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以来,我省农田害鼠逐年加重,危害面积不断扩大,每年全省农田鼠害发生面积达1100~1500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30%,鼠密度一般为10~20%,全省每年农田害鼠损失粮食2.5—3亿公斤,为了探讨农田鼠害防治指标,1989年晚稻期间,我们在萍乡市及赣县进行了农田害鼠损  相似文献   

2.
闽东南沿海农田害鼠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田市地处闽东南沿海中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田害鼠发生逐年加重。近年来,鼠密度10%~15%,高的达25%左右。作物受害造成产量损失为5%~15%,高的达40%。常年发生鼠害面积3万hm2,损失粮食达1.2万t。鼠害已成为本市农业生产的一大灾害。为科学控制害鼠为害,于1989~2002年对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1发生情况1.1主要种类及优势种闽东南沿海农田害鼠主要有17种,其中常见的有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板齿鼠、田小鼠等。农田优势种,山区、半山区为黄毛鼠,一般占55%~100%,平均77.8%;沿…  相似文献   

3.
菜粉蝶Pieris rapae(Linnaeus)在梧州市1a发生7~8代,该虫主要发生危害时期为春、秋两季.在高温的5~7月卵的孵化率较低,一般为10%~30%.当田间橙黄色卵粒数达总卵量数30%之后2~3d即为幼虫盛发期;以小白菜为例,其防治指标是:苗期1000~1 500头幼虫/667m^2,成株期~中后期20~30头幼虫/百株。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遵义市主要粮食作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水稻稻秆蝇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危害逐年加重.第1代幼虫对秧苗的危害率一般为30%~50%,高的达90%以上,第2代幼虫伤穗率一般为10%~20%,高的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水稻产量.为了更好地防治水稻稻秆蝇,近几年组织遵义县、桐梓县、道真县、余庆县、绥阳县、仁怀市,对水稻稻秆蝇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据预测,2004年我国农区鼠害为中等偏重发生,部分地区大发生.据全国农区鼠情监测网监测,2003年秋冬季至2004年春季,全国农区鼠密度上升明显,陕西省平均捕获率为4%,最高达13%以上;吉林省2003年秋季玉米田、大豆田平均害鼠密度达18.9%,2004年春季农田平均鼠密度达30%;湖南省平均捕获率为7.5%,最高达12.85;广西自治区鼠密度一般为4.0%~9.3%,高的达19.6%~40.4%.福建省鼠密度一般达到10%~20%,高的达到35%~40%.根据前期鼠情及未来天气预报等因素分析,预计2004年农田鼠害发生面积5亿亩次以上,涉及农户1~1.5亿户.  相似文献   

6.
棉铃病害,是南方棉区的常发病,一般年份病铃率在10~20%,重发年超过50%,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江西棉花铃病主要有红粉病、红腐病、炭疽病、疫病、黑果病、角斑病等,防治棉铃上的这些病害,目前尚无较理想的化学农药。根据北京农业大学提供的信息,应用广谱增产菌防治棉铃病害有较好的效果,因  相似文献   

7.
荔枝蒂蛀虫的发生为害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sinensisBradley,旧名爻纹细蛾,是荔枝、龙眼常发性的重要害虫。在常年情况下,荔枝果被蛀害率一般为20%~30%。严重时达50%以上;龙眼果的蛀害率一般在5%~7%,较严重时达15%~20%;对荔枝、龙眼生产影响较大。有关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国内已有较详细的研究报道。该虫在广西目前发生为害普遍严重,主要原因是果农对此虫每年发生为害期尚未掌握,且有效对口药剂品种少,没有做到适期防治,防效差。为了更好地控制此虫为害,1997~1999年我们在开展“龙眼、荔枝梢果主要害虫发生为害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中,把该虫列…  相似文献   

8.
上海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生情况我县水稻条纹叶枯病曾在60年代初期流行过,特别是1963年发病较重,一般田块发病株率10~20%,严重的田块50%左右,个别田块达80%以上。随着双三制(双季稻配种元麦、大麦)面积不断扩大,病害的发生也随之越来越轻,多年来,没有被人们重视。至1985年起我县又重新恢复推广种植单季稻配小麦,病害又重新抬头,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89、1990年连续大流行,1989年未防治的田块,一般发病株率20~30%,1990年未防治田块一般发病  相似文献   

9.
香蕉是广东省的重要经济作物,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粤西、粤东地区。香蕉叶斑病(褐缘灰斑病、灰纹病、煤纹病等真菌性病害的统称)常年发生为害,一般发病率为20%~40%,严重的达80%,对香蕉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一般减产20%以上。多年来在广东防治香蕉叶斑病的农药主要为丙环唑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农田鼠害日趋严重,据鼠情系统监测,1991~2002年平均捕获率均在10%以上,对农作物危害严重,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的春播作物被害更为严重,1999年有的乡镇春播玉米田的被害穴率高达90%以上,不得不重新改种其他作物。2002年10~12月份农田鼠密度仍分别达11.33%、12.0%、18.0%,2003年1月份的鼠密度为11.33%,接近于去年同期的鼠密度12.67%,是春季防治指标的3.78倍(见表1,表2)。因此,春季农田害鼠发生严重,亟需选用高效、持效期长、低毒的杀鼠剂,开展适期用药防治,提高灭鼠效果和确保春播作物一播全苗、安全生…  相似文献   

