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黄淮海(北片)德州点夏大豆区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黄淮海(北片)德州点夏大豆区域试验鉴定了中黄45等14个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生产能力,确定了中黄45、冀09B2、中黄46、鲁97013-1等4个品系其适应性、丰产稳定性及抗逆性等均达到试验要求,建议进行生产试验鉴定或审定。中作06-875等7个品系建议继续进行第2年区域试验,晋大78等3个品系建议推出试验。  相似文献   

2.
大豆抗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 1991年开始进行大豆抗孢囊线虫 (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的育种研究 ,并利用一些抗源 (P14 376 5 4、灰皮支黑豆等 )进行了大量杂交工作 ,通过连续单株选拔、加大抗性好的组合群体数量、南繁北育、早代鉴定等措施 ,筛选出一些高抗、中抗的品种和品系 ,如中黄 12 (中作 5 2 39)、中黄 13(中作 975 )及中黄 17(中作 976 )等品种己正式审定推广 ,后两个品种己通过国家审定 ;有一批品系正在参加国家和省的大豆区域试验。这些品种和品系将对推动大豆生产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品种系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于1981年以九农13号为母本,绥农4号为父本杂交育成。1986年F5代决选品系,品系号为农大8170—2,1987~1988年参加校内鉴定试验及异地鉴定试验,1989-1991年参加联合区域试验,1991年在区域试验的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比对照品种合丰25号平均增产10%以上。1992年通过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辽宁省种植的鲜食大豆进行区域试验,对8个鲜食豆品系进行了鲜荚产量、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辽鲜试13、铁12362-6、铁12353-6、权宝绿、开清1号、开鲜绿7号、辽鲜试14、龙泉8号所有品系均产量高,农艺性状好,品质优良,建议参加2021年辽宁省菜用组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5.
正中黄605中黄605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用高产品系中作J05为母本、以引自美国的品种D0001为父本,通过改良系谱法选育而成。2017年通过北京市审定。该品种高产、适应机械化收获。1主要特点1.1高产2013-2014年中黄605参加北京市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36.4 kg,比对照品种增产22.9%,在参试15个品种中排名第一;2015-2016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6.
2014—2015年对参加湖北省早熟油菜区域试验的11个油菜新品系(含对照)进行了田间栽培试验,以鉴定其丰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性。结果表明:圣光137*和汉油928*2个续试品系产量高、长势旺、株高适中、抗倒性强、成熟期适中,品质达到双低标准,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孝感市种植,建议予以审定;惠油杂四月黄和天油杂105产量高、抗倒、品质达到双低标准、建议续试。另外对早熟油菜新品种圣光137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小麦诱变育种新品系鉴定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绵麦367为对照,对16份小麦诱变育种稳定新品系进行品系鉴定试验,鉴定主要性状和产量,推荐品系参加区域试验。根据田间记载及抗性鉴定、考种、产量分析结果可知:品系16γ-208全生育期169d,株高75.0cm,穗粒数35.9粒,千粒重61.7g,高抗条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赤霉病,较相邻平均对照增产21.9%,产量位次第1位;品系14γ-162全生育期168d,株高76.7cm,穗粒数35.5粒,千粒重61.9g,高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赤霉病,较相邻平均对照增产17.9%,产量位次第5位。结合小麦新品种审定要求,综合生育期、苗情动态、形态特征、抗病性及产量情况,可提供16γ-208和14γ-162两个品系参加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杨树良种区域试验协助组,于1981年5月将经初步评选出的25个杨树新品系以光皮小黑杨为对照,分别在全省14个协作点区域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三次重复。经过4年区域试验,作者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各品系生长量的分析比较、形质比较、感虫性比较、感病性的比较、抗寒性比较、物侯期比较。并综合以上比较,将其数量化,用评分法表现各品系的优劣。评比结果在25个品系中A_(100)、A_(15)等7个品系显著超过对照品系,A_2、富锦1号接近对照品系。其余各品系与对照品系相差悬殊,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9.
2009年天津市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共13个,包括中作J5044、中作06-39、津豆14号、中作J5045、科9302、滨豆5号、滨豆2号、中作G3005、中作J7037、中品03-6025、BN103、中作0630054和中黄13(对照品种),其中新参试品种5个,续试品种7个,中黄13为对照品种。试验目的是鉴定各参试品种(系)在天津市的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出甘蓝型油菜新品系提供给西藏全区区域试验,对15个品种(系)进行2016-2017两年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品系144497-2,农艺性状表现好,生育期148 d,产量204. 58 kg,超过对照山油2号5. 3%,提升到全区区域试验;品系137294-3、147171-1、154001-1、158112-1、155261、155290-1、158091-1,个别性状表现突出,继续留用作为育种中间材料;其余品系农艺性状、田间长势及产量均表现一般,全部淘汰。  相似文献   

