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牛流行性感冒的诊治祁玉香裴有玺(乐都县雨润乡兽医站,810703)黄牛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1996年9月,我乡迭尔沟村黄牛发生该病。该村共有黄牛68头,其中成年牛发病31头,发病率70.45%,幼年牛发病11头,发病...  相似文献   

2.
1 发病及流行概况 炭疽在我州的发生、流行已有较长的历史。2004年首发于班玛县多娘牧委会第二合作社,其中5590牛中发病牛189头,发病率为3.4%,死亡牛51头,死亡率26.9%。牲畜(牛)感染后,潜伏期1~5天,多呈急性经过。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过去称为牛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99年8月,该病在我镇水口寨村耕牛中流行,用抗生素治疗几乎无效,后采用中西兽药结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村共存养耕牛37头,其中黄牛18头,于1999年8月15~19日相继11头耕牛发病,发病率为29.7%。染病牛均为黄牛,且为青壮年,7岁以上和哺乳犊牛未见感染。因未及时治疗已死亡1头。2临床表现发病急,来势猛。病初患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反刍微弱,打喷嚏,流清鼻液…  相似文献   

4.
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由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996年8~9月在我县大规模流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疫病流行情况1996年8月初,景宁县大顺、陈村等地连续出现耕牛死亡。因为当地刚发生过牛流行热,兽医误认为死于“牛流行热”。经笔者调查发现该病最先由本乡张某的1头购进黄牛引起的,8月5日至9月15日本县共有5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62头黄牛(该地域无水牛)发病,因大多未能及时得到治疗,死亡43头,致死率为69.4%。2临床症状本次发病多呈最急性经过,病程为5~10小时。有的白天无明显症状,夜间突然死于栏舍中。有的早上放牧时还…  相似文献   

5.
牛流行热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流行情况 2004年8~10月,莒南县暴发了一场牛流行热,遍及本县18个乡镇。据统计,全县共有324个发病场点(其中散养户273个场点)。计有病牛3150头(其中散养病牛656头),占全县养牛数的15.6%,(其中散养病牛占散养数的9.2%);死亡82头(其中散养牛20头),占发病牛数的2.6%;因病淘汰76头,占发病牛数的2.4%;造成孕牛流产和早产的有101胎。占发病牛数的3.2%。该病主要表现以下特点:(1)该病流行有明显的周期性,健壮者发病3天后好转。  相似文献   

6.
1发病情况 雷山县方祥乡毛坪村2004年7月初从山东嘉祥县购入鲁西黄牛102头,发放给该村51户农户饲养,8月初有少数牛开始发病,9月初发病数逐渐增多,至11月20日发病数总达40头,发病率为39.2%,死亡6头,死亡率为5.8%。  相似文献   

7.
1发病情况 2006年,我地某养殖户的48头黄牛(其中奶牛2头)散放于该村北山沟的柞树林中,5月15~23日,有21头黄牛相继发病,死亡4头;另一养牛户的16头黄牛是在自家承包地(四周均为柞树林)放牧,于5月13~20日陆续有9头发病,死亡3头,其中1头孕牛治疗无效死亡;另有1头孕牛早产,犊牛死亡。  相似文献   

8.
1983年7~9月,松桃县普觉区6个乡发生牛流行热,共发病436头(黄牛409头,水牛27头),发病率为9.69%。1986年8~11月,又有4个乡发病,共发病314头(黄牛  相似文献   

9.
2001年7~9月,我镇6个村的牛发生类似牛流行热的疾病,共发病72头(黄牛68头,水牛4头),发病率为8·82%。2004年8~10月,又有4个村发病,共发病68头(黄牛52头,水牛16头),发病率为8·46%。笔者用火针治疗病牛16头,全部治愈,现报告供参考。1临床症状突然发病,主要表现是高热,体温升高到  相似文献   

10.
2001年6月,东乡县沿岭乡毛柴子村发生黄牛以流涎和下颌、颈部水肿、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疫病。该村共饲养牛89头,发病15头,发病率为16.9%;死亡7头,宰杀1头,致死率为46.7%。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牛出血性败血病。  相似文献   

11.
在被检的934头奶牛中,初检检出阳性结核病牛8头,可疑牛5头,对可疑牛复检后,检出阳性牛1头,共检出阳性牛9头,阳性率为0.96%(9/934):阳性牛中黑白花奶牛7头,阳性率为1.17%(7/599),当地黄牛2头,阳性率为0.60%(2/335);从检测结果看,恰卜恰镇黑白花奶牛的阳性率;比当地黄牛的阳性率高,差异性极显著(P〈0.01),说明黑白花奶牛对结核病的抵抗力比当地黄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冷水江市毛易林场养猪场多年来仔猪白戒严重流行,常年发病率60%~80%,死亡率10%~30%,严重地影响了仔猪的生长发育.笔者于1993~1995年对该场的278窝2563头仔猪进行了观察,其中发生白痢病的有221窝1621头,发病率63.25%.1诱因1.1天气情况据观察,气温骤然下降5℃以上,相对湿度增加10%~20%,或大风大雨天,本病可增加1~5倍.据对2032头次病例统计,晚上发病1494头次,占73.5%;圈舍地面潮湿发病率达61.2%,1、2、6及12月份发病率70.74%~83.92%,雨天发病日平均7.94头次,阴天5.2头次,晴天小79头次.1.2饲养管…  相似文献   

