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6年陕西省从天津引进100万斤银坊粳稻种子,在汉中专区推广了35万5千斤,种植面积5万多亩,平均产量500斤/亩,其中两万亩的产量低于当地籼稻约10.28%。同时各县又都出现银坊粳稻千斤丰产的事实,如褒城县17.62亩千斤丰产田中,籼稻占3.8亩,粳稻却占13.82亩,甚至在较大面积上如南郑县百花农业社16.26亩银坊粳稻平均亩产947.6斤,南郑县农场77.9亩平均亩产720斤,都大大高于籼稻平均产  相似文献   

2.
1959年我省玉米生产和其它粮棉一样,在1958年大跃进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全面大丰收,全省平均亩产317斤超过1958年单位面积平均产量,并涌現出大批的大面积丰产和高額丰产奇迹,如太谷超英公社6921亩土地,平均获得亩产1489斤,晋城巴公公社2021亩,平均亩产829斤,其中22亩高額丰产地,亩产1572斤,这些高額丰产的获得,其植株密度每亩均在2400株以上,經驗証明: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中  相似文献   

3.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棉区的生产特点是:自开垦起,在党的正确领导、苏联专家无私帮助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体首长和战士的共同努力下,得到辉煌的成绩。突出的表现以下三方面:首先,是植棉面积迅速扩大,如1953年种棉3万余亩,1955年为80,114亩,1956年即达225,000亩。其次,是在劳力及机具的补给远不能与面积扩大相适应情况下,单位面积籽棉产量不断提高。如1952年亩产平均为120.4斤,1953年上升达亩产355.35斤,其中有2万亩平均亩产达402斤;另外,植棉能手刘学佛同志在1.61亩地上获得了亩产1,349斤的全国最高纪录。1955年平均亩产为400斤,其中有134亩,亩产达1,043斤;刘学佛同志有1.05亩,再次创亩产1,392.86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在麦稻两熟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地区是麦稻两熟地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19.4亩,平均亩产1,048.4斤,其中1亩高产田块亩产1,529.1斤。1977年示范面积4,704.5亩,平均亩产948.1斤,有五个县亩产超千斤,有三个大队在近300亩面积上平均亩产1,300斤,并出现亩产1,500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田。有些单位由于种了杂交水稻,实现了麦稻两熟亩产超吨粮。我们  相似文献   

5.
<正> 在研究总结油莱以防冻保苗为主的综合丰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莱单位面积产量,1983—1984年,我们在河南省组织有关单位协作,对高产油莱产量结构与生长发育特点进行了研究。一、高产油菜的产量结构各点试验地面积2亩左右,亩施基肥土杂肥3000斤,碳酸氢铵60斤,过磷酸钙80斤,追肥尿素60斤,供试品种为甘兰型油菜开封矮选。平均亩产371.9斤,其中有2.78亩,平均亩产达471.4斤(见表1)。表1表明:在相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油菜  相似文献   

6.
我区种植杂交稻已有四年,1979年已发展到250万亩。四年来,收成两丰两欠,1976年试种单季杂交稻350亩,平均亩产1100斤;1977年扩至41.7万亩,单产降到758斤;1978年气候条件有利,195万亩平均亩产850斤;1979年受灾单产又降到785.7斤。从目前生产条件来看,约有60%的面积已经具备了亩产千斤左右的条件,但实际产量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7.
徐州地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19.4亩,平均亩产1048.4斤,其中邳县联防公社农科站一亩南优2号,亩产1529.3斤。1977年示范面积4704.5亩,平均亩产948.1斤,有五个县亩产超千斤,三个大队大面积亩产1300多斤。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院工农兵学员、农场工人和教师,在深入开展教育革命的过程中,坚持“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学习贫下中农小麦高产经验,探索淮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1972年以来开展了小麦高产研究.四年来,各试验田产量情况如下:1972年3.8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27.3斤;1973年7.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37.4斤.其中有1.04亩,亩产812.0斤;1974年10.7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77.4斤,其中有4.93亩,亩产超过800斤;今年45.72亩试验田和丰产方,平均亩产829.6斤,其中900斤以上田块6.23亩,平均亩产965.1斤,有一块1.32亩,亩产1073.5斤.通过四年研究,我们对淮南稻麦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有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9.
潛山县梅城公社利民大队1965年共种矮脚南特二百六十四点四六亩(占早稻面积的22.1%),总产十九万四千八百零六斤,平均亩产七百三十六点六斤,居全大队七个早稻品种产量的第一位。与几个良种比较:亩产比有芒早粳增产18.5%,比陆財号增产18%,比南特十六号也增产10.9%。其中十二亩,亩产超过千斤;一百二十亩,亩产超过八百斤。但也有少数田,由于栽培技术不当,亩产只有五、六百斤。現将一年来矮脚南特的  相似文献   

