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的体系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通报》2014,(5):1042-104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逐渐显露。加强土壤环境管理,防控土壤污染是当前我国土壤环境管理的重要方向。土壤环境管理要求构建土壤环境分区分类的管理体系,这需要以开展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为基础。研究通过探讨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概念,分析了土壤功能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提出了一个三级的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体系。依据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功能及相关规划,划分出土壤生产功能区、土壤生态功能区和土壤承载功能区三个土壤功能区;在此基础上,依据土壤环境功能亚类并结合相关规划,将土壤功能区划分为八类土壤环境功能亚区;结合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土壤污染区分析结果,将土壤环境功能亚区进一步划分为二十个土壤环境管理区,以进行保护、一般监控、重点监控或整治。提出的土壤环境功能区划体系和方法可为开展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提供借鉴,从而为土壤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南京市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之一,正确划分其环境功能可以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在探讨土壤环境功能区划思路的基础上,采用遥感和GIS等先进空间模拟技术,并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土地利用需求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将南京市划分为4类土壤环境功能区,并阐明了各区土壤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保护方向,可为区域土壤环境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晋中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科学地划分水功能区,系统地调查评价水功能区的水资源质量和水体功能达标情况,是科学制定水资源保护策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制度的重要环节。论述了晋中市的水功能区划结果,以2016年的监测成果分析了不同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情况,针对水功能区划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市域主体功能区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市域主体功能区的合理划分,有利于市域主体经济的形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评价人类对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影响程度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该文以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作为市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技术方法,设计主体功能区划评价指标体系,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相耦合,对以县为评价对象的评价单元进行赋值、加权求和测算主体功能指数,确定开发与保护的阈值,并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自然保护区等叠置分析,修正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结果表明:1)生态压力和开发潜力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除长清区外,市区其他区域生态压力大,开发潜力小;商河县、章丘市开发潜力大,生态压力较小。2)各评价单元主体功能指数界限明显,以此作为除禁止开发区外的主体功能区初步划分的依据。3)将主体功能初划结果与济南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进行叠置分析,修正功能区初划结果,商河县由重点开发区调整为限制开发区。生态足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耦合的技术方法在市域主体功能区划中取得较好应用。  相似文献   

5.
国土主体功能区划分与水土保持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十一五”经济社会规划纲要首次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将在财政、产业、投资、土地、人口管理以及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等方面,制定分类管理的“差别化”区域政策。4个国土功能区的划分为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笔者根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提出了4个国土功能区的水土保持发展战略、工作目标、重点方向和考核指标等意见,以国土功能区的划分指导水土保持的发展,以水土保持促进和保障国土功能区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重要依据。从相关资源承载力的内涵考虑,采用算术平均模型并综合考虑人口与经济两种承载因素构建出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以山东省作为研究区域,以该省的17地市为基本评价单元,将全国和整个山东省作为参照区分别划分出3类不同的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并根据不同功能区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将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应用于主体功能区划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SLEUTH模型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后的土地利用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钱敏  濮励杰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8):223-232
为解决区域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SLEUTH(slope land use exclusive layer urb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hillshade)模型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对已划分好的主体功能区进行适当调整。以快速城镇化典型区苏锡地区为例,运用SLEUTH模型对已划分好的主体功能区从2009-2030年在不同情景下进行模拟,直观地反映出主体功能区划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据此对初次划分中由于条件模糊而难以判断的部分区域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得到苏锡地区完整的主体功能区。结果表明该方法使主体功能区划具有直观的预测性和可调整性。该方法为合理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提供技术性保障。  相似文献   

