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奶牛蹄病泛指奶牛蹄部的病理变化,包括蹄病和蹄变形.蹄变形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临床分为长蹄、宽蹄、翻卷蹄三种,长蹄即蹄的两侧支超过了正常蹄支的长度,蹄角质向前过度延伸,其外观呈长形,宽蹄即蹄的两侧支长度和宽度都超过正常蹄支,其外观大而宽,翻卷蹄指蹄的内侧支或外侧支蹄底翻卷.蹄病指蹄发生了病变,临床表现为蹄部红、肿、热、痛和出现功能障碍.奶牛蹄病从病情的发展可分为蹄叶炎、趾(指)间皮炎、趾(指)皮炎和腐蹄病等,从病理表现又可分为蹄底溃疡、白线损伤、蹄底脓肿、趾(指)间皮炎、趾(指)间蜂窝织炎等.  相似文献   

2.
奶牛蹄病包括蹄变形、蹄叶炎、腐蹄病、趾间赘生、蹄皮炎、蹄糜烂和蹄底创伤等疾病。在上述蹄病中,以蹄变形和腐蹄病最为常见。蹄变形是蹄角质的形态发生了改变。高产奶牛发病率高。根据蹄部变形的特点,将其分为长蹄、宽蹄和翻卷蹄。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是奶牛指(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或亚急性炎症  相似文献   

3.
<正>蹄是种公牛重要的器官,蹄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种公牛生产性能的发挥。种公牛蹄病包括蹄变形和蹄病。蹄变形分为长蹄、宽蹄、翻卷蹄,蹄病分为蹄叶炎、趾(指)间皮炎、趾(指)皮炎(毛状疣)和腐蹄病等。1病因1.1遗传性因素蹄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蹄病的易感性跟牛的品种有关,研究表明,美国、加拿大黑白花牛蹄病发生相对较少,荷兰黑白花牛蹄病发病最多。有些蹄病,如蹄叶炎、指(趾)间增生  相似文献   

4.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发生病变。在奶牛饲养中,常见的肢蹄病以跗关节磨损及炎症肿胀、趾间皮炎(俗称蹄叉炎)、蹄底溃疡为主。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  相似文献   

5.
奶牛蹄病的预防与保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蹄病是蹄子所有疾病的总称,是严重威胁奶牛健康的、仅次于奶牛乳房炎和不孕症的疾病之一。蹄病主要有蹄叶炎、蹄底出血、蹄底溃疡、创伤性蹄部真皮炎、踵裂、腐蹄病、趾间坏死杆菌病、趾间增生、趾皮炎、白线病等11种。急性蹄病的组织学病变主要是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但外观则为站立和行走姿势异常、跛行、生产性能下降等。  相似文献   

6.
<正>1定义奶牛肢蹄病是四肢及蹄部疾病的总称。四肢每段的皮肤、皮下组织、骨、关节、韧带肌腱均可能发生病变。前肢肢蹄病主要集中在趾间皮炎及蹄底溃疡,后肢主要是跗关节磨损及炎性肿胀、趾间皮炎、蹄底  相似文献   

7.
<正>1牛局限性蹄皮炎(蹄底溃疡)该病是指蹄底后1/3处(蹄底和蹄球、结合部)的非化脓性坏死。患指(趾)的动脉搏动增强,患侧蹄壳增温。乳牛可能试图以趾的前部负重,伫立于水泥沟沿上,踵部不负重。去除蹄底后部及蹄球部的增生角质,在蹄底后1/3处,接近底、非接合部的位置,初期可见角质变软、崩解、脱失,局部有压痛,后期露出蹄底真皮,局部有出血区或死区。或者已长出菜花样或莲蓬状肉芽组织。削去角质,可以发现深层的坏死,但一  相似文献   

8.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  相似文献   

9.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 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的牛,发病率较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炎热潮湿季节比冬春干旱季节发病多;后肢发病多于前肢;成年且高产的母牛易发.  相似文献   

