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秀存 《山东饲料》2013,(26):366+368
桑树剪伐方式决定春、夏、秋各季产叶量比例,影响桑叶质量,从而决定全年养蚕布局,桑树冬春伐和桑树冬春重剪梢两种不同的剪伐方式可优势互补,对桑园桑树采取两种剪伐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更有利于县域蚕区推广全年多批次养蚕布局。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探索优化桑树剪伐的方式方法,结合广西蚕桑良种繁育与试验示范基地生产实际,开展了电动枝剪机、草本桑收割机、桑枝剪伐粉碎一体机3种不同的桑树剪伐机具剪伐效果的比对试验。经过夏伐和冬伐2次剪伐试验,发现桑枝粉碎一体机剪伐工效最高,草本桑收割机次之,电动剪枝机最低。在桑树生长情况对比试验中,电动枝剪机对桑树生长的影响较小,桑树剪口破皮率和死亡率低,平整率高,草本桑收割机次之,桑枝粉碎一体机对桑树影响最大,剪口破皮率和死亡率高,且剪口不平整。综上,建议根据桑园生长实际及桑园用途选取最适宜的剪伐机具。  相似文献   

3.
桑树冬留长枝防病高产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州市近年来桑树花叶病危害严重,市科技局项目组在示范基地进行冬季桑树高位剪伐(冬留长枝)和根刈剪代对桑树花叶病抑制效果及产叶量对比试验,以探究“桑树冬留长枝防病高产技术”应用于宜州市的桑园是否能有效抑制来年桑花叶病的发生和有效提高桑叶质量和产量:本试验表明:在示范桑园内,高位剪伐比根刈剪伐的桑树单株叶片花叶病的发病率降低52个百分点,同期亩产量提高45.3%。单张最大叶宽增2cm,冬季桑园采取高位剪伐的方法,既可有效抑制花叶病发生,又可改善桑叶质量,提高春季的亩产叶量。  相似文献   

4.
育71-1桑树遭受晚霜冻害后,采取剪伐桑枝的措施,能促进桑树恢复生长,明显提高桑树发芽率,增加新梢条长,提高新梢条比例。但剪伐程度要控制好,剪伐后留条长度应不少于60cm。剪伐时间应根据各地气候,灵活掌握。建议本地桑树冻害后,剪伐桑枝的时间不宜迟于4月10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桑树春夏伐与多批次养蚕利害关系的分析,建议科学合理的改变桑树的剪伐方式,合理的调整养蚕布局,推广蚕桑丰产技术,可进一步提高养蚕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桑树栽培的生产实践中,常常采用剪伐,使之萌生嫩枝,以获取高产优质的桑叶,这与剪伐形式、剪伐时期密切相关。为此,我们于1983—1986年在广西柳州地区蚕种场进行了三年多的平地剪、离地3、33、67、100厘米高等形式的分期剪伐试验研究,现将主要结果作一简要总结。一、冬伐桑树剪伐至萌芽、展叶所需天数依剪伐期后移而显著减少,剪伐至展叶所需积温相对稳定,变异系数10%左右。二、桑树芽萌动前为冬伐的最佳时期,广西柳州地区为十二月至翌年一月。冬伐过早,嫩芽易受冻害;冬伐太晚,树液从根部  相似文献   

7.
欲使桑树生长发育良好,树壮叶茂,优质高产,为夺取蚕茧高产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必须及时剪伐,整枝剪梢,中耕除草,切实加强肥水管理,病虫防治以及做好采养结合等工作。一、及时剪伐,整枝剪梢。桑树栽植后,应按预定培养的树型剪伐,掌握桑树在休眠末期(惊蛰前)早春树液流动前剪伐。在同样的管理条件下及时剪伐的桑树长势良好,枝条粗而长,反之生长不好,枝条细而短。上高蚕桑场泗溪游市大  相似文献   

