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徐薯18的脱毒快繁技术,比较了徐薯18原原种、徐薯18原种、徐薯18良种、徐薯18普通种的产量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徐薯18脱毒种薯较普通种薯品质好、产量高,应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铃薯种薯不同密度的种植试验,观察出了马铃薯种薯植株的综合性状,总结出了不同密度的马铃薯种薯结薯状况,分析出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薯微型化的影响,为马铃薯种薯种植推广及大面积丰产增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早熟、高产、品质优、商品薯率高、抗晚疫病强、适合金华地区春季栽培的马玲薯新品种,引进了7个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并开展了春播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薯3号”表现最好,产量高、结薯集中、薯块大小均匀、表皮较光滑、芽眼较浅、近球形,且商品薯率高.“中薯7号”和“中薯8号”也具有较高产量,结薯较集中、薯块较大、表皮光滑、芽眼浅、椭圆形,商品薯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交错带,具有甘薯栽培十分有利的沙土和光热条件。为了丰富区域甘薯品种,筛选出优质的甘薯品种,试验开展了8个甘薯品种的田间试验,调查了甘薯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结薯特性、生物量。结果表明,横薯1号、绥薯1号结薯特性较优,但产量欠佳,其中横薯1号结薯集中性和中薯率方面优势突出;早丰、日本哈蜜和济薯26具备优质商品薯的基本特征;普薯32产量低且小薯多;澳洲紫白产量高、大薯率高,但结薯特性一般;烟薯25中薯率较高、产量中等,薯皮粗糙,结薯松散。综上,应淘汰普薯32,在评价早丰、日本哈蜜和济薯26营养和食味指标的基础上择优推广,澳洲紫白和烟薯25可作淀粉备选品种,横薯1号和绥薯1号具备可靠的消费群体,应重点开展提质增效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庄浪县旱地梯田的主栽模式——黑色全膜垄作穴播模式,对引进和自育的陇薯7号、陇薯10号、宁薯16号、宁薯17号、中薯18号、中薯19号、天薯12号、天薯13号、定薯3号、定薯4号、庄薯3号、庄薯4号等12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以期为大田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甘薯"金徐薯69"的适宜收获期,以"金徐薯6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及其商品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期对"金徐薯69"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商品薯率有直接影响,为收获较多的商品薯,"金徐薯69"在6月中旬扦插的情况下,适宜收获期可掌握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相似文献   

7.
甘薯机械化收获品种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了甘薯的薯形、薯块大小等对甘薯机械化收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薯19和徐薯22、冀薯332等大薯率高的品种,由于薯块较大、较长,不适宜机械收获;而广薯87薯块短纺至椭圆,薯块长度小,较适宜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马铃薯脱毒小薯的扩繁技术进行研究,明确了脱毒小薯的继繁倍数、脱毒小薯的产量水平、脱毒小薯的用种量等技术问题;并对脱毒小薯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脱毒小薯的平均继繁倍数为1:213.7,而正常种薯的繁殖倍数只为1:5.5;脱毒小薯继繁后平均产量为1058.9kg/666.7m~2,脱毒小薯平均用种量为8.8kg/666.7 m~2;对脱毒小薯继繁后的生物学性状调查表明,脱毒小薯继繁后,其大中薯(50g以上)所占比率都达60%以上,说明脱毒小薯不论种薯大小,经一季繁殖后都能生产达到正常标准的种薯。  相似文献   

9.
以脱毒马铃薯荷兰15原种一级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芽位种薯芽块播种对马铃薯荷兰15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不同芽位种薯芽块的单株鲜薯、商品薯重量、小区鲜薯及商品薯产量表现基本一致。其中,顶芽切块与小整薯播种的单株鲜薯、商品薯重量、小区鲜薯及商品薯产量差异仅显著或不显著,分别居第1、2位。但二者均极显著高于常规混合芽播种的单株鲜薯、商品薯重量、小区鲜薯及商品薯产量;而中芽及尾芽切块播种的单株鲜薯、商品薯重量、小区鲜薯及商品薯产量极显著低于常规混合芽播种的单株鲜薯、商品薯重量、小区鲜薯及商品薯产量。因此,在生产中,种薯重量不足70 g,可直接播种小整薯;若种薯需切块,最好播种顶芽切块,或将顶芽切块、中芽切块与尾芽切块分开,分别播种,保证生长整齐一致,以利于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0.
前期初步研究发现,磷营养影响马铃薯试管薯发生,且观察到磷营养与1个腋芽着生2个以上的试管薯(连生试管薯)性状有关.为进一步探讨磷营养对马铃薯试管薯及连生试管薯发生的影响,比较了在不同磷浓度下试管薯的产量、形态、品质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磷营养对试管薯及连生试管薯发生产生有规律性的影响;适当降低磷浓度,有利于增加试管薯粒数、重量及连生试管薯比率,但试管薯直径及大薯率下降;连生试管薯含水量低于非连生试管薯;低磷浓度下,试管薯淀粉含量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连生试管薯淀粉含量低于非连生试管薯,而可溶性糖含量则连生试管薯高于非连生试管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过程,包括种薯的生产、贮藏、来年再应用于生产,这个过程种薯要经过长达5个多月的薯窖贮藏,薯窖的好坏、薯窖的管理是否科学,决定着种薯贮藏的质量,贮藏的好,来年的种薯应用于生产就有保障,贮藏的不好,就会经常出现烂窖、烂薯的问题。针对薯农烂窖、烂薯及播种前种子处理的问题,本文作者向广大薯农朋友提供了种薯贮藏管理及播种前种子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脱毒甘薯广薯79的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脱毒广薯79和未经脱毒的广薯79的特征特性。结果表明,脱毒广薯79的茎叶生长势较广薯79强,表现在蔓长、分枝数和茎粗的增加;而脱毒广薯79的单株结薯数和鲜薯产量均比广薯79有明显增长,增产达27.2%,食味综合评价也比广薯79高0.3分。  相似文献   

