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吕旸 《花卉》2019,(16)
为有效解决城市雨洪干涝问题,提高城市空间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高效雨洪管理,国务院大力提倡各级政府推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园林绿化景观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探讨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之下,如何发挥园林绿化景观在雨洪管理方面的生态效益对海绵城市的成功建设和效用发挥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校园景观对于营造优美和谐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大量硬质景观的存在导致校园雨洪问题。对此,在总结国内外海绵城市发展的基础上,以海绵城市为指导理念,提出利用五类海绵体元素——水体、驳岸、道路、广场、绿地系统,着重“疏”和“净”两点,即雨水的收集与净化,通过从校园内部雨水收集(源头)→校园内部湿地(中途)→校园内部水体(末端)的海绵城市校园景观设计方式,并以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为研究范围进行校园景观设计,能有效地管理校园内部雨洪问题,达到内涝综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呼和浩特市建成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分析新华东街、统计局街等路段的竖向与雨水径流方向,结合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路缘石扩展带等雨洪管理设施改变城市街道雨水径流路径与渗透方式,以期达到削减道路雨水径流,收集雨水资源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倡导建设海绵城市的大背景下,本文从公园绿地的角度出发,以暴雨管理模型(SWMM)作为研究工具,论述了基于SWMM构建公园绿地雨水系统的方法,以期为公园绿地的雨洪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曾汉良 《花卉》2021,(2):167-168
就目前的情况看,海绵城市理念不断深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并且许多城市都相继着手开展雨洪管理体系实践,这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将城市绿地景观和有效的雨洪蓄渗措施紧密结合,进行资源的深度整合,在此基础上打造新型海绵城市。通过实践表明,下沉式绿地的修建,可以明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自身排涝能力,满足地下水补充,同时发挥雨水净化功能,作用十分显著。基于此,本文将重点研究下沉式绿地的相关设计指标,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以便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雨水问题日益严重。在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本文突破传统雨水系统的局限性,主要从山地公园雨洪管理现状特点、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原则、海绵设施选用等角度对山地公园海绵城市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整体生态环境恶化,尤其是夏季雨季时,大部分城市的降雨量显著增加,导致城市面临洪涝灾害的安全隐患,仅靠城市中的基本排水设施已无法全面有效解决雨洪排水问题,需要新型绿化设计发挥其优势来帮助解决雨洪问题。文章以雨洪管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展开讨论,以期更好地解决雨洪问题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花卉》2018,(24)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与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今天,如何改善城市雨水环境,更好的利用雨水资源为人民造福祉,是我们在园林绿化景观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结合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居住小区园林绿化为例,在居住区园林绿化景观工程中引入"海绵城市"概念,配置合理的色雨水利用设施,形成综合的生态雨洪管理工程,在园林造景中力求打造出新颖的景观效果,在丰富视觉感受的同时让园林绿化工程具备雨洪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曲朝辉 《花卉》2019,(10):140-140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中绿地等自然地面面积逐步减小,城市地面的硬化面积疯狂扩张。伴随着城市中雨季来临,雨水流量增加,传统的市政排水管道已经不能满足日常排水需求,城市中的内涝问题逐步呈现出来。雨洪管理的概念首先在国外提出,主要包括城市中防洪排涝的问题、雨水径流量控制预计与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等几个方面。雨洪是暴雨洪水的简称,雨洪管理是指通过对暴雨洪水的控制利用提升雨水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将我们对于水的恐惧转化为以水为友,达到和谐共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雨水花园是一类将景观美化设计与城市雨洪相融合的发展体系,能够滞留雨水,对强暴雨径流进行削减,较大程度上降低城市雨洪自然灾害,同时设计要以景观美化、低影响等为基本条件,才能实现雨水花园真正的雨洪截留作用与景观美化效果。本文从海绵城市与雨水花园的概念入手,对海绵城市的发展意义与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了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总体布局后再通过地形、边界、树池以及铺装等分区进行规划,同时考虑植物配景来尝试将该雨水花园规划得更为高效,以期为花园雨洪利用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雨水花园是基于生态型社会建设而提出的雨洪控制与利用的设施,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区建筑、道路雨洪径流、停车场、商业区、城市住宅区等场所,可有效缓解道路截流蓄水能力低及雨水管网排水能力低等问题。基于此,笔者以道路雨洪径流发生的原因为切入点,对雨水花园的功能、类别以及设计应用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园艺》2020,(1):116-119