11.
同心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属鄂尔斯台地向黄土丘陵过渡地带,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境内塬、坡、沟纵横交错,植被覆盖率低。长爪沙鼠为本县农田主要害鼠,占农田害鼠种类的56.3%,对农作物的为害损失一般为10%~40%,严重者可达50%以上。过去对其研究较少。1996~2002年,笔者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1形态特征据笔者在当地捕捉的长爪沙鼠观察,其体长100~135mm,头尖,眼大,耳明显。趾端有强爪,锐利弯曲,黑褐色。头和背毛呈土黄色,同沙色相仿,常带黑色毛尖。腹面污白色。尾粗,长度略短于体毛,尾端形成毛束。尾毛黄色,毛束深…  相似文献   

12.
自改革开放以来,章丘市庭院蔬菜经济发展迅速,一般每户种植面积为60~150m2,主要以辣椒、黄瓜、芸豆、豆角、茄子、番茄、扁豆等常规蔬菜为主。由于庭院生态环境特殊,蝼蛄发生严重,一般被害株率为10%~20%,重的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庭院蔬菜生产的发展。目前,大田蝼蛄的防治一般采用甲基对硫磷等高、剧毒农药,而庭院是人、畜共居的场所,采用高、剧毒农药防治易引起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自1990年开始,笔者对庭院蝼蛄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观察,并提出和推广了综合防治技术,经多年应用,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1发生规律据1985…  相似文献   

13.
姜腐烂病又称软腐病、青枯病、俗称“姜瘟”,是危害生姜栽培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害。  本病在许多种姜地区均有发生。华东地区多在7月份开始发病,8~9月份进入发病盛期。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甚至绝产,对生姜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成为制约生产发展的一大因素。为减少病害的发生,必须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法才能有效地避免病害的发生流行。具体症状及防治措施如下:1 症状  姜腐烂病主要发生在地下的根茎部分,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和根茎上半部先发病。被害部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其后逐渐软…  相似文献   

14.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减产一般在10%~20%,个别设施栽培黄瓜,减产达50%以上,严重影响菜农收入。通过对黄瓜霜霉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的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方法,遏制该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15.
柑桔园矢尖蚧化学防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5~1998年对柑桔的矢尖阶重发园、一般发生园和始发园等不同为害程度的柑桔园的化学防治技术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建议重发园防治矢尖阶实行春季越冬代 第1代防治法,一般发生园实行第1代1次防治法,始发园实行根治法。一般发生园的防治指标是越冬代雌成虫基数超过冬季1头/梢或春季0.5头/梢,低于该指标的轻发园天敌就能自然控制矢尖蚧。春季越冬代宜用松脂合剂8~10倍防治,第1代1龄若虫峰末期宜用40%速扑杀EC或40%氧乐果EC1500倍 95%机油乳剂100倍或25%扑虱灵WP1500倍防治。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农业大国,据估计全国粮食作物从生产到贮藏过程中,因病、虫、草、鼠的为害损失至少 10%~ 15%;棉花为 15%;水果、蔬菜则高达到 20%~ 30%。农药是防止农作物免受病、虫草、鼠等有害生物侵害的主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控制农药使用,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已形成共识。但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农药的作用不可能完全由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基因工程防治等其他植保措施所取代。 21世纪,农药在适应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有害生物管…  相似文献   

17.
1990年小麦条锈病在我省大流行,尤其是鄂北麦区发病早、为害时间长、为害重、损失大,一般未防治的田块比防治好的要减产50~60%。大面积调查发现,减产因素主要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我们在谷城县定点测定了小麦条锈病为害损失率,明确了不同发病程度对小麦产量损失情况,为测报和防治决策提供了依据.一、测定方法在小麦条锈发病后期(5月中旬),以“鄂恩一号”品种为测定对象,选择肥力长势一致的重病田和轻病田各一块,按八级标准(0.5%、10%、20%、40%、60%、80%、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县再生稻发展很快,而搞好再生稻的病虫防治,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前季稻发生的病虫,一般也会在再生稻上发生,但以螟虫最为突出,轻害田可减产10~20%,重害田可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为此,我们进行了螟虫的发生和防治研究。一、再生稻螟虫发生调查1.再生稻螟虫发生种类:根据龙潭测报点的1976~1985年20瓦黑光灯诱蛾记录表明,当  相似文献   

19.
张敏  段海  马超  王震 《植物医生》2007,20(6):30-31
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发生严重的病害。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蔓延,近年来,随着我国番茄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灰霉病日趋普遍。一般年份,不防治田块,病害损失8%~35%,平均为20%,重病年不防治田块,损失30%~60%,平均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适于防治南疆农区鼠害的抗凝血类杀鼠剂, 在喀什地区疏勒县采用夹捕法、食饵法、粉迹法评估了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的防治效果, 并采用灌胃法给药测试3种杀鼠剂对家鸡Gallus domestiaus和鸽子Columba livia的安全性。结果表明, 连续投放毒饵10 d后, 与溴敌隆防治区相比, 杀鼠醚防治区的阳性粉块和无毒小麦取食量的下降幅度均无显著差异, 但无毒小麦取食量下降的农户比例更高;且防治后褐家鼠比例更低, 防治期间毒饵消耗量更高。连续单独投放溴敌隆30 d的灭鼠效果可达90.9%, 但10 d溴敌隆与20 d溴鼠灵联合防治防效仅为65.9%。灌胃法测试表明, 对当地家禽类的毒性从低到高依次为杀鼠醚、溴敌隆和溴鼠灵。因此, 建议优选毒性较低的杀鼠醚或溴敌隆用于南疆农区鼠害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