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增加光照时间对锦江牛生产性能和行为的影响,选用锦江公牛16头、锦江母牛10头随机分为2组,即:自然光照组(10.2~13.8 h)和16 h光照组,每组公牛8头、母牛5头。试验期117 d,期间记录牛的始重、末重、采食行为、休息行为和活动量。结果:与自然光照组相比,16 h光照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1),且干物质采食量增加16.18%,料重比降低9.88%;16 h光照组采食时间、每次采食时间显著降低(P0.01),反刍时间和趴卧休息时间显著增加(P0.01),且反刍次数显著增加(P0.05);16 h光照组趴卧休息率增加(P0.05),公牛活动量降低39.21%。由此可知,增加光照至16 h可以增加锦江牛采食量、反刍时间和趴卧休息时间,减少其活动量,从而提高了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荷斯坦泌乳牛的行为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次试验对17头荷斯坦泌乳牛的行为表现逐头进行24小时观察,并按不同胎次分三组Ⅰ(第二胎)、Ⅱ(第三胎)、Ⅲ(第四胎)进行分析,表明,不同胎次泌乳牛间白昼反刍时间、白昼反刍时间占白昼时间(除去采食青贮、精料所耗时间)、夜反刍周期数、每周期反刍食团数、日排粪次数差异显著(P<0.05),日反刍周期数、每周期反刍平均持续时间差异极显著(P<0.01).相同胎次不同年龄泌乳牛日反刍时间、日反刍周期数、反刍食团咀嚼速度、粗饲料采食次数差异显著(P<0.05),粗饲料采食时间极显著(P<0.01).相同年龄不同胎次泌乳牛日反刍时间、每周期反刍平均时间、日采食粗饲料的时间、日排粪次数差异显著(P<0.05).这些行为与泌乳牛的消化代谢及生长情况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冷刺激时间对肉鸡行为指标的影响,试验从22~42日龄对随机选取的120只AA商品肉鸡从冷刺激时间角度施加低温刺激,试验组(Ⅰ、Ⅱ、Ⅲ组)冷刺激时间分别为1、3和6 h,冷刺激温度比对照组降低3℃,冷刺激结束后鸡仍然在正常的饲养温度条件下饲养。通过行为方面来鉴定肉鸡低温刺激的效果,并从中找到有益的刺激手段。行为指标主要包括趴卧、采食、站立、饮水、走动和修饰等。结果:冷刺激时间对采食和趴卧行为有显著的影响(P0.05),对修饰、饮水、站立和走动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表明:冷刺激时间影响AA肉鸡的采食和趴卧行为。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冬季延长光照时间对育肥期锦江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锦江公牛16头,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自然光照);试验组(延长光照):D8:L16。采血后测定血液各项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牛血液中WBC和MON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血常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BUN和Cr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CAT和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AOC水平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提示,冬季延长光照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锦江牛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代谢,以减轻冬季低温环境对锦江牛育肥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第四周到第六周,试验选择200只海兰白羽蛋鸡雏,按照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0组,每组5只鸡。试验鸡只被饲养在14%、17%和19%共3个不同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水平条件下,研究观察鸡只啄羽、采食、寻食、趴卧、站立、走动、饮水和修饰等行为。研究发现蛋白质质量分数对育雏期蛋鸡啄羽、采食、寻食和趴卧行为的影响显著(P0.05);蛋白质质量分数对育雏期蛋鸡站立、走动、饮水和修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P0.05)。随着蛋白质质量分数水平的上升,育雏期蛋鸡的趴卧行为逐渐增多,啄羽、采食、寻食、站立和走动等行为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小围栏轮换饲养模式对肉牛福利的影响。[方法]将12头体重相近[(420.6±23.4)kg]、健康去势的利木赞杂交牛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小围栏轮换饲养模式,B组采用传统饲养模式。测定肉牛的趴卧次数、趴卧时间及反刍时间等指标。[结果]A组肉牛的趴卧次数、趴卧时间及反刍时间都显著或极显著高于B组(P0.05或P0.01)。[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小围栏轮换饲养模式可通过增加趴卧时间和反刍时间显著地改善肉牛福利。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比不同泌乳阶段奶牛的采食、反刍、逍遥行为和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选择体重、胎次相近的8头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其中,4头处于泌乳盛期(泌乳盛期组),4头处于泌乳后期(泌乳后期组),进行了采食行为观察和消化试验,两组奶牛预饲期20 d,正试期15 d。结果表明,泌乳盛期组奶牛每天的干物质采食量为21.2 kg,极显著高于泌乳后期组的14.1 kg(P<0.01),但两组奶牛的采食时间和采食次数无显著差异(P>0.05),泌乳盛期组奶牛每千克DM采食的时间也极显著低于泌乳后期组奶牛(P<0.01);一昼夜总反刍时间泌乳盛期组奶牛极显著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每千克DMI需反刍时间泌乳盛期组奶牛极显著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泌乳盛期组奶牛躺卧、走动和站立时间与泌乳后期组奶牛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泌乳盛期组奶牛日粮中NDF和ADF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泌乳后期组(P<0.01),两组奶牛NDF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5.8%、67.8%,ADF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44.2%、60.7%。  相似文献   

8.
