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90年4月10日德国盆栽爱好者旅游参观团一行19人到达北京,笔者应邀为盆景参观团讲授中国盆景艺术。从此与德国盆景界的朋友建立了联系,每年都有几次书信往来,寄来德国盆栽书籍和盆景期刊。笔者也把自己编著的盆景书籍邮往德国,促进了两国盆景艺术的交流。 1997年底德国盆栽协会理事会发言人米夏埃尔克罗尔茨先生来信介绍了德国盆栽协会的情况,并向中国同行问好。现摘录如下,同时推荐几幅德国盆景照图。我们的协会1978年在海德堡市创立,从开始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发展到今天3500余人,主要分布在德国,也有  相似文献   

2.
我今天能代表我们联邦德国的《盆景》杂志向大会表示衷心的祝贺,感到非常荣幸。联邦德国的《盆景》杂志比《中国花卉盆景》刚好小半岁。在《盆景》杂志工作的人有园林家,历史学家和艺术家。《盆景》杂志经常介绍盆景的剪接,造型方面的技术知识,也介绍它们的历史文化背景。我个人负责《盆景》这个刊物。据我们所知,在德国,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皇帝女儿不愁嫁”,玩盆景的人则说好的树桩不愁看。《吉祥三宝》的创作过程告诉我:有好树桩也要动脑筋。  相似文献   

4.
我爸是个盆景迷。早在1986年我刚记事的时候,他养花做盆景就小有名气了。他制作的盆景,先后参加过省市和全国举办的盆景展,还出席了华东地区盆景学术研讨会。在父亲的薰陶下,我不知不觉地也不知从何时起,也摆弄起树疙瘩和石块块来啦。近几年我和爸爸利用业余时间去山区、农村采挖  相似文献   

5.
我的家在山东兖州,属平原地带,搞盆景和根艺,没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但我的家却与根雕、盆景、奇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提起我喜欢上这些艺术品,还得归功于《中国花卉盆景》。记得那是1988年,我到一位朋友家作客,他是位根艺盆景爱好者,家里摆设了许多根艺和盆景作品,书架上还  相似文献   

6.
本人是平湖市交通局的一名普通干部,自1994年开始学习制作山水盆景。多年来,市交通局积极创导发展交通文化,为我工作之余研修山水盆景制作创造了宽松环境。我市还有一批山水盆景爱好者,制作上达到了一定水平,对我学习山水盆景制作提供了许多帮助与指点。另外,《中国花卉盆景》等多种杂志更是我学作山水盆景的良师益友。这期间也制作了一些山水盆景,其中部分作品曾在有关盆景杂志上刊登。但由于受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今年53岁。是我厂盆景协会会长。业余爱好盆景已有20多年,制作了各种风格、流派的盆景120多盆。先后在岳阳市和湖南省举办的盆景展上获奖。1994年还在我们厂举办了个人作品展,得到大家好评,省电视台还播放了我制作  相似文献   

8.
小楼盆情     
微型盆景美如画,小橱树红于二月花。黄山奇松挂绝壁,金谷盆园甲天下。我与盆景有缘,我与盆景有情。有缘常相会,相会更有情。我酷爱盆景,玩赏盆景是我最大的乐趣。经过20多年的栽培与莳养,现在我的家庭盆景园已初具规模,且在当地小有名气。 30年来,我在玩赏花卉盆景方面,得到了很大收获,不仅我那一顶老资格的‘冠心病’帽子不翼而  相似文献   

9.
1998年10月在北京出席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会期间,陈庆惠先生受“厦门盆景花卉协会”委托,赠与我《厦门盆景》一书。捧着这本书不能不让我想起厦门盆景界的元老——为弘扬我国盆景艺术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耐翁先生。耐翁是当代中国盆景界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之一。他潜心研究盆景凡70年,对盆景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独到的见解和突出的贡献。早在10多年前,我就拜读过他  相似文献   

