遮光率、不同荫棚类型及不同七龄的田七园开展田七病害种类、分布和为害程度等调查,统计各调查点发病株数,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同时观察并记录各观测点的海拔、遮荫棚透光率、荫棚类型及七龄等生态因子情况。【结果】广西田七主要真菌性病害7种,分别为圆斑病、黑斑病、根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和疫病。在广西百色市,田七圆斑病和黑斑病在高海拔区域发生严重;根腐病在低海拔区域发生严重;荫棚透光率越大,叶部病害越严重;避雨荫棚田七叶部病害比普通荫棚轻。【结论】圆斑病、黑斑病和根腐病是目前广西田七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病害。通过避免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方建园,设计避雨荫棚,保持园内通风,可极大降低田七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制定油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标准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树龄油茶树的病虫害进行了逐月调查。【内容】调查广西油茶主要产区金秀县桐木镇、三角乡等3个乡镇油茶种植园油茶膏药病及相思拟木蠹蛾发生规律调查研究。【结果】为害广西油茶树主要病虫害有油茶膏药病、相思拟木蠹蛾,这两种病虫发生和危害程度有明显的季节性。【结论】油茶膏药病的发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木蠹蛾幼虫为隐蔽为害的虫态,受外界干扰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灵山县蔗区甘蔗木蠹蛾发生及为害情况,为防治甘蔗木蠹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及实践经验,分析灵山县甘蔗木蠹蛾发生为害特点及发生原因。【结果】灵山县甘蔗平均虫害株率达25.63%,其中木蠹蛾平均为害株率占总虫害株率的58.94%。【结论】灵山县蔗区甘蔗木蠹蛾为害比较严重,已给当地甘蔗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应采取蔗种调运检疫、农业防治、灯光诱杀、人工捕蛾和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西灵山县蔗区甘蔗木蠹蛾发生及为害情况,为防治甘蔗木蠹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调查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及实践经验,分析灵山县甘蔗木蠹蛾发生为害特点及发生原因。【结果】灵山县甘蔗平均虫害株率达25.63%,其中木蠹蛾平均为害株率占总虫害株率的58.94%。【结论】灵山县蔗区甘蔗木蠹蛾为害比较严重,已给当地甘蔗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应采取蔗种调运检疫、农业防治、灯光诱杀、人工捕蛾和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6.
广西甘蔗主要真菌病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广西蔗区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种类,为甘蔗病害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2011年采用随机踏查、种植户随访、资料查询和定点调查等方法对广西蔗区甘蔗真菌病害种类及发生程度进行调查,并采集病害样本,通过病原分离培养鉴定等方法确定真菌病害的种类.[结果]共采集和鉴定出13种主要真菌病害,分别为:黑穗病、凤梨病、梢腐病、锈病、叶焦病、赤腐病、轮斑病、褐条病、褐斑病、虎斑病、白疹病、眼点病、黄点病,其中发生严重并对甘蔗品质和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有黑穗病、锈病、梢腐病和凤梨病.[结论]黑穗病仍然是对甘蔗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生产中急需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以替代现有的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蔗亲本对甘蔗病害的抗性及病害发生的特点、影响因素和性状遗传力,为开展甘蔗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463个甘蔗亲本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丁当试验基地(以下简称丁当点)、广西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以下简称百色点)和四川省农业特色植物研究院资中试验基地(以下简称资中点),实施两轮田间自然抗病性评价,并进行方差分析、广义遗传力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在丁当点、百色点和资中点分别发现甘蔗病害18、17和15种。除花叶病和黑穗病外,发病相对较重的还有褐条病、赤腐病、轮斑病、黄点病和叶枯病,其病情指数均大于10.0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病害的显著性影响因素不同,且多数病害的互作方差占比高于主效应方差占比。试验点内联合分析时,丁当点内亲本方差显著(P<0.05,下同)或极显著(P<0.01,下同)的病害为轮斑病、赤腐病、黄点病、锈病、褐斑病、梢腐病和紫斑病,百色点内亲本方差显著或极显著的病害为轮斑病、黄点病、赤腐病、梢腐病和叶焦病,资中点内亲本方差显著的病害为赤条病;所有试验点联合分析时,亲本方差显著或极显著的病害为轮斑病、黄点病、赤腐病、叶焦病和紫...  相似文献   

8.