圈养条件下赤斑羚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建清 《野生动物》2011,32(5):249-251
2010年6月,在上海动物园繁殖场的赤斑羚饲养区,采用人为观察与摄像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对10只圈养赤斑羚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斑羚一天的大部分时间用于趴卧(43.11%)和采食(38.21%),站立行为(12.40%)次之,运动行为(3.53%)和修饰行为(2.45%)较少,其他行为仅占0.31%,所占比例最低。在活动规律上,赤斑羚一般在7:00左右开始活动,一天中趴卧、采食和站立是主要的3种行为。趴卧行为在11:00~11:55和15:00~15:55处形成波峰,在8:00~8:55和14:00~14:55处形成波谷。在9:00~9:55和14:00~14:55是采食高峰,在11:00~11:55是采食低峰。站立行为和运动行为均在8:00~8:55形成波峰。修饰行为和其他行为所占比例较少,在一天中分布的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秦川肉牛甲烷产量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秦川肉牛公牛、阉牛、母牛各3头,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头牛。3种粗蛋白水平相同(16.44%)的日粮,精粗比分别为30∶70(低能组)、50∶50(中能组)、70∶30(高能组)。试验牛饲养在环境控制代谢仓实时测定甲烷气体排放量;采用瘤胃穿刺技术采取瘤胃液分析瘤胃发酵情况。结果表明:(1)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的甲烷排放量(P0.05),且在高能组能量水平下,秦川肉牛阉牛的甲烷排放量显著低于母牛和公牛(P0.05);(2)在瘤胃发酵指标方面,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的瘤胃pH(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瘤胃NH3-N浓度(P0.05);(3)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提高了秦川肉牛公牛、阉牛和母牛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P0.05),并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比值(P0.05)。在中等能量日粮下,阉牛和母牛的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公牛(P0.05)。日粮精粗比的提高显著提高了公牛、阉牛瘤胃发酵中的丁酸浓度(P0.05),母牛瘤胃发酵中丁酸浓度有上升趋势,但不显著(P0.05),在高能组下,阉牛的丁酸浓度最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舍饲条件下,提高秦川肉牛日粮精粗比,可显著降低甲烷气体的排放,且阉牛甲烷排放量最低,其次为母牛、公牛;在舍饲育肥条件下,提高日粮的精粗比可以显著提高舍饲秦川肉牛瘤胃丙酸的浓度,且阉牛的乙酸丙酸比值最低。  相似文献   

10.
2012年7—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谢尔塔拉种牛场南1km处对三河牛青年牛的牧食行为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三河牛青年牛24h内有7~8个卧息(反刍)—采食—卧息(反刍)小周期,采食时间>卧息时间>反刍时间>站立时间;不同反刍周期间反刍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4h内平均排粪11次,排尿12次,其他活动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旱养对种鸭行为的影响,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1 200只樱桃谷肉种鸭(母鸭1 000只、公鸭2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水养组)和试验组(旱养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只。每天6∶00~7∶00对采食行为进行观测,7∶00~8∶00对采食以外的其他行为进行观测。结果:试验组种鸭采食、饮水频次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休息、行走以及攻击行为频次试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站立、展翅、梳羽、抖尾等行为频次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持续时间和时间比例上,休息、其他行为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抖尾行为在持续时间上,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饮水、站立、行走、梳羽、展翅、攻击行为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表明,种鸭旱养可降低采食、饮水频次,提高种鸭的休息和抖尾的时间,但攻击行为频次增加,生产中要慎重选择种鸭旱养。  相似文献   

12.