10.
牛的跛行,是兽医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病。在牛的跛行中,蹄病的发病率则占绝对比重,一般要占85—92%(Allenstein,1981;Prentice 等,1972;Russell 等,1982),并给予养牛事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但是,由于牛的蹄病往往为慢性经过,多数不致引起患牛的急性死亡,所以过去一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对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等研究得较少,对于蹄病的命名和认识尚存在不同意见,甚至有混乱的现象:(1)一个病有多少个名称,例如指(趾)间增殖,就有指(趾)间瘤、指(趾)间结节、指(趾)间皮肤增殖、指(趾)间赘生物、指(趾)间纤维瘤、慢性指(趾)间皮炎、指(趾)间隙穹窿部组织增殖等7—8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奶牛指(趾)间皮炎、蹄叶炎、指(趾)间蜂窝织炎三种主要蹄病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进行讲解,并提出了蹄病的整体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奶牛腐蹄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奶牛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为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患部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本病可发生于所有类型牛,发病率高,占引起跛行蹄病的40%-60%,给奶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奶牛瘸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腐蹄病又称传染性蹄皮炎、指(趾)间蜂窝组织炎,表现为趾间皮肤坏死与化脓,常伴蹄冠、系部和球节炎症,呈现不同程度的跛行。绒山羊腐蹄病发病率高,占引起绒山羊跛行蹄病的35%-36%,给养羊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绒山羊腐蹄病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指(趾)间皮炎 在没有扩延到深层组织的指(趾)间皮肤的炎症,称为指(趾)间皮炎。皮肤呈现湿疹性皮炎的症状,有腐臭味。不引起急性跛行,蹄部非常敏感。表皮增厚和稍充血,在指(趾)间隙有一些渗出物,有时形成痂皮。初期,与球部相邻的皮肤可发生肿胀,轻度跛行。随后,在球部出现角质分离,跛行明显,在角质和下面的真皮之间有泥土、粪便和褥草等异物进入,使角质和真皮进一步分离。在少数病例,化脓性潜道可深达蹄匣内,严重的可引起蹄匣脱落。  相似文献   

15.
2016年2月-2018年6月,笔者对石河子下野地垦区6家大型牛场饲养的2 981头成母牛发生蹄趾间皮炎的情况进行临床调研,确诊蹄趾间皮炎奶牛145头。结果发现:奶牛蹄趾间皮炎作为一种蹄病,在下野地垦区大部分奶牛场均有发生,每月都有新发病例,初春和夏季发病奶牛增多,平均发病率为4.86%;年修蹄2次的奶牛场蹄趾间皮炎发病率显著低于年修蹄1次和不修蹄的奶牛场(P0.05);蹄趾间皮炎奶牛产犊间隔极显著延长(P0.01);通过临床防治可以有效防止向高害蹄病的转化,降低临床危害。  相似文献   

16.
奶牛蹄病包括蹄变形、蹄叶炎、腐蹄病、指(趾)间赘生、局限性蹄皮炎、蹄底脓肿和蹄底创伤等疾病,已成为危害奶牛生产的“四大疾病”之一,业已引起广大奶牛养殖户的重视.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浅谈一下有关蹄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荷兰种母牛29头37只蹄患蹄底疾患,其中局限性蹄皮炎31例,感染性蹄皮炎4例,白线病2例。对15例支跛特别严重的病例在患肢指(趾)下面装着大致同形的 TECHNOVIT6019木制块(厚2-3cm,下略为 TECHNOVIT),保护创面,游离患侧蹄作治疗试验,其余22例不装作对照。开始治疗后,隔日处理患指(趾)并换绷带一次。患部能充分负重、步行正常时作为治愈。  相似文献   

18.
趾间蜂窝织炎又称蹄皮炎、腐蹄病,是趾间皮肤及其深部组织的急性和亚急性炎症腐蹄病,其发病率较高,一般为8%~20%,有的地区高达30%~50%。1病因一是饲养管理方面,牛体营养不良,体质弱,日粮中矿物质钙、磷不平衡、蹄角质疏松;牛舍阴暗潮湿,运动场泥泞,粪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调查了2013年9月~2015年10月石河子地区26家规模奶牛场饲喂的1.24万头奶牛的蹄趾间皮炎发病情况,共确诊蹄趾间皮炎患牛382头,结果发现:石河子地区奶牛蹄趾间皮炎的平均发病率为6.24%,前蹄发病率低于后蹄;奶牛蹄趾间皮炎的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却是石河子地区奶牛蹄病的常见多发病,其原因与年龄、季节及环境条件因素、妊娠状况、圈舍卫生环境和日粮结构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通过临床防治发现,做好奶牛蹄趾间皮炎的防治工作,可以有效防止向其他高害蹄病的转化,有较大的临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腐蹄病是蹄间皮肤和软组织具有腐败、恶臭、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疼痛,跛行的运动障碍性疾病。腐蹄病也被称为蹄间腐烂、指(趾)间腐烂、传染性真皮炎、蹄间蜂窝织炎或坏死性蹄间真皮炎,以后蹄多发,成牛发病最多,雨季最流行。1发病原因坏死厌气丝杆菌是该病的主要病因,但脓性棒状杆菌和其他化脓性细菌、结节状拟杆菌等也可以在感染组织涂片中发现,此外还有梭菌、牛足腐蚀螺旋体和病毒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