11.
1 类型与来源一级优质面包专用小麦新品种新冬23号是由新疆农科院核生所从美国引进的一个F2分离群体与自育花培品系88-136杂交,1992年利用花培技术加速纯化获得不同类型后代,根据大田表现和品质分析结果选育出的.经过多年种植观察和产量鉴定试验,于1997~1999年新疆第八轮中晚熟冬小麦区域试验,因该品系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其烘烤品质达到一级面包粉指标,故结合区域试验结果,在新疆种子管理站安排下1999~2000年对该品系有针对性的做了生产试验,鉴定该品系在这些区域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及其它特征特性的表现等.2000年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命名,是新疆目前自育品质最优的面包专用冬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2.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坝莜1号是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1987年培育而成的,母本是裸燕麦冀张莜4号,父本是高代裸燕麦品系8061-14-1,后经单株选择、品系鉴定、品种比较、河北省中熟组旱地品种区域试验、及河北省裸燕麦品种生产试验等,2000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坝莜1号。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合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乃至周边相似类型生态区种植的高产抗逆性强春小麦品种,通过田间试验,对选育出的旱地春小麦新品系在会宁半干旱区进行了品系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参试的7个春小麦新品系中,品种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06002-1-1-1、05152-6-1-8、06081-3-1折合产量分别为3576.56 kg/hm2、3 267.54 kg/hm2、32 53.24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26.01%、15.12%、14.62%,且综合性状好,抗寒性、抗旱性强,千粒重高,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表现高抗条锈病。05152-6-1-8三年品系比较试验均表现优良,建议推荐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06002-1-1-1、06081-3-1等品系继续进行品系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4.
黄淮地区夏播大豆新品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宜安徽省宿州地区的大豆新品系,对当地大豆生产和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中黄13为对照,对近几年新选育的18个大豆新品系进行比较试验,比较其农艺性状、品质、抗性及产量。【结果】产量最高的是阜郓10174,其次为徐9601-2B、圣豆4号、阜1610、郑1307、郑1427、漯4903、中黄309、圣豆3号、中黄316、邯12-38,比对照品种中黄13分别增产52.67%、50.10%、45.43%、44.83%、38.06%、29.88%、20.73%、20.17%、17.55%、9.98%、6.28%,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邯12-383、郑1307、圣豆3号、徐9601-2B的品质优异,蛋白质脂肪含量总和为63.38%、63.61%、63.61%、63.31%,属于双高品系;邯12-204、中黄316、郑1307、阜郓10174、徐9601-2B 等5个品系对大豆花叶病毒病(SMV)流行株系SC3、SC7抗性较好,均为抗病。【结论】结合产量、品质和抗性结果来看,中黄316、郑1307、阜郓10174、徐9601-2B、圣豆3号适合在宿州地区种植,这些品系可以在本地区作为优良的种质资源进行利用。  相似文献   

15.
抗黄曲霉花生品系选育与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抗黄曲霉花生品种为父本,杂交育成了5个花生新品系。以5个花生新品系为材料,进行室内黄曲霉菌接种和田间区域试验鉴定,结果表明,5个花生新品系均表现出对黄曲霉菌具有较强的抗侵染能力,田间区域试验产量也较高。通过试验,筛选出了9843—26—2和9817—36—2两个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系。  相似文献   

16.
2014年甘肃省大豆品种(系)区域试验白银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有8个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其中6个表现较好,达到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的增产要求。以汾豆92折合产量最高,为2 283.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72.2 kg/hm2,增产率8.16%;其次是汾豆93,折合产量为2 277.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66.7 kg/hm2,增产率7.90%;0331位居第3,为2 272.2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161.1 kg/hm2,增产率7.63%;陇黄2号、GZ11-277均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5.26%;中黄4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4.21%。以上6个品种抗倒伏、抗病、综合性状优良,建议继续进行区域试验或生产试验,进一步鉴定其丰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一、选育经过用0873作母本,TR139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2011年10月通过自治区种子管理总站认定登记,命名为05C/18。二、产量表现1.产量鉴定及品系比较试验2004年进入鉴定圃,参试品系80个,对照为法瓦维特,产量位居第5位,折合产量5901.0千克/公顷,比对照增产23.2%。2005年产量鉴定,参试品系92个,对照为法瓦维特,产量位居第7位,折合产量7000.35千克/公顷,比对照增产10.98%。2006~2007年品系比较试验,参试品系10个,对照为法瓦维特,产量位居第1位,折合产量6831.0千克/公顷,比对照增产19.2%。2.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8.
高抗茎线虫病、高淀粉兼用型甘薯新品种郑红22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红22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与江苏省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于2001年从徐01 -2-9开放授粉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高淀粉、抗病兼用型甘薯新品种,原品系号为郑04-4-2.2008-2009年参加国家北方薯区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鉴定试验,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30763.5 kg/hm2、29313....  相似文献   

19.
为选择出综合表现优良、特色优质且适应凉山州生态区域的彩色小麦新品系参加区域试验,2021—2022年度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诱变育种课题组开展了16份辐射诱变育成彩色小麦品系比较试验。试验通过田间调查统计生育期、生育动态、形态特征、抗病性等指标进行室内烤种,并进行了详细分析,参试品系同时送往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抗病性接种鉴定。根据本试验田间表现、抗病性鉴定结果、室内考种结果和产量分析结果,推荐20γ-Z-36参加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辽宁省种植的中熟大豆品种进行区域试验,对14个大豆新品系进行引种试验,对其产量、农艺性状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铁12145-4、辽12Q043-1、铁12087-1、辽12130-6-8、辽12093-3、群选豆99、建华豆111、沈农13-661、铁12054-2这9个品种各种性状表现良好,建议参加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