8.
《四川蚕业》2017,(4):50-51
<正>桑树复壮的技术方法较多,其中提高剪伐的复壮技术,对于枝干健全、桑拳已呈现衰老、发条数逐渐减少或树形偏低、枝干和桑拳偏少的桑树效果极为明显。但在实际的桑园生产管理过程中,提高剪伐的复壮技术措施大多没有落到实处,致使年年复壮却不见效果。为此,作者就提高剪伐的复壮技术主要措施分述于后,供同行参考,以期达到桑树复壮目的。1剪伐时间及方法1.1剪伐时间剪伐时间的早迟对夏秋桑树枝条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杨红  姜虹  韩世玉  唐林 《四川蚕业》2001,29(1):21-23
试验结果表明:桑园连续夏伐并套种,对桑树的主要经济性状有显著影响。合理选用套种物并科学套种管理,套种物对桑树的不良影响程度低于因桑树剪伐管理不同而造成的不良影响程度。桑树通过春夏轮伐管理,桑树因套种减弱的树势可得到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不同家蚕品种、不同桑树品种、桑树不同剪伐方式之间的适应性,分别对用高伐(离地面70 cm剪伐)、中伐(离地面30 cm剪伐)、低伐(即根刈,平地面剪伐)3种剪伐方式的桂桑5号、桂桑6号、沙二×伦109和桂桑优12等4个桑树品种的成熟桑叶(第7~13叶位)开展家蚕品种两广二号、桂蚕N2和桂蚕2号的饲养试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00 kg桑叶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等6个指标在参试组合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比较,两广二号+沙二×伦109+高伐、两广二号+沙二×伦109+低伐、桂蚕2号+桂桑优12+低伐、桂蚕2号+沙二×伦109+高伐和桂蚕2号+桂桑6号+高伐等几个组合表现较优;供试家蚕品种中桂蚕2号总体表现优于其他2个家蚕品种,供试桑树品种中没有哪种桑树品种和桑树剪伐方式具有全面优势;桑树品种与剪伐方式除死笼率外对其余指标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和桑树品种对全茧量、茧层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和剪伐方式对100 kg桑叶产茧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桑树品种和剪伐方式对100 kg桑叶产茧量、全茧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专题简讯     
现代蚕业装备———桑树伐条机研制成功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省外专业研究单位密切合作,历时三年,成功合作研制出桑树伐条机。该机利用杠杆和螺旋伸缩原理,采用高效马达和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达到了在桑树枝条剪伐时轻松、高效、省力,对剪伐后的桑树枝条生长无损害的技术要求。其特点是:1、高效:比常规桑剪提高效率2到3倍,持续使用更能发挥优势;2、轻松:操作简单,刀口开关随心所欲;3、省力:长时间操作不再手酸、臂痛,劳动强度降低60%;4、安全:采用24伏安全电压,无危险;5、无损:剪伐的桑树枝条截面平滑、无损伤。部件及技术参数:1、剪伐…  相似文献   

12.
桑树秋伐     
通常桑树剪伐分春伐、复伐.而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桑树生长期短,夏伐后桑树枝条抽不长.  相似文献   

13.
试验表明,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夏伐桑树比春伐桑树春叶产量高47.49%,a产叶量高15.75%,桑叶硬化率高0.03%,秋叶产量低11.18%,桑叶黄叶率低2.87%。采用何种剪伐方式应视养蚕布局而定。提倡采用夏伐桑树的剪伐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张建强  吴开明 《蚕业科学》1996,22(4):260-261
桑树冬季重剪不同剪伐程度的效应研究张建强,吴开明(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用于采叶养蚕的桑树都需进行剪伐,常用的剪伐方式是夏伐、春伐,四川蚕区根据当地的管理水平、光照及水肥条件普遍采取的剪伐方式为冬季重剪,然而,冬季重剪时保留收获母枝长度(简称留校...  相似文献   

15.
陈智勇 《蚕学通讯》2000,20(4):43-44
桑树修剪得当,可提高桑叶产质量,反之则造成减产减收。人们习惯认为桑树修枝的最佳适期是冬季。笔者认为,夏伐桑园修枝的最佳适期应正秋蚕上蔟后立即进行;断梢应在冬至至大寒节前后进行,冬季重剪的桑园和四边桑修枝的最佳适期应是春蚕上蔟后立即进行。冬季重剪以冬至至大寒为佳。春伐复壮应改为冬伐复壮。管理与冬季重剪相同。1 从桑树生理与环境温度看修剪的最佳适期 四川、重庆1月气温是全年最低月份,2月和12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桑树一般从12月中下旬开始进入休眠期,3月开始发芽。据实验,桑树愈伤组织的形成在20℃…  相似文献   

16.
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劳动力成本必然成为制约蚕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桑园管理所投人的劳动力成本占蚕业生产成本的比例较大。为此,笔者研究不同的割灌机锯片用于桑树剪伐,并与手工桑剪剪伐进行对比试验,统计其剪伐效果与用工量,旨在探索蚕桑生产省力化的新途径。通过统计分析,使用割灌机剪伐与手工剪伐对桑树发芽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有...  相似文献   

17.
《四川蚕业》2007,35(3):9-9
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省外专业研究单位密切合作,历时三年,成功合作研制出桑树伐条机。该机利用杠杆和螺旋伸缩原理,采用高效马达和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达到了在桑树枝条剪伐时轻松、高效、省力,对剪伐后的桑树枝条生长无损害的技术要求。其特点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张正国 《四川蚕业》2008,36(4):25-26
<正>桑树剪伐是树形养成,维持树势,增加桑叶产质量的一项至要技术措施。由于桑树剪伐对剪口质量、支干和枝条结构等有一定的下剪标准,故实行机械齐一剪伐对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夏季桑园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锡潮  程嘉翎 《中国蚕业》2009,30(2):118-119
1 剪伐桑树的生理特点 1.1 桑树的年生长周期与养分运转 一般作物的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期对营养的要求不同,对养分的吸收利用也有区别。桑树是多年生叶用植物,每年采叶剪伐数次,所以大部分生长期间都只有营养生长在持续进行。与一年生作物不同之处是,桑树的枝、干、根部含有较多贮藏养分,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各地对蚕桑生产的重视,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蚕大户、业主的大量涌现,大规模栽桑后,一年一度桑树剪伐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与目前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的矛盾日渐突出,在桑树剪伐上开发出一种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