甘蔗幼苗失绿的土壤营养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响甘蔗幼苗失绿的土壤因素,为克服失绿现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南宁、崇左、来宾等地甘蔗发生幼苗失绿问题的土壤营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土壤pH值、铁、铝、锰和有机质含量等与甘蔗失绿现象的关系。【结果】甘蔗幼苗失绿病发土壤多属强酸性土壤,活性铝、交换性锰水平较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全量和有效水平总体上属于中高等水平;土壤有效铁含量不高,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甘蔗幼苗失绿可能与强酸性土壤中过多的活性铝、锰及高效整合铁有关。  相似文献   

9.
甘蔗幼苗失绿的土壤营养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影响甘蔗幼苗失绿的土壤因素,为克服失绿现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南宁、崇左、来宾等地甘蔗发生幼苗失绿问题的土壤营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土壤pH值、铁、铝、锰和有机质含量等与甘蔗失绿现象的关系。【结果】甘蔗幼苗失绿病发土壤多属强酸性土壤,活性铝、交换性锰水平较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全量和有效水平总体上属于中高等水平;土壤有效铁含量不高,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甘蔗幼苗失绿可能与强酸性土壤中过多的活性铝、锰及高效整合铁有关。  相似文献   

10.
2010~2012年采用定点踏查、普查和定时系统调查的方式对广西甘蔗病害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鉴定出甘蔗病害21种,其中真菌病害15种,细菌病害1种,病毒病害2种,线虫病害3种;甘蔗鞭黑穗病、凤梨病、梢腐病、宿根矮化病和花叶病发生较普遍,是广西蔗区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明云南主要辣木种植区的病害种类及其分布、为害,开展辣木果腐病防治试验,为辣木果腐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6—2017年在云南省景洪、元谋、元江、江城、龙陵、芒市和富宁等7个辣木主要种植地区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辣木病害调查。选用70%代森锰锌330倍液、50%多菌灵750倍液、1∶1的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30倍液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混配液(简称70%代森锰锌∶50%多菌灵)为供试药剂,按常规喷雾进行施药处理,测试上述药剂对辣木果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云南辣木主要种植区常见病害有果腐病、枝条回枯病、嫩梢萎焉病、炭疽病、白粉病和根茎基腐病等,其中果腐病发生最为普遍,所调查的每个地区均有发生,最严重的是芒市,果腐病发病率高达72%。果腐病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辣木果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校正防效大小依次为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30倍液(69.79%)70%代森锰锌∶50%多菌灵(68.01%)50%多菌灵750倍液(57.43%)。【结论】研究确定了云南辣木种植区辣木主要病害6种,筛选出防治果腐病的化学药剂。  相似文献   

12.
正1甘蔗常见的病害甘蔗在生长发育中最大的威胁就是甘蔗病害,一旦发生病害就会导致甘蔗在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发生变化,影响甘蔗的正常生长。1.1凤梨病甘蔗在生长和发育的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为凤梨病,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和台湾地区。该病害主要是种子受到感染或是土壤存在病菌引起的,从甘蔗种苗两端的切口处入侵,呈凤梨般的香味,在前期切口呈现红色,后期种苗就会变黑。该病害危害性较大,影响甘蔗种子的发芽,破坏种苗的内部结构,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甘蔗黄叶病在广西北部蔗区的发生情况,为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北部蔗区采集不同品种显症或不显症甘蔗样品,采用引物(P1:5′-AATCAGTGCACACATCCGAG-3′/P2:5′-GGAGCGTCGCCTACCTATT-3′)进行SCYLV一步法RT-PCR检测。【结果】柳州郊区蔗区调查的8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带毒,带毒率为75.0%;柳城蔗区调查的7个品种全部带毒,带毒率为100.0%;鹿寨蔗区调查的4个品种中有2个品种带毒,带毒率为50.0%;宜州蔗区调查的6个品种中有4个带毒,带毒率为66.7%。在所调查的品种中,柳城03-182、桂糖21和台糖16在作为调查对象的蔗区均检测出黄叶病毒;主栽品种ROC22也在柳城和宜州蔗区检测出黄叶病毒。【结论】甘蔗黄叶病已在广西北部蔗区发生,且有向外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罗望子病虫害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明确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罗望子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现状,探求其防控技术,为罗望子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面上调查、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于2009~2010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对罗望子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结果】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危害罗望子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煤烟病、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丝跳甲、吹绵蚧、蟋蟀、土垅大白蚁、铜绿丽金龟、毒蛾等。