圈养条件下盘羊的行为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直接观察法、全事件取样法在新疆喀什市动物园对三只盘羊帕米尔亚种(O.a.polii)在圈养条件下的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动物园圈养条件下的盘羊行为分配时间比例依次为休息59.63%、取食18.26%、运动17.67%、反刍11.40%、其它4.52%(包括排便、嗅闻、修饰、饮水、发声、搔痒等)。昼间休息行为有3个高峰期(11∶00~13∶00、14∶00~17∶00和18∶00~19∶00);取食行为出现了2次高峰期(13∶00~14∶00和17∶00~18∶00)。运动行为在11∶00~13∶00和18∶00~19:00出现较多。反刍行为出现3次高峰期(11∶00~12∶00、14∶00~15∶00和18∶00~19∶00),而且反刍高峰期往往在取食后的1h左右出现。其它行为占昼间行为的比例最小,无明显高峰期。性别因素对盘羊的休息、运动、取食和其它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反刍行为有极显著影响(P0.01),雌性成体盘羊反刍所占时间明显高于雄性成体。年龄因素对盘羊的休息、运动和其它行为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取食行为有显著影响(P0.05),并对反刍行为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雌性亚成体盘羊的取食和反刍所占时间明显低于雌性成体盘羊。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甘南玛曲夏季牧场草地状况对欧拉型藏羊牧食行为的影响,根据草地植被特征,通过野外调查,了解甘南玛曲夏季牧场的草地状况,并采用跟踪观测的方法对欧拉型藏羊的牧食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夏季草场的昼采食时间最长(约450 min),游走时间较长(约80 min);反刍和站立时间基本相近,分别为32min和28 min;夏季牧场白天的卧息时间非常少,约8min.采食时间与地上生物量和牧草盖度成正相关(r=0.782,0.902;P>0.05);昼反刍时间与牧草高度成极显著正相关(r=0.995,0.9996;P<0.01);昼卧息时间与地上生物量成极显著负相关(r=-0.9994;P<0.01);昼站立时间与牧草高度成显著正相关(r=0.989;P<0.05),与牧草盖度成极显著负相关(r=-0.995;P<0.01);昼游走时间与牧草盖度成负相关(r=-0.905;P>0.05).随牧草高度的增加,欧拉型藏羊的昼采食时间呈下降趋势,但采食时间占放牧时间的71.4%;由于夏季牧场牧草幼嫩多汁,欧拉型藏羊采食牧草后的反刍和卧息行为较少.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条件下不同生理阶段安格斯母牛维持行为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以期了解安格斯牛耐热性能,为建立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案提供理论依据。随机选取分娩后2~3个月的空怀哺乳(LN)组、干奶1~2个月的空怀(NN)组和妊娠6~7个月(GE)组黑安格斯母牛各4头,监测其在热应激条件下的生理常值、维持行为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在热应激条件下,3组间呼吸频率和直肠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2)GE组每个反刍周期食团数显著高于LN组(P0.05),GE组和NN组的采食时间都显著高于LN组(P0.05),而站立/游走时间显著低于LN组(P0.05),GE组和LN组的卧息时间显著高于NN组(P0.05)。(3)与NN组比较,GE组的血清CK、IgA、T4、UN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LN组比较,GE组除血清UN显著降低(P0.05)外,血清ALT、AST、CK、TP、GLU、T3、T4、IgG、IgA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NN组血清TP和T4显著高于LN组(P0.05),血清ALT、AST、CK、UN、GLU、T3、IgG、IgA两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热应激条件下,不同生理阶段安格斯母牛均表现出良好的耐热性能,且妊娠组母牛在采食行为、反刍行为、维持肌细胞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方面优于空怀组。  相似文献   

15.
将150只9周龄海兰白蛋鸡随机分2组,每组5只鸡。试验组鸡被饲养在15只/m2和30只/m~2两个不同的饲养密度条件下,观察鸡的啄羽、采食、趴卧、修饰、寻食、饮水、站立和走动行为。研究显示:饲养密度对育成期蛋鸡啄羽的影响很大(P0.05);饲养密度对趴卧行为、寻食行为和走动行为影响显著(P0.05);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育成期蛋鸡的啄羽、趴卧、饮水和站立行为逐渐增加,采食、修饰、寻食和走动行为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6.
