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杜鹃红山茶     
曾京 《花卉》2013,(6):7-7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 Ye)又名张氏红山茶、四季杜鹃茶等,为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至小乔木。仅原产广东阳春等地,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山茶原种。现在南方地区多嫁接后盆栽观赏。  相似文献   

2.
游慕贤 《花木盆景》2007,(11):28-29
杜鹃红山茶自2003年金华国际茶花大会亮相后,引起了世界茶花界的关注。目前杜鹃红山茶通过自然变异和嫁接芽变,  相似文献   

3.
华君 《花卉》2011,(1):18-19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又称张氏红山茶、杜鹃叶山茶、杜鹃茶、四季茶等,山茶科山茶属常绿灌木至小乔木,因花似山茶、叶片却像高山杜鹃而得名,为我国的特有植物,只生长在广东阳春市鹅凰嶂保护区的小溪边,1985年被华南植物园植物学家卫兆芬发现并命名。  相似文献   

4.
<正>杜鹃红山茶(Camellia changii),又名张氏红山茶、假大头茶、四季红山茶、杜鹃叶山茶,为山茶科山茶属灌木,叶革质,倒卵状长圆形,先端圆或钝,基部楔形。花深红色,单生于枝顶叶腋,苞片与萼片8~9片,倒卵圆形;花瓣5~6片,长倒卵形,先端凹入。蒴果短纺锤形,有半宿存萼片,果爿木质,3爿裂开。原产于我国广东阳春市,分布区域极其狭窄,仅零星分布于阳春市鹅凰嶂自然保护区河尾山红花潭小范围的河流岸  相似文献   

5.
6.
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嫁接的杜鹃红山茶花粉为试材,采用MTT法、TTC法和离体萌发法,研究了不同测定方法对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测定方法对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测定结果影响较大,其中,离体萌发法是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的最佳检测方法,30℃条件下花粉萌花最适培养基为2.5%琼脂+100g/L蔗糖+10mg/L硼酸,适宜统计的培养时间为4h,花粉萌发率达58.10%,Ca2+对花粉萌发起抑制作用;MTT染色得出92.5%的杜鹃红山茶花粉具有活力,明显高于离体萌发法,而TTC法由于染色不清晰,不适合用于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检测。  相似文献   

7.
杜鹃红山茶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7a生杜鹃红山茶“红露珍”嫁接苗为试材,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研究测定了杜鹃红山茶不同月份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并对其花期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仅3月没有花开,8月开花量达到最大为24.2朵/株.12月当天散粉的花粉活力最好,花粉活力可达94.96%,柱头在未开花时,已具有可授性,不同月份柱头可授性持续时间不同,4、12月开花后48 h柱头仍有可授性.  相似文献   

8.
<正>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又名张氏红山茶,杜鹃茶,四季茶、四季杜鹃红山茶、"假大头茶"等,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因其花似山茶叶像杜鹃而得名。杜鹃红山茶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极其珍稀的山茶品种,曾濒临灭绝,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于上世纪80年代在广东省阳春县鹅凰嶂自然保护区被发现。目前杜鹃红山茶野生数量稀少,茶花市场也少见,仅有少量栽培品种在广西、广东、云南、四川、浙江、福建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杜鹃红山茶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外植体和最佳培养基。以杜鹃红山茶叶片、叶柄、嫩茎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外植体类型、激素组合对杜鹃红山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叶片、嫩茎,叶柄在愈伤诱导率及分化率上优于其他外植体。杜鹃红山茶愈伤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0mg/L 2,4-D+0.5mg/L 6-BA,增殖培养基为MS+1.0mg/L 2,4-D+3.0mg/L6-BA+1.5mg/L IAA。该研究可为杜鹃红山茶愈伤组织诱导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杜鹃红山茶优良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9个杜鹃红山茶优良无性系为试材,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杜鹃红山茶优良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杜鹃红山茶无性系遗传多样性较高,采用筛选的26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11个位点,多态位点18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5.3%,有效等位基因数1.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45 1,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510 6,相似性系数为0.488 2~0.815 2,平均为0.668 8。UPGMA聚类分析得出,在遗传距离为0.360时,所有供试材料可以分为两大类:第Ⅰ类群是由4号和5号无性系组成,其它无性系构成第Ⅱ类群;当遗传距离为0.304时,又可将第Ⅱ类群分为6组。  相似文献   

11.
正在2015年最新登录的中国茶花新品种中,登录号188的‘夏粉含香'让人印象深刻。这个有香味的杜鹃红山茶新种是美籍华人、著名茶花育种家王大庄先生培育的,中国茶花育种小组副组长游鸣飞命名,中国花协茶花分会李纪元点评,他说:"湖南山茶单瓣,白花,具芳香味,春花;杜鹃红山茶单瓣,红花,夏季盛蕊金黄,夏秋季开花。很明显,杂交种综合了两个亲本的主要形态特花。王大庄先生通过杂  相似文献   

