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采用生态压力法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福建省稻作生态和两系稻制种、繁殖的需求,选择不同海拔(8 m、120 m、320 m、520 m 、730 m和808 m)、不同纬度(18°N和26°N)构建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生态压力试验点. 对引进核不育系、杂交后代和高世代材料进行加压、分离、选择、鉴定.逐代多年多点压力筛选,已取得成效.(1) 初步评价了培矮64S、安湘S、W6111S、明光34S、FJS-1和FJS-2 等核不育系的育性变化、利用价值和确定了适宜的繁殖制种区域;(2)进一步育成了SE21S等光补型核不育系,压缩了制种风险,应用于大面积制种;(3)育成了118S、322S、919S和VNS,其不育性能更好,取得水稻核不育系选育新进展.这些不育系已配制出几个高产和优质潜力大的两系稻组合.  相似文献   

2.
利用籼型两系不育系SE21S与糯性光身两系不育材料双光S杂交,经系谱选择至F4,选用不育性好、米质优的株系S426与香型优质保持系粤丰B杂交,通过中高海拔低温生态压力条件下进行两系不育系的育性鉴定和筛选,经系谱选择育成香型软米两系不育系明香10S,并配制出香型软米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明香1027。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贵州省水稻研究所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成就。贵州省两系优质稻米品种示范种植不仅使稻农增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两用核不育系及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育可协调杂交水稻品质和产量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将优质两系恢复系扬稻6号与去选择标记的转Bt基因恢复系明恢63杂交,并与扬稻6号回交后再自交,育成具有抗虫性的水稻恢复系扬稻6号,再用扬稻6号与广占63S杂交,采用PCR分析、试纸条检测、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合系谱选择农艺性状和育性鉴定,育成了具有转基因抗虫性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T16S。该不育系对稻纵卷叶螟和三化螟均表现为高抗,与两个恢复系配制的杂交组合也保持良好的抗性;该不育系属于无花粉类型,不育期间花粉败育彻底,在14.5h长日下,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低于23.5℃。  相似文献   

5.
株两优21是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株1S与优质早稻父本师大21选配而成的迟熟两系杂交早稻组合.2009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湘审稻2009003.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科技》2005,(4):63-63
国豪国香系列:绵阳市农科所用自育优质不育系绵香1A、绵香3A、绵香5A为母本配组的系列香型杂交新品种。1.国豪国香5号由绵阳农科所用自育优质恢复系绵恢725与引进不育系宜香1A组配育成的优质香型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川审稻2004003),被四川省农业厅确  相似文献   

7.
皖稻119是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光(温)敏核不育系宣69S为母本、以广亲和恢复系WH26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籼新品种。该品种于2002年参加安徽省中籼C组区试,2003年继续参加省区试,并破格进入中籼稻生产试验,2004年3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是一个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及沿淮区域种植的优质中籼稻新品种。1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福建省早稻生产上多数品种(组合)还存在着产量较高,但米质偏差;或是米质较好,而产量明显偏低的问题,高产与优质矛盾突出.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采用优质两系不育系金山S-2(原名T154S)与优质恢复系早恢89配制而成的优质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金两优289,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9.
采用安农S-1,衡农S-1,W6154S 及5460S 等4种籼稻光(温)敏不育系分别与14个水稻品种(系)配置杂交组合,在同一条件下栽培,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4种籼稻光(温)敏不育系杂种产量都具有明显的平均杂种优势与超亲优势,并且都有一定比例的竞争优势组合;安农S-1可作杂交早稻不育系利用;衡农S-1与5460S 只能用作晚稻不育系;W6154S 则主要用作晚稻不育系;结实率及千粒重是影响4种籼稻光(温)敏不育系杂种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在两系杂交稻测交组合鉴定及不育系与父本品种选育中,应注意结实率及千粒重的改良;并提出两系亚种间杂交稻选育应以选育广亲和光(温)敏不育系途径为主,此外两系杂交稻选育还应注意亲缘隔离.  相似文献   

10.
皖稻16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籼型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与常规品种七秀占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稻瘟病等特点,2005年1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水稻三系优质不育系的选育及其配组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林市农科所利用系统选育技术,经过十年的时间,选育出两个早籼优质不育系玉A和良A,并与优质恢复系配组,选育出玉优266等优质、高产、多抗的杂交水稻新组合,为解决早稻杂交水稻米质较差的问题,以及为水稻品种的优化和增效提供良种支持。  相似文献   

12.
《湖北农业科学》2012,(19):4320
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以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作母本,8077S作父本杂交,经多代定向选育和低温选择育成的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12012。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广占63S为母本,用自育优质中籼稻中间材料盐229为父本进行杂交,并经多年多代异地选择,2006年育成籼型光温敏不育系盐161S,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用盐161S与盐恢888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盐两优1618,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盐161S和盐两优1618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盐两优1618的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褔7112S是以1892S为母本与优质自育材料R0564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不育系育性稳定、败育彻底、株型紧凑、抗性较好、米质较优,2019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本文介绍了褔7112S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配组应用和繁殖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培杂266两系杂交水稻是玉林市农科所用玉266恢复系与培矮64S不育系配组而成,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的特点,2001年通过了广西区品种审定,目前在桂南稻区推广种植面积已达6.5万hm^2。  相似文献   

16.
为丰富杂交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材料,拓展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选择,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自育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1196S与优质水稻亲本越光杂交,围绕抗性好、稻米品质优、配合力好、异交结实率高、易繁殖及育性稳定的育种目标,经13代连续定向选择,于2017年育出综合性状好、稻米品质优、配合力好的优质两用核不育系Q33S及Q34S,于2017年8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田间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7.
油菜优质新不育系黔油2AB育性鉴定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甘蓝型油菜双低不育系黔油2AB经遗传鉴定表明,其育性稳定,不受栽培、气候等环境因素干扰;恢保关系有别于其它不育源,育性受两对细胞核显性基因(杂合型两型系)控制,属细胞核显性不育系,是开展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新组合——天优99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优99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以自选新不育系天丰A与自选恢复系广恢998杂交培植而成的三系优质抗性好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该组合进入南方稻区晚籼中迟熟优质组的国家区试,200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超级稻重点推广品种之一。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华占S是以抗倒优质温敏核不育系武香S为母本与强优恢复系华占杂交,经6年定向选择培育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株叶形态好,株高适中,开花习性优,异交结实率高和配合力强等特点。于201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用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2004年育成的籼型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盐220S与盐恢888配组,2006年育成优质、高产、抗病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盐两优2208,该品种于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此外,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盐220S及其新组合盐两优2208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