10.
昭乌达盟地区谷子播种面积在400万亩以上,占粮豆总播种面积的30~40%,因此,谷子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过去由于耕作粗放,十年九旱,病虫、草危害严重,致使谷子历年单产只有百斤上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由于实行了生产责任制,谷田面积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产量也有提高。昭盟农科所1981年15亩谷子丰产田,平均亩产882.57斤;1982年10亩谷子丰产田,亩产880斤。国营乃林农场平庄分场自建场至1979年的二十余年间,谷子单产一直在200斤左右,在昭盟农科所帮助下,1980年200余亩谷子单产达到399斤;1981年337亩单产710.4斤,1982年,在400亩地力不均、土层薄的田块上,平均亩产超过了650斤。1981年昭盟科委在翁牛特旗桥头公社组织谷子开发试验,面积为11142亩,在前三年亩产约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县近几年油菜生产发展较快,1976年全县种1.57万亩,亩产39斤,今年已达到13.22万亩,亩产131斤,平均每年增加近4万亩,亩产提高30斤.油菜面积占冬闲地的26.4%,占全省油菜462万亩的3%.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菜单产,这两年我们选择一些典型田进行调查,探索亩产300斤以上的产量结构、各主要生育阶段的形态和主要栽培措施.现将考察结果,初  相似文献   

12.
辽阳市属于一季有余,两季不足作物种植区,如果热量资源利用得好,发展两茬生产是有希望的。1978年全市麦茬葵花试种面积90多亩,上茬小麦平均亩产400斤以上,下茬向日葵平均亩产300斤左右;1979年全市麦茬葵花种植面积扩大到8789亩,一般上茬小麦亩产300~400斤,下茬葵花籽亩产200~300斤;1980年全市麦茬葵花发展到15000亩,其中移栽葵花面积6561亩,一般上茬小麦亩产300斤左右,下茬葵花籽亩产200斤以上。由于两茬栽培组合对路,向日葵在我市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们遵照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在积极发展粮棉生产的同时,针对灭螺新村土质差、碱地多的具体情况,在小面积试验的基础上,大面积推广了油菜和黄花草夹(混)种.1973年1000亩油草夹作(折实油菜面积500亩),收获油菜籽11万斤,平均亩产220斤;1974年70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50亩),收获油菜籽8.5万斤,平均亩产243斤;今年750亩油草夹(混)种(折实油菜面积375亩),收获油菜籽9.35万斤,平均亩产250斤.  相似文献   

14.
雷兆显是河北省冀县二区谢家庄人,贫农成分。一九五二年他的三·一三六二亩小白芒小麦共收一三一○斤,平均每亩产四一七斤十一两。若按实种麦田面积三亩计算(因地鄰多种了他一垅多故实际只有三亩)平均每亩产量为四三七斤(弱),比当地一般产量(一六○  相似文献   

15.
山西定襄县崔家庄和平农业社1956年在盐碱地、低湿地种植向日葵1,137亩,平均亩产向日葵202斤,其中有54亩平均亩产304斤,有10亩丰产地平均亩产400斤,以超过全省向日葵平均产量78.9%的成绩,获得大面积丰产的记录。该社位于滹沱河南岸,由于地下水位高,全部耕地都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种植向日葵的土地又是盐碱较重而不适宜种植其它作物的土地。但是产量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甘薯高产规律,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措施。我校从1978年秋至1980年春在本校实习农场进行甘薯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两年来获得了比较高的产量。1978年有5块共10.6亩秋薯平均亩产10.839斤;其中有1.17亩,平均亩产达16,613斤。1979年有3块共6.9亩秋薯。平均亩产13,706斤;其中有1.01亩,平均亩产达14,396斤。  相似文献   

17.
乐志沟大队历史上没有种植及食用高粱的习惯,1980年开始为了给伊川酒厂生产酿酒原料高梁,把高粱作为经济作物栽培,当年种夏播高粱403亩,获得平均亩产1082斤的好收成,收到了显著经济效果。1981年扩种高粱793亩,因虫害减产,平均亩产只392斤;1982年种790亩高粱,平均亩产797斤;1983年高粱面积扩大到980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春小麦高额丰产形态生理指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一些国营农场,亩产小麦1,500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不断涌现。为了研究这一地区春小麦高额丰产规律,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措施,1976—1978年间,我们在柴达木盆地香日德农场,与该场干部工人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春小麦高额丰产的试验研究,连年获得了比较高的产量。1976年首次获得19.68亩平均亩产1,534.6斤的高产,另有1.45亩亩产1,632.8斤;1977年亩产超过1,500斤的总面积有101.9亩,有三块试验田(1.121亩、1.0亩、1.032亩)亩产分别达1,765.5斤、1,737.5斤、1,727.1斤;1978年由于运用了前两年的经验,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东北垦区国营农场种植小麦的面积约占粮、豆播种面积的45—50%左右。种小麦不仅机械化程度高,而且稳产保收。一般年成可获得亩产150—200斤以上的产量。在气候条件有利时产量更高,如1964年友谊农场五分场五队的春小麦平均亩产348斤。五九七农场三队一号的92垧地(每垧为15亩)平均亩产486.7斤,其中56垧平均亩产达到533.3斤。但目前各场生产极不平衡,如何挖掘潜力,找出增产关键,争取进一步高产稳产和均衡增产是当前农业技术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院试验农场,今年1004亩冬、春小麦获得平均亩产645.3斤的收成(籽粒干重,含水为12-12.5%)。比1964年亩产459斤增产40.7%,比历史最高的1960年亩产606斤增产6.4%。其中有206亩亩产800斤;135亩亩产831.16斤;11.6亩亩产870斤。我院农场建国初期产量很低,1950年小麦亩产220斤;1954年亩产480斤;1960年亩产606斤;以后几年,因受自然灾害影响,产量有所下降,亩产达五百斤上下。今年又跃到645.3斤。今年小麦能获得丰产,经和试验农场职工座谈讨论,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毛泽东思想挂了帅,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调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是社教运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