10.
漫说我的盆景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摆弄盆景已经四、五年了,家里杂七杂八也有一百多盆;自认为好的,也有几十盆。但我的盆景真正算是杂木类,拣的、拾的、要的、换的、穷尽许多方法,倒也搞出了许多小名堂。不要说拿出去展览吧,就在我附近,起码也有许多人认为我是弄盆景的,看的、问的、想买的,上门讨教的,我成了不十分懂盆景但喜欢盆景的百姓心中的『杨老师』。既然有人叫我『杨老师』,我就来讲讲几盆盆景的创作过程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焦国英创作的盆景作品“玉兔祝福”,以它奇美的造型,吉祥的名称,在北京首届国际盆景展览会上荣获金奖。焦国英说,这次的成功,多亏了铁路部门的大力协助。 4月26日下午6点多钟,62岁的老焦和他的小女儿代表丹阳、镇江两市人民把参赛作品“玉兔祝福”小心翼翼地捧在怀  相似文献   

12.
我是广东东莞南城区元美村农民,今年74岁。我自幼喜欢花木、玩石,97年开始学玩盆景,但对盆景技术一点不懂。在1999年得到贵报刊登了盆景造形讲座之后,我如获至宝,用心学习,技术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我比较偏爱骑石式盆景。感觉它奇特,富有观赏性、收藏性。作为一名盆景业余爱好者,在20多年的盆景创作中,我一直常怀梦想,立意创作一盆理想的骑石式盆景。照片上这盆黄金雀骑石式盆景便是我花了多年心血培养而成的。尽管还有待培养,但到目前为止,可算是我比较理想的心爱的一盆。说起这盆盆景的创作,我有三点体会:一是胸有成竹意在先。因素怀梦想,所以常有骑石式盆  相似文献   

14.
从80年代开始,我国盆景逐步受到海外人士的欢迎。1988年在法国巴黎举行规模盛大的盆景展览会,展出20天,盛况空前。中国盆景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精湛的技艺赢得好评,展出期间一直畅销。1987年扬州盆景在德国举办巡回展览,80盆盆景展后被抢购一空,创汇20多万美元。广西在新加坡展出的各种盆景2000多盆,成交金额达117万美元。  相似文献   

15.
我在部队时萌生了培植盆景的喜好,转业后我利用工作之余在庭院培植了近百盆、60多个树种的盆景。借助网上和《中国花卉盆景》等刊物上未曾谋面的老师的指导,特别是受本地扬派盆景的影响,逐步创作出以扬派盆景风格为主要特征的庭院习作。  相似文献   

16.
6月的德国城市慕尼黑,清爽秀丽,气候宜人。第四届世界盆栽大会就在这里举行。来自5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盆景专家济济一堂,共商世界盆景界大事。笔者与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马文其应大会组委会主席雷诺先生的邀请出席此次盛会。 第四届世界盆栽大会整体布局以盆景作品展区为主,盆景销售区和演示区为辅助部分。主展区的立意体现了  相似文献   

17.
我今年54岁,自幼喜爱盆景艺术。近10年来,我绝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潜心制作盆景上。我培植的盆景,全部是我们南通的特产树种——雀舌罗汉松。从剪头插苗开始直至棕扎造型,全部自己动手。自《中国花卉盆景》杂志1984年12月创刊以来,我一直是该刊的忠实读者,在杂志的长期指导下学到了很多盆景制作的知识和经验。我边学边干,兴趣越干越浓。我的雀舌盆景园在二楼屋顶平台上,不论是光照、通风透气,条件都比较优越,加上精心照料,株  相似文献   

18.
盆景欣赏     
最近,我翻阅了《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盆景部分,感到业余爱好者园地办得好。这为业余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对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水平、推动和普及盆景事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是个退休干部,也是盆景爱好者,现送上本地自  相似文献   

19.
记得一个双休日,我又到小花园里摆弄那些盆景,因为天气阴凉,于是准备换盆。这是3盆已成型的六月雪树桩盆景,都种在土盆中,需要换上精制的盆景盆,以便于摆设,提高观赏价值。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3盆造型别致的六月雪盆景上盆定植完成。于是,我把它们放置在阳台上,自我欣赏起来。第二天,天气转晴炎热。第三天仍是晴天。我发现前天上盆的盆景中,有一盆叶片有些萎蔫。我认为是缺水所致,于是马上对其浇了一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我是《中国花卉盆景》的老订户,并偏爱盆景,为了使刊物办得更好,更为读者所喜爱,提出有关盆景方面的几点意见,供参考。一、自“海峡两岸盆景名花研讨会”后,中国盆景的“凄凉美”,引起了争论。大陆盆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为广大盆景爱好者所关注。我建议贵刊辟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