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浅谈农作物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作物秸秆可用于秸秆还田、秸秆发电、制有机肥料、秸秆气化及压块燃料、动物饲料、作造纸业和纺织业的原料及秸秆培养食用菌等。一、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的方法机械化秸秆还田可设计以下工艺路线:水田机械化麦秸秆全量(或半量)还田一机插秧—半喂人联合收割机—水稻整秸秆捡拾打捆-免(少)耕机条播及稻秸秆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王曦  席尚明 《当代农机》2014,(10):37-39
<正>知识目标:了解秸秆热风炉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秸秆热风炉的安装原则及技术要求;掌握秸秆热风炉在操作时应遵循的原则;掌握秸秆热风炉的维护与保养;了解秸秆热风炉的技术优势及效益指标。能力目标:掌握秸秆热风炉的安装原则及技术要求;掌握秸秆热风炉在操作时应遵循的原则;掌握秸秆热风炉的维护与保养。教学重点:掌握秸秆热风炉的安装原则及技术要求;掌握秸秆热风炉的维护与保养。  相似文献   

3.
秸秆制粒设备及秸秆气化炉使用中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扬中市先后引进了秸秆制粒设备及秸秆气化炉,有效地扼制了秸秆焚烧,充分提高了秸秆的利用。但通过对秸秆制粒设备及气化炉的使用分析,结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4.
秸秆粉碎机具按功能可分为秸秆还田和秸秆回收两种,但功能单一.为了使秸秆粉碎能满足还田及回收的要求,研制了一种新型的秸秆粉碎还田回收机,其结构简单,功耗小,通过简单的转换装置就可以完成秸秆粉碎还田及回收.在不需要风机的情况下,凭借甩刀的击打力及其产生的风力又可以完成秸秆粉碎回收.试验证明,此种机具基本能够满足秸秆粉碎还田及回收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秸秆粉碎机是指用于各种作物秸秆,如玉米、水稻、小麦、豆秆等的粉碎与加工,粉碎后的秸秆可以用于燃料制备、造纸、畜禽饲料、工业发电及生物质材料等,秸秆粉碎机的高效利用可以优化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改善土壤环境,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常见的秸秆粉碎机主要与动力机械进行配套使用,为了提高秸秆粉碎机的田间使用效率及安全性,应完善秸秆粉碎机的操作、保养与维修体系。介绍了秸秆粉碎机主要结构及工作流程,系统阐述了秸秆粉碎机的安全操作流程及保养维护技巧,研究结果对于提高秸秆粉碎机的安全使用、完善秸秆粉碎机田间操作、保养与维修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内典型秸秆还田技术及机具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着重论述了目前我国秸秆还田技术及机具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对联合收割机秸秆切碎技术及装置、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及机具、双轴灭茬技术及机具、秸秆和根茬粉碎还田技术及联合机具、棉秆粉碎收获技术及机具、秸秆切碎灭茬还田技术及机具、反转灭茬技术及机具和水旱两用埋茬耕整技术及机具等国内几种典型的秸秆还田机具的结构特点、适用范围、使用优缺点等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秸秆还田技术及机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小麦、玉米秸秆不同预处理产沼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秸秆不同预处理产气量及甲烷含量的变化规律,本试验在实验室分别用沼液、绿秸灵预处理玉米及小麦秸秆,共设置六个处理进行秸秆沼气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并保持相同浓度和C/N比的发酵条件下,单位质量干物质产气率(TS产气率)及甲烷含量的大小顺序均为:玉米秸秆+绿秸灵>玉米秸秆+沼液>小麦秸秆+绿秸灵>小麦秸秆+沼液>玉米秸秆CK>小麦秸秆CK,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采用绿秸灵预处理秸秆的产气效果优于用沼液预处理的效果。在采用相同的预处理前提下,玉米秸秆的干物质产气率(TS产气率)及甲烷产气率(TSCH4产气率)均大于小麦秸秆的干物质产气率(TS产气率),表明玉米秸秆比小麦秸秆更适宜于沼气发酵。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黑龙江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省政府关于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及措施,对玉米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技术进行阐述分析,重点介绍了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及机械,对我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为如何提高我省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将秸秆加工成草饲料,提高秸秆利用率,对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秸秆利用及秸秆饲料开发现状,介绍了秸秆饲料的加工利用方法,旨在推广秸秆饲料加工新技术,提高秸秆饲料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秸秆膨化技术是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先进技术之一。阐述目前我国秸秆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秸秆膨化技术应用的实际意义,以期为推动秸秆膨化技术进一步应用及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了玉米秸秆田间处理技术及机具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对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及机具、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切碎技术及装置、玉米秸秆和根茬粉碎还田技术及机具、玉米秸秆收集技术及机具等典型的秸秆处理机具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鉴于铡揉的青(干)玉米秸秆、麦秸等农作物秸秆及牧草物料适用于养殖牛羊牲畜及生物质能发电等领域,可有效推动粮改饲政策进一步实施,设计了一种青贮秸秆铡揉机。