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2015年4月(丰水期)和2015年11月(枯水期)珠江口南沙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度、细胞丰度及多样性。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44属76种,硅藻为最主要优势种群。丰水期优势种有2种,分别为新月筒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枯水期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萎软海链藻(Thalassiosira mala)、中肋骨条藻和有棘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inosus)。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别为651.91×104个·L-1和129.21×104个·L-1,2个时期细胞丰度分布都表现为近岸向离岸递增的趋势。调查海区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平均值在丰水期分别为1.64和0.40,而在枯水期分别为1.58和0.41,多样性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丰水期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盐度、温度、总氮和p H,枯水期为温度、透明度、磷酸盐和盐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大泉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及综合水质状况,为库区水资源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于2015年10月(枯水期)、2016年4月(丰水期)和7月(平水期),对库区内4个采样点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与水质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61种,其中绿藻67种、硅藻48种、蓝藻26种、裸藻6种、隐藻6种、黄藻6种、金藻1种、甲藻1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属于绿藻-硅藻型;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为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拟气球藻(Botrydiopsis interceden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minima)等;浮游植物密度为0.86×106~5.54×106个/L、平均值为2.13×106个/L;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H)、Margalef指数(Dm)及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分别为1.97~2.56、1.83~3.01和0.68~0.77。研究显示,大泉沟水库目前处于中污染状态;相关分析表明,水温、总磷、透明度和溶解氧是大泉沟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大泉沟水库属中营养至中度富营养水库。  相似文献   

3.
于2008年和2009年的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2月)分别对杭州地区17座大中型水库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有85种,其中绿藻最多,有29种,硅藻26种,蓝藻15种,裸藻6种,隐藻、甲藻和金藻各3种。各水库浮游植物年均密度为1.27×106~6.55×106个/L,最高密度为12.20×106个/L,最低密度为0.168×106个/L。叶绿素a浓度年均值为2.86~28.35μg/L,最高浓度为33.60μg/L,最低浓度为1.36μg/L;丰水期浮游植物密度和叶绿素a浓度高于枯水期。多数水库丰水期优势种为蓝藻,枯水期优势种为硅藻;各水库间浮游植物密度无显著差异,但叶绿素a浓度差异显著。从营养状态指数(TLI)、浮游植物密度及叶绿素a浓度等综合分析,杭州地区17座大中型水库基本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状态。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动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营养盐和透明度对浮游植物的增长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浮游植物为河流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其动态变化关系到渔业资源和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分别于2021年枯水期(3月)、丰水期(7月)和平水期(11月)对珠江3个典型河段开展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利用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评价水质现状,为珠江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种类、密度、生物量和优势种呈现显著的时空变化(P<0.05)。全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87种,3、7和11月分别鉴定出117、98和77种,平均密度分别为8.6×105、7.2×106和4.0×105个·L-1,生物量分别为1.235 4、4.674 5和0.569 8 mg·L-1,其中丰水期北江流溪河石角段蓝藻密度高达1.18×107个·L-1 (达到轻微蓝藻水华水平)。上游北江流溪河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由枯水期的绿藻型演变为丰水期的绿藻-蓝藻型,全年以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  相似文献   

5.
2009年的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7月),在桃山水库对浮游植物结构群落和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合生物监测和理化监测手段,基于浮游植物优势度、丰度、优势度以及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研究水库进行了生态评价。结果显示:(1)桃山水库浮游植物共有7门46属73种及变种,其中以绿藻为主,分别占44 %;(2)生物量在2.29-10.96 mg﹒L-1之间,丰度变幅在(38.76-124.44)×105 ind.﹒L-1之间;(3)枯水期优势种以硅藻为主,丰水期优势种以以蓝藻、绿藻为主;(4)综合营养指数为42.0-60.1。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桃山水库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营养状态为轻富营养化,化学需氧量是影响桃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探讨渭河流域不同水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异特征,可为流域水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于2017年10月(枯水期)和2018年6月(丰水期)分别在渭河流域的渭河、泾河及北洛河设置12个样点,调查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研究环境因子(海拔、河深、流速、河宽、水温、电导率、大气压、溶解氧、pH)的变化,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_(Ma))反映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探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共检测到浮游植物6门、90种,其中枯水期5门、25种,丰水期6门、73种,两个时期均以绿藻门和硅藻门为主,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丝藻(Ulotrix sp.)和硅藻门的舟形藻(Navicula spp.)。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渭河水系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为pH和溶解氧浓度,丰水期为流速;泾河水系枯水期为溶解氧浓度、流速和pH,丰水期为流速;北洛河水系枯水期为电导率,丰水期为电导率和水温。  相似文献   