近年来,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我国城乡内涝与水生态问题日益得到改善,但我国城市众多,且结构复杂,目前不免单一的技术手段,未能全面有效地解决城市雨洪内涝问题。山地校园景观设计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核心,同时立足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雨水径流、土壤结构等地域特征,在分析其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重难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一方面有利于校园雨洪的综合管理,另一方面对山地校园海绵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科普与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雨水花园和生态水池是国内新兴的水景建设形式。所谓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渗透性浅口绿地,常用来汇聚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可持续的雨洪控制和雨水利用设施。雨水花园中的雨水经过过滤后需要水池来储存,要求能够净化水体,生态水池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不断加深,城市人居环境要求不断提高,集雨型绿地理念开始引起国内学者与政府的关注。参考国外雨水管理方法,结合国内雨水管理情况及海绵城市理论的发展,对山地公园建设中集雨型绿地应用的原则、措施等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为构建山地公园集雨体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传统街巷遍布城市,人们对自然直接接触与探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原本的自然地貌被硬质铺装所取代,使城市地表下渗能力下降,城市水循环遭到破坏。低影响开发是一种模拟自然的雨洪管理方法,有效解决雨洪问题、水环境修复,以及对雨水资源化利用。重点研究了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在城市公园的应用方法,使城市公园不仅具有休憩、调节城市氛围的功能,还应具有生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雨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虎山位于蚌埠市人流密集的核心城区,一直以来发挥着山林涵养、水土保持、自然调蓄等生态功能。近年来,虎山周边区域城市建设如火如荼,虎山和市区空间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虎山周边绿地逐步调整为居住用地、商业设施用地等,使虎山东西两侧原有的雨水自然渗透蓄滞空间不断减少,雨水径流明显提高,进一步加大城市周边市政排水防涝压力,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功能不断被削弱。近期随着虎山公园项目的启动,在虎山公园规划设计方案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采用海绵城市技术措施,将有效解决虎山水土流失及周边雨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花卉》2015,(15)
目前雨水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很多城市中,对城市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从而使雨水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则迫在眉睫。在这种形势下,城市绿地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般而言,城市绿地占城市总面积的30%以上,可以作为城市重要消纳雨水的地方。处于城市绿地中主要地位的公园绿地,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应体现低影响开发的理念、重视雨洪管理。为此,本文就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期望能够对从事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工作者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范东贤 《花卉》2016,(10):30-31
为大力推进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赣榆新城区在建设中积极探索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建设,主要从居住区绿地、市政道路绿地、公园绿地等方面着手,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在发挥正常景观、休闲等功能要求的同时,完善雨水调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钟刚  周浪 《现代园艺》2022,(18):115-116+141
以“海绵城市”理念的山地校园景观设计为题展开分析,根据校园开展海绵景观设计的重要性,阐述了山地海绵校园建设的原则,如充分利用地形、控制水源与水质、植物搭配、改良土壤等,提出重力流湿地的应用、优化校园土壤铺装的硬质构造、蓄水池规划建设、景观水系建设、雨水花园建设、透水性路面的应用、雨水花园绿地的应用等措施,以期在山地校园景观设计中更好地应用“海绵城市”理念。  相似文献   

20.
校园植物是校园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养护管理决定着校园绿地功能的发挥,对提升高校绿地生态效益和彰显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园内植物养护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目前校园植物养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管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的措施建议,为高校校园植物的养护管理提供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