8.
全国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综合分析全国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自然地理区划、生态区划以及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分区,根据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及其特有要求,研究林业生态建设区划的对象、范围、原则和依据,建立各级区划单元划分的指标体系和命名系统,最后进行区域划分,将全国划分为8大区域,40个类型区,154个亚区。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水土保持功能区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土保持区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的指导作用和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布局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全国水土保持三级区划为指导,以乡(镇)为基本信息单元,采用层次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甘肃省水土保持功能区划的原则、指标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地貌特征、林草覆盖率、≥10℃积温、多年平均降水量、垦殖指数、土壤侵蚀类型及强度、人口密度等水土保持功能分区的指标。在GIS软件中通过对乡(镇)分区指标的叠置分类、水土保持基础功能的对比分析,将甘肃省划分为4个一级、6个二级、8个三级、23个四级水土保持功能区,确定了各功能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土地利用方向,为甘肃省水土保持规划和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的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全国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的战略目标,我国开展了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工作。土壤环境质量是该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作为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土壤pH值的时空演变特征能为农业生态系统生产性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使用统计分析理论和空间分析技术,基于2010和2015年土壤pH数据对广东省粮食(水稻)生产功能区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最后探讨了两时期酸雨的频度和分布及氮肥施用量对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样点pH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年内,广东省粮食生产功能区酸化土壤样点数基本没有变化,但大部分土壤样点pH值有所下降。相比2010年,2015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土壤整体处于"酸性"水平,pH 6.5的样点占比达90.01%;其中,酸性样点占58.50%、上升8.63%,微酸性样点占26.35%、下降12.9%,强酸性样点占5.16%、上升了1.30%。土壤pH下降范围在(1, 2]的样点占11%,(0,1]的占40.62%。酸雨及氮肥的施用是引起当地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西安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2014—2015年西安市水土保持区划工作,为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通过对西安市的实地调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明确该市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在一定区划原则基础上,进行指标的选择和分析。[结果]将西安市划分为6个水土保持区,提出各分区的水土保持治理方向,为城市建设及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结论]西安市开展水土保持应在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前提下,依据水土保持分区,以城区为核心,以河流和道路为廊道,对各斑块实施水土流失与环境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The soil environmental index(SEI),which is a four digit code system,represents relatively homogenous spatial unit with specific soil capacity to provide ecological or non-production functions.This work aimed to present information on rating and economic evaluation of SEI,which is a spatial identifier used for expressing heterogeneity of Slovak agricultural soil to support analysis of soil ecological functions.In this study,SEI index expressed the capacity of soil to accumulate water,immobilise the risk elements and substances and transform risk substances(organic pollutants).Partial evaluations of soil capacity to provide above mentioned functions were used to derive final SEI values.Within the agricultural soils of Slovakia there were 493 combinations of soil environmental index.Each index was expressed through rating(point)value and economic value.Average value of Slovak agricultural land to provide selected ecological soil functions was 55.3 points,which corresponded to 35.946 billionper agricultural land or approximately 1.42per square meter.Spatial identification of SEI codes and relevant database were developed in vector form vi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of Soil Science and Conser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Bratislava.In addition to using the national soil database system,a strategy was presented for evaluating and pricing of soil ecological function,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soil environmental index.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vitally important soil functions expressed by SEI can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planning and protection of the soil,and can regulate indiscriminate anthropic interventions in land use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基础工作,而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的建立则是水土保持区划中的关键步骤。新水土保持法颁布之后,新一轮的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选取区划指标,又选取哪些区划指标来综合反映影响江苏省水土保持的因素至关重要。从确立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出发,并结合了江苏省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等要素的情况及其特征,从中选取了22个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指标。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22个区划指标中提取了15个主成分,并计算出各主成分的权重,最终建立了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The analysis of modern Russian legislation in the spher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soil conservation, and land cadaster works has been performed. It is shown that a common federal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s and soil quality assessments is virtually absent. Ecological indices a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federal land cadaster. Most of the recently adopted legislative regulations in this sphere have a technocratic character. The recent governmental regulations on land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have still not been put into practice. To ensure soil conservation policy and protect soils as a component of the environment, a distinction should be made between the notions of soil and land in the legal document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proposed law “On Soil Conservation” are outlined. It is argued that a system of soil-ecological criteria should be elaborated for the proper assessment of soil quality. As a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is absent in Russi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okuchaev Soil Science Society should organize an associ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Russian soils.  相似文献   

15.
土壤健康评估指标、框架及程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健康已经成为土壤学中的研究热点。对土壤健康进行科学的评估是进行土壤健康管理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基础。然而,由于土壤具有多种属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科学地进行土壤健康评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回顾了土壤健康概念的发展历程,总结了进行土壤健康评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及其表征意义;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土壤健康评估框架及其适用性,梳理了土壤健康评估的一般程序,并指出我国未来的土壤健康评估应该关注碳汇指标、生物学指标和环境指标。本文旨在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壤健康评估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分区,为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土地整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区域甘肃省兰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生态保护视角,在充分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土地利用特点及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降雨、土壤类型、植被类型、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等5方面选取指标因子初步构建分区指标体系,并从水资源供给、水系分布及行政区划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同时运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功能,使用综合分析法进行土地综合整治分区。[结果]形成了"方位+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命名的土地整治两级分区体系,二级分区较为详细。兰州市划分为7个一级区和15个二级区。[结论]中国西北部生态脆弱区域在土地综合整理过程中应该通过选择合理的指标体系分区进行整治。各分区应该针对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状况等具体特征,基于生态保护视角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土地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水土保持区划与规划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侵蚀分类分区、水土保持区划、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和生态自然修复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基础工作。水土保持规划是以土壤侵蚀分类分区为科学依据,在大区域区划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弄清土壤侵蚀分类分区、各类区划与规划之间的关系是做好水土保持前期工作的关键问题。因此,针对我国现行的水土保持区划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着重从分析水土保持区划和规划的区别及联系入手,说明其相互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晋陕蒙能源基地榆神府矿区水土流失综合评价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南丘陵区存在多种利用当地土地资源方式,诸多利用方式也改变了土壤的性能,一般是人类干预下的耕地的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高于处在自然半自然状态下的非耕地。为了定量了解由土壤侵蚀引起的养分流失,首先应掌握土壤侵蚀的强度,^137Cs示踪法可以对此提供帮助。使用此法需解决2个问题:确定研究区域的^137Cs背景值与建立估算土壤侵蚀的模型,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合理的尝试。以此为基础,估算了各种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流失量;为了与黄土和红壤区土壤侵蚀的危害相比较,提出了等值侵蚀模数的概念,以便揭示苏南地区土壤侵蚀的潜在危害性。通过研究初步确认耕地尤其是水田可能是太湖水体营养元素的主要农业来源。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应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对立的统一,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可以减少自然灾害、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地区形象、发展社会经济。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现状,决定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提高全民的环境伦理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体系和补偿机制,处理好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实行建设监理制,依法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