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桑蚕与家蚕的起源及其化性变化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地球形成已有五十多亿年,在这漫长的地球史中,曾经有过多次温暖和寒冷的交替变化.距今约一万一千年前,最后一次亚冰期——武木冰期结束.基本上形成了目前的气候状况.但据竺可桢对我国物候的研究,认为我国冰后期的气候,也曾经历过四次温暖和寒冷的交替变化,并提出在距今3000-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家蚕和野桑蚕的起源研究进展,从殷墟的蚕茧、钱山漾的丝线和丝绸残片、南杨庄的陶蚕蛹、河姆渡的“蚕纹”骨盅等出土的文物研究证明:家蚕起源于中国的古野蚕;从近年来对家蚕染色体数(家蚕及中国野桑蚕的染色体数2n=56,日本野桑蚕的染色体数2n=54)、DNA多态性和线粒体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中国和日本的家蚕都起源于中国的野桑蚕。 相似文献
3.
蚕种场繁育蚕种时,很注意防止生种与不良卵的产生,但在制好的蚕种中,仍出现了较多的生种与不良卵,影响蚕种场经济效益的提高与生产计划的完成。现行品种中杭7、杭8生种发生较多,严重的达37.5%,其他品种如菁松、皓月、浙农一号、苏12等亦有发生。影响家蚕化性的因素很多,如温度,湿度,光 相似文献
4.
5.
6.
<正>在繁育蚕种中,往往出现了较多的生种与不良卵.从蚕品种看,不仅杭7、杭8有较多的生种发生,严重的达37.5%,且菁松、皓月、浙农1号、苏12等品种亦有发生,所以研究催育环境和蚕卵滞青与否的关系,是育种工作者历来十分重视的问题.影响家蚕滞育 相似文献
7.
8.
9.
家蚕是完全变态的昆虫.从卵孵化的幼虫,再经化蛹,而羽化成蛾,为一个世代.其品种很多,有的有“滞育”;有的无“滞育”.有“滞育”的品种,均以卵期“滞育”越年.化性是指一年之内孵化回数,即世代回数的遗传性.凡一年之内只完成一个世代,即产“滞育卵”越年的品种,称为一化性品种;一年之内要完成二个世代,而以“滞育卵”越年的品种,称为二化性品种;一年之内发生多回世代的品种,称为多化性品种.多化性品种分为有“滞育”多化性品种和无“滞育”多化性品种两个类型.多化性品种每年世代回数,一般表现不稳定.比如,有“滞育”多化性品种,在亚热带年内发生八个世代的,往往因生活条件关系改变其世代回数.主要是气温条件的影响,例如,将广州的有“滞育”多化性品种引进合肥,即减少年内世代回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生种时有发生,给蚕种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一些单位提出并采取了许多防止措施,但成效仍不显。2003年11月4日在云南蒙自县西部家蚕选原种学术研讨会上,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顾家栋先生建议采取“催青后期高温法”处理防止生种的发生。受此启示,2004年我场将此方法应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见表1、表2),现将主要方法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观察与调查之后,摸出了广东种的化性与饲育期光线的关系。这不特在带有广东种血统的蚕种生产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还对蚕品种化性认识上做了重要的科学补充。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1950年发现了诱导家蚕卵越年化的器官,其后1953年以来从事抽出决定化性的物质(休眠激素),到1956年7月、9月休眠激素的抽出成为可能,以后继续进行休眠激素的性状调查及改善抽出的方法。兹述最初抽出方法于次。把产下越年卵催青,饲育到化蛹。约从15000头蛹中摘出脑——喉下神经节连合体。把连合体根据下述方法处理,则判明休眠激素是存在于氯仿(Chloroform)的部分中。即使氯仿完全蒸发后,在残渣中加水1.6cc 作为注射液,把这种注射液以 相似文献
13.
14.
我省自50年代后期引进并解决二化性蚕种的冷藏浸酸技术后,70年代末逐步实现全年二化白茧化。二化性一代杂种的繁育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一年就只能春繁和秋繁,夏季由于气温高,原蚕饲育困难,制种时死蛹死蛾多,繁殖系数很低。自80年代以来随着空调机的普及,蚕种的 相似文献
15.
16.
家蚕(Bombyx mori)的驯化是农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国的养蚕业已有近7 000年的历史。关于家蚕的起源与进化不仅是蚕丝文化和蚕业发展历史溯源研究的焦点,也一直是蚕学界关注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的核心是家蚕的直接野生祖先来源和起源地(驯化事件的发生地)。家蚕的野生祖先是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为学界早期的共识。近20多年又从染色体水平和DNA序列水平进一步证实了家蚕的野生祖先是中国野桑蚕,而不是日本野桑蚕,家蚕起源于中国野桑蚕的观点在学界也达成了共识。但是,家蚕的起源地仍存在单起源中心(在中国北方的某个地区驯化而来)和多起源中心(在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印度和越南等不同地区独立驯化而来)的争论,澄源正本尚缺乏遗传学证据。本文综述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家蚕起源与进化的重要进展,根据动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的最新方法,提出了基于线粒体基因组扫描和大样本策略的家蚕起源与进化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7.
18.
蒋猷龙同志在《农业考古》(1984第一期)和《蚕学通讯》(1984第一期)发表了《就家蚕的起源和分化答日本学者并海内诸公》一文。阅后个人认为有不少值得商榷的问题。经对照蒋的《家蚕的起源和分化》一书原文(江苏科技出版社1982)和日本学者吉武和布目的评论《农业考古》(1983第二期)以及国内学者季羡林、蒋同庆、段佑云有关这方面的论文,作为一个读者。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