12.
根据山茶(Camellia japonica)同源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同源克隆和3′,5′-RACE技术,从杜鹃红山茶(C.azalea)嫩叶组织中克隆出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基因,命名为CaAPX1(Gen Bank登录号:KP635267),基因全长1 097 bp,开放阅读框753 bp,编码250个氨基酸。实时荧光定量分析发现,CaAPX1在4种不同的山茶中均得到表达,其中较耐热的微花连蕊茶(C.minutiflora)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中等耐热的杜鹃红山茶和‘耐冬’山茶(C.japonica‘Naidong’),最低的为耐热性较差的‘恨天高’云南山茶(C.reticulata‘Hentiangao’)。结果表明该基因的表达量高低与测试物种的耐热性有关。CaAPX1在杜鹃红山茶4种组织中均得到表达,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片、花蕾、种胚、花芽,其中叶片表达量高达其他组织的1.29~4.26倍。CaAPX1转基因烟草分析表明,过量表达CaAPX1后,APX酶活性提高了2.58~3.81倍,抗坏血酸(Ascorbate,AsA)含量也提高了2.67~3.56倍,并且转基因烟草植株及其种子的耐热能力也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山茶与勐库茶疑似杂交后代的RAPD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 分子标记技术,对云南临沧白莺山的8个茶树植株进行了亲缘关系鉴定.筛选出的19个RAPD引物在疑似双亲本山茶和勐库茶中,分别能扩增出28和20条各自的特异条带.通过特异条带在疑似杂交后代的表现数量、表现率及聚类树状图两方面的分析,可能的推测是:黑条子茶、二嘎子茶可能是本山茶在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发生较大变异的产物;白芽子茶、黑条子茶和二嘎子茶可能是本山茶与勐库茶自然杂交获得的F1代后又经混交,经数代繁衍后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油松与樟子松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绿化树种和用材树种,在国土绿化、风沙源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开展了油松、樟子松的杂交试验。在总结油松与樟子松杂交育种技术的基础上,对油松与樟子松的杂交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对油松、樟子松的品种选择的标准、授粉前的技术准备、花粉的采集、人工授粉技术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今后的杂交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野核桃、黑核桃和晚实核桃做母本,早实核桃香玲和丰辉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均表现一定的亲和力,但亲和力强弱有显著差异.野核桃与早实核桃亲和力较差,结实率较低,子代杂种出苗率也较低;黑核桃次之.杂种植株的植物学性状与母本有相似点,并表现出一些优良性状,可作为抗性育种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树莓种间品种授粉后不同时间花粉在母本花柱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情况,研究树莓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表明:花粉管萌发情况与杂交结实率一致,杂交组合胜利×牛叠肚、秋福×茅莓和对照(秋福自交)亲和性好,花粉管大都在授粉后16~24 h到达花柱基部并进入子房与胚珠结合,结实率分别为63.7%、97.9%、92.0%;茅莓×秋福杂交亲和性差,花粉管在授粉后16~48 h停止生长,花粉管最终到达花柱总长的2/5处,并伴有回长和胼胝质现象,结实率为21.8%。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有关文献,结合作者的研究,对猕猴桃种间杂交的进展情况作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开展种间杂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栽培茄与野生茄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茄子栽培种(Solanum melongena)自交系‘E-35’、‘E-38’、‘E-8’、‘E-30’与野生种水茄(Solanum torvum)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E-35×Solanum torvum的种间杂种。对F1杂种进行形态学、RAPD、GISH分析以及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种间F1多数形态性状居中,花粉具有较高的活力,具有可稔性。RAPD以及GISH分析表明,F1植株不仅包含双亲带型,而且产生新的特征带,含有栽培茄与野生茄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24,表明所得的F1杂种为真正的种间杂种。杂种经过人工接种及田间发病鉴定,表现高抗青枯病,其抗青枯病性状可能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该种质可以作为茄子抗病育种的一个新抗源。  相似文献   

19.
马蔺与溪荪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晓颖  娄琦  郑洋 《园艺学报》2011,38(5):977-984
 以鸢尾属植物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Koidz.)和溪荪(Iris sanguinea Hormen.)为试材,对常规授粉后结实性及花粉管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并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马蔺和溪荪正反交结实率的影响,探讨了其种间杂交的亲和性。结果表明:马蔺与溪荪杂交表现不亲和性,常规授粉正反交结实率均为0;常规授粉2 h后,溪荪的花粉在马蔺的柱头上能萌发,但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较两亲本自交滞后,柱头和通道内胼胝质现象明显;马蔺的花粉在溪荪的柱头上不能萌发。几种不同授粉方式处理中,马蔺 × 溪荪组合最适授粉方式为0.1% 6-BA处理柱头后授粉,结实率和有胚率分别为10%和16.67%。溪荪 × 马蔺组合的最适授粉方式为提前授粉,结实率和有胚率分别为15%和25.70%。  相似文献   

20.
芸薹属是十字花科中最有经济价值的属[1],包含40余个种,中国境内有15个种和1个变种、1个变型.常见的作物如芜菁、甘蓝、白菜、芥菜分别属于芸薹属下的芸薹种、甘蓝种、白菜种和芥菜种.芸薹属不同种作物有各自的优势,例如大白菜和芜菁抗根肿病[2~4],白菜型油菜具有营养生长旺盛、早熟、抗寒、黄籽等优点[5].可以通过种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