选用5只舍饲成年波尔山羊连续进行3昼夜行为习性观测,结果表明:试验羊昼夜采食222.4士34.2 min,反刍456.2±40.3 min,卧息480.9士25.0 min,自由活动220.5±38.8min,其它行为60.0土6.4min,反刍与采食时间比为2.1∶1.0.反刍、卧息多发生在夜间(P<0.01),采食多发生在白天(P<0.01),白天与黑夜排粪、排尿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富集型笼具对肉仔鸡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单因子四水平试验设计,选择健康、体重相近的21日龄肉仔鸡128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2只,公母各半,1组作对照,笼内不设置富集物体;2、3、4作试验组,分别在笼内设置栖木、垫料与同时设置栖木、垫料等富集物体,观察分析4~6周龄肉仔鸡的各种行为.结果表明:采食频次和时间2、3、4组显著高于1组(P<0.05);梳羽频次和时间1组显著高于4组(P<0.05).饮水、趴卧、行走、站立、伸展等行为的发生频次和时间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趴卧频次和时间1组比2、3、4组有增加的趋势;啄物、争斗等异常行为发生频次和时间1、2组显著高于3、4组(P<0.05),同时,1组比2组也呈增加的趋势.探究、抖身等舒适行为发生时间4个组分别为1.89%、2.28%、2.53%和5.49%.因此,富集型笼具使肉仔鸡的采食更为频发,使啄物、争斗等异常行为减少,并利于其种属内的抖身、探究等舒适行为的表达,提高了其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甘南玛曲夏季牧场欧拉型藏羊牧食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甘南玛曲夏季牧场草地状况对欧拉型藏羊牧食行为的影响,根据草地植被特征,通过野外调查了解甘南玛曲夏季牧场的草地状况,并采用跟踪观测的方法对欧拉型藏羊的牧食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夏季草场的昼采食时间最长(约450 min),游走时间较长(约80 min);反刍和站立时间基本相近,分别为32 min和28 min;夏季牧场白天的卧息时间非常少,约8 min。采食时间与地上生物量和牧草盖度成正相关(r=0.782, 0.902; P>0.05);昼反刍时间与牧草高度成极显著正相关(r=0.995; P<0.01);昼卧息时间与地上生物量成极显著负相关(r=-0.9994; P<0.01);昼站立时间与牧草高度成显著正相关(r=0.989; P<0.05),与牧草盖度成极显著负相关(r=-0.995; P<0.01);昼游走时间与牧草盖度成负相关(r=-0.905; P>0.05)。随牧草高度的增加,欧拉型藏羊的昼采食时间呈下降趋势,但采食时间占放牧时间的71.4%;由于夏季牧场牧草幼嫩多汁,欧拉型藏羊采食牧草后的反刍和卧息行为较少。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延胡索酸(FA)对急性热应激状态下肉鸡的采食、饮水量和行为学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ROSS 308肉鸡180只,在适宜环境中饲养至21日龄,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CONT组)、热应激对照组(HS-CONT组)、热应激+0.5%延胡索酸组(试验1组)、热应激+1.0%延胡索酸组(试验2组)、热应激+1.5%延胡索酸组(试验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热应激组饲养在(34±1)℃的高温环境中,CONT组饲养在(24±1)℃的适宜环境中。结果表明:与CONT组相比,HS-CONT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饮水与喘息行为极显著增加(P0.01);试验3组耸翅、坐行为极显著减少(P0.01),且采食、走动行为显著增加(P0.05);HS-CONT组采食、耸翅、站立、走动、伸展、啄、俯卧等行为变化不显著(P0.05);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站立变化不显著(P0.05)。与HS-CONT组相比,试验3组耸翅与站立行为极显著增加(P0.01),坐行为极显著减少(P0.01),走动行为显著增加(P0.05);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采食、饮水、喘息、伸展等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可以增加肉鸡的采食次数,影响肉鸡行为,从而缓解热应激对肉鸡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引入贵州的28只内蒙古绒山羊进行了昼夜24h连续行为跟踪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采食和游走行为发生在白天,反刍、睡眠、站立和躺卧多在夜间。采食、反刍、休息(睡眠、站立、躺卧)三者时间之比为1∶0.89∶1.31。引入绒山羊性情较本地山羊温顺,采食时间比本地山羊短20.29%~34.78%,采食能力不如本地山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