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2.
3.
为使生物治盐的方法在河套灌区得以推广,我们模拟河套灌区土壤的盐分组成状况,在实验室砂培条件下对沙打旺,红豆草,草木樨,白花草木樨,四种优良豆科牧草进行了萌发期耐盐性测定,旨在从理论上探讨它们在萌发期的耐盐能力,结果表明,四种豆科牧草划发期都有一定的耐盐性,其耐盐测试为:沙打旺>红豆草>白花草木樨>草木榍。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中性盐(NaCl)、碱性盐(Na2CO3)和二者混合液(NaCl+Na2CO3)模拟胁迫,对两种变温下(25/15℃和35/25℃)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和发芽势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与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猪毛蒿种子的萌发均有显著影响(P<0.05)。总体上,猪毛蒿种子在NaCl处理下的各发芽指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处理(P<0.05),低温处理下的发芽状况优于高温处理;仅在高温条件下,当NaCl浓度为50.0 mmol·L-1时,种子的萌发显著地受到了盐胁迫的抑制。除低温时混合胁迫浓度为12.5 mmol·L-1时的发芽速率和发芽势稍高于对照外,其余碱胁迫处理和混合胁迫处理下的种子各发芽指标均随着处理液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相比于盐胁迫,碱胁迫对其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更强,且高温会加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两种披碱草属种子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萌发力检验是牧草种子检验的一大内容,近几年来,萌发检验逐渐趋向于标准化,因此,这里选择了《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中没有涉及的、我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中尚需修正或没有涉及的二种优良牧草种子,即:披碱草和老芒麦,本文对这二种种子进步了萌发检验标准化的研究。探讨了光,温度,发芽床三种因素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温度设立了15℃,20℃,25℃,30℃恒温,25/15℃,30/20℃变温,共六个水平。这些试验内容通过两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以纸上为发芽床,找出最佳温度、光条件、及光温最优组合。第二阶段找出最适发芽床,与此同时,试验过程中观察了种苗发育进程,结合断主根实验,确定了幼苗鉴定标准,初次计数时间以及末次计数时间。 相似文献
6.
白沙蒿繁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白沙蒿特性的观察,提出白沙蒿发芽率高,种子表面遇水产生胶状,有利于种子发芽,幼苗时主根发育快,成龄后主根停止发育,侧根在湿沙层迅速生长,取代主根作用,株丛沙埋后,可促进株丛直径扩大,不定根大量产生,枝条生长和产生,寿命的延长,同时指出寿命长短取决于生境条件,特别是风沙土疏松程度和含水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常温贮藏(N)、常温真空贮藏(NZ)、零上低温贮藏(C)、真空零上低温贮藏(CZ)、零下低温贮藏(F)及真空零下低温贮藏(FZ)6个月的伊犁绢蒿种子萌发特征、千粒重、含水率、相对电导率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探讨贮藏方式对伊犁绢蒿种子萌发及种子质量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方法筛选最适贮藏方式。结果表明:真空低温贮藏下伊犁绢蒿种子含水率、千粒重均高于非真空常温贮藏,且CZ种子含水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6.90%~142.27%,FZ、CZ千粒重较NZ、N高22.61%~26.42%(P<0.05);N、NZ胚根长显著高于FZ,FZ、CZ胚芽长、幼苗干重均显著高于NZ、N,而低温真空贮藏下发芽率、出苗率高于常温贮藏;可溶性糖含量真空处理高于非真空处理,FZ、CZ较N、C显著增加34.27%~56.18%,而相对电导率低温贮藏显著低于常温贮藏,C、CZ、F、FZ较N、NZ显著降低33.15%~43.56%。综上,伊犁绢蒿种子活力FZ>CZ>NZ>F>C>N,伊犁绢蒿种子最佳贮藏方式为真空零上和零下贮藏。 相似文献
8.