7.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既可以反映水源水环境质量,也能指示水源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以浙江温州珊溪水库为例,探究丰水期到枯水期水文情势变化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基于功能群分类体系确定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法研究水库不同生态区中浮游植物功能群、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生态健康指数(Q)的分布特征,采用冗余分析识别不同水文情势期下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探讨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演替、生长策略模式及其与驱动因子的互指示关系。结果表明(:1)珊溪水库浮游植物可分为19个功能群,功能群个数在丰水期最高,枯水期最低,其中M、MP、C、P为4个优势功能群;(2)珊溪水库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演替特征为MP→M→C;(3)Q指数为2.66~3.26,水体整体情况为中营养,其中丰水期和平水期的Q指数较枯水期更低,表明此时珊溪水库营养化问题更为严重,与功能群分布的动态变化特征一致(;4)氧化还原电位、高锰酸盐指数和水温为影响珊溪水库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和相关生物指标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5)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与关键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明显的对...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5年5-12月在长江口东滩盐沼湿地水域采集的浮游植物监测数据,分析了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编号:H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早期(编号:HZ)和互花米草入侵后期阶段(编号:HH)、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编号:LW)]等4种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64种(或属),隶属4个门。硅藻门种类最多,有48种(或属),占总种类数的73.8%;其次为蓝藻门种类,有10种(或属);绿藻门有6种。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Y=0.76)、洛氏菱形藻(Nitzschia lorenziana)(Y=0.03)和近缘斜纹藻(Pleurosigma affine)(Y=0.02)等3种。5-8月盐沼植被区浮游植物的种类数相对较高,而9-12月(秋季至冬初)种类数明显下降。各个植被样地中硅藻的月平均丰度均明显高于其它藻类,而甲藻丰度最低。HS和HZ植被样地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数和丰度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HH和LW样地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和丰度同样无显著性差异;前2种生境浮游植物的月平均丰度是后2种生境的3.8倍,这主要是由于硅藻的丰度差异较大造成的。从物种丰富度指数(D)来看,两两生境间物种丰富度指数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Shannon指数(H')变化趋势类似于均匀度指数(J),5-8月和12月H'值相对较高。从群落聚类和排序结果来看,在空间上4种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难以区分开;而在时间上大致分为2组[即5-8月(春初至夏末)与9-12月(秋季至冬初)]。总体来说,不同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动态月份差异较大,同一高程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长江口盐沼植被生境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邻近水体有着较大的不同,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
于2008年7月(平水期)、10月(枯水期)和2009年5月(丰水期)在福海水库上游、中段和坝前共设9个采样点,对水库内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共采集浮游植物8门88种,优势种为小席藻(Phormidittmtertue tentts)、拟菱形弓形藻(Schroederia nitzschioides)、针形...  相似文献   

10.
新疆吉木乃红山水库浮游植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木乃红山水库是天然水源型水库,通过对平水期(7月)、枯水期(10月)和丰水期(5月)水库内浮游植物群落的调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09种(属)。其中优势种为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拟菱形弓形藻(Schroederia nitzschioides)、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长锥形锥囊藻(Dinobryon bavarium)、拟气球藻(Botrydiopsis arhiza)、广源小环藻 (Cyclotella bodanica)和短线脆杆藻(Fragilaria brevistriata)。经多样性指数分析,红山水库水体隶属中度富营养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属于绿藻-硅藻型,不同时期浮游植物生物密度趋势为:平水期(3.73±0.38×106ind/L)>枯水期(2.46±0.20×106ind/L)>丰水期(1.19±0.22×106 ind/L)。库区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多样性指数等呈典型的季节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渤海中部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3年5月、7月、11月和12月渤海中部41个站位的4次综合海上调查所获资料,分析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42属87种。其中,硅藻门33属72种,甲藻门9属15种,金藻门1属1种。渤海中部浮游植物优势种多为硅藻,部分甲藻也表现为优势类群。与历史资料比较发现,主要优势种发生了演替现象,往年优势种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本次调查并未出现,斑点海链藻(Thalassiosira punctigera)首次以优势种出现,浮游甲藻的优势地位与往年相比日趋明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5月、7月、11月和12月平均为200.14×104、16.32×104、7.43×104、12.77×104cell/m3,与同期历史资料相比,5月偏高,这与萎软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的暴发有关,其他月份相对比较稳定。其群落结构特征中的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均呈现7月>11月>5月>12月的趋势。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相关度较高的环境因子是无机氮、磷酸盐、石油烃和N/P。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庐山西海生态系统结构,维护水库生态系统平衡,于2012年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在庐山西海均匀设置18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计8门、86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共43种,占总种类的59.43%;其次是硅藻门和蓝藻门,为17种和14种,分别占19.54%和16.09%。