13.
不同鲜食甘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进行了鲜食甘薯品种比较试验,并对不同甘薯品种的生长性状、鲜薯产量及产量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龙薯9号、龙薯601、泉薯10号、福宁薯12号、福薯604、济薯26、龙薯515、龙薯13号鲜薯产量高于对照品种龙岩7-3,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以满足市场对甘薯品种多样性的需求,促进甘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赫章县马铃薯生产品种选择提供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观测了鄂薯14号、青薯10号、天薯11号、鄂薯5号、宣薯6号、宣薯5号、青薯9号(农户自留种)等7个品种的产量与对晚疫病的抗性。结果表明:7个品种中,产量表现以鄂薯14号、青薯10号、宣薯5号最好,均达1 500kg/667m~2以上,较青薯9号增产2.24%以上;晚疫病发病始见期以鄂薯5号和宣薯6号最早,以宣薯5号最晚,最早与最晚相差6d;对晚疫病的抗性为宣薯5号青薯9号鄂薯14号,均表现为中抗(MR),而天薯11号、青薯10号表现为中感(MS),宣薯6号、鄂薯5号表现为高感(HS)。建议对鄂薯14号、宣薯5号进一步进行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早收栽培技术下甘薯品种浙薯75推迟收获后的薯块膨大动态,开展了浙薯75甘薯在早收栽培技术下推迟收获的分期挖薯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浙薯75在早收栽培条件下推迟收获,其后期的薯块膨大速度较快,薯块增重比例高,扦插后167 d的单株薯块重达到1090g,比扦插后90d的单株薯块重增加了142%.说明浙薯75在早收栽培技术下推迟收获能够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以广薯87为对照,通过品比试验,分析了新近引进(选育)的福薯21、泉薯10号等9个南方甘薯新品种的产量、薯块品质、抗病性等性状,并评述了其在生产和育种上的利用价值:泉薯10号、福薯21、金薯2号可作为高产鲜食品种推广,桂粉3号和龙薯14宜作为优质高产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7.
发达国家马铃薯种薯产业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了美国、日本、荷兰等发达国家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中国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中国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要加强种薯新产品的研发:完善马铃薯种薯的生产、检测体系,建立马铃薯种薯的认证制度,并强制实施马铃薯种薯的质量检测体系,提高马铃薯种薯的质量;政府相关部门通过采取一定措施,提高种薯的普及率,促进中国马铃薯种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冬种马铃薯费乌瑞它进行了不同薯块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以整薯为种薯,不仅经济性状、抗性优于其他薯块,且产量和商品率均高。建议冬种马铃薯在大田生产上选用整薯为种薯。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平凉市马铃薯种薯田间质量抽检结果,分析了马铃薯种薯抽检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强种薯规范化管理、查清各级种薯繁育情况、切实履行质量监管职责等方面提出了提高种薯质量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合福鼎市薯瘟病区种植的不同类别甘薯品种,引进了福薯604、福薯90、福薯8号、泉薯9号、商薯19、湘薯75-55等7个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铁薯为对照(CK)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福薯604与对照铁薯(CK)相比产量增加179.8%,其抗薯瘟能力强,出粉率高,作为淀粉加工类品种较适合在福鼎市瘟区推广,渝薯15可作为淀粉加工类后备品种进行种植;福薯90可作为鲜食品种在当地种植;其余品种由于抗薯瘟和产量方面均有缺陷,皆不建议在福鼎市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