为此,提出了青贮秸秆铡揉机的设计方案,并对青贮秸秆铡揉机的输送喂入装置、铡揉装置及抛料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试验数据计算得到青玉米秸秆的物料相对含水率平均值为55%,秸秆铡揉长度为1 060mm,秸秆破节率的平均值达91%,标准草长率为8 9%。设计的青贮秸秆铡揉机对于助推畜牧养殖业的产业化发展,提高畜牧养殖产品肉奶品质、避免秸秆资源浪费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近年来,随着农作物产量的不断提升,产生大量农作物秸秆,作物秸秆的高效利用是农业资源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秸秆数量巨大,人工收集、运输、处理难度较大,极大地限制了农作物秸秆的循环利用,不少地区仍然采用就地焚烧或随意丢弃的处理方法,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秸秆机械化技术推广可以提高作物秸秆利用效率,主要机型包括秸秆粉碎机、秸秆收获机、秸秆打捆机,其中,秸秆打捆机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秸秆后续的储藏和运输环节,因此,提高秸秆打捆机的工作性能是实现秸秆大规模利用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秸秆打捆机存在结构复杂、工作效率及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目前国内外秸秆打捆机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出目前秸秆打捆机生产及田间作业的主要问题,提出未来我国秸秆打捆机的主要研究方向与重点,旨在为提升秸秆打捆机的工作效率与秸秆利用效率提供技术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秸秆焚烧存在的问题,根据秸秆的燃烧特性,设计一款环保型的秸秆焚烧炉。介绍多功能秸秆焚烧炉的设计思路及重要部件设计方案,为综合利用秸秆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秸秆粉碎还田、秸秆整株还田、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的作业方法、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论述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应用效果及作用,建议扩大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论述秸秆还田技术在改善耕地地力及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的作用,综述秸秆还田的主要作业模式以及各自的特点及优势,详细介绍秸秆还田机具的具体种类,为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及相关机具的选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效率,探索秸秆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针对其综合利用技术方式进行了研究。在秸秆的组成元素种类及含量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秸秆还田的作业机理,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潜力量化模型,并进行主要利用技术分析,归纳出秸秆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并进行秸秆综合利用典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种还田方式下的秸秆粉碎合格率和秸秆综合利用潜力均控制在85%以上,且经氨化与硫酸钙翻压后的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潜力达96.8%,是秸秆循环利用较好的还田方式;将粉碎后的秸秆分别用于发电、供暖及作为基质燃料等,具有处理量大和经济社会效益好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秸秆还田是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处理方式之一,小麦秸秆是农业生产还田作业利用率最高的农作物秸秆,对小麦秸秆进行机械化还田有利于耕地土壤结构的优化,更能提升粮食产量和食品安全程度。通过介绍现阶段小麦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及机具特点,给出了秸秆还田作业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通州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的现状及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方法,分析了影响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因素,结合通州市秸秆机械化还田试验情况,提出进一步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秸秆还田及秸秆综合利用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还田、农田保护性耕作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有效保护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是“十一五”计划中利国利民的举措。江苏省委、省政府、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对秸秆还田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非常重视,江苏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将该项工作作为“十一五”计划中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已组成“秸秆综合利用”专家小组,对各有关专项项目配套资金、机具补贴、机具的开发及机具选型工作作出了周密的部署。在当前良好的形势下,秸秆还田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技术问题,秸秆禁烧、秸秆还田、农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