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对卧姿人体的振动响应进行实时评价,设计了一种双输入的卧姿人体振动响应测量仪。它根据国家标准对卧姿人体承受头部和臀部振动输入的2次计权方法.采用多任务的软件设计,一边采集数据,一边进行运算,实现了测量结果的实时显示。对照试验表明:卧姿人体振动响应测量仪的运算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操控因素影响下微耕机人机系统手传振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耕机在使用中存在剧烈振动问题,而目前微耕机手传振动特性及传递规律尚不明确。利用加速度传感器、薄膜压力传感器、转数表等设备,测试分析10名受试者操作微耕机时的手传振动特性,研究发动机三级转速水平及三种握力的操控因素影响下人机系统关键节点处振动强度特征及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对人机交互界面的振动强度起主导作用;握力的增大会造成手臂系统振动传递能力增强,并使得微耕机扶手架与操作者手臂系统振动耦合作用明显;手臂系统对微耕机手传振动表现出一定的低通滤波效果,其截止频率在100 Hz附近。该研究对微耕机振动综合病预防以及减振装置的研发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苏联、英国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手承受振动的评价标准。同时,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对我国手扶拖拉机手把振动标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4GXJ-2型电动割胶刀与胶工肢体接触的2种割胶模式产生的振动作为研究对象,参照ISO 5349:2001与GB/T 14790.1-2009标准,对电动割胶刀的手传振动进行测量、分析与评估,并通过数值模拟对传动结构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动割胶刀的日振动暴露量A(8)处于我国标准范围(≤3.5 m/s2),推刀和拉刀2种割胶方式须分别经过5.4~6.1 y、9.3~10.9 y后,10%以上的人群才有可能出现振动性白指,因此建议使用以拉刀模式为主的割胶作业。基于有限元法获取割胶刀壳体模态特性情况,验证了设计合理性。分析与试验的结果可为往复式电动割胶刀的结构件优化设计、振动抑制及安全生产评价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路面不平度引起的拖拉机振动及驾驶员驾驶疲劳等问题,以大功率拖拉机为研究对象,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建立六自由度人-椅-路面拖拉机振动模型,仿真拖拉机动态工况下人椅系统的振动传递过程。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田间及沥青道路上进行实车试验,测量动态工况下拖拉机座椅及人体头部、腰部、腿部的振动加速度,并与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加速度响应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把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评价指标,对驾驶员的振动舒适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人椅系统模型与振动试验的结果有很高的一致性,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且驾驶员测量部位因振动产生的不舒适感由低到高为头部、腿部、腰部,为拖拉机减振及座椅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复杂地形地貌的农林环境下作业,势必会引起大型喷杆喷雾机机身的晃动,造成承载药液对药箱的撞击和喷杆的振动。为此,以MAZZOTTI MAF5240型喷雾机为试验机型,测定喷雾机在不同工况行驶时车身振动的随机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使用振动测试系统测试和评价喷雾机振动对乘员及货物的影响,评价喷雾机的平顺性;测试系统的安装标定、采集和处理喷雾机在不同工况时座椅和地板传递给人体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加速度幅值,分析计算车身振动的固有频率和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对试验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农用三轮运输车座椅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农用三轮运输车座椅振动的原因,认为座椅振动主要来自发动机和地面激振,其中以地面激振引起的座椅振动对人体影响较大,而悬架系统阻尼过小是导致座椅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用实验方法研究手扶拖拉机-驾驶员系统的振动特性,测量了随机激励时拖拉机上16个测点及人体上7个测点的加速度响应,得到了前10阶模态参数,并与没有驾驶员的情况进行了对比,所得结果可供人体振动防护和手扶拖拉机的振动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振动是水力发电机组的常见现象,其影响水电机组的稳定运行及安全运行。因此,振动的监测与诊断就显得十分重要。但是,振动传惑器采集的信号受到机组运行现场的各种噪声污染,不能准确的反映机组运行状态。应用小波分析技术可以对噪声严重污染的振动信号进行去噪处理,精确地恢复原信号,试验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手─—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人人都有一双手,手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手不但可以帮助人们劳作,它还是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睛雨表”。有不少疾病可以通过手反映出来: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病人,可见其作状指,指甲四周和指甲下皮肤增厚,或手掌皮肤呈橙黄色;有肾上腺疾病...  相似文献   

11.