通过用4个不同恒温、1个变温及用80 ℃热水、98%的浓硫酸不同时间分别浸种对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种子进行发芽试验,研究不同处理水平和不同处理组合对新银合欢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处理水平下,新银合欢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最佳温度分别为18 ℃16 h/28 ℃8h 变温和20 ℃恒温,发芽率、发芽势的最佳热、酸蚀处理分别为酸蚀20和45 min;在不同处理组合下,新银合欢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最佳处理组合均是18 ℃16h /28 ℃8h 变温与98%浓硫酸浸种45 min的组合.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进行染色体数目的统计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自沙蒿的核型公式为2n=2x=18=14m(4SAT)+4sm,为2A型;油蒿的核型公式为2n=2x=18=16m(2SAT)+2sm,核型属2A型。为两种蒿属牧草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研究生物菌剂(地衣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农用复合生物菌、复合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放线菌、EM菌和蒸馏水)浸种对PEG胁迫(水势依次为0.00、-0.05、-0.15、-0.30、-0.49和-0.73MPa)下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干旱胁迫(-0.05~-0.30MPa)下菌剂浸种可提高伊犁绢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根长、根芽比、芽长、幼苗重及种子活力指数。随干旱胁迫增加,伊犁绢蒿种子发芽势、根长、芽长、根芽比、幼苗重呈先增后降趋势,而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呈降低趋势。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干旱胁迫下地衣芽孢杆菌、EM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和农用复合生物菌浸种能促进伊犁绢蒿种子萌发,而复合芽孢杆菌、放线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则具有抑制作用。总之,选用适宜的菌剂浸种可促进干旱胁迫下伊犁绢蒿种子的萌发生长,但这种作用仅限于水势为0.00~-0.30MPa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沙打旺与鹰咀紫云英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沙打旺抗逆性强,而鹰咀紫云英品质较好,是黄芪属中优良性状互补的草种。针对二者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现象,从不同方面研究杂交不亲和的原因。结果表明,亲本花粉活力和育性均非杂交不亲和的主要原因,其主要障碍在于,父本花粉不能伸入母本柱头,表现出不亲和异常现象,如花粉管萌发后盘绕在柱头表面,花粉管尖端膨大等。即使父本花粉管进入母本柱头,因生长缓慢,沉积胼胝质,在花柱中受抑制而停止生长。沙打旺和鹰咀紫云英杂交不亲和的表达部位与亲本自交不亲和的表达部位相似。在此基础上提出克服二者杂交不亲和的措施,为沙打旺和鹰咀紫云英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沙打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沙打旺育成品种,地方材料和野生材料的遗传多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打旺野生材料的多态性明显高于育品种和地方材料,在13份品种(材料)中,山西沁野生沙打旺基因多样性最大,山西五台山野生沙打旺多态位点比例最高,沙打旺生材料总基因多样性和平均基因多样性均大于育成品种和地方材料,其遗传变异幅度最大,而育成品种最小,沙打旺野生材料间遗传分化明显,其基因分化系数比育成品种和地方材料间大。 相似文献
15.
蒙古黄芪种子发芽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种子在不同温度、不同发芽床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选择适宜的发芽温度和发芽床,确定种子检验中蒙古黄芪种子发芽试验的适宜条件和首、末次计数时间.试验结果表明,蒙古黄芪种子存在较高的硬实休眠特性.在种子检验中,破除硬实休眠的适宜方法为精米机打磨4min.蒙古黄芪种子适宜的发芽温度为15℃恒温和15/25℃变温;适宜发芽床为纸上、纸间和海绵床;发芽试验的初次计数时间为第5d,末次计数时间为第12d. 相似文献
16.