优势种共4门、14种,主要有莱哈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i)、黏四集藻(Palmellaceae mucosa)、类颤藻鱼腥藻(Anabaena oscillarioides)、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e)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浮游植物密度为4.28×105~5.17×106个/L,平均为2.20×106个/L;生物量为1.24~7.01 mg/L,平均为2.90 mg/L;其中,夏季平均密度为3.15×106个/L,生物量平均为3.90 mg/L;而秋季平均密度为1.25×106个/L,生物量平均为1.89 mg/L。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84~4.45,Pielous均匀度指数为0.63~0.89,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1.46~3.69。庐山西海浮游植物的季节性变化明显,藻类种数、数量和生物量均表现为夏季高于秋季,生物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秋季大于夏季;空间分布上,夏、秋季各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富程度、群体结构稳定程度及水质清洁程度总体较好,其中夏季过渡区较好,而秋季湖泊区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河流浮游生物种群的沿程变化,针对我国唯一一条大型热带河流-海南南渡江进行生物监测和调查研究。生物监测分丰水、枯水两期开展,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51种,丰度为2.62&#215;105~26.25&#215; 105 cells/L,香农-威纳生物多样性指数为1.4~2.9;同站点共鉴定出浮游动物5门74种,丰度为0.01~ 157.5 ind./L,香农-威纳生物多样性指数为1.4~2.6。 研究结果表明,南渡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沿程变化受梯级水电建设影响较大,水库浮游生物丰度一般高于河流干流。尽管热带河流气温季节变化不大,丰水、枯水水量变化对浮游生物群落影响显著。枯水期浮游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均低于丰水期,且沿程变化更加不规则,与枯水期梯级水电蓄水大规模改变水流连通性有关。与浮游植物相比,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在同一河流的沿程变化和季节变化更加显著,说明所研究河段浮游动物对栖息环境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河流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对湖北恩施大龙潭水库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水库在调查期间共鉴定到186种藻类,隶属于7门89属,其中硅藻门(79种)>绿藻门(55种)>蓝藻门(29种)>甲藻门(9种)>隐藻门(7种)>裸藻门(6种)>金藻门(1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在0.94~1.30,依据丰富度指数水质评判标准判断水质整体为中污染。水库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在夏季较高,在冬季显著下降。水库从夏季至秋冬季节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在3.889×105~282.983×105cell/L的区间内变化,其均值为79.864×105cell/L。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总密度与温度、溶解氧、pH、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硝酸盐氮呈极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温度、pH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大龙潭水库较高的海拔和较大的流域面积,有利于硅藻生长;水库年平均水深较深,蓝藻通过水流运动停留在水库上层成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5.
流沙湾是中国海水珍珠“南珠”的主产区和广东省重要的贝类养殖区。为评估湾内养殖活动的环境效应,于2015~2016年对流沙湾海区进行了夏(8月)、秋(11月)、冬(2月)、春(5月) 4个季节的浮游植物和海水理化因子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171种,包括硅藻门43属122种、甲藻门 10属44种、蓝藻门2属2种、金藻门2属2种和裸藻门1属1种。流沙湾内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05~79.04)×104个/L,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夏季丰度远大于其他三季,内湾和外湾差异不显著。春季须状角毛藻(Chaetoceros crinitus)、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和明壁圆筛藻(Coscinodiscus debilis)为主要优势种,夏季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秋季优势种主要为拟弯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冬季主要优势种为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us wailesii)、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ula)、岛脆杆藻(Fragilaria islandica)。其中,奇异棍形藻为春、秋、冬季的优势种,红海束毛藻为春、夏、秋季的优势种。冗余分析表明,流沙湾浮游植物优势种在春季与水温和氨氮密切相关,夏季受透明度显著影响,而在秋、冬季受亚硝酸氮含量影响显著。流沙湾不同养殖区的浮游植物多态性和丰度有明显季节差异。与2012年相比,流沙湾外湾的养殖覆盖率提高了近50%,内湾的珍珠贝养殖减少了近90%,养殖品种、规模和分布格局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流沙湾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正是对其变化的一种响应。夏季鱼类网箱养殖提高了水域营养盐水平并降低了浮游植物多样性。大规模的扇贝养殖则导致了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丰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阐述水位升降时三峡水库支流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的变化,分别于2013年6月和10月对小江泄、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野外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调查期,在小江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0属、136种(变种)和7门、70属、136种(变种),以绿藻、硅藻、蓝藻为主,共计占总种类数的87.49%和80.87%,但2个时期种类组成略有差异;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8.1×104~127.2×104个/L和24.4×104~99.9×104个/L,泄水过程略高于蓄水过程,且随着蓄水过程的推进持续减少,随着泄水过程的推进显著增加;浮游植物数量组成分别以硅藻和蓝藻占优势,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的比例均在50%以上;蓄水过程Shann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80~3.68和0.09~0.61,与泄水过程相比,此2项指数明显较高且变化幅度大;泄水过程和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群落分别聚在一组内,但各组内变化情况不同;在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中,水温和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均有很重要的影响,而水文特征变化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作用十分有限。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中小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水温、营养盐是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泄水后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会显著增加,且随着水位的进一步降低会持续增加,水华暴发潜在风险增大,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