动力吸振器DVA(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广泛地应用于解决车辆中由于动力总成振动以及路面激励等原因引起的振动和噪声问题。针对某农用机械存在的前悬架上控制臂严重变形问题,应用模态识别技术对上控制臂结构的振动固有特性进行了测试,并结合有限元的方法,分析了该车前悬架上控制臂处振动情况不理想的原因。进而在探讨动力吸振器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优化参数动力吸振器并应用于实际。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车型样车在怠速开空调工况下方向盘存在异常抖动现象,首先通过试验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识别,然后通过进一步分析确定了问题原因为冷却风扇运转时引起方向盘共振、冷却风扇本体振动大以及传递路径隔振不足.为了消除方向盘异常抖动,提出了重新匹配风扇转速、控制风扇动不平衡量和优化散热器安装点隔振性能三项优化措施,并对样车进行试验和...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ZH1110柴油机各特征点在不同工况下的振动情况 ,指出危害最大的工况、频率成分和相应的部位 ,进而评价ZH1110柴油机的整机振动 ,本文阐述了ZH1110柴油机表面振动试验和振动烈度试验过程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电厂循环供水泵站立式异步电动机振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钱利华 《排灌机械》2006,24(2):31-32
针对扬州第二发电有限公司循环供水泵站立式异步电动机振动问题。从安装、检修和制造等方面分析了振动原因。在排除了园安装质量引发机械振动的因素后,现场通过频谱分析作进一步的振动测试分析,确定机组振动主要是由电动机电磁振动引起的。采取在定子线圈上增加三根均压线措施后,减小了电磁力的不平衡,振动减小至0.01mm左右,机组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离合传动系统的基本结构及离合踏板振动的一些主观评价方法,然后以某轿车为例,对其进行离合踏板的振动测试,并对离合踏板振动产生的机理和结果进行频谱分析,确定了踏板发生振动的原因,并采用三种优化方案来改进踏板振动问题.根据对比分析发现,通过在液压回路中采用膜片式减振阀和螺旋管的方式,可以对踏板振动实现最大优化,以此来提高离合系统的舒适性.最终通过实车测试证明,该方案的改善效果比其它两种方案更理想.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拖拉机整机出厂终检时整机装配质量快速评价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振动烈度评价拖拉机整机装配质量的方法。以奔野484-2轮式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怠速状况下的拖拉机前托架、发动机、离合器及变速箱等部位的振动烈度,结果表明:振动烈度可以作为评价拖拉机整机装配质量的方法,也可以作为局部评价拖拉机装配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已建立的制冷机组发动机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解耦分析,运用ADAMS10.0建立了发动机隔振系统现有支承和半解耦支承形式的仿真模型,并进行线性模态分析。分析表明:发动机现有支承存在严重的振动耦合;采用半解耦支承形式,其质心的动态响应显著减小,即X和Y方向的位移减至0.79811mm和1.6095mm,解决了发动机的振动耦合问题。运用I-DEAS8.0软件,对原机组的机架进行了振动模态分析和动态响应仿真分析,现有机架固有频率54.6Hz时发生整体变形,最大变形为1.08mm,原机架的整体动刚度差;通过对原机架的结构改进,使机架发生整体变形的固有频率提高到129.5Hz,机架最大变形减小为0.359mm,显著改善了机架的结构动态性能,提高了制冷机组的动态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载货车车架在特定车速下的振动现象进行了有目的性的试验,频谱分析显示后桥及传动轴的周期性激励的共同作用是导致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使车架的异常振动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振动参数对果树采收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乔木类果品采收实际要求出发,旨在解决乔木类果树的连续机械振动采收问题。为此,进行了连续激振式采收过程中影响果树振动效果的试验。通过电动振动试验系统对果树主干不同位置进行夹持,施加不同类型激振力进行振动试验,利用动态信号测试分析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输出,获得不同振动频率、振幅下果树不同位置的加速度数据及曲线,并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当夹持主干的位置距离果树固定端为60cm、振动测试系统输出振动频率为25Hz、激振位移为5mm时,果树获得加速度较大;树枝和果实之间的相对加速度也较大。该试验为振动采收装置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组合弹簧阻尼减振装置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减振装置中采用六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为基体,在原动件处辅以可控弹簧阻尼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多自由度减振问题,克服了橡胶容易老化的特点。以航行中船舶仪器及乘客需隔振为例,分析其隔振要求。进行了位置反解分析与实例验证,并用ADAMS软件对此装置主体机构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减振仿真分析,表明其减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