13.
2004年7月5日某牛场为降低饲养成本,把胚移安格斯母牛群(共27头)赶至牧场放牧,7月23日有2头母牛发病,其它牛也相继出现症状。少数发病者病程持续3~5d,多者持续8~10d。27头牛中先后有22头发病,总发病率81.5%。发病一直持续到8月20日前后才陆续停止。其间该病还传至从未放牧的公牛群和犊牛群,引起1头公牛、2头犊牛发病。场内饲养的本地黄牛无1头发病。  相似文献   

14.
乳房炎是严重影响奶牛饲养经济效益的重要疾病,往往被广大奶农所忽视。为此,我们于2000年8月16~26日对石家庄市的辛集、晋县、无极、藁城等县市30户奶牛养殖户的316头成年母牛采用加州乳房炎测试法CMT进行了测试检查,现将调查测试结果报告如下:一、乳房炎测试调查结果 二、结果分析1.全群发病率:经测试阳性奶牛123头,发病率为54.75%,其中显性乳房炎牛45头,占全群的14.24%,占发病牛的26.01%;隐性乳房炎牛128牛,占全群的40.51%,占发病牛的73.99%。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是显性乳房炎发病率的近三倍。2.乳区发…  相似文献   

15.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乳牛、黄牛发生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水牛较少发生[1]。因大部分患牛经2~3d就能恢复正常,呈良性经过,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笔者近十年来采取中西兽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1996年10月笔者所在的厦门市某新建国有乳牛场发生一次流行热大流行,全场358头乳牛有156头不同程度发病、死亡5头,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达43.58%和3.21%。近几年,笔者所在区的各镇(街)、场  相似文献   

16.
王焕章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6,28(4):194-194,192
2004年3月,跃进乡某奶牛场突发一种传播迅速、产奶量急剧下降、水样腹泻、出血性下痢的急病,68头成年母牛有6l头发病、发病率89.7%。发病1周产奶量下降29%。53头犊牛与育成牛有6头发病,发病率11.3%,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等手段,确诊为空肠弯曲杆菌感染.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后,控制了病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98年8月上旬,我县某乡中有8个村不同程度地发生了牛流行热,发病538头,死亡12头,死亡率为223%。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疫情发生期间,笔者会同当地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对病牛进行了临床诊治,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治愈率达100%。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这次疫情出现期间,天气闷热、潮湿。发病总头数为538头,其中黄牛386头,占717%;水牛152头,占283%。在笔者出诊前已有10头黄牛、2头水牛发病死亡。病牛多为3—4岁,正在吃乳的犊牛也有发生,5岁以上的牛则少…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站自1981~1987年共诊治黄牛肠阻塞70余例,约占黄牛内科病的2%左右,其中40例有详细病例记载手术疗法。 1 发病季节和年龄 每年上半年3~5月份发病率最高,此时也是本地区草料缺乏期,大多均以麦秸为主,极少给予干青草。加之春耕使役较重。下半年9~12月份发病偏多,此期饲喂大量半干或晒干的山芋藤,其坚韧性和粗纤维含量较高。再从牛发病年龄上看,9岁以上为20头(占50%),1岁以内及1~3岁各为3头(各占7.5%),4~6岁为6头(占15%),7~9岁为8头(占20%)。  相似文献   

19.
奶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牛急性热传染病。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消化机能障碍,全身虚弱、僵硬、跛行。1流行病学1.1流行情况牛流行热在我国部分地区早就有发生流行的记载。据资料统计我国南方及北方几省区于1977~1991年有4次大流行,累积病牛1300多万头,发病率为14%,死亡10万余头,死亡率占发病牛的0.726%。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传播扩散迅速,牛群大批发病,使奶牛产量和奶的品质明显下降,部分怀孕母牛流产,病牛因体弱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2流行特点奶牛流行热是…  相似文献   

20.
应用镰形扇头蜱及巴贝斯虫病水牛的染虫血感染黄牛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非流行区购进无蜱寄生的健康黄牛5头与水牛犊1头,其中3头成年黄牛(2~8岁)在畜舍内用从流行区水牛身上采得的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haemaphysaloideshaemaphysaloides成虫,置于牛耳壳内叮咬;1头运至流行区放牧,让蜱上身叮咬;1头黄牛犊(10年龄)去蜱后2周,用液氮保存的患病水牛染虫血4ml(4×10 8个虫体)皮下注射;另一头去蜱水牛犊亦同时注射相同剂量的染虫血,作为对照。5头黄牛在试验期间其体温、精神、食欲正常,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感染后10~12d外周血液中出现少量不典型的牛巴贝斯虫,红细胞染虫率在0.1%以下,持续3~56消失;对照牛则体温升高(39.8~41.1℃),出现贫血、黄疸等症状,红细胞压积(PCV)降至26%,外周血液中出现典型的牛巴贝斯虫,红细胞染虫率(PPE)高达12%。对采用蜱叮咬及注射来自病水牛的染虫血为何不能使黄牛感染发病,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