为挖掘宁夏盐池荒漠草原野生草木樨状黄芪牧草的种质资源,作为本土牧草品种来修复退化草地,提高修复成效,因此开展对该品种种子发芽特性和人工繁种方面的研究。对常温常压下种子发芽特性;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技术措施;密度对种子产量影响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用电动碾米机对草木樨状黄芪种子进行处理,其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提高到17.3%、51.7%,比常态下提高了93.2%和34.3%。在行距为100cm的情况下,株距与产量的模拟回归方程为y=-2.4108x^2+195.97x-2886.7(R^2=0.99),此时当株距为40.64cm产量最高为1095.82kg/hm^2。采取机械碾压处理方法能有效地降低种子硬实率并提高其发芽率。说明通过打破种皮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的技术措施完全可以提高荒漠草原退化草地的修复成效。种子来源可以通过人工繁育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大田条件下采用生态替代试验对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单播及混播的当年草地进行地上生物量动态及种间竞争的研究。结果表明:单混播苜蓿地上生物量与其绝对生长速率显著大于沙打旺,并且随播种密度升高而增大,3种密度下苜蓿单混播生产力均在2005年6月最高,其中两牧草地上生物量的累积与返青天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密度处理下两牧草表现为阶段性的资源共享和资源竞争关系,随密度增大,资源共享程度降低,而资源竞争反之。但中高密度下整个生育期内苜蓿的相对竞争力均高于沙打旺,低密度在返青后开始出现种间竞争关系,随生育期变化竞争增强。混播当年苜蓿竞争力始终大于沙打旺,其中密度效应为两者种间关系调节的重要影响因素。混播中苜蓿生物量与苜蓿对沙打旺的竞争优势为性状互利关系。因此,植物生产力对物种种间关系的积极响应可能为旱生环境中植物生活史对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灌溉与密度对沙打旺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灌溉时间和灌溉比例对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总量相同的情况下,灌溉方式对沙打旺种子产量构成因素及实际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开花期灌溉900m3/hm2,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1611.1与333kg/hm2,比对照(CK)分别提高105.7%和73.1%;在现蕾期和开花期灌溉450 m3/hm2,潜在种子产量和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1353.6和258.2kg/hm2,比CK提高72.9%和34.2%;穴栽行株距1.0 m,潜在种子产量达1022.4kg/hm2,实际种子产量为269.8 kg/hm2,比行株距1.5m(717.4和176.8 kg/hm2)分别提高42.5%和52.6%;条播中,行距115cm,潜在种子产量达1657.4kg/hm2,与行距75cm(1310.6kg/hm2)和90cm(1152.4 kg/hm2)相比,分别提高26.5%和43.8%,而行距115cm,实际种子产量为337.2kg/hm2,与行距75cm(316.2 kg/hm2)和90cm(223.4kg/hm2)相比,分别提高6.6%和50.9%。 相似文献
19.
以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损伤和未损伤冷蒿释放的挥发物对苜蓿种子萌发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损伤和未损伤冷蒿释放的挥发物对7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种子发芽指数和发芽率均有抑制作用,损伤处理与未损伤冷蒿挥发物处理相比,种子发芽率降低了5.6%~15.0%;挥发物对7个紫花苜蓿品种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未损伤冷蒿释放的挥发物使7个紫花苜蓿品种根生长降低了10.4%~22.8%,芽生长降低了12.7%~30.4%,幼苗鲜质量降低了11.2%~16.8%;损伤冷蒿挥发物抑制作用较未损伤冷蒿挥发物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20.
促进马蔺种子萌发的前处理方法探讨(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蔺(Iris lacteaPall.var.chinensis(Fisch.)Koidz)别名马莲、马兰、马兰花,是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根、花、种子均可入药[1]。该种分布于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等20多个省区,生长于荒地路旁、山坡草丛、盐碱草甸中,耐盐碱,耐践踏,根系发达,可用于水土保持,盐碱地、工业废弃地改造和园林绿化等[2,3]。马蔺种子具有很深的休眠,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存在着当年播种出苗率低的现象,次年出苗率也不足30%[4]。关于破除马蔺种子休眠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是最终发芽率均不高[5],或者虽然得到了较高萌发率,但需要时间较长[6],李苗等[5]通过物理、药剂以及低温层积处理的单一或综合处理方法处理马蔺种子,得到的最高发芽率为14%,郭瑛等[6]对马蔺自然萌发试验表明其种子播种经过10个月的发芽率才达到73%,李志武[4]等研究发现,拌雪埋藏30d可使马蔺种子的发芽率达到83%-87%,但该处理方法只在常年积雪的地区才具有实意义。为了有效地破除马蔺种子休眠,促进其迅速、整齐地萌发,本文比较了机械破除种皮、酸蚀、层积等处理效果,探索可促进马蔺种子萌发的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