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林业工程,生态环境和林业工程之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同时,造林生产的有效管理与林业工程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联系,解决林业工程的建设发展问题就要解决造林的生产管理问题。分析了当前的林业发展与造林生产管理的联系以及当前造林的生产状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为发展更好的林业工程,提高森林资源对社会的价值做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闫苹苹 《现代园艺》2019,(12):216-217
在当前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生态环境建设常常为人们所忽视。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家园,我们必须对生态环境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整个自然环境中,林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仅是绿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平衡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开展高效、绿色造林工程意义重大。从林业工程造林角度阐述工程造林现状以及相关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林业工程的发展对于我国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有助于我国生态环境的发展。林业造林管理工作跟企业的企业管理工作一样,在管理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技巧。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就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以及意义,从而更好促进我国林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骆卫坚 《花卉》2022,(10):166-168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加强林业工程管理能够提高林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林业工程管理能够保护林业资源的合理开发,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林业工程管理中融入现代化思维,革新的管理观念与管理模式,提高林业工程管理的管理水平。本文主要从当前林业工程管理实施的具体理念和新时期林业工程管理的创新要求入手,探析新时期林业工程管理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二平 《花卉》2017,(12):143-144
预防水土流失和沙化的侵袭就要加强对林业的种植,保护生态环境是重点问题。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是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落实和实施对林业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林业育苗技术与管理进行详细探讨,对加强林业育苗技术管理提出有效的措施,保证我国林业工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改善林业生态环境,成为当下园林绿化工程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当前林业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以期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林业工程造林工程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中,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是否高效、规范、科学的实现,直接决定了林业工程造林规模的质量和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林业工程造林的效益和功能。新时期以来,林业工程造林不仅要面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压力,同时也要应对林业工程造林内部增产提效,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越发的凸显出来。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是将林业工程造林内部基础设施、运行设备、人才效能等有效聚和的前提,是实现林业产业效能最大化的必经途径。本文通过在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和意义予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管理策略,将对我国林业工程造林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林业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保障,促进人类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良好的林业生态环境不仅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保障,而且还直接决定林业产品是否可以有序、正常供给。但目前,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存在保护疏漏,分析了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并提出了对应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有效措施,希望为我国生态环境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伴随现代化社会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在进行经济建设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同时也带动了我国林业工程的发展。通过林业工程造林建设,可以提升生态效益,还能确保社会效益,但是要如何管理好林业工程造林,需要进一步开展分析。本文探究了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并分析了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渐突出,如何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平衡,则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环境的恶化需要林业工程的建设加以改善,但是目前我国林业在生产与管理中还延续着粗放经营的模式,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我国丰富林业资源,并引入科学造林方法,实现林业的高效经营与管理则成为林业工程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杨海军 《花卉》2020,(24):205-206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日益增长,生态环境也逐渐成为人们着重关注的问题,林业工程对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苗木培育和移植技术是林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整个林业工程的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对苗木进行培育,同时在施工时采用科学的现代化技术移植造林,以有效地提高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林业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对苗木培育到移植造林都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通过林业工程,不仅可以提高林业生产技术,还可以提高造林工艺,本文对林业苗木培育与移植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军飞 《花卉》2020,(6):238-239
近年来,林业经济在社会经济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中技术创新对林业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业技术创新是推动林业工程朝着现代化方向转变的主要措施,也是新时期壮大林业产业的重点环节。要扩大林业在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的效益,就要对林业技术进行全面创新,凸显科技成果的价值,使其与林业发展相适应,大幅提高林业产业的竞争力,通过整合技术资源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大物博,各种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林业资源,丰富的林业资源不但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还给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助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林业工程,积极开展造林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促进我国造林工程的健康发展。但是,现在我国的造林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需解决,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积极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我国造林工作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林业生态深化建设的背景,本文探讨了现代化林业生态建设的基本内容,结合林政资源管理的现状阐述了资源管理的意义,解决了生态建设中存在的质量不佳问题。研究认为,在执行整体工作内容时要优先分析建设和管理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开展管理建设工作的策略,以期保持生态环境发展的稳定性,推动生态建设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的规划结合的措施。主要结论包括:在田、水、路、林、村的综合规划过程中,将农村景观建设与林业生态建设相结合,将农业发展与林业发展相结合,坚持科学发展、遵循客观规律、合理布局和突出功能效益等原则,动员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农村土地综合治理中来,以实现土地资源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时也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为了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加大了林业造林工程的建设,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在造林过程中面临的一些质量问题,影响了林业造林项目和生态效益的发挥。针对林业造林工程中主要质量问题和改进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首个五年。当前我国已步入新发展阶段,沂源县国有毫山林场深刻认识到林业工程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必然选择,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基础上,不断巩固和完善林业工程攻坚成果,持续创新和完善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术,大力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推动经济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因此,梳理了林业工程中苗木培育与移植造林技术要点,助力林业产业振兴和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8.
潘天智 《花卉》2019,(8):238-238
林业在沙漠、森林等地均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维护生物的关键作用,而且其不仅是生态环境的建设核心,也是生产生态产品的关键阵地,因此,在林业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针对生态林业工程的建设发展展开全面探析,从而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实际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本文中先阐明了生态林业工程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而后提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希望可以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发展提供微薄的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9.
林业工程监理在造林绿化中的作用与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瑜 《现代园艺》2019,(10):160-161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着林业工程的发展,且林业工程中的监理是现代林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监理作用将直接影响林业现代化发展。所以,为了更好地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认识监理所处的位置。主要结合林业实际发展状况,分析林业工程监理在林业绿化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位置,以期找出其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保持了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居民居住条件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这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成果。但与此同时,我国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突出,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林业建设与总体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而如何改善林业生态环境也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关注的重点问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园林绿化工作必须做出有效转变,为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及生态环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