【结论】针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罗望子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流行特点,生产中应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罗望子抗病虫害能力,并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罗望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罗望子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现状,探求其防控技术,为罗望子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面上调查、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室内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于2009~2010年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对罗望子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结果】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危害罗望子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煤烟病、根腐病等,虫害主要有丝跳甲、吹绵蚧、蟋蟀、土垅大白蚁、铜绿丽金龟、毒蛾等。【结论】针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罗望子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流行特点,生产中应加强抚育管理提高罗望子抗病虫害能力,并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罗望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的发生危害情况,为生产上预防和控制该粉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7月-2013年1月,在广西9个主要蔗区16个点随机调查20块蔗田甘蔗上蔗茎红粉蚧的虫口密度及为害株率。虫口密度调查为在蔗田设8个取样点,每点相隔3行,每取样点随机选取相近3株甘蔗,调查记录蔗茎红粉蚧的发生数量;为害株率调查为顺序调查同行100株甘蔗中发生蔗茎红粉蚧的株数,重复4次。【结果】蔗茎红粉蚧在广西9个主要蔗区均有发生,以崇左市蔗区发生较为严重,为害株率超过60.00%;北海市合浦县南康镇的蔗茎红粉蚧为害株率虽高达79.75%,但其虫口密度相对较低;南宁市横县陶圩镇、柳州市柳城县大埔镇、河池市罗城县、贵港市港南区及百色市田阳县等蔗区蔗茎红粉蚧为害也较为严重,为害株率为40.00%~70.00%。【结论】蔗茎红粉蚧在广西蔗区普遍发生,是广西蔗区重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广西桑主产区的桑根际寄生线虫种类进行调查,了解广西桑区线虫病发生情况、线虫种类及其分布,为桑树线虫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桑主产区宜州、象州、横县桑田采集桑根系和根际土壤,根据形态特征和形态测量值进行寄生线虫鉴定。【结果】共鉴定出9个属4种植物寄生线虫,分别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异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exallus)、畸形小环线虫(Criconemella informis)、针线虫(Paratylenchus sp.)、喜悦平滑垫刃线虫(Psilenchus hilarulus)、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sp.)、矮化线虫(Tylenchorhynchus sp.)、真滑刃线虫(Aphelenchus sp.)和细针线虫(Gracilacus sp.),其中以南方根结线虫最普遍,平均每100 mL土中有123.0头2龄幼虫。【结论】广西桑寄生线虫以南方根结线虫为优势种,生产中应对南方根结线虫予以重视,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控制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甘蔗黄叶病在广西北部蔗区的发生情况,为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北部蔗区采集不同品种显症或不显症甘蔗样品, 采用引物(P1:5′-AATCAGTGCACACATCCGAG-3′/ P2:5′-GGAGCGTCGC
CTACCTATT-3′)进行SCYLV一步法RT-PCR检测。【结果】柳州郊区蔗区调查的8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带毒,带毒率为75.0%;柳城蔗区调查的7个品种全部带毒,带毒率为100.0%;鹿寨蔗区调查的4个品种中有2个品种带毒,带毒率为50.0%;宜州蔗区调查的6个品种中有4个带毒,带毒率为66.7%。在所调查的品种中,柳城03-182、桂糖21和台糖16在作为调查对象的蔗区均检测出黄叶病毒;主栽品种ROC22也在柳城和宜州蔗区检测出黄叶病毒。【结论】甘蔗黄叶病已在广西北部蔗区发生,且有向外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韦昌联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2):2113-2117
【目的】调查分析新台糖22号甘蔗品种种性退化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措施促进蔗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方法】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调研,根据调研报告对新台糖22号种性退化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结果】导致新台糖22号种性退化的原因有:推广年份过久,蔗病积累多;未能进行有效轮作;脱毒健康种苗供给未能实现;良种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薄弱,良种良法推广脱节;甘蔗种苗投放管理欠规范,且未重视品种检疫等。【建议】应加快甘蔗新品种选育的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甘蔗健康种苗体系、加快甘蔗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加大甘蔗良种良法示范的推广力度、整合政府资源、形成统一的投入和补贴体系,以促进广西蔗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针对火炬农场种植甘蔗特点、病虫害发生危害方式,于2018年9—11月对全场甘蔗病虫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火炬农场甘蔗地主要病害有甘蔗轮斑病以及甘蔗赤腐病,其平均发生率分别为45.95%、23.81%,平均危害指数分别为14.27、5.32,其次为甘蔗褐条病、甘蔗锈病、甘蔗紫斑病、甘蔗梢腐病,平均发生率在1.19%~5.24%;主要虫害是螟虫,其平均发生率为59.24%,平均虫节率为16.52%,其次有粉蚧、蚜虫、白蚁、地下害虫,平均发生率在1.67%~3.76%。根据病虫害发生现状,提出推广甘蔗抗性品种与使用脱毒健康种苗